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精選9篇)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如”“官”等8個生字。注意“如”在虛宮格呈現(xiàn)的形狀為左梯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詩人的情感,知道“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或古箏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你會背哪些古詩?(指名隨意背誦古詩20首)你們已經(jīng)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岑參(加拼音)。學生隨教師多讀幾遍。(簡介作者)邊塞詩人岑參善于描寫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后人對他文章中的兩句詩偏愛不舍。想知道是哪兩句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與岑參一路同行,去體會他詩中的意境吧。(板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齊讀課題。[用“送”組詞:送別、送行]
這首詩就是一首送別詩,現(xiàn)在就聽老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你把它圈起來。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檢查自讀情況,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折、梨”的?(生匯報識字方法。)
點撥
。1)“梨”是形聲字;他它能組什么詞?
。2)“折”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shé;與“拆”區(qū)別;生書空。[板書: 折:zhé(打折) shé(折本)]
3.說一說:詩中寫什么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點撥
。1)冬天的風是什么樣的?(幻燈出示:北風聲)
。2)播放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皚皚,北風呼嘯,看到這樣的一幅場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圖)
(4) 好朋友要遠行,但不久的將來你們還會重逢,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5)結(jié)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xiàn)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官、送、歸、折、胡、如、樹、梨
2.認讀、組詞,用“送行”說話。
3.觀察“送、官、折、樹”的結(jié)構(gòu),并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yīng)注意什么?
4.重點指導“樹、如、歸”。
“如”在虛宮格呈現(xiàn)的形狀為左梯形。“女”要寫得伸展,“口”要寫得小些。
“樹”是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字,要把中間的“又”寫得小一點,捺要變點。
“歸”字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左邊是一筆豎一筆撇,右邊是倒山,最后一筆不出頭。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有各自喜愛和贊美的季節(jié)。古代詩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外,還寫了很多贊美冬天的詩句,下面我們一起去回顧一下。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七、課后作業(yè)、擴展活動。
積累贊美冬天的詩句。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反復(fù)朗讀并理解詩歌。
2、培養(yǎng)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
有人說,朋友是冬日里溫暖的火爐;是疲憊時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給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們心靈的天空更高遠;有了朋友,我們?nèi)松飞系牟椒ジ鼒远;有了朋友,我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顯得更刻骨銘心。不是嗎?我們與朋友分別的那一瞬至今仍歷歷在目。今天我們就來和身在西北邊塞的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溫那難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紹
投影:歲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他與高適齊名,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zhàn)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其邊塞詩歌雄健豪邁,讀之令人興奮。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三、 詩文賞析
聆聽感受
1、教師范讀,聆聽感受。請同學們注意字的讀音。
2、 讀準字音
岑參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闌干 lán
羌笛 qiāng 風掣紅旗 chè
3、 請一位讀書好的學生來讀,其余學生感受。
整體把握
1、 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 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nèi)容?
詠雪、送別。(板書)
師: 請同學們說說哪些詩句是寫詠雪的,哪些詩句是寫送別的?
學生答教師明確;
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后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十句著重于詠雪,后八句著重于送別。
賞析寫景的句子
思考:你喜歡哪些寫景的詩句,說說理由。
教師根據(jù)學生可能會品析到的句子,適時加以指導,參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重點賞析這句話,教師引導;
這句話里哪些詞用得好?運用了什么修辭?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寫作風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神地寫出了詩人的驚奇與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麗,新穎獨特,落筆傳神。不只寫出了雪來得突然,寫出了雪的鋪天蓋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寫出春意,情調(diào)樂觀而昂揚。這句話是詠雪的千古名句。“春風”使梨花盛開來喻“北風” 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緊接下來,又渲染出了極富浪漫色彩的“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情境。這句體現(xiàn)了作者的豪放風格。
學生繼續(xù)找句子賞析
。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第一句寫風,“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飛”,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凹础弊直憩F(xiàn)了詩人的驚奇之情。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狂雪早。
。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日暮時分,大雪紛紛,詩人把他的視線從酒筵上又轉(zhuǎn)向了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確,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著也不飄動的情狀。此句運用反襯手法,既突出了天氣的寒冷,也寫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個“亮點”色彩感強,富有表現(xiàn)力,構(gòu)畫了一副奇異而美麗的畫面。不僅寫出了邊塞奇寒,而且紅旗在風中堅強挺立也喻指邊塞將士不屈的斗志,寫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引導:從“瀚!钡健俺钤啤,視角有何變化?這一句在詩中有何作用?“百丈”、 “萬里”是實寫嗎?運用了什么修辭?
