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3)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復述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2)合作、討論、探究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組織材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2)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性閱讀——“踏上臺階,走近父親”
導入新課
(正式上課之前,先放舒緩音樂,亮出一幅與臺階頗為貼切的圖片,按字豎排打出一段話:“有人說,人生 / 是一級一級的臺階 / 許多人渴望 / 在臺階上找到 / 自己的高度 / 父親是不是 / 也如此……”事先,預設和營造適宜本文課堂教學的氛圍。)
教師配樂聲情并茂地朗誦一首歌頌父愛的自由詩,導入新課,亮出課題——“臺階”。
站在天真的微笑里,
父親,
是慈祥的溫柔。
清冽的日子,
總有淳樸的糧食
喂養一種思想。
遠走的那一刻,
父親
用咳血的肺,
裝進我的行囊。
郵寄的思念,
總在稻田邊
飄遠。
如今,
我的花
已結出果實;而父親,
仍用年邁的肩
挑著夕陽。
父親啊父親
我的父親的酒,
我的父親的衣,
都已遠去。
(說明:感情的渲染是在課堂的中心環節與高潮部分,而其感情基調的預設和氛圍的營造卻與導入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這就仿佛大型活動的開幕詞。筆者指出,這首詩歌的結尾部分,我做了改動。)
2、速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合課文解詞。(學生自合作解決為主)
3、學生整體把握,復述故事情節。
提示:(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說明:整體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對文章的故事情節有一個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僅如此,學生通過整體性閱讀,還會對文中的人物——父親,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二)突破性閱讀——凝望臺階,感受父親
1、再讀課文,合作討論父親的形象。(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父親的句子并討論)
(1)為什么“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新臺階砌好了”,父親有什么樣的感受嗎?為什么?
(3)“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4)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5)為什么“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么理解?
(6)從父親苦干大半輩子蓋起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生活經歷,你受到怎樣的啟示?你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
(以學生自己找,小組討論為主;思考題是學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分析、理解。教師可以在討論時投影出示)
2、師生共同學習、討論分析父親的形象。教師引導。
父親:淳樸、謙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堅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