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生命之舟 教案(通用4篇)

生命之舟 教案

發布時間:2022-12-02

生命之舟 教案(通用4篇)

生命之舟 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 了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2. 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簡明的語言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文體常識:

  1. 作者簡介:梁家新,著名記者。

  2. 背景資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魚簰洲灣潰口,記者冒著生命危險,登上進入險區的第一艘沖鋒舟,一邊拍攝,一邊參與救人。拍攝過程中,記者始終采用長鏡頭記錄的手法,記錄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面。在編輯過程中,記者又以二號沖鋒舟為視角,透視整個簰洲營救的驚心動魄的場面,并配以解說詞,在湖北電視臺播出。

  3. 題目解說

  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后,解放軍和武警戰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駕著一百五十多艘沖鋒舟,勇救被困群眾一萬七千多人。群眾稱這些救命的舟船為“生命之舟”,是對解放軍和武警戰士舍己救人的偉大精神的褒揚,表達了對他們的無限感激與熱愛之情。

  主題分析:

  本文通過報道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以后,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勇救被困群眾動人事跡,表現了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奮不顧身、把群眾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結構分析:

  本篇電視解說詞按導語 、主體和結語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灣潰口,2號凌晨1點多鐘,記者隨軍開始營救群眾。

  第二部分:(3-9段)重點解說戰士營救小江珊的驚險場面。

  第三部分:(10段) 總結這次營救行動的效果。

  寫法分析:

  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傳播新近發生、發現和變動的事實,以供觀眾視聽的報道。這則電視新聞除了具有一般新聞所具有的迅速、真實、簡明的基本特征外,還有以下特征:

  1.聲畫合一。電視新聞是以畫面和聲音為主要傳播手段的新聞,畫面是它的視覺形象,解說詞、音響則是它的聽覺形象,畫面是“畫龍”,解說詞可以說是“點睛”。所以,解說詞不是獨立文本,它和畫面、音響一起,為表現同一主題,各盡其能、互相配合。這則“解說詞”巧妙地與“電視畫面”緊密配合,不僅體現出電視新聞視聽合一、聲畫對位的特點,而且對畫面進行補充、提高、延伸,賦予畫面更深刻的思想,幫助畫面正確、完整地表達事實,使畫面的藝術感染力更強。

  2.采用時間順序來展開報道。按時間順序寫,結構緊湊,能給人以危急關頭“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迫感,從而引起人們對事件的極大關注,更好地表現了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奮不顧身、把群眾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眾化、口語化的聽覺語言。電視新聞的解說詞是播給各種觀眾聽的,它的用詞造句必須清楚明了,使觀眾一聽就懂。這則新聞中的“解說詞”就是大眾化、口語化構成的播音稿。

  4.語言高度概括,言簡意賅。電視新聞解說詞的長短受畫面長短的限制,按正常構播音速度計算,每秒播出3~4個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觀眾說明“六何”(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還要服從畫面的需要,遣辭造句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則新聞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其中包括許多傳神的詞語及一系列準確的數字,“縮龍成寸”,有效地表達了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態度。

  這則新聞播出后,社會反響強烈。就曾對小江珊獲救的鏡頭作過高度評價。《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30多家海內外媒體報道了記者冒死怕攝勇救小江珊的過程。

  《生命之舟》

  一. 知識積累

  1. 解釋下列詞語。

  (l)感人至深:

  (2)同期聲:

  (3)率先:

  (4)肆虐:

  2. 辨字組詞。

  暮( )洲( )梭( )逐( )虐( )

  幕( )州( )俊( )遂( )謔( )

  3. 填入下面一段話中最恰當的關聯詞是( )

  水和礦物質鹽類, 也是生物體所必需的, 也參與軀體的組成, 它們不能供應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 并且 但是 B.即使 而且 但是

  C雖然 而且 但是 D.如果 而且 那么

  4. 根據語境,橫線上填入的最恰當的一句是

  你是嚴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腳石,你是霧海中的航標燈,你是看不見的空氣,你是捉不到的陽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濃陰 B.你是深秋里的嚴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 這篇課文是一則電視新聞,結合前面所學的消息和特寫,你能說出它們之間有什么異同嗎?作為電視新聞,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試結合自己看過的其他電視新聞來說一說。

  6.

  這篇課文,通過記者的鏡頭,記錄下了解放軍、武警戰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場景,而且,在采用以時間為敘述順序的做法上,與《別了,“不列顛尼亞”》很相像,試著比較一下這兩篇課文中用具體時間段來描寫場景的段落,這樣的描寫手法有什么好處呢?

