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AB案)
一人的體會,而是所有的“面山而居”的人們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謀”,立即
得到熱烈的贊同。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從積極方面說,對于搬掉兩座山會給人們帶來
什么好處,愚公心中也是有數(shù)的。“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說的就是移山之利,可見愚
公對移山的利害關系,早已考慮再三了。其次,對于山能夠移走這一點,愚公也是成竹
在胸的。他在批駁智臾的一段話里,就說得十分清楚。這段話是用“須真”的修辭方法寫
的,一句頂一句,層層緊扣,充分說明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最后用“無窮匾也”做
結束,肯定了人力的無窮無盡,很有說服力。接著用“而”字一轉,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
越少,不會“更增高”。這樣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結論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這說明愚
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對人力和自然的發(fā)展類比關系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由此
可見,愚公在移山的整個過程中站得高,看得遠,考慮問題十分周密。像這樣可敬的老
人,誰還相信他是“笨老頭’妮?
管縣從靜止的觀點出發(fā),認為自然條件無法變更,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從而
斷定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實質上是“鼠目寸光”,他的一番話反映他逃避困難的
思想,是不足取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7.我們今天要不要發(fā)揚這種精神呢?
討論后明確:“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克服困難的精神。我們今天仍然需要發(fā)揚這種
精神,因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是一項極其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干
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彩屏顯示: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難。
全班齊讀第3段,進一步體會愚公的決心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反復朗讀,當堂背誦。
指名朗讀第4段。
8.討論:這個寓言結尾為什么不寫愚公率領子孫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話結尾呢?
明確:古代生產(chǎn)力水平低,人們只能通過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xiàn)征服
自然的愿望。本文結尾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是解決人
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以神話結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
驚天地,泣鬼神。
七、歸納總結寓意。
《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寓言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
往往會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這篇寓言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共同討論后,明確: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
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
彩屏顯示:寓意——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的道理。
八、齊讀全文,要求把握好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進一步體會故事的寓意。
九、課外作業(yè)。
1.背誦比賽。比一比背誦課文第3段哪一個組背得最快。
2.補充練習。
措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寫出本字。
(1)河曲智叟亡在應。__通__(2)一厝朔東,一雍南。__通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