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說明的道理一: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不同說法有不同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調整思想感情,思想務求透徹,感情務求凝煉,文字運用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例二:“僧敲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說明的道理二:不同的文字表現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現什么意境。例三:“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和“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的比較。
說明的道理三:字的難處在于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的聯想意義是游離的,偏于個性的,迷離不易捉摸、難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善用字的聯想意義,可以在含混中顯得意蘊豐富,達到藝術效果。
作業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文意。
2.完成課后練習一,二題。
附:教案中部分問題答案
一.1.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 〈〈文藝心理學〉〉〈〈詩論〉〉 2.zī zhū zú cén dú chéng yùn jiè zǐ 詞義:略
二. 1. 略 2. 闡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關系(句式,文字增減,字眼)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正面:善用聯想意義,可使意蘊豐富,有美妙的藝術效果。負面:套板反應,全無新奇意味。)
咬文嚼字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的 1. 分析評價課文. 2. 借鑒吸收其中精華. 3.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4. 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啟示.
教學重點1.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 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啟示.
教學方法 點撥法
教學過程
課時目標:進一步分析篩選,借鑒吸收. 重點難點:結合文意深入理解. 預習提示: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見解認識的語句加以體會.
導讀
進一步分析借鑒:
研讀“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發上 面”一段,思考解決下面的問題:
a為什么說“直指的意義易用,聯想的意義卻難用”?根據文意加以回答
b蘇東坡由“小龍團茶”聯想到“天上小團月”是因為它們有某一共同點,這共同點是什么?
點撥
1、以下表述是否與作者原意相符
a.“藍田日暖玉生煙”是因為藍田發生燃燒使玉石俱焚產生煙霧引起的聯想。
b.字的聯想意義因帶上主觀色彩而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變化莫測。
c.科學的文字其意義需要精確,說明科學不需要聯想甚至排斥聯想。
d.詩文中的字難以控制是因為它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
2.為什么作者認為“惟陳言之務去”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
3.既然語言跟著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導的,為什么反過來說“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
4.“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 ”,這個“作”字的含義是什么?
5.結合文意與個人體會,思考并回答“聯想”與“意境”之間有何聯系?
6.根據文意回答,“聯想”“習慣”“套板反應”之間的關系如何,為什么說“套板反應”與創造的動機是仇敵?
深化理解:
1. 結合文中的分析,你從所讀古詩詞中舉例談一下“推敲”的重要性和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