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教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文藝性政論文的特點。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錯過產生的原因及其意義。
3、,品味文中生動、含蓄、富有哲理的語句。
二、教學重點
能結合自己“錯過”的經歷談感受, 學會辯證地對待人生中的“錯過”。
三、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生動、含蓄、富有哲理的語句。
四、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五、教學時數: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自學導綱
1、激情導入
(周星馳《大話西游》電影中的一段臺詞,有條件的可播放視頻)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擺在眼前,可是我沒有好好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后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的話,我會跟那個女孩子說我愛她,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電影中的孫大圣,因為錯過了一段純潔美好的愛情而后悔不已,當代作家劉心武對“錯過”這一現象也有他獨特的感受,并寫了一篇雜文《錯過》,我們來看看他感受如何?
2、出示導綱,了解作者和文體。
(二)合作互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疏通閱讀障礙。
(小提示:1、結合注釋和工具書 2、小組合作,提高效率)
2、找出本文的引論、本論、和結論,思考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結合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可借助原文中相關語句回答,也可先概括各段段意,再根據內容歸納)
全文共15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 (第1~2段) 提出問題 擺出事實:大小錯過真不少。
第二部分 (第3~6段) 分析問題 論述人生為什么會有許多“錯過”。
第三部分(第7~13段) 解決問題 具體論述怎樣正確對待“錯過”。
第四部分(第14~15段) 總結全文 強調不能錯過"預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關鍵、
最美好的機會,含笑到達終點站。
3、文中運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先回顧學過的論證方法,后組織學生討論明確)
舉例論證:第2、5段
對比論證:第7、8段和第9、10段
比喻論證:第14、15段
4、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語句推薦給大家,簡要說說推薦的理由。
(此題開放性強,只要學生能夠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時間)
例如:
(1)錯過,即“有所失”,我們要習慣它。錯過,也往往構成另一種得,我們要品味它。
人生充滿了錯過,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須“習慣”過錯;錯過自有意義,人“在追悔中產生出一種真切而細微、深入而豐富的情愫。”“靈魂具備了升騰的能力”,產生“高度的應變力與把握力”。所以必須“品味”過錯。
(2) “人生如奔馳的列車,車窗外不斷閃動著變幻不定的景色,錯過觀覽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關鍵是我們不能錯過預 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為“奔馳的列車”,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錯過,把“預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這段話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錯過不要緊,但不能錯過人生根本的追求。
(3)我們預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終點。但在人生的終點上,我們最好能含笑地說:我雖然錯過的很多很多,卻畢竟把握住了最關鍵最美好的,這樣,“錯過”便仿佛是碧綠的葉片,把一生中“收獲”的七彩鮮花映襯得格外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