  二. 強化閱讀

  同期聲。(施救人員在呼喚:有人嗎?有人嗎?)

  凌晨3點多鐘,沖鋒舟上的呼喚有了回音,人們發現第一個營救目標——空軍高炮五團二二五營戰士茍峰。

  同期聲。(施救過程中的現場聲,使勁、慢點……)

  凌晨5點多鐘,二號沖鋒舟在救起十二位戰士群眾之后,向潰口處一片歇滿戰士、群眾的樹叢*攏。行進之中,沖鋒丹上的人突然發現沖鋒舟左前方一棵小樹上,一個小女孩正緊緊抱著樹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分危急

  同期聲。(施救人員大聲叮囑小孩:千萬別動,千萬別動……)

  由于急流頂沖,沖鋒舟向小女孩背部沖去,駕駛員迅速轉舵,從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樹迂回。一次失敗了,兩次、三次都失敗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爭。沖鋒舟一步一步向小樹*攏,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同期聲。

  到2號上午10點,二號沖鋒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2號下午4點,共有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輕舟進入簰洲灣內救人,共救起被困群眾一萬七千多人,當地群眾親切地稱這些舟船為“生命之舟”。

  7. “施救人員在呼喚:有人嗎?有人嗎……”這里的省略號的作用是什么?

  8. “沖鋒舟一步一步向小樹*攏,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為什么這里把距離寫得這樣具體呢?

  9. 報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聲”,這有什么好處呢?

  10. 當地群眾為什么把這些舟船稱為“生命之舟”呢?

  一. 1. 2. 略 3. C 4. A

  5. 電視新聞的主要特征是:綜合性、視想性、即時性。 6. 略。

  二. 7. 表示語言省略,所說的話沒有全部寫出來。

  8. 把距離寫得這樣具體是為了突出沖鋒舟向小樹*攏的艱難。

  9. 更能寫出救人場面的驚險,能使報道更吸引觀眾。

  10. 因為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生命之舟 教案 篇2

  一、           教學目標:

  1、學習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勇于救群眾的犧牲精神。

  2、了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電視新聞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簡明的語言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2、掌握生命之舟的內涵。

  3、了解1998年歷史背景。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導入: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類。 水,也是妖魔猛獸,它給人類帶來數不盡的痛苦和災難。大家還記得 1998年的那下場大水嗎?,肆虐的暴雨,橫掃著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浩浩蕩蕩的江水,每天都在不斷地制造大大小小的險情。釀造大大小小的悲劇和災難。讓我們隨著記者梁家新等乘著生命之舟回到1998年,回到湖北嘉魚 州,看看那里所發生的事情吧。

  背景介紹: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魚簰洲灣潰口,記者冒著生命危險,登上進入險區的第一艘沖鋒舟,一邊拍攝,一邊參與救人。拍攝過程中,記者始終采用長鏡頭記錄的手法,記錄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面。在編輯過程中,記者又以二號沖鋒舟為視角,透視整個簰洲營救的驚心動魄的場面,并配以解說詞,在湖北電視臺播出。

  二、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并思考:

  1、  文章屬于什么類型的新聞,它和報紙上的新聞、廣播新聞有什么不同?

  2、請用一句話概括這則電視新聞報道的主要事實。

  (學生朗讀,思考并回答問題)

  釋疑:

  第一題:

  師:同學們比較一下,電視新聞與報紙上登載的,廣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畫面,有聲音,有看有聽。 

  師:對。這就是電視新聞的特點。那位同學讀一片書上對電視新聞的解釋? 

  生:電視新聞以畫面和聲音為主要傳播手段,畫面包括圖像、字幕、圖表、照片和影像資料,聲音包括:解說、同期聲和現場效果。 

  師:對,電視新聞是聲畫合一,而報紙、廣播新聞只能看或者聽。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

  第二題:

  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解放軍和武警戰士(某舟橋旅和某公安消防總隊)前往營救被困群眾。 

  三、 分析課文: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請四位同學朗讀,一學生讀導語部分,一學生讀同期聲,一學生讀主體部分,一學生讀結語部分,注意:把握感情色彩)

  二)、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消息還有背景和結語。本篇文章包括哪幾部分? 

  1、找出本則新聞的導語部分(1-2段),說說導語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內容? 

