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教學片段及反思
背景介紹
《小石潭記》為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文言游記,是在第一單元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游記。古代游記,大都比較簡單,但寫景狀物各有其特色,大多是作者的立言感懷之作。《小石潭記》狀寫湖南永州附近一處無名水潭,文章突出其石底水清、竹樹環合、寂寥無人的特點。但學生要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對本文的寫作特色進行欣賞評介,卻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引導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分析寫作特點,進行欣賞評介,進而對文本進行拓展遷移則是本文第二課時教學的重難點。可采用“導游”的方式進行,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會學習,進一步積累文言詞語,進而對文本進行拓展遷移,為學生學好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切入角度
運用改編法進行突破。有些文章的主題、內容、人物形象不好把握,這時,你可以嘗試對文本進行改編,把游記改成導游的解說詞。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如何品味本文的語言、體會寫景的特點,可通過讓學生們來當一回導游來實現:1、熟讀成誦,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2、小組合作、探究,給《小石潭記》中的景物設計景點。3、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現場解說。學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既能夠走入文本,又能走出文本,只有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作者之間進行廣泛的的對話,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拓展遷移。
教學過程
一、 熟讀成誦,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
采用競賽的朗讀法進行,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引導學生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準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男生背一三段,女生背二四段,然后交換背誦
3男生、女生背誦全文,然后師生齊背。
二、 小組合作、探究,給《小石潭記》中的景物設計景點。
師:下面請每組的同學為《小石潭記》中的景物設計景點,
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現場解說。(學生展開討論,幾分鐘后,他們推選出了自已的導游代表。又為自已喜歡的景物設計了景點)。
生一:第一組設計的景點是:“小徑通幽”,依據是:“隔篁竹,
伐竹取道”。
生二:第二組設計的景點是:“聽水軒”,依據是:“聞水聲,如
鳴佩環”。
生三:第三組設計的景點是:“觀魚臺”。依據是“潭中魚可百
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生四:第四小組設計的景點是:“品茗賞石閣”,依據是“水尤
清冽”,“為坻,為嶼,為巖”。
生五:第五組設計的景點是:“望溪亭”,依據是:“潭西南而望,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生六:第六組小組設計的景點是:“天然氧吧”。依據是:“青
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日光下澈”“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師:同學們設計的景點都富有詩意,題目看上去很美,老師都想先睹為快了,說明大家經過了充分的思考討論。
三、 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現場解說。
師:剛才每個小組對各組的旅游景點設計及設計依據進行了精彩的發言,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為自己設計的景點寫一段解說詞,并讓每組推選出的導游代表進行解說,解說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要求語言優美,口齒清楚,表情自然,力扣課文內容進行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