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4. 第四個例子。蘇軾的詩句,“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作者說了一句話“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關聯,原文就簡直不通。”這個關聯指聯想。聯想的效果是點鐵成金。 應該注意的是,作者在評此詩前舉了“煙”的聯想意義的一組例子,這是在教我們聯想的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廣泛聯系。
這一則例子說明,世間廣泛存在著聯想,因此必須咬文嚼字,運用聯想,發掘出聯想義。
5. 第五組例子。這是為了補充“聯想”一節而設的,文章顯得周全,補上了聯想易生流弊的看法,引人注意。 然而這不是主要的。這段文章的意圖在于表明作者的是一個重要主張:要創新。即克服惰性,在思想上、感情上、語言上力求不落俗套,創出新意。其實,這也是咬文嚼字的成果。
小結:本文作者的觀點是什么?對我的閱讀或寫作有什么啟示?
三、 探究發現
本文對例子的解析,你有不同意見嗎?
四、品味提升
1、 選取煉字的一些例句。
2、 選取一些美文段落。
3、 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賞析。
五、總結全文
六、布置作業
1、以“推敲再推敲”或“對《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為副標題,寫200字左右的小論文。
2、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一番審視,推敲推敲,咀嚼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