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4、師:我們先來點擊第一個問題?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同學們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生:讀課文,師:行間巡視。
5、討論:
⑴師:作者認為創造性思維的要素有哪些?
……還有補充嗎?(大家對他的觀點完全贊同嗎?)
……獲取知識需要怎樣的態度?
……嘗試又需要怎樣的過程
……列舉持之以恒的例子。
……
(必須精通各種知識,這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孜孜不倦,
必須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進行嘗試——持之以恒)
(點評:師生共同合作探究,與后面學生間合作探究形成呼應,教學層次與學生發展水平同步。
⑵文中用了哪兩個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引導-速讀-講故事給同桌聽)
(約翰發明印刷機和排版術的過程,羅蘭發明了對戰型的乒乓球游戲)
為什么要選用兩個事物來證明作者觀點?這兩個事例有什么側重?同桌之間可以交換一下看法(前者側重于“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后者側重于“嘗試”)
(點評:課堂設計的求同存異思維與本文的創造性思維在這一環節碰撞出火花,議論文的論證理念顯得“潤物無聲”。)
㈢學習第三層次
1、師:我們看看作者還提出哪幾個問題?請一個同學讀讀這兩個問題?
2、指名學生讀第二、三兩個問題。
3、師:第一個問題是老師和同學們一道探究完成的,作者又對我們提出兩個新
問題。同學們自己完成,好不好?(好)有沒有信心?(有)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針對問題,自己閱讀、體味、探究,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小結,小組長組織好做好記錄。
【提出問題--閱讀體味--合作探究--交流小結】
3、 生:自主閱讀
(點評:“提出問題--閱讀體味--合作探究--交流小結”的學習模式體現“變深入分析為培養悟性,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變教為學”的新課程理念。)
5、交流
(1)師:剛才同學們合作得很好,哪個小組先匯報一下本組的研究結果?創造性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
【辯論】
生正:任何人都有創造力,創造的意識在自己的思想里。
生反:“東施效顰”中的東施、“墨守陳規”中的墨子、“鄭人買履”中鄭人……,他們存在嗎?他們不是人嗎?他們有創造力嗎?……
生正:偉大人物也是從一般人物開始的,生甲:伽俐略還只是一個學生時就發現擺,瓦特發明蒸汽機時只是學徒,富蘭克林發明輪船時在別人眼里不過是“瘋子”……
生反: 歷史上只有一個伽利略,只有一個瓦特,只有一個富蘭克林!……
生正:不僅偉大的人有創造力,一般人也有創造力,魯班、黃道婆…… 以及幼兒園的小朋友創作的一幅畫;
生反:知識和態度、意識、嘗試是形成創造力的要素,可事實是并非每個人都到如此盡善盡美
生反:即使是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也并非是輕而易舉地獲得靈感,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于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并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而形成的。
……
【評論】兩方面都給于肯定,指出弱者的不易。
(點評:學生辯論得非常精彩,你來我往。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思維的火花越發的耀眼。通過辯論的形式處理教材,又鼓勵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辯論,雖然很稚嫩,但勇氣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