“瀚海闌干”繪出了非常開闊的畫面,“愁云”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別。這兩句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極言奇寒,后一句寫慘淡的愁云布滿天空,“萬里”形容面積之大,這句是夸張的說法。一個“慘”字,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這里,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于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上,給人一種奇異而又壯偉的深刻印象。
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學生回答,理由自由闡述,句子歸納如下;
、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重點引導賞析
意思:寫友人離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轉(zhuǎn),友人的身影已經(jīng)看不到了,此時詩人仍佇立在風雪中,遠望友人離去的路,只見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的馬蹄印。
師:想象詩歌最后兩句,如果你是詩人,你此時在想什么?
學生自由說,教師小結(jié);
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這句體現(xiàn)了作者送別時的惆悵心情。
明確賞析詩歌的方法;
1、抓關(guān)鍵詞
2、看修辭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和課文背景運用聯(lián)想想象
理解詩意,明確主旨
師:既然是送別,為什么要詠雪?二者有怎樣的聯(lián)系?(再次誦讀,加以體會)
答:全詩以雪景襯托別情,情景交融,詩人描繪邊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慘淡、苦寒難耐的景象,更能襯托出詩人送朋友的無限悵然之情。
學生說說有關(guān)雪和送別的詩句、諺語或俗語。
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四、深情誦讀,嘗試背誦
男女生分讀全詩:女生讀詠雪部分,男生讀送別部分;全班齊讀
五、總結(jié)
全詩共18句,以“雪”為線索。全詩以雪景起,以雪景結(jié);由雪而發(fā),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表達了作者真摯而復(fù)雜的感情——對北國風景之贊嘆,對燦爛春光的憧憬,對別友之惆悵,對故鄉(xiāng)之思念——全部寄托在這壯麗的雪景中了。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
2、積累并品評詠雪的名句。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一類生字,10個二類生字。
2、了解古詩的大概內(nèi)容,熟讀背誦古詩。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背誦古詩。
2、區(qū)別形近字。
3、認讀一類字,正音。
教學難點:
1、指讀,開火車分句讀。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ㄒ唬⿲W習生字
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之中采用多種方法識字。
送:半包圍結(jié)構(gòu)
字義:1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2贈送3送行,陪伴人到某一地點
擴詞:送信 歡送
歸:左右結(jié)構(gòu)
字義:1返回,回到本處2趨向3歸并合并4由屬于5珠算中稱一位數(shù)的除法。
擴詞:歸國 物歸原主 歸本 還原
眾望所歸
官:上下結(jié)構(gòu)會意字反義詞:兵
字義:1政府機關(guān)或軍隊中經(jīng)過任命的。一定登記以上的公職人員。2指屬于政府的或公家的。
字謎:沒有各個管。
擴詞:官方 官司 官員 官腔 官逼民反 官運亨通
折:左右結(jié)構(gòu)形生字
字義:1折斷 2損失 3彎曲 4佩服 5轉(zhuǎn)變方向
字謎:撕去中間/一邊接,一邊斷,接起來,還是斷。
擴詞:折合 折回 折舊 折扣 折中 折子 百折不撓
胡:左右結(jié)構(gòu)形聲字
字義:1我國古代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shù)民族。2亂,無道理3文言表示疑問的詞,為什么、何故
擴詞:胡同胡子胡兒二胡
如:左右結(jié)構(gòu)
字義:1依照 2像,相似 3到,往 4連詞
擴詞:如果如今
樹:左右結(jié)構(gòu)
字義:1木本植物的總稱2種植、栽培3立建立
梨:上下結(jié)構(gòu)木部形聲字
字義:1梨樹2梨樹結(jié)的果實
字謎:封山育林/木制犁斷
擴詞:梨花 梨樹 梨園 梨汁 白梨
。ǘ⿲W習二類生字
。ㄈ┬〗Y(jié),熟讀古詩
本節(jié)課選的這四行詩主要是寫景。作者不僅把風雪嚴寒的西北景象,寫成春意盎然的南國風光,而且用“千樹萬樹”這樣廣闊的景物設(shè)喻,顯得氣勢磅礴,在讀的過程中,要把古詩的意境讀出來。
。ㄋ模┎捎枚喾N方式讀誦古詩。
布置作業(yè)
朗讀背誦古詩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如”“官”等8個生字。注意“如”在虛宮格呈現(xiàn)的形狀為左梯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詩人的情感,知道“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或古箏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你會背哪些古詩?(指名隨意背誦古詩20首)你們已經(jīng)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岑參(加拼音)。學生隨教師多讀幾遍。(簡介作者)邊塞詩人岑參善于描寫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后人對他文章中的兩句詩偏愛不舍。想知道是哪兩句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與岑參一路同行,去體會他詩中的意境吧。(板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齊讀課題。[用“送”組詞:送別、送行]