  時間: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點:湖北嘉魚簰洲灣

  人物:廣州軍區舟橋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總隊、趕往營救記者隨同

  事件:湖北嘉魚簰洲灣突然發生潰口,奉命趕往現場營救

  *    導語在新聞中的作用是:概括新聞主要事實 

  2、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哪個段落?(3-9段),閱讀新聞的主體部分,回答問題: 

  a、主體部分具體寫了什么?

  ——救助過程或戰士解救被困人員 ,重點選擇了兩個畫面加以表現:救助戰士茍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處境有多危險?為什么營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敗? 請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分析。 

  處境危險:沖鋒舟左前言一棵小桶上,一個小女孩正緊緊抱著樹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況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爭。 

  營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敗:急流頂沖,小女孩抱著的小樹難已*近。 

  6、救助行為是通過哪些具體的動作來表現的?根據課文填空,體會電視新聞語言上的特點用其作用。 

  閱讀主體部分,選詞填空。 

  (1)搜尋       繞過           穿梭 

  二號沖鋒舟,駛向潰口方向,沖鋒舟一路(繞過)房頂、電線等障礙,(穿梭)于樹叢之中,(搜尋)被困群眾。 

  (2)迂回    沖去     轉舵 

  由于急流頂沖,沖鋒舟向小女孩背部(沖去),駕駛員迅速(轉舵),從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樹(迂回)。

  (3)抗爭      *攏     肆虐 

  一次失敗了,兩次、三次都失敗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爭)。沖鋒舟一步一步向步樹(*攏),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簡析:a、語言特點:高度概括、言簡意賅、準確生動,且帶大眾化、口語化的聽覺語言。

  b、作用:表現救助的危險、困難,更表現戰士們冒險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貴。

  7、文章最后一段結語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為什么當地群眾稱這些舟是“生命之舟”?

  總結救助行動,點題 。   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后,解放軍和武警戰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駕著一百五十多艘沖鋒舟,勇救被困群眾一萬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駕沖鋒舟,勇救被困群眾。群眾稱這些救命的舟船為“生命之舟”,是對解放軍和武警戰士舍己救人的偉大精神的褒揚,表達了對他們的無限感激與熱愛之情。

  兩個多月里,我們流了太多的淚——不是因為受了太多的苦,而是因為承受了人間太多的愛,經歷了世上太多的感動。當千萬雙泡白了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千萬張曬黑的臉掛滿歡喜的淚珠,災難而激情的98,令人感慨萬千……  

  當我們再次展開記錄1998抗洪救災的長幅畫卷時: 

  我們會記住長江、嫩江、松花江的驚濤駭浪。 

  我們會記住那個讓人徹夜難眠的驚心動魄的夏季。 

  我們會記住高建成和他的戰友們。 

  會記住胡繼成等許多普通農民的名字。 

  我們會記住在那次災難中不幸遇難的3004名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 

  我們會記住那些舍小家保大家,將洪水引向自己家園和土地的農民。 

  我們會永遠記住1998!

生命之舟 教案 篇3

  一、課程目標:1通過與前兩篇課文相比較,了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2指導學生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3通過對這則新聞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軍民的魚水深情。 

  二、教學策略:比較閱讀法、問答法。 

  三、重點難點:1重點:通過與消息和特寫的比較,使學生把握電視新聞的特點。    2難點:指導學生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配合畫面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教    學    活    動 

  一、導入課文 

  1.師: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得知最近社會上發生的新聞,比如看報紙,聽廣播,看電視等。其中你們最常用的是哪一種呢? 

  2.師:不錯,我們已經無法想象身邊沒有電視的生活狀況。現如今,電視以其不可替代的優勢成為大眾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而電視新聞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最深。下面同學們將要學習到的就是一則電視新聞解說詞。 

  二、講述電視新聞的基本知識 

  1.師:在學習課文前,請大家說說你們為什么會選擇看電視而不是看報紙、聽廣播呢? 

  各抒己見:因為它有圖片,有聲音能更好地得知事件的全貌,與其他途徑比較更直觀,也很方便。 

  2。歸納學生發言,進行小結。(見參考資 料) 

  三、設置問題,分析課文,概括其特點 

  1.師:請大家閱讀課文,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一”的詞語填空,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簡明的語言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2.提問: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展開報道的? 生:時間順序。 

  3.提問:在編輯過程中,記者選取了一個視角來透視整個營救的驚心動魄的場面,它是什么?二號沖鋒舟。 

  4.師:請大家分析剛才所填詞語,看看它們傳達了些什么樣的信息。 

  生:“繞過”、“穿梭”、“搜尋”等動詞表 

  現了在危急關頭“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迫感;“沖去”、“轉舵”、“迂回”等詞又體現了拯救的艱辛;?肆虐”、“抗爭?、 

  “*攏”這些詞又說明了英雄們為救人而同洪水搏斗的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5.為什么這些舟船被群眾稱為“生命之舟”? 

