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教學片段及反思
(她一上講臺,全班同學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她的發言吸引著大家:“經過了一個上午的旅游之后,大家一路領略永州的山水風物,相信這次旅途一定會帶給你最美的印象。經過中午的休息,我與大家又要踏上欣賞小石潭的旅程,今天上午我們在竹翠的美景中度過;今天下午,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進入小石潭風景區的下一個景點,‘天然氧吧’,這里竹樹環合,這里青樹翠蔓,這里鳥語花香,這里小溪潺潺,這里游魚細石。在這里,你可以盡情地呼吸這來自大自然的清新的空氣,你可以盡情地傾聽小鳥的啁啾,在這里,你可以放松你的的心情,讓暖暖的陽光為你的全身作一次洗禮,在這里你可以洗去都市的喧囂與煩悶,讓你的心情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你的心情在‘天然氧吧’放一次假吧,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這里,讓我們引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的詩句,‘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中進入‘天然氧吧’,去作一次尋夢的旅程吧!”
(最后一組解說的是:“柳宗元陳列室”。這名同學他介紹了陳列室的基本內容:柳宗元在永州的一些史料,《永州八記》,柳宗元銅像及墻壁上用正楷書寫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他重點介紹了柳宗元像,他是這樣描寫的:“一雙充滿憂郁的眼睛,似在感嘆自已的被貶;一身樸素的著裝,而又暗示著自已的兩袖清風;您剛毅的表情,是在暗示您在永州投跡山水,專心著述,為后人留下了千古美文。”然后自已又高聲的朗讀了《小石潭記》一文。)
(接著總導游肖亞婷同學引導我們對小石潭風景區作了一次全程的旅游,在她甜美的聲音里,教室里安靜極了,大家已陶醉在這種美中了。)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認為能夠收獲的有以下幾點:
1、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全體參與,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在教學中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重視教學中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學會如何去欣賞品味文言文所獨具的美。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高中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這種學生間的評議也是相互的。先讓學生與學生進行評議,然后再由教師針對各自不同的景點及各自不同的導游進行點評,鼓勵他們的總體表現,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樂趣。特別是在點評中,表揚了這幾個代表能夠注重平時的積累,并能根據平時的積累對文本進行大膽地創新,如第七組的代表,他們設計的景點是“柳宗元陳列室”,他們充分地調動了他們的生活積累,對文本進行了再創造。形成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學生的熱烈討論,學生的個性發揮,師生、生生之間的點評,形成了教學互動。學生在互動中得到了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