這首詩就是一首送別詩,現(xiàn)在就聽老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你把它圈起來。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檢查自讀情況,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折、梨”的?(生匯報識字方法。)
點撥
(1)“梨”是形聲字;他它能組什么詞?
(2)“折”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shé;與“拆”區(qū)別;生書空。[板書: 折:zhé(打折) shé(折本)]
3.說一說:詩中寫什么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點撥
(1)冬天的風是什么樣的?(幻燈出示:北風聲)
(2)播放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皚皚,北風呼嘯,看到這樣的一幅場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圖)
(4) 好朋友要遠行,但不久的將來你們還會重逢,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5)結(jié)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xiàn)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官、送、歸、折、胡、如、樹、梨
2.認讀、組詞,用“送行”說話。
3.觀察“送、官、折、樹”的結(jié)構(gòu),并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yīng)注意什么?
4.重點指導“樹、如、歸”。
“如”在虛宮格呈現(xiàn)的形狀為左梯形。“女”要寫得伸展,“口”要寫得小些。
“樹”是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字,要把中間的“又”寫得小一點,捺要變點。
“歸”字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左邊是一筆豎一筆撇,右邊是倒山,最后一筆不出頭。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有各自喜愛和贊美的季節(jié)。古代詩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外,還寫了很多贊美冬天的詩句,下面我們一起去回顧一下。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七、課后作業(yè)、擴展活動。
積累贊美冬天的詩句。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運用已有的識字經(jīng)驗自主識字。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過程和方法:學習古詩過程中隨文識字。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收集描寫雪的其他古詩。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思路:
本課識字過程應(yīng)采用隨文識字的方式,10個生字在教學時音、形、義各有側(cè)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在讀時解決音的難點,在讀詩時分散識字,把生字從文中提出來,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的識記,再放回詩中特有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真正做到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 春曉》《夏日》《山行》 。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冬之景的古詩。揭示課題,板 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認讀課題中的生字“送、官、歸”,說說識記方法。 “武、判”識讀(能認識即可,在練讀詞語中多見面幾次,就會識記。)
3、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岑參寫的,他的詩多描寫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
1、出示插圖。
2、范讀課文,渲染情境。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
1、在語境中整體認讀。 通讀古詩,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覺得容易讀錯的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全班再交流。(注意“折、即”的讀音)
2、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認讀生字。(學生自主認讀,多種方法識字。) “折”是會意字,甲骨文的“折”字右邊是斧子(斤),左邊是斷開的“木”,表示樹木被大斧砍斷的情形。本義是折斷,引申為彎曲、曲折,進一步引申為屈服。 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古----月----胡;女----口-----如;木----對----樹;利----木----梨
3、了解古詩內(nèi)容,有感情朗讀。
。ɡ蠋熡脙(yōu)美的語言渲染情境,解釋古詩。) 北風卷動,地面的沙塵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紛飛了。雪花飛舞,就像一夜之間吹起了春風,千樹萬樹的梨花盛開了一樣。 教師用自己的感情朗讀來感染學生,感動學生,為學生提供可資借鑒和模仿的“聲音形象”。
情境一:“白雪皚皚,北風呼嘯,如果你看到了這樣的一幅場景,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讓你讀出文章的前兩句,你該怎么讀呢?”
