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備課資料
3.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開放的時候,常常有愛花的人來看花。花下樹前,仿佛你仍在我們中間。(朗讀這句話,體會字里行間飽含著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動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來與鄧穎超之間的故事,恐怕比它還要動人。看到這蘊含著深情厚誼的海棠花,就會使人們引起許多美好遐想。
觸物生情,追憶“看花的主人”。
真是“羈客有家歸一得,對花無語兩含情”啊!
思念與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體驗活動
1.向長輩了解或在網上查閱有關周恩來的故事,與同學互相交流。
2.為紀念鄧穎超誕辰一百周年,中央電視臺曾于XX年2月播放了八集電視片。請看過這部電視片的同學談一談觀后感。
標點故事:對牛彈琴
1945年8月28日,周恩來等人代表中國共產黨赴重慶談判。其間,國民黨代表大發謬論,周恩來義正詞嚴地進行反駁。國民黨代表理屈詞窮,便惱羞成怒地叫道:“對牛彈琴!”周恩來聽完后微微一笑,立即回敬了一句:“對,牛彈琴!”在場的人都非常佩服周恩來敏捷的才思和高超的語言表達藝術。
練習全解
一、作者深情回憶和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為什么從西花廳的海棠花寫起?
本文是一篇追憶性的文字,由西花廳的海棠花觸發對過去有關人物和事件的回憶,把已經逝去的情景再現在我們面前。中南海西花廳的海棠花是周恩來喜愛的花,二十六年來,他在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居住,日理萬機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如今,海棠花依舊繁盛,果實累累,而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怎能不引起對過去日子的深情懷念?因此觸發了作者對已經“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憶。
二、朗讀下列語句,體會字里行間飽含著的深憎。
1.春天到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來了。
略,答案參見“語言品析”第1題。
2.在你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時候,我們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開,因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開著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壓在書本里頭,經過鴻雁帶到日內瓦給你。
略,答案參見“語言品析”第2題。
3.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認為你一定隨著春天溫暖的風,又踏著嚴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國的高山、平原,飄進了黃河、長江,進入了無邊無際的海洋。
海棠花依舊,而看花人已走,不再回來,鄧穎超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問道:“你到哪里去了啊?”切切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極強的文字:“我認為你一定隨著春天溫暖的風,又踏著嚴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國的高山、平原,飄進了黃河、長江,進入了無邊無際的海洋。”思念與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三、向長輩了解或查閱有關周恩來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可參考“走進作者”中的“相關知識”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