  點撥:解放軍和武警戰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駕駛著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輕舟,勇救一萬七千多人。 

  群眾稱這些救命的舟船為“生命之舟”,是對解放軍和武警戰士舍己救人的偉大精神的褒揚,表達了對他們的 

  無限感激和熱愛之情。 

  6.指導學生概括這則新聞的特點,提醒學生感受電視解說詞對于電視新聞的重要性。(見板書設計) 

  生命之舟2 

  教學執行時間:2005年10月15日 

  一、課程目標:1通過與前兩篇課文相比較,了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2指導學生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3通過對這則新聞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軍民的魚水深情。 

  二、教學策略:比較閱讀法、問答法。 

  三、重點難點:1重點:通過與消息和特寫的比較,使學生把握電視新聞的特點。    2:指導學生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配合畫面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教    學    活    動 

  板書設計 

  本文特點 

  (1)聲畫合一。    (2)采用時間順序來展開報道。    (3)大眾化、口語化的聽覺語言。(4)語言高度概括,言簡意賅。 

  參考資料 

  電視新聞的基本知識      

  (1)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傳播新近發生、發現和變動的事實,以供觀眾視聽的報道。 

  (2)電視新聞與報紙、廣播及其他新聞媒介相比,有以下特點:     

  a綜合性電視新聞用視頻和音頻信號同時傳遞新聞信息,具有視和聽的雙重效,綜合了報紙和廣播的特點,以形象和聲音訴諸受眾。    b視像性電視新聞運用畫面把具體的可視的典型形象,通過電視屏幕呈現給觀眾,它突破了抽象的文字描寫,形象地再現了生活,觀眾仿佛身臨其境,可產生一種現場參與感。 

  c即時性電視新聞的即時性,是指對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連續報道,或分別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事件進行報道。 

  2.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事實成為新聞,需經傳播者選擇,并借助語言、文字;圖像、符號等載體及時傳播。新聞的基本特征——迅速及時、內容真實、語言簡明。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新聞可以分為許多形式:按事實發生狀態分,有突發性新聞、持續性新聞、周期性新聞。按事實發生與報道時間的差距分,有事件性新聞、非事件性新聞。按新聞發生的地區與影響范圍分,有國際性新聞、全國性新聞地方性新聞。按新聞事實的材料組合分,有典型新聞、綜合新聞、系列新聞。按傳播渠道與信息載體分,有文字新聞、圖片新聞、電聲新聞、音像新聞。按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分,有政治新聞、經濟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等。按不同的文體樣式又可分為消息、特寫、通訊等。     

  3.消息包括標題、導語和主體,其中標題又可分正標題和副標。標題是一篇消息的題目,正標題要能夠準確醒目地概括消息的內容,副標題是對正標題的引申,是對消息內容的補充說明。導語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體部分承接導語是導語內容的具體化。 

  學生課后作業: 

  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或地方臺的電視新聞,歸納電視新聞的特點。 

  課后體會 通過與消息和特寫的比較,使學生把握電視新聞的特點。  指導學生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配合畫面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生命之舟 教案 篇4

  《生命之舟》

  學習目標:

  1. 了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2. 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簡明的語言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文體常識:

  1. 作者簡介:梁家新,著名記者。

  2. 背景資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魚簰洲灣潰口,記者冒著生命危險,登上進入險區的第一艘沖鋒舟,一邊拍攝,一邊參與救人。拍攝過程中,記者始終采用長鏡頭記錄的手法,記錄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面。在編輯過程中,記者又以二號沖鋒舟為視角,透視整個簰洲營救的驚心動魄的場面,并配以解說詞,在湖北電視臺播出。

  3. 題目解說

  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后,解放軍和武警戰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駕著一百五十多艘沖鋒舟,勇救被困群眾一萬七千多人。群眾稱這些救命的舟船為“生命之舟”,是對解放軍和武警戰士舍己救人的偉大精神的褒揚,表達了對他們的無限感激與熱愛之情。