情境一:“好朋友要遠行,但不久的將來你們還會重逢,此時你心情是沉重的還是憂中有喜?古詩的后兩句就帶有這樣的感情,你該怎么表現(xiàn)呢?” 教師范讀,個別讀,男女生交替讀,小組領(lǐng)讀„„
4.誦讀積累,要求當堂熟讀背誦。
四、指導寫字
可采取五步指導法;
第一步:看,一看字形,二看范字。
第二步:描。
第三步:寫。
第四步:評。
第五步:改。
“送”字中的“關(guān)”的最后一筆是點,“如”在虛宮格呈現(xiàn)的形狀為左梯形!芭币獙懙蒙煺梗翱凇币獙懙眯⌒!袄妗钡南掳氩糠帧澳尽弊值臋M要寫得長一些,托住“利”。“樹”中間的“又”寫得小一點,捺要變點。
五、課后練習。
六、擴展。
。ǚe累邊塞詩)
出賽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板書設(shè)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雪景 奇寒 奇美
高歌 樂觀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6
教學設(shè)想:
這是一首融合了“詠雪”與“送別”兩種主題的邊塞詩。學習 這首古詩,我們不妨透過詩人好奇的雙眼,借著想象的翅膀,以“奇”、“情”貫穿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提升。教學中,采用點撥、引導的方法,要求學生不僅善于體會,還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共同構(gòu)建一個“詩話”的課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寫及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詩歌獨特的語言美、意境美。能通過對詩句的品讀,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以“奇”為切入點,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從“情”出發(f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勵個體感悟、小組合作,體味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情感,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學習作者面對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而表現(xiàn)出的樂觀昂揚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 難點:
1.領(lǐng)略岑參的詩歌“好奇”的特點。
2.感悟詩人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朗讀
1.聽錄音,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2.指名配樂朗讀。
三、賞析詩歌
1. 解題
2. 領(lǐng)略邊塞美景
(1)小組合作活動 把文中描繪奇景的相關(guān)句子找出來,并用短語“天氣奇_____” “地域奇______”“風雪奇______”“雪花奇______”來概括。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參與活動。
。3)匯報,點評。
(4)賞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體會詩人感情
。1)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
。2)指名匯報——依依惜別之情和樂觀豪邁之情。
(3)賞析詩句“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4)齊讀課文,感悟詩人的樂觀豪邁之情。
4.、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
。1)欣賞圖片,用文中詩句來描繪畫面內(nèi)容。
。2)學生交流討論:詠雪和送別有何聯(lián)系?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匯報小結(jié),出示板書。
四、拓展練習
1.你還喜歡文中的哪些詩句,為什么?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彼磉_的感情有何不同?
