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談作文
1.感知課文。
(1)寫什么(內容)——作者認為寫文章一定要經過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訓練,要不厭其煩地咬文嚼字,指出初學作文的途徑是臨帖和寫生,并且二者都不可偏廢。另外寫生還要從描寫文和記敘文練起。簡言之就是寫作文要注重積累、反復修改、不斷實踐。
(2)怎么寫(寫法)——作者以與讀者平等的姿態、借書信交談的方式,憑著信手拈來的大量例證,詳略突出地為我們娓娓道出了作文的真諦。
(3)為什么寫(目的)——這是作者在旅歐期間寫給青年讀者的回信,作者旨在就如何作文問題,給處在困惑中的青年朋友提供一些幫助。
2.互動交流——質疑釋疑——教師歸納提升。
(1)文章前六段用相當一部分篇幅列舉了眾位名家的事例意在說明什么問題?
在一切藝術里,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而且主要在人力。古今許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經過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訓練。
質疑:按照作者的觀點,那中國古代也有許多人落筆即成美文且不刊一字,這樣的事情該作何解釋呢?
教師歸納提升:大家能夠不迷信權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這非常難得,但請同學們認真讀文本“古今許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經過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訓練”,作者在這里用詞很嚴密謹慎,他并沒有否定極個別天才的意思。其實,人們在驚嘆于《滕王閣序》的一氣呵成,字字珠璣,句句精妙的同時,誰又能否認天資聰穎的王勃自幼便勤奮好學這一點呢?
(2)透過文字,你能解讀出作者為什么大力主張對文章的修改要“咬文嚼字”嗎?
因為在作者看來,“咬文嚼字”,不只是在表面上斟酌文字的分量,而實際上也是調整思想和情感,因為從來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說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作者曾在其他的文章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質疑:我覺得對于文字的錘煉,那是一輩子的事,對于初學寫作的中學生來說應不必拼命追求“推”和“敲”之間的差異。只要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寫出來,把自己最想說的話說出來,把自己的真實狀態寫出來,哪怕文學粗疏一點也沒關系,哪怕段落模糊一點也沒關系。
教師歸納提升: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對于文中作者的觀點,可贊成,也可反對,也可兩種觀點雜糅,也就是說,在初學作文時語言要力爭真實、準確,一定要下“咬文嚼字”的功夫,這是寫好文章的基礎。但要適可而止,不能在此耽誤過多的時間,因為文字和情感的完全吻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人一輩子的積淀和錘煉的。
(3)文章提到,中學生應該從描寫文和記敘文入手練起,這兩種文做好了,議論文是很容易辦的。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是說記敘和描寫是議論文寫作的基礎,因為使用事實論據,讓事實說話,是寫議論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而使用好事實論據的前提是具備相當的記敘和描寫能力,所以只要記敘和描寫這兩種文做好了,議論文是很容易辦的。
質疑:只要記敘和描寫這兩種文做好了,議論文真的就很容易寫好了嗎?
教師歸納提升:那倒未必,寫好議論文并非易事,除了有記敘和描寫的良好基礎外,其觀點必須正確。作者所持的觀點應該符合人類進步發展的大趨勢,要切合實際,實事求是,不能絕對、片面。這就要加強思想修養、努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學會從人生的意義和國家、人類發展的層面思考問題;還要養成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說自己真心想說的話。另外,議論文還講究論證要有嚴密的邏輯性,這實質上還是認識和思維的問題。同學們還要在深入認識事物、認真思考問題上下很大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