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人教八上14
★★ 太和殿的用途是舉行重大典禮。三大殿為什么太和殿介紹得最詳細?
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觀氣勢雄偉、色彩壯麗,內部裝飾莊嚴富麗)。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對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僅僅指出了他們的用場。
這樣有詳有略的方法,使得重點突出,因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宮的特征和本質。
★★ 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
后三宮是用途方面來寫的。抓住宮中鳳凰圖案增多特點來寫。
★★寫后三宮,為什么鳳凰逐漸增多呢?
傳說鳳凰是百鳥之王,羽毛美麗,象征吉詳美好,封建統治者把后妃比作鳳,因此她們住的地方,用的東西都畫鳳。
★★養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藝術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東西六宮的建筑,作者只介紹了長春宮和儲秀宮,是因為這兩宮是慈禧太后住過的地方。作者描述了慈禧五十歲生日的場面, 是為了揭露封建統治者大肆揮霍,奢侈浪費的罪行。
第三部分()總的概括藝術風格: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寫法:首尾呼應
2.文章是怎么把故宮給我們解說清楚的?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點,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宮總體特點,還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點,如對太和殿的說明。
其次,要明確說明的順序,有序則不亂。介紹建筑的時候沿故宮的中軸線按空間順序。介紹養心殿的時候,為講述其功能的時候,又以時間為序,說明封建帝王日常統治活動。
第三,要準確使用方位詞。介紹太和殿內景像的時候,就運用了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方位詞
第四,要突出重點,把對象的特征呈現出來。仍以太和殿為例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描繪龍有十次之多。為什么?寫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都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
3.小結: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永樂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他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故宮博物院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紹的東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如果全部說明,難免太多太雜,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軸線,采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總——分——總的寫法,突出重點,詳略分明,使讀者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的特點與聯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條理十分清楚。
在當時社會條件下,能建筑這樣高大雄偉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國珍貴的文化遺產。
四、拓展延伸、文化熏陶
建筑沉淀著深厚的文化,更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會有不同風格的建筑。(圖片)
①布達拉宮是西藏的標志性建筑物,它將宮殿、寺廟與靈塔融于一體,并吸收漢族及印度、尼泊爾寺廟的建筑特色,形成獨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