★全課總結(jié)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詠雪(前10句)
八月飛雪雪天奇寒送別(后8句)
軍中餞行暮雪送別
描寫邊地奇異風光,抒發(fā)無限惆悵之情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反復(fù)朗讀并理解詩歌。
2、培養(yǎng)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設(shè)想:
教學中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
從學生聽《我愛你,塞北的雪》談起……在古詩中,更是有不少歌詠白雪的名句,同學們能舉出一些例子嗎?有誰能說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的出處?——對了,它出自于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唐代的大詩人是在怎樣的情境之下吟詠出這樣的千古名句的,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作者介紹
岑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唐代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并稱為“高岑”。作者兩次出塞,從軍西北十余年,熟悉邊塞生活。岑參多以詩人的敏感描繪邊塞風光和戰(zhàn)爭景象,表現(xiàn)邊防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險的樂觀精神。有《岑嘉州集》。
三、詩文賞析
聆聽感受
1、播放錄音,聆聽感受。
2、男女齊讀本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
3、男女混合朗讀本詩!俅胃兄。
整體把握
1、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nèi)容? 詠雪、送別。
2、詩歌是從哪里開始著重寫送別的?
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十句著重于詠雪,后八句著重于送別。
賞析詠雪部分
1、齊讀詠雪部分——思考:這些詩句共同顯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點? 雪來得早,雪來得急驟,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壯闊,雪后特別寒冷。
2、學生合作在詠雪部分中找到相應(yīng)的詩句,教師適度評價。
。1)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第一句寫風,一個“卷”字, 一個“折”字分別從正面和側(cè)面寫出了風勢之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帮w”,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狂雪早。
。2)對雪的描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最為精彩,為什么精彩?小組研討,合作探究。
①精妙的用詞——一個“忽”字,表明來得突兀,來得意外,形容雪來得急,下得猛。不僅表現(xiàn)了邊塞氣象變化的神奇,而且傳達出詩人賞雪時的驚喜心情。
、谛缕娴谋扔鳌プ⊙┑臐嵃、鮮潤的特點。千樹萬樹,突出了雪的壯觀景象。
、鄞阂獍蝗坏囊饩场獎(chuàng)設(shè)了梨花滿樹、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顯奇寒。
、馨簱P樂觀的精神——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透出了詩人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表現(xiàn)出這種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
。3)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狐裘”寫白天,“錦衾”寫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見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鐵衣冷難著”,生動地表現(xiàn)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難以忍受,“將軍”與“都護”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錦衾、角弓、鐵衣,用這些邊塞將士身邊的用品來襯托氣候的寒冷,既表現(xiàn)了邊地軍營中將士的苦寒生活,又從側(cè)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從人的感受、從側(cè)面來描述邊地的寒冷。
。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百丈”、 “萬里”是實寫嗎?運用了什么修辭?) 這兩句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前一句寫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闌干”繪出了非常開闊的畫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是夸張的說法,極言奇寒。 后一句寫慘淡的愁云布滿天空,這是天上的景象。一個“愁”字,一個“慘”字,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俺钤啤奔仁菍懢耙彩菍懬,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別。
3、作者寫雪,寫雪中的景象,寫胡天的雪的特點,是懷著怎樣的情感來寫的? 喜愛,贊美的感情,昂揚樂觀的精神。
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僦熊娭镁骑嫐w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設(shè)宴餞別
②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你覺得此句中哪一個詞用得?好在哪里?) 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確,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著也不飄動的情狀。 此句運用反襯手法,既突出了天氣的寒冷,也寫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個“亮點”色彩感強,富有表現(xiàn)力,構(gòu)畫了一副奇異而美麗的畫面。不僅寫出了邊塞奇寒,而且紅旗在風中堅強挺立也喻指邊塞將士不屈的斗志,寫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③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滿天山路”既表現(xiàn)出了風雪之猛,路之難行,又傳達出了詩人對朋友的關(guān)切的擔憂。
