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教案
④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互動方式】
預習,根據課文內容解題。必要時可翻閱參考書。
課文注釋也要用好。
①以“樹木的修剪也著眼在畫意”一段,抓住“俯仰生姿”和“不感到寂寞”兩個詞語來品味。揣摩“不感到寂寞”的人情味,體味兩個詞語相互呼應當關系。
②第七段“補”的情味。
③第八段“圖案美”協調嗎?
4、大自然中有各種花草樹木,山上有各種奇石清流,城市有各種華廈美屋,喜歡它們,我們出去看就是了,人們為什么非要把它們搬到自己家里來不可呢?從中你能體會出古人什么樣的園林情結,感受到他們怎樣的審美取向?
(引領學生體味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認識,追求“自然之趣”的生活情趣,從文化的視角認識古代園林藝術所包含的人文意識和社會意識,深化文本的文化認識價值和文化審美價值。)
【小結反饋】
結尾作者說“可以說的不止以上這些”說明蘇州園林美的地方還很多,是設計者和匠師們用智慧和勞動給游覽者帶來美的享受,應該感謝他們。這也正是作者寫作本文的“深眷”所在。的確,蘇州園林值得我們了解的還有很多很多,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親身去體驗、用心去品味。我們也要感謝作者,是他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條理清晰的說明讓我們領略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為我們揭示了蘇園美麗的奧秘。
【達標測試】
閱讀第三、四段,回答。
1.(1)段中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比較的雙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段結構特點是總分,請用“‖”在文中畫出,由對假山的說明到對池沼的說明,起過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設計假山的關鍵是________。假山的特點是________。
4.將“技術”和“藝術”填入②句中的括號內,說說為什么不能顛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池沼說明的中心是( ) 【互動方式】
這個環節對學生的文化認識和文化積累要求較高,主要靠教師的示范講解,給學生初步的人文啟蒙。
a.池沼的安排也著眼于畫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寬敞,就把它作為全園的中心
d.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圍繞用詞的準確性去品析。
扣準池沼特點揣摩)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處在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說明池沼的內容中運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種說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段中有兩句話與全文開頭部分“總說”相照應,說明蘇州園林總特征的。用 線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