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學案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作者思想中的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
2、學習文章組織材料的辦法。(利用片段來刻畫一個人物。)
3、學習分析人物命運的根源,尤其是社會根源。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1、2
教學難點:教學目標3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想:這篇文章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代,對于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初中生無疑是比較不好理解的,教師在講授時應該適當的交代時代背景。但沒有必要過度渲染。學習這篇文章時,著重是要學生領會其中的人道主義精神,并把握文章的結構模式,為今后學習類似的文章(如《孔乙己》)或者寫作做一準備。在教學時,可以重點讓學生搞清楚幾個點:((1)老王的悲慘身世及處境。(2)我們與老王交往的幾件往事。(3)老王悲慘遭遇的社會根源。)
莊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這句話值得得辨證反思,我們當然主要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中,都要有一良好的人際關系,尤其是鄰里關系。但我們也更希望有一個能夠供大家暢游的江湖,也就是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良好的社會環境。
課前準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者是根據拼音寫漢字:
田螺( )、(t )( )敗、取(d )( )、湊( )合、冰(y )( )、(y )( )、(k l u)( )、繃( )帶、包(gu )( )、(zh )( )笨、攥( )、侮( )辱、愧怍( )
2、辨析下列多音字:
(1)繃 ( ) ( ) ( )
(2)強 ( ) ( ) ( )
(3)轉 ( ) ( ) ( )
3、辨析下列形似字:
(1)傴 ( )樞 ( )謳 ( )
嘔 ( )
(2)鑲 ( )壤 ( )攘 ( )
嚷 ( )
(3)怍 ( )炸 ( )詐 ( )
咋 ( )
(4)蹬 ( )瞪 ( )澄 ( )
鐙 ( )
(5)僻 ( )避 ( )壁 ( )
璧 ( )
(6)締 ( )諦 ( )啼 ( )
蹄 ( )
(7)塌 ( )蹋 ( )榻 ( )
(8)湊 ( )揍 ( )腠 ( )
4、詞語解釋:
(1)體悟:體驗和領會。 (2)失群:(人或動物)離開集體。(3)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時代。(4)惶恐:驚慌害怕。(5)荒僻:荒涼偏僻。(6)主顧:顧客。(7)取締:明令取消或禁止。(8)欣然:愉快地。(9)扶病:帶著病(做某件事)。(10)鑲嵌: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11)抱歉:心中不安,覺得對不住別人。(12)追憶:回憶。(13)捉摸:猜測,預料。(14)愧怍:慚愧。
5、作者簡介
楊絳,原名楊季康,生于19xx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家。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散文集《干校六記》《將飲茶》等,長篇小說《洗澡》。
教學過程:
導入:教師先講莊子“相濡以沫”的故事,略加分析。這個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是愛心,“只有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才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有條件,課文結束時可播放這首歌曲。)我們中國在古代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進步思想,這些其實都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和諧的關系。今天我們將學習楊絳的《老王》,本文通過寫作者與車夫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車夫艱難困苦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一)快速的閱讀文章:
1、把握課文主要結構: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