④賞析“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寫友人離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轉(zhuǎn),友人的身影已經(jīng)看不到了,此時詩人仍佇立在風雪中,遠望友人離去的路,只見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的馬蹄印。(聯(lián)想想象詩歌最后兩句,如果你是詩人此時在想些什么?) 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
(齊讀送別部分——思考——詩人在句子中并未寫到“情義”“不舍”等字眼,那么這種情義是怎樣傳達出來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這樣的結(jié)尾,真如撞鐘,清音有余,使人產(chǎn)生無窮的遐想!吧交芈忿D(zhuǎn)”使人惆悵,而雪地上的馬蹄印跡,又把送別的思念延伸到遠方。這個“開放式”的結(jié)尾,給人以無盡的遐思。 (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詩句嗎?——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3、齊讀送別部分——體味其中的韻味。
分析詠雪、送別兩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
(寫雪、寫雪帶來的酷寒,寫邊地的風光和送別有關(guān)系嗎?) 為送別設(shè)置背景,渲染氣氛 在邊地奇異雄偉的風光,在大風雪的背景下,送別帶上了雄渾悲壯的色彩。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
2、任選一首,自選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多媒體)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一類生字,10個二類生字。
2、了解古詩的大概內(nèi)容,熟讀背誦古詩。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背誦古詩。
2、區(qū)別形近字。
3、認讀一類字,正音。
教學難點:
1、指讀,開火車分句讀。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一)學習生字
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之中采用多種方法識字。
送:半包圍結(jié)構(gòu)
字義:1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2贈送3送行,陪伴人到某一地點
擴詞:送信 歡送
歸:左右結(jié)構(gòu)
字義:1返回,回到本處2趨向3歸并合并4由屬于5珠算中稱一位數(shù)的除法。
擴詞:歸國 物歸原主 歸本 還原
眾望所歸
官:上下結(jié)構(gòu)會意字反義詞:兵
字義:1政府機關(guān)或軍隊中經(jīng)過任命的。一定登記以上的公職人員。2指屬于政府的或公家的。
字謎:沒有各個管。
擴詞:官方 官司 官員 官腔 官逼民反 官運亨通
折:左右結(jié)構(gòu)形生字
字義:1折斷 2損失 3彎曲 4佩服 5轉(zhuǎn)變方向
字謎:撕去中間/一邊接,一邊斷,接起來,還是斷。
擴詞:折合 折回 折舊 折扣 折中 折子 百折不撓
胡:左右結(jié)構(gòu)形聲字
字義:1我國古代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shù)民族。2亂,無道理3文言表示疑問的詞,為什么、何故
擴詞:胡同胡子胡兒二胡
如:左右結(jié)構(gòu)
字義:1依照 2像,相似 3到,往 4連詞
擴詞:如果如今
樹:左右結(jié)構(gòu)
字義:1木本植物的總稱2種植、栽培3立建立
梨:上下結(jié)構(gòu)木部形聲字
字義:1梨樹2梨樹結(jié)的果實
字謎:封山育林/木制犁斷
擴詞:梨花 梨樹 梨園 梨汁 白梨
(二)學習二類生字
(三)小結(jié),熟讀古詩
本節(jié)課選的這四行詩主要是寫景。作者不僅把風雪嚴寒的西北景象,寫成春意盎然的南國風光,而且用“千樹萬樹”這樣廣闊的景物設(shè)喻,顯得氣勢磅礴,在讀的過程中,要把古詩的意境讀出來。
(四)采用多種方式讀誦古詩。
布置作業(yè)
朗讀背誦古詩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反復(fù)朗讀并理解詩歌。
2、培養(yǎng)欣賞品味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詩篇、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
有人說,朋友是冬日里溫暖的火爐;是疲憊時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給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們心靈的天空更高遠;有了朋友,我們?nèi)松飞系牟椒ジ鼒远?有了朋友,我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顯得更刻骨銘心。不是嗎?我們與朋友分別的那一瞬至今仍歷歷在目。今天我們就來和身在西北邊塞的岑參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溫那難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紹
投影:歲參:(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人。他與高適齊名,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zhàn)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其邊塞詩歌雄健豪邁,讀之令人興奮。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三、 詩文賞析
聆聽感受
1、教師范讀,聆聽感受。請同學們注意字的讀音。
2、 讀準字音
岑參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闌干 lán
羌笛 qiāng 風掣紅旗 chè
3、 請一位讀書好的學生來讀,其余學生感受。
整體把握
1、 齊讀全詩——讀準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 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nèi)容?