  主題分析:

  本文通過報道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以后,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勇救被困群眾動人事跡,表現了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奮不顧身、把群眾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結構分析:

  本篇電視解說詞按導語 、主體和結語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灣潰口,2號凌晨1點多鐘,記者隨軍開始營救群眾。

  第二部分:(3-9段)重點解說戰士營救小江珊的驚險場面。

  第三部分:(10段) 總結這次營救行動的效果。

  結構圖表如下:

  寫法分析:

  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傳播新近發生、發現和變動的事實,以供觀眾視聽的報道。這則電視新聞除了具有一般新聞所具有的迅速、真實、簡明的基本特征外,還有以下特征:

  1.

  聲畫合一。電視新聞是以畫面和聲音為主要傳播手段的新聞,畫面是它的視覺形象,解說詞、音響則是它的聽覺形象,畫面是“畫龍”,解說詞可以說是“點睛”。所以,解說詞不是獨立文本,它和畫面、音響一起,為表現同一主題,各盡其能、互相配合。這則“解說詞”巧妙地與“電視畫面”緊密配合,不僅體現出電視新聞視聽合一、聲畫對位的特點,而且對畫面進行補充、提高、延伸,賦予畫面更深刻的思想,幫助畫面正確、完整地表達事實,使畫面的藝術感染力更強。

  2.

  采用時間順序來展開報道。按時間順序寫,結構緊湊,能給人以危急關頭“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迫感,從而引起人們對事件的極大關注,更好地表現了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奮不顧身、把群眾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

  大眾化、口語化的聽覺語言。電視新聞的解說詞是播給各種觀眾聽的,它的用詞造句必須清楚明了,使觀眾一聽就懂。這則新聞中的“解說詞”就是大眾化、口語化構成的播音稿。

  4.

  語言高度概括,言簡意賅。電視新聞解說詞的長短受畫面長短的限制,按正常構播音速度計算,每秒播出3~4個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觀眾說明“六何”(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還要服從畫面的需要,遣辭造句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則新聞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其中包括許多傳神的詞語及一系列準確的數字,“縮龍成寸”,有效地表達了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態度。

  這則新聞播出后,社會反響強烈。就曾對小江珊獲救的鏡頭作過高度評價。《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30多家海內外媒體報道了記者冒死怕攝勇救小江珊的過程。

  《生命之舟》

  一. 知識積累

  1. 解釋下列詞語。

  (l)感人至深:

  (2)同期聲:

  (3)率先:

  (4)肆虐:

  2. 辨字組詞。

  暮( )洲( )梭( )逐( )虐( )

  幕( )州( )俊( )遂( )謔( )

  3. 填入下面一段話中最恰當的關聯詞是( )

  水和礦物質鹽類, 也是生物體所必需的, 也參與軀體的組成, 它們不能供應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不管 并且 但是 B.即使 而且 但是

  C雖然 而且 但是 D.如果 而且 那么

  4. 根據語境,橫線上填入的最恰當的一句是

  你是嚴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腳石,你是霧海中的航標燈,你是看不見的空氣,你是捉不到的陽光,啊,友情!

  A你是酷暑里的濃陰 B.你是深秋里的嚴霜

  C.你是暖春里的梅雨D.你是夏夜里的流星

  5. 這篇課文是一則電視新聞,結合前面所學的消息和特寫,你能說出它們之間有什么異同嗎?作為電視新聞,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試結合自己看過的其他電視新聞來說一說。

  6.

  這篇課文,通過記者的鏡頭,記錄下了解放軍、武警戰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場景,而且,在采用以時間為敘述順序的做法上,與《別了,“不列顛尼亞”》很相像,試著比較一下這兩篇課文中用具體時間段來描寫場景的段落,這樣的描寫手法有什么好處呢?

  二. 強化閱讀

  同期聲。(施救人員在呼喚:有人嗎?有人嗎?)

