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導學案
1、 插圖與課文是否相符?
2、 老王為何而來?
第一題學生自由發言,可以提到一些動作描寫的地方,加以分析。
第二題為下面的環節做鋪墊,讓學生領會到老王是為報恩而來,是為了在臨終前完成自己的心愿,把自己最需要的香油和雞蛋送到作者家,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深深的感動。
三、入木三分,難點突破:
(出示幻燈片)再看課文最后一句話: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你有沒有新的認識?能不能理解楊絳的心情?
老王留在了我們心里,但是他的人卻離我們遠去,也離作者遠去了,每當想起這件事,作者的心中都會感到深深的不安,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愧怍。她為什么會愧怍?
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一個真正的有道德的人,對人間的苦難總是充滿同情和悲憫的,作為一個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幫助他們改善處境。作者之所以感到愧怍是一個有良知的人對自己內心的剖析。
老王一直對楊絳一家對他的關心心懷感激,心里把楊絳一家看成真正的朋友,尊重他們,也理解他們艱難時期的處境;而楊絳一家對老王只是出于同情,給予他的多為經濟上的幫助,并不是對純樸忠厚的老王以更多心靈上的理解與幫助,沒有把他視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而多年之后,作者體會到了這一層,發現自己對老王遠不如老王對自己,所以心感愧怍。(亦可見:人與人之間要突破界限,建立真正的平等友誼,有些困難,這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真正的反思。)
師:楊絳真的幸運嗎?
(出示幻燈片 )
有一晚,同宿舍的“牛鬼蛇神”都在宿舍的大院里挨斗,有人用束腰的皮帶向我們猛抽。默存背上給抹上唾沫、鼻涕和漿糊,滲透了薄薄的夏衣。我的頭發給剪去一截。斗完又勒令我們脫去鞋襪,排成一隊,大家傴著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繞著院子里的圓形花欄跑圈兒;誰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發號施令的是一個“極左大娘”——一個老革命職工的夫人;執行者是一群十幾歲的男女孩子。我們在笑罵聲中不知跑了多少圈,初次意識到自己的腳底多么柔嫩。等我們能直起身子,院子里的人已散去大半,很可能是并不欣賞這種表演。我們的鞋襪都已不知去向,只好赤腳上樓回家。
他的專職是掃院子,我的專職是掃女廁。我們草草吃過晚飯,就像小學生做手工那樣,認真制作自己的牌子。我給默存找出一塊長方的小木片,自己用大碗扣在硬紙上畫了個圓圈剪下,兩人各按規定,精工巧制;做好了牌子,工楷寫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繩子,各自掛在胸前,互相鑒賞。
所以我們知道楊絳也是不幸的,深懷苦痛的楊先生,卻把自己放在幸運者的地位上自責,這是怎樣的一種人生境界?這是一種“因了別人的苦難而忘了自己的辛酸”的情懷。
我們要懷著一顆悲憫的心,用愛心去喚醒愛心,用善良去體察善良,讓我們做一個老王那樣的善良人,做一個像楊先生那樣的善良人。 用愛去點亮心燈,讓愛之花遍地盛開。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出示幻燈片)
(帶領學生貼近文本,深入文本,在對文本的挖掘中,體會出先生用靈魂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