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教案2
一、 教學目標:1、學習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勇于救群眾的犧牲精神。
2、了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電視新聞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簡明的語言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2、掌握生命之舟的內涵。
3、了解1998年歷史背景。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導入: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類。 水,也是妖魔猛獸,它給人類帶來數不盡的痛苦和災難。大家還記得 1998年的那下場大水嗎?,肆虐的暴雨,橫掃著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浩浩蕩蕩的江水,每天都在不斷地制造大大小小的險情。釀造大大小小的悲劇和災難。讓我們隨著記者梁家新等乘著生命之舟回到1998年,回到湖北嘉魚 州,看看那里所發生的事情吧。
背景介紹: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魚簰洲灣潰口,記者冒著生命危險,登上進入險區的第一艘沖鋒舟,一邊拍攝,一邊參與救人。拍攝過程中,記者始終采用長鏡頭記錄的手法,記錄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面。在編輯過程中,記者又以二號沖鋒舟為視角,透視整個簰洲營救的驚心動魄的場面,并配以解說詞,在湖北電視臺播出。
二、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并思考:
1、 文章屬于什么類型的新聞,它和報紙上的新聞、廣播新聞有什么不同?
2、請用一句話概括這則電視新聞報道的主要事實。
(學生朗讀,思考并回答問題)
釋疑:
第一題:
師:同學們比較一下,電視新聞與報紙上登載的,廣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畫面,有聲音,有看有聽。
師:對。這就是電視新聞的特點。那位同學讀一片書上對電視新聞的解釋?
生:電視新聞以畫面和聲音為主要傳播手段,畫面包括圖像、字幕、圖表、照片和影像資料,聲音包括:解說、同期聲和現場效果。
師:對,電視新聞是聲畫合一,而報紙、廣播新聞只能看或者聽。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
第二題:
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解放軍和武警戰士(某舟橋旅和某公安消防總隊)前往營救被困群眾。
三、 分析課文: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請四位同學朗讀,一學生讀導語部分,一學生讀同期聲,一學生讀主體部分,一學生讀結語部分,注意:把握感情色彩)
二)、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消息還有背景和結語。本篇文章包括哪幾部分?
1、找出本則新聞的導語部分(1-2段),說說導語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內容?
時間: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點:湖北嘉魚簰洲灣
人物:廣州軍區舟橋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總隊、趕往營救記者隨同
事件:湖北嘉魚簰洲灣突然發生潰口,奉命趕往現場營救
* 導語在新聞中的作用是:概括新聞主要事實
2、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哪個段落?(3-9段),閱讀新聞的主體部分,回答問題:
a、主體部分具體寫了什么?
——救助過程或戰士解救被困人員 ,重點選擇了兩個畫面加以表現:救助戰士茍峰和救助小女孩。
b、小女孩處境有多危險?為什么營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敗? 請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分析。
處境危險:沖鋒舟左前言一棵小桶上,一個小女孩正緊緊抱著樹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況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