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② 惟陳言之務去.
③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④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作者認為王若虛對<<史記>>中”李廣射虎”一段的修改”實在遠不如原文”,并說”這種分別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細心玩索一番,自會明白”.你如何理解這句話,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對改前與改后還有什么見解嗎?
3、拓展:“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寫何景,口頭表述,并深入理解其特點。
作業
學生完成課后二、三、四題。
咬文嚼字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借鑒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見。
二、深入體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關系”的主張。
三、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設想:
一、本文是一篇文學論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藝隨筆,重點內容要放在對文意的理解及借鑒上,因此可以把教學安排為兩部分,先對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啟發學生改變“套板反應”的通病,從而在今后對語言的理解運用時自覺養成謹嚴的習慣。
二、對文意理解可以讓學生自己借助于注釋及工具書在上課之前充分預習,了解學生的疑難問題,課上老師對個別難點做適當點撥。
三、利用多媒體演示文稿,以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四、知識應用能力訓練。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以猜謎引出對祖國語言的贊美,導入課文。
二、 感知解析
1.第一組例子,關于“是”和“這”。先體會一下感情,讀如下句子:
①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②你這賤人!你這淫婦!你這你這大蟲口里倒涎!
——你是賤人?你是淫婦!你是你是大蟲口里倒涎!
③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④你是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你這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
前三個,不論“是”“這”怎么好,“這”字表現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第四個例子,“這”仍有力量。但與“是”具有不可比的環境限制。因此哪個更好,決不可定論。作者說改成“這”神情完全不對,應理解為,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可以濫改,見了就改,否則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積極意義了。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有必要咬嚼一番。
2.第二個例子,“李廣射虎”一段。我們能理解作者的觀點,李廣射“虎”,是在一種特定情境之中的,這種情境造就了他的“激變能力”以千鈞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沒鏃”,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記,因此這段內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簡潔的。
這個例說明文字與所要表達的情境有關,值得玩味。
3.第三個例子,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還有味道嗎?作者發常人所未發,不走舊路,不恭維定論,分析了“推”的妙處。 作者教我們一種推敲(咬文嚼字)的方法:運用聯想結合竟境。即文字與意境有關,必須“咬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