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間采風去》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名稱 《到民間采風去》科 目 語文 年級 八年級 教學時間 本次活動為期一個月,學生具體采風時間在雙休日進行。課堂展示活動為1課時。 學習者分析 學生對民風民俗的知識了解是只停留在感知階段,缺乏理性的認知過程。新課標標準提出:“注意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所以,我設計各種活動方式,利用當地的特產小吃,民風民俗,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使語文教學更加鮮活,更加有趣,在活動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研究,發掘利用課外,校外的語文資源,,多樣的形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避免了單調,始終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新疆的了解認識,培養熱愛新疆的感情。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引導學生感悟民俗文化,學會欣賞民俗文化,增強保護民俗文化的意識,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2. 通過民間采風活動,了解農村民間文化,拓寬文化視野,提高人文素養。 二、過程與方法 1. 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探究意識,同時提高合作意識和社會交往能力。 2. 用分組、合作、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分享資料,并在探討中學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三、知識與技能 1. 引導學生搜集、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資料的能力,并能創造性地提出個人的觀點看法和建議。 2. 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運用美術、音樂、勞技、計算機等多學科知識收集整理民間文化,批判繼承民間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1. 學習搜集、整理、分析提煉材料的方法,并能創造性地提出個人的觀點看法和建議。 2. 引導學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歷史、現狀,關注民俗文化的未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資源 多媒體、圖書室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前期準備: 1、課堂上老師向學生介紹一些民風民俗民間文化,啟發學生對民風民俗以及民間文化藝術產生興趣。 2、分組合作:可以分為民風民俗收集整理小組、諺語警句格言歸納小組、民間風味小吃欣賞小組、風土鄉情攝制小組等,并要求各小組根據采風的內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準備相應的設備,對可能遇到的困難作好充分的準備。 3、各小組分頭利用課余時間走村串巷到民間采風,并做好相關記錄。 4、民風民俗收集小組將收集整理出來的優秀資料制作成手抄報,諺語警句格言歸納小組將采集的諺語警句歸類編輯制作成電子演示文稿,民間風味小吃欣賞小組制作成果展示版,風土鄉情小組拍攝制作“新疆風情”錄相片。 教學活動2 一、導入新課 活動激趣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可愛的家鄉。家鄉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無不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通過對家鄉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進行一次文學采風活動,并把它整理成冊。我想你們一定會有一些你所意想不到的收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新疆,去領略它的風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