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組歌
第十課 組歌教師寄語:熱愛自然、敬畏生命。讓我們的生命更精彩。
學習目標
1.掌握生字詞文學常識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理解詩中多樣化的擬人手法。
3.學習文章優美的語言中內含豐富的哲理。
4. 感悟詩作閃爍著的理性光輝,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重難點
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領會兩首詩的思想感情,學習借物抒懷的藝術構思。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執拗( ) 憔悴( ) 饋贈( ) 真諦( ) 璀璨( )
鑲嵌( ) 酷肖( ) 長吁( )短嘆
2.解釋下列詞語。
執拗:
憔悴:
饋贈:
真諦:
璀璨:
鑲嵌:
酷肖:
海誓山盟:
長吁短嘆:
盛氣凌人:
紋絲不動:
3.走近作者
搜集有關作者的相關資料與同學們交流
二、自主探究
1.用簡潔的語句表述讀了本文后的感受。
2.這兩首詩中,作者的想象多數時候是緊貼著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開的。《浪之歌》中第二、四節寫到的潮汐現象,你了解嗎?詩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與海岸的熱戀形象的?
3.《浪之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海浪具有什么的樣的情懷?
2.詩人與海浪有什么關系?
3.徹夜的不眠使人形容憔悴。縱使人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這兒的連詞使用是否有問題,為什么?
4.作者為什么能夠寫出'雨'的活潑可愛?
四、拓展延伸
《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分析詩中雨的形象遞進伸展的層次。
五、課堂小結
紀伯倫的《組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采用擬人化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詩中可隨時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
六、達標檢測
(一)基礎知識
1.注音
執拗( )津( )液 熾( )熱 漲( )長吁( )短嘆。
2.填空
紀伯倫,_______(國別)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和_______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
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手法。
a.云彩和田野是一對情侶,我是它們之間傳情的信使。( )
b.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 )
c.雷聲隆隆閃似劍,為我鳴鑼開道。( )
d.我要把你燒毀,燒毀,燒毀你的一切。( )
(二)課內閱讀
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對情人。愛情讓我們相親相近,空氣卻使我們相離相分。我隨著碧海丹霞來到這里,為的是將我銀白的浪花與金沙鋪就的海岸合為一體;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讓它的心冷卻一些,別那么過分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