  凌晨3點多鐘,沖鋒舟上的呼喚有了回音,人們發現第一個營救目標——空軍高炮五團二二五營戰士茍峰。

  同期聲。(施救過程中的現場聲,使勁、慢點……)

  凌晨5點多鐘,二號沖鋒舟在救起十二位戰士群眾之后,向潰口處一片歇滿戰士、群眾的樹叢靠攏。行進之中,沖鋒丹上的人突然發現沖鋒舟左前方一棵小樹上,一個小女孩正緊緊抱著樹干,洪水淹到她的腰部,情景十分危急

  同期聲。(施救人員大聲叮囑小孩:千萬別動,千萬別動……)

  由于急流頂沖,沖鋒舟向小女孩背部沖去,駕駛員迅速轉舵,從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樹迂回。一次失敗了,兩次、三次都失敗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爭。沖鋒舟一步一步向小樹靠攏,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同期聲。

  到2號上午10點,二號沖鋒舟共救起六十四人,截止到2號下午4點,共有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輕舟進入簰洲灣內救人,共救起被困群眾一萬七千多人,當地群眾親切地稱這些舟船為“生命之舟”。

  7. “施救人員在呼喚:有人嗎?有人嗎……”這里的省略號的作用是什么?

  8. “沖鋒舟一步一步向小樹靠攏,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為什么這里把距離寫得這樣具體呢?

  9. 報道中插入了很多的“同期聲”,這有什么好處呢?

  10. 當地群眾為什么把這些舟船稱為“生命之舟”呢?

  一. 1. 2. 略 3. C 4. A

  5. 電視新聞的主要特征是:綜合性、視想性、即時性。 6. 略。

  二. 7. 表示語言省略,所說的話沒有全部寫出來。

  8. 把距離寫得這樣具體是為了突出沖鋒舟向小樹靠攏的艱難。

  9. 更能寫出救人場面的驚險,能使報道更吸引觀眾。

  10. 因為這些舟船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生命之舟 教案(通用4篇) 相關內容:
  • 《生命之舟》教案

    《生命之舟》 學習目標: 1. 了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2. 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簡明的語言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文體常識: 1. 作者簡介:梁家新,著名記者。...

  • 《核舟記》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的一、學習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突出重點的寫法。二、認識我國古代工藝美術家的高超技藝。教學設想一、重點和難點本文的顯著特點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藝術構思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材料,運用簡練生動的文字再現了“核舟...

  • 《童區寄傳》教案(精選5篇)

    教學目標1識記柳宗元簡介。2、掌握課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實詞的意義。 3、學習本文通過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品味本文簡潔傳神的表達特點。4、學習區寄不畏強暴、以智慧取勝的斗爭精神,了解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

  • 《陳涉世家》教案(通用16篇)

    教學目的一、熟悉課文,疏通文意。二、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三、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學設想一、在熟悉課文的前提下,疏通文意。二、充分利用課后練習,將其自然融入課堂教學中,減輕學生負擔,落實“訓練重點”。...

  • 最苦與最樂 教案(精選5篇)

    【基礎知識精講】一、需掌握的字的讀音恩惠(huì)如釋重負(shì)契約(qì)攬(lǎn)悲天憫人(mǐn)卸卻(xiè)監督(dū)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義字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詞語積累失意:不得志。...

  • 《信客》人教八上(精選16篇)

    信客余秋雨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信客風雨漂泊的一生,概括其高貴品質教學重點:學習信客的高貴品質教學難點:抓文章脈絡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 《諫太宗十思疏》補充資料:長孫皇后,最賢惠的女人(精選15篇)

    《諫太宗十思疏》補充資料:長孫皇后,最賢惠的女人朝云行雨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后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 懶惰的智慧 教案(通用6篇)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使學生學會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選題立意,學習本文新穎別致的論證過程,欣賞文章幽默傳神的語言 2、 能力目標 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和創新意識。...

  •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重要情節的語言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 2.了解在正義與邪惡斗爭中魯達的性格,學習其精神 3.初步認識封建社會的黑暗 教材分析: 重點:1.故事情節 2.性格分析 難點:從人物描寫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具: 教學過程:...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 欧美成人第一页 | 黄一级片 | 高潮真紧好爽我视频 | 午夜欧美激情三级亚洲美女操 | 国产伦子系列沙发午睡 | 91美剧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女人毛片国产 | 在线精品小视频 |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 | 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 康熙微服第二部免费版第24集 | 日本久久不卡视频 | 操少妇逼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在公车上拨开内裤进入毛片 | 国产老女人乱淫免费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画质 |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看r | 久久午夜场 | 爽爽淫人网 |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 亚洲蜜臀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在线 | 欧美最猛性 | 快色视频 | 真人一毛片 | 成年肉动漫在线观看无码中文 | 国产一级午夜一级在线观看 | 狠狠干网 | 成人aaaa免费全部观看 |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字幕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区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 99久久国产综合麻豆99久久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四色综合免费 |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xxxxx日本69|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