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教案
教學目標:1、 體會敘事、寫景中抒發(fā)的感情。
2、 了解詩句含義,領悟詩詞的意境。
3、 熟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及難點:
1、 忠而獲罪的憤慨。
2、 敘事、寫景、抒情的融合。
教學設想:
1、 以朗讀、吟誦來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感情。
2、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 導入課文。
二、 揭示目標。
(同上)
三、 檢查預習情況。
1、 給下列加點詞注音。
朝奏( ) 九重天( ) 衰朽( )
知汝遠來( ) 瘴江( ) 弊事( )
2、填空:
(1)本詩作者是( )代( ),字( ),他倡導( )運動,改變了當時的文風,推動了文學的發(fā)展。
(2)寫出詩歌中描寫冬景的句子( );為國家赤膽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 )。
四、 指導閱讀、感悟體會。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2、簡介作者,了解背景。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謚文,又稱韓文公。唐代著名文學家。文學上提出“文以載道”的觀點,與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倡導者,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書諫迎佛骨,觸怒憲宗,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遷,猶言下遷,古代貴右*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當韓愈到達藍田關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送行,于是寫了這首詩送給韓湘,抒寫忠而獲罪的憤慨、為國除弊的決心和眷戀朝廷的心情。
3、自由朗讀,學生互相點評。
要求:從字音、節(jié)奏、停頓、感情等方面入手。
4、教師范讀全詩,體會老師對節(jié)奏與感情的處理。
5、學生放聲朗讀,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間交流心得,互相提高。
6、齊讀全詩。
五、 譯釋詩句,了解大意。
1、結合書下注釋,同桌互相譯釋詩句,圈點疑問。
2、學生質(zhì)疑:
(1) 奏:向君主進言或上書,這里是獻上、呈上的意思。
貶:降職。
圣明:指天子。
惜殘年:愛惜殘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