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過程】一、導入
教師: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腳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詩人對泰山進行過歌詠,你能說出一首這樣的詩嗎?好,一起朗誦杜甫的《望岳》吧。
學生:齊誦《望岳》。
教師: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好朋友,叫岑參,他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板書:課題、作者)。
二、讀詩
教師:學詩首先要讀詩,大家以前是如何讀詩的呢?
今天我們豐富一下讀詩的方式,可以個人讀、合作讀;可以誦讀、演讀、唱讀。當然大家還可以創設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大家開始準備吧。
學生:自由讀詩,小組交流,準備展示。
教師:我們請同學到臺前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讀”。
三、品詩
1、簡說詩中之“奇”
教師:邊塞詩的特色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好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幻燈)。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一說你從詩句中發現了怎樣的“奇”。
學生:默讀,說發現的“奇”。
預設:
胡天八月即飛雪——胡天奇冷,飄雪奇早。
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冰奇厚。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
愁云慘淡萬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時雪滿天山路——路雪奇厚,擔憂奇多。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奇迂,情義奇深。
(提示:如果學生說得不夠全面,教師可以抓住其中的“奇”進行引導。如“剛才有的同學說到了天氣奇冷,詩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這一點呢?請快速找出來。”)
2、描述詩中畫面
教師: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在我們眼前。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選一句或者兩句都可以。寫完與小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選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個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個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茫茫的邊塞,強勁的北風呼嘯而來,飛沙走石,白草被攔腰折斷,在狂風吹卷之下,不停地打著滾兒。正是八月中秋時節,鵝毛般的雪片卻已經飄飄灑灑,紛紛揚揚。落在山巒上,落在樹梢上,落在大漠中……整個邊塞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學生:個人描述畫面,小組交流。
學生:集體展示。
教師:穿插有關資料引導講解。
(1)引導深解名句
教師: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
屏幕展示詩句:“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梁園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梨花千樹雪,柳葉萬條煙。”
學生:讀以上詩句。
教師:由此可見,梨花于詩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詩人寫梨花常常是在遠離故鄉之時,他筆下的花常常總是和思春念歸、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動聯系在一起。現在你對這兩句詩有了怎樣的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