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組歌兩首》同步訓練
四渡赤水出奇兵蕭華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1.為何詞中兩次提到“橫斷山,路難行”?2.請你談談“軍民魚水一家人”如何理解?3.文中哪些語句具體表現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一)(威海中考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解釋加粗詞的意思。①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夜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首詞的后兩句,巧借自然界的風雨把現實與________境自然地聯系起來,借此抒發________之情。(二)(南京中考題)對下面一首詩的解說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a.首句中“僵臥”一詞表現出詩人已年邁體衰,第二句中的“輪臺”借指北方邊疆。這兩句為述志,表現出詩人忠心報國的情懷。b.后兩句中的“夜闌”指夜深,“冰河”借指寒冷的北國戰場。這兩句是記夢,“鐵馬冰河”的夢境,更充分地展示了詩人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c.全詩巧借自然界的風雨,把現實與夢境聯系起來,把夢境與報國壯志融合起來,體現出浪漫主義的色彩。 d.全詩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感情激昂,但在字里行間又流露出壯 志難酬、對現實不滿的思想。(三)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1.“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句中的“行人”是指什么人?這兩句表現了怎樣的內容?2.“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是什么意思?3.“山深聞鷓鴣”句中為什么寫了“鷓鴣”?4.“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是歷來傳誦的名句,它蘊含了怎樣的哲理?參考答案 1.一方面是歌詞創作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反復詠唱,突出長征之旅的艱難。2.這里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軍”和“民”的關系,比喻成“魚”和“水”的關系,表明紅軍部隊是人民的部隊,是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部隊,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親人間的關系。3.“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調虎離山襲金沙”解析:在初中階級,對古詩的閱讀考查主要就是考查學生運用詩歌的一般常識,主要如:從詞語的理解開始掌握詩歌的主要內容,繼而進一步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達情感的方法,如情與景的關系(“風雨大作”展現出“報國之情”)、表現手法的運用等。原詩作洋溢著一位老人的愛國情懷,“對現實不滿”的分析不符愿意。答案:(一)(1)①守衛 ②夜深 (2)夢 報國 (二)d(三)1.這里所說的“行人”,主要指由于金兵大舉南下,流離逃亡的人民經過郁孤臺下的贛江時禁不住鳴咽落淚。這里作者以清江水的滾滾東去隱喻“行人”淚之多,突出表現了“行人”苦難怨恨的深重。2.這兩句意思是說,朝西北方遙望中原故都,可惜被無數的山峰擋住了!伴L安”這里用來指北宋京城汴京(開封)。實際上,作者是把曾經是漢唐京城的長安,作為民族希望的象征,寓含濃厚的愛國感情。3.這一句詞人是以鷓鴣的叫聲摹寫自己的心情。鷓鴣:鳥名。傳說此鳥起飛便向南而不往北,鳴聲猶喚“行不得也哥哥”。前一句是說黃昏時我站在江畔,正為國家前途發愁,此時又聽到深山里傳來鷓鴣的叫聲,這就更使我憂慮不安了。詞人以此鳥鳴聲作結,反映了愿望與現實的矛盾,暗喻了恢復大業難以實現,國事多艱的情況,抒發了詞人憂心忡忡的愛國傷時之情。4.這兩句意思是:青山能遮斷行人的望眼,卻阻擋不住江水的奔流。弦外之音是:南宋民眾如火如荼的抗敵意志,是那些茍且偷安的主和派所不能阻擋的。這兩句極富哲理,說明歷史進步的洪流,是任何艱難險阻也不能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