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大戰風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分析堂吉訶德及桑丘的人物形象。
2.引導學生關注文中凸顯人物個性的語言和舉動,并根據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展開聯想,豐富故事的細節。
3.了解《堂吉訶德》的其他精彩情節,了解小說的主旨。
教學重點
通過自讀文本、劇本再創作、課本劇表演,把握堂吉訶德和桑丘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課本劇劇本創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西班牙文壇上,騎士小說曾經泛濫成災。這種小說結構千篇一律,情節荒誕離奇,都是虛構一個英勇無比的騎士,經歷數不清的驚險遭遇,遇上說不清的愛情糾葛,為國王、為貴族去拼命,而最后總能大獲全勝。宮廷和教會利用這種文學,鼓吹騎士的榮譽與驕傲,鼓勵人們發揚騎士精神,維護封建統治,去建立世界霸權,而許多人也沉湎在這種小說中不能自拔。
今天,我們要了解一部特殊的作品——反騎士小說的騎士小說——《堂吉訶德》。課文《大戰風車》是其中最為典型的情節之一。
二、自讀課文,改編劇本。
課文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我們采用自編自演課本劇的形式完成本課的學習。同學們結成學習小組,研讀課文,分析堂吉訶德及桑丘的人物形象,由一名同學負責整理,然后組內合作編排劇本,由一名同學根據大家的發言執筆完成劇本的改編,改編的要求如下:
1.課文中兩個主要人物堂吉訶德和桑丘的形象要鮮明;
2.人物的語言與舉動要與課文內容相符,也可以根據人物的性格編排相應的言行以豐富劇本的內容;
3.劇本的創作由全體組員群策群力構思完成,并指定一名同學執筆,形成書面作品;
4.劇本中要體現人物的語言、動作并有必要的情節交代。
三、布置作業。
課堂上未完成劇本再創作的小組課后完成,并分發給每一個組員,交流修改,并練習演出。
第二課時
一、指定兩至三組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
二、交流點評,分析課文。
在幾組表演中評選最佳堂吉訶德、最佳桑丘和最佳編劇,并說明理由。
在交流中明確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小說的主旨。
1.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是個矛盾、復雜的人物。他一心要匡正這個社會,但卻一廂情愿地把騎士小說的描寫當成現實生活。他無視已經發生變化的時代,企圖以自己的游俠行為來復活過時的騎士制度,把單槍匹馬打抱不平當做主持正義、改造社會的途徑。雖然他懷著滿腔真誠,卻四處碰壁,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喪失了對現實的感覺,在他眼里,處處有妖魔為害,事事有魔法師搗亂,因此他到處不分青紅皂白,對著臆想出來的敵人橫沖直撞,亂劈亂刺,成為一個滑稽可笑的人物。其實他所做的荒唐可笑的蠢事,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動機:他攻打風車,自以為是與殘害人類的巨魔作戰,但由于他無法對現實事物做出正確判斷,只能是事與愿違。所以,他首先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可笑形象。然而,堂吉訶德敢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來捍衛自己心目中的道德、正義和信仰,即使以失敗而告終,但他這種不屈不撓、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實在是令人敬佩的。
所以,堂吉訶德是一個性格復雜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點,又有嚴肅認真的思考;既荒謬絕倫,又崇高偉大,是一個可笑又可敬的具有雙重性格組合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