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與朱元思書
7 與朱元思書
一、教學目標
1.應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及所闡述的觀點和道理。
2.應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寫法。
3.應掌握文中的常見文言詞匯。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既寫出了景物特點,又表現出作者主觀感覺,甚至想像、幻覺的詞句.
三、教學難點
1.重點文言字詞的理解與掌握。
2.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四、教具準備:錄音機
五、教學時數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預習測試
1.檢查誦讀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2.檢查關鍵詞語掌握情況,并解釋這些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導入示例
本文可以這么導入: 中國古典山水游記,寫山水之動態者不勝枚舉,但是大都集中在水本身之奔流。能賦于靜態的樹木和山石以動態,使之有積極的靈性者,可能是比較后出的吳均了!读簳•吳均傳》說吳均 “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 時頗有影響,時稱“吳均體”。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吳均最有名的,也就是最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吳均(469-521),南朝梁文學家。字叔癢。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 人。好學有俊才,其詩文深受沈約的稱贊。梁武帝天監初,為郡主簿。天監六年(507)被建安王蕭偉引為記室。后又被任為奉朝請。因私撰《齊春秋》,觸犯梁武帝,被免職。不久奉旨撰寫《通史》,未及成書即去世。
播放朗讀錄音,請學生圈下生字生詞
教師簡析課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在此基礎上,劃分文章層次,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參考〗
a.這篇文章是吳均向朱元思述說富春江及其沿岸山川之美的一封信。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到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讀后使人神往,就好像置身于奇山異水之間似的。
b.本文可分為三個層次:開頭至“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至結尾。
(四)學習課文.
1.全班朗讀課文
2.分別請兩位學生口譯這篇課文。
3.請其他同學評價這兩位學生口譯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4.教師總結、訂正學生口譯。
〖教學參考〗煙霧都消散盡了,天和山的顏色一個樣。我乘船在江流中飄蕩,任意地東西轉移。自富陽到桐廬這一百來里中,山水的奇異,天下獨一無二。江水都是淡青色的,上千丈深,卻清澈見底。游動著的魚和細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都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好像在奔馳。江兩岸的高山,長滿了樹木,看上去使人感到寒意。山憑依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伸展,仿佛在比誰能鉆得高,誰能伸得遠,筆直地向上,形成了千百座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泠泠地發出清越的響聲。好鳥相向和鳴,嚶嚶地唱出和諧的聲韻。蟬接連不斷地高歌,猿長久地叫個不停。為名為利像鳶鳥那樣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他那利祿功名之心;奔波勞碌要經營人間事業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空中遮蔽著,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也看到從空隙中照射下來的陽光
〖重點詞語〗風煙、共色、俱、許、獨絕、縹碧、直視無礙、寒樹、負勢、相鳴、戾天、息、猶、交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