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教案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錯過”比作“碧綠的葉片”,把那些最關鍵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獲”比作“七彩鮮花”。綠葉襯托著鮮花, 使鮮花“格外明艷”。作者在贊頌“七彩鮮花”的時候,沒有忘記“碧綠的葉片”的映襯作用,從而肯定了“錯過”在人生道路上的價值。
作者的這段話使我們不由得想起了描寫保爾•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動的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 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目’碌碌羌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 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
(前者含蓄,有文采,后者直白。)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并抓住人生的機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車站奮進。)
( 三)導學歸納
這是一篇文藝性政論文,也叫雜文,作者辨證地論述了對“錯過”產生的原因及意義,強調人們要習慣和品味“錯過”,不要讓 “錯過”變成 “過錯”。啟示我們要把握住最關鍵、最美好的機會,含笑面對“人生的終點”。
( 四)反饋訓練(根據時間,可全做,也可讓學生任選一題。)
1、請判斷下面的例子,哪個是“錯過”,哪個是“過錯”,為什么?
例一:在考試時,有一位同學因為害怕考試不過關,心想:就抄抄書吧,反正老師發現不了。于是拿出了參考書, 可當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時,沒想到卻被老師發現了, 受到學校公開批評。
例二:曾經有一個英語短文翻譯的比賽,我英語很好,然而漢語作文不太好,幾經猶豫,我仍沒有勇氣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學投稿并得了獎,我后悔莫及。
2、你能從記憶庫中挑選出對待“錯過”的正反事例嗎?
正:坦然面對錯過,抓住機遇,成就事業。
如魯迅棄醫從文、成為文壇泰斗。比爾﹒蓋茨抓住機遇,成為世界首富。
反:一味錯過,身敗名裂。
如李煜放棄當詞人的機會去當皇帝,成了亡國之君,宋徽宗放棄當書法家的機會去當皇帝,成了金國俘虜。國民黨放棄國共和談機會,最終逃到中國臺灣。
3、你有過“錯過‘的經歷嗎?面對“錯過”你是怎樣表現的呢?找你能用文中的話語來勉勵自己嗎?小組探究交流,集體研討 。
七、布置作業:課外收集關于錯過的名言﹑成語﹑格言﹑熟語、故事等。
如:“當你為錯過太陽而一味哭泣,那你必然也會錯過月亮和星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有過有思,善莫大焉”“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八、課后反思
結語:
錯過河流
那就要收獲高山
錯過森林
那就要收獲草原
錯過了書寫人生的第一頁
那就要在下一頁
記下最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