《懶惰的智慧》教案5
2.人類的一切進步想必都出自懶漢們想少走幾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
4.精神的懶惰也同樣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5.其實,正是懶漢承擔了促進文明發展的重任。
在討論的基礎上,歸納中心論點:正是懶漢承擔了促進文明發展的重任。其他的便是證明論點的分論點。
(古人說\'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師與其告訴學生文章的論點,不如教給學生提煉論點的方法。我們知道,因為論點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對某個話題的見解和主張,在形式上應是一個完整的議論性的語句。一般說來,它所處的位置相對固定,常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中間或者結尾。因此,我們雀提煉論點時,只要從這些固定的位置上去尋找和琢磨,仔細加以辨別,就能快速而正確有效地提取論點。告訴學生這個提取論點的方法,可以讓他們做到舉一反三,對以后自主閱讀議論文,自主提取論點有很大的幫助。)
三、再讀全文,學習例證法
1.再讀文章,從中找找作者運用了哪些事例來使說理更充分,我們也可以用來幫助那位經理更有依據地說服員工。
2.學生自己尋找事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3.班級交流。
明確:本文所舉事例如下:
①因為不懶惰,家庭主婦總是一副忙碌的倦容;
②因為不懶惰,有些人疲憊不堪;
③因為懶惰,飯店服務員成為最令人滿意的、最優秀的員工;
④因為不懶惰,伙計讓咖啡都變涼了;
⑤因為懶惰,遠祖發明了水泵和水車;
⑥因為懶惰,祖先發明了第一條船;
⑦因為懶惰,波特發明了回復式發動機活塞的原理;
⑧因為懶惰,人們發明了現代農業機械上的座位;
⑨因為懶惰,工人成為最優秀的;
⑩因為懶惰,領導成為最稱職的;
⑾因為懶惰,建立了\'2+2=4\'的規則。
其中①-④是從日常生活方面證明了\'沒有我們這些懶漢,就沒有社會的進步;沒有我們這些懶漢,即使勤勞的人一生中也會充滿單調乏味的勞作\';⑤-⑨是從技術改造方面論證了\'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⑩-⑾從科學發明方面論證了\'精神的懶惰也同樣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設計這個環節在于讓學生理解議論文中材料與論點之間的關系。明白在議論文中觀點統帥材料,材料支撐觀點。在這個環節的討論中,有一個學生提出了第十個事例應該歸于日常生活,而不屬于技術改造方面,老師給予了充分肯定。這正是求異思維的最好體現,應該充分肯定該學生的求異思維品質,而這也正是這篇文章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要求我們去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