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與朱元思書
也可認為關鍵句為“在晝猶昏”,這叫效果手法(也是間接描寫),遮天蔽日產生的效果。前頭“有時見日”也是效果手法,遮天蔽日帶來的效果。關于效果手法的好處,本單元余光中的《中國山水游記的感性》有詳述。另,此段林木遮天應是富春江某段之景,否則就無法看到“夾岸高山”“千百成峰”的情景了,自然也給人又入一佳境的信步觀景之感。
3.找出文中既寫出了景物特點,又表現出作者主觀感覺,甚至想像、幻覺的詞句,舉例加以說明。
〖教學參考〗這些句子如:天山共色;任意東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在晝猶昏,等等。急流自然不是奔馬,這是想像,但像飛箭、奔馬的想像并不奇特,而說高山憑借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負勢競上,爭高直指),競相伸展,互比高低(互相軒邈)等等,就非常有特色了。這完全是因為夾岸兩邊的山勢過于險峻逼近,峰峰直指天空的特點帶來的非常主觀化的感覺、想像、幻覺。否則,人的視覺怎能看到山在“向上”“伸展”地運動? 山又怎能像人那樣互比高低?山本來就“千百成峰”,怎會是“爭高直指”的結果?然而正是這樣的主觀感覺,這樣的擬人化,才更為形象逼真地寫出了兩岸山勢的特點。此外,窺谷忘反,也是主觀感覺,因為也可能或因心境不佳,或因見多不怪,或因另有看法等等而窺谷即返。至于鳶飛戾天、經綸世務兩句的借題發揮更是主觀化的表達了。
4.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教學參考〗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許,表示大約的數量; 甚,超過,勝過。甚箭,即甚于箭;于,介詞,引入比較的對象;甚箭即和飛箭(速度)比超過了飛箭;任意,文言詞意為隨意,憑己心意,即隨心所欲之意;東西,并不一定實指,而是說任船所至,這正是主觀心情、感覺與山水景物特點結合的寫照;箭和奔,其形容急流的速度也不言自明;夾,兩岸山勢高峻,中間溪谷深幽,方能形成夾合之勢;寒,這說明山勢之高,所生皆為耐寒林木;俱凈、共色、直、礙、競、爭、橫、有時等等都是。
5.品味本文用簡潔的筆墨勾畫事物的特點和字詞深邃的表現力。
〖教學參考〗
①本文先總寫富春江景色,接著寫異水(從靜態、動態兩方面入手),最后寫奇山(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來寫)。用簡潔的筆墨勾畫了事物的特點。
②皆生寒樹中的“寒”字,既暗示了深秋的時令特征,又寫出了人的主觀感受!柏搫菥股稀敝械摹柏摗弊趾汀盃幐咧敝浮敝械摹盃帯弊,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 予了他們以生命和動感。
〖教學建議〗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尤其是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可能不充分,因此,教師不必過分深入,關鍵是引導學生鍛煉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
(九)本課小結:
〖教學參考〗這篇文章描寫富春江上山水之美,它不僅寫出山水秀麗的一面,也寫出山水雄奇的一面;它不僅寫靜態,也寫動態。在語言上,它用了不少的對偶句,像:“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等等。就像“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也可以算是對偶句。六朝的駢文,用對偶句的往往堆砌很多典故。這篇幾乎不用典故(只有“鳶飛戾天”一語可以算用典),也不會有意地堆砌詞藻,所以讀起來只覺得清新自然,覺得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宛然如在目前。駢文寫得這樣自然流暢,應該算是格調高的優秀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