詠雪、送別。(板書)
師: 請同學們說說哪些詩句是寫詠雪的,哪些詩句是寫送別的?
學生答教師明確;
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后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這是一首雪中送別詩。從“中軍置酒飲歸客”一句開始。前十句著重于詠雪,后八句著重于送別。
賞析寫景的句子
思考:你喜歡哪些寫景的詩句,說說理由。
教師根據(jù)學生可能會品析到的句子,適時加以指導,參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重點賞析這句話,教師引導;
這句話里哪些詞用得好?運用了什么修辭?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寫作風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神地寫出了詩人的驚奇與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麗,新穎獨特,落筆傳神。不只寫出了雪來得突然,寫出了雪的鋪天蓋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寫出春意,情調(diào)樂觀而昂揚。這句話是詠雪的千古名句。“春風”使梨花盛開來喻“北風” 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緊接下來,又渲染出了極富浪漫色彩的“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情境。這句體現(xiàn)了作者的豪放風格。
學生繼續(xù)找句子賞析
(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第一句寫風,“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第二句寫雪,“八月”說明胡天下雪的時間早。“飛”,勾畫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飄舞的形象。“即”字表現(xiàn)了詩人的驚奇之情。這兩句極寫邊塞的風狂雪早。
(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日暮時分,大雪紛紛,詩人把他的視線從酒筵上又轉(zhuǎn)向了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確,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著也不飄動的情狀。此句運用反襯手法,既突出了天氣的寒冷,也寫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個“亮點”色彩感強,富有表現(xiàn)力,構(gòu)畫了一副奇異而美麗的畫面。不僅寫出了邊塞奇寒,而且紅旗在風中堅強挺立也喻指邊塞將士不屈的斗志,寫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引導:從“瀚海”到“愁云”,視角有何變化?這一句在詩中有何作用?“百丈”、 “萬里”是實寫嗎?運用了什么修辭?
“瀚海闌干”繪出了非常開闊的畫面,“愁云”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別。這兩句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極言奇寒,后一句寫慘淡的愁云布滿天空,“萬里”形容面積之大,這句是夸張的說法。一個“慘”字,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這里,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于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上,給人一種奇異而又壯偉的深刻印象。
賞析送別部分
1、齊讀送別部分——詩人寫送別寫出了對友人怎樣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這種情感?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學生回答,理由自由闡述,句子歸納如下;
、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重點引導賞析
意思:寫友人離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轉(zhuǎn),友人的身影已經(jīng)看不到了,此時詩人仍佇立在風雪中,遠望友人離去的路,只見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的馬蹄印。
師:想象詩歌最后兩句,如果你是詩人,你此時在想什么?
學生自由說,教師小結(jié);
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xiāng)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這句體現(xiàn)了作者送別時的惆悵心情。
明確賞析詩歌的方法;
1、抓關(guān)鍵詞
2、看修辭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和課文背景運用聯(lián)想想象
理解詩意,明確主旨
師:既然是送別,為什么要詠雪?二者有怎樣的聯(lián)系?(再次誦讀,加以體會)
答:全詩以雪景襯托別情,情景交融,詩人描繪邊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慘淡、苦寒難耐的景象,更能襯托出詩人送朋友的無限悵然之情。
學生說說有關(guān)雪和送別的詩句、諺語或俗語。
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四、深情誦讀,嘗試背誦
男女生分讀全詩:女生讀詠雪部分,男生讀送別部分;全班齊讀
五、總結(jié)
全詩共18句,以“雪”為線索。全詩以雪景起,以雪景結(jié);由雪而發(fā),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表達了作者真摯而復(fù)雜的感情——對北國風景之贊嘆,對燦爛春光的憧憬,對別友之惆悵,對故鄉(xiāng)之思念——全部寄托在這壯麗的雪景中了。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
2、積累并品評詠雪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