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同步訓練(精選13篇)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1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浩淼( ) 如晦( ) 雕鏤( ) 鐫( )刻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意思。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裝滿嬋娟( )令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 )腦海里常常浮現五彩紛呈的世界( )至今還能信口背出( )3.文中四件往事給“我”的啟示最大的是( )a.多讀優秀文學作品,對一個人的成長大有好處。b.多讀優秀文學作品,能使人熱愛自然,獲得美的享受。c.聽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能激起課外閱讀的興趣,激發人的愛國情懷。d.聽老師的話,一生都會受用不盡。4.閱讀“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腦海里常常浮現五彩紛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濃濃郁郁”兩節文字,回答問題。(1)第1段的概述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2句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2)文中引用“萬紫千紅總是春”、“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等詩句,是為了具體解說“________________”;而引用“紅紫芳菲”、“白鷺上青天”等語則是為了具體地說明“________________”。(3)仔細閱讀這兩節文字,選出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項( )a.《千家詩》是最能影響作者童年生活的一本書。b.《千家詩》為作者打開了“一扇文學之門”,在那里,作者“沉醉在詩的意境之中”“沉浸在美的享受中”。c.《千家詩》之所以會給作者以影響,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中的歌詠祖國風物的詩歌是“按春夏秋冬時序編排”的。d.第2節中所引的詩句都出自于《千家詩》。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練習!1〉玩的時候倒是沒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記得繪圖的《山海經》!2〉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3〉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4〉“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5〉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6〉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7〉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8〉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可是從還在眼前的模樣來說,卻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甚至于幾乎全用直線湊合,連動物的眼睛也都是長方形的。但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干戚而舞”的刑天。〈9〉此后我就要更其搜集繪圖的書,于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和《毛詩品物圖考》,又有了《點石齋叢畫》和《詩畫舫》!渡胶=洝芬擦碣I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這一部直到前年還在,是縮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卻已經記不清是什么時候失掉了。〈10〉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罷。我終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1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ü澾x自魯迅《阿長與〈山海經〉》)5.從選文內容來看,“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6.聯系上下文,說說第〈5〉段劃線的句子中“我”感到“震悚”有哪些原因?7.下列各項說法中,你認為與文段內容不相符的一項是( )a.阿長把“山海經”說成“三哼經”,想方設法為“我”買來一套,表明她盡管沒有文化,卻能夠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b.文段中對長媽媽先是稱“阿長”,后來稱“我的保姆,長媽媽”,這表明“我”對她的態度有了轉變。c.“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蓖怀隽恕拔摇睂Π㈤L的敬意和感激。d.這四本書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原因是書的刻印雖然粗拙,但圖文并茂,內容很深刻。8.第〈9〉段的內容與長媽媽給我買繪圖的《山海經》有什么內在聯系?9.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按你的理解,“我”為什么對這類書感興趣?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請說一說。10.第〈10〉〈11〉段運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達方式,表達了“我”對長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略。2.美好的容態;心情舒暢,精神愉快;紛紛呈現;隨口3.a4.(1)引出對讀《千家詩》的美好回憶 比喻;(2)打開書往下念,四季風光就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 詩句中豐富的顏色給生活涂上了絢麗的色彩;(3)c5.①我是一個對新奇事物有強烈好奇心,愛憎分明的孩子。②阿長是一個真誠、熱情、淳樸、善良、關心幫助孩子的勞動婦女。6.想不到不識字的、曾經與自己有矛盾的阿長會給自己買書,別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她居然做成了。7.d8.長媽媽給“我”買《山海經》,增加了“我”對繪圖的書的興趣,此后“我”就更加努力去搜集這類書了。9.因為孩子對新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談體驗言之成理即可。10.記敘和抒情深沉懷念、感激的感情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2
往事依依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 李陽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散文,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分成三塊進行。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通過小檔案的設計,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也是希望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第二塊是研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賞析課文的方法,同時激發學生平時課外閱讀積累的熱情。第三塊是感悟,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來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和作者產生共鳴,從中獲得啟迪,達到我設計這堂課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象于漪老師一樣愛文學。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 新課:
出示作者照片
觀看
2
出示作者照片:
于漪老師的情況。
介紹
。ǘ、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課文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創設情境: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預習效果怎樣,同時也測一下大家的記憶力。用什么方法呢?我為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小小組活動:為作者設計一份小檔案。怎么樣?談到小檔案,有同學平時在報紙、雜志上看到過一些明星的小檔案嗎?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內容?誰來說說。(姓名、性別、出生、興趣愛好、經歷等)下面以小小組為單位,不看書來設計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檔案”,看哪個組設計的小檔案內容完整,設計合理。哪個組先設計好就先來投影展示。
2
請第一個設計好的協作組代表展示本組準備的小檔案
要求:請上臺的代表在展示中聲音響亮,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可做適當記錄。
協作組派代表展示本組的設計。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出示要求:
通過設計小檔案,我們知道了作者回憶了少年讀書生活的哪幾件往事,但這只是對文章有了粗略的了解。下面請大家靜下心來,打開課本,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來進一步品味文章。請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問題:文中哪些詞語、句段最能打動你的心,為什么?
圍繞問題,進行獨立地閱讀和思考,并在書上圈點批注。
2
請學生自由發言
要求:發言的同學盡可能聲音響亮點、清楚點,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自由發言
祖國四季風光圖片
自由發言
說出自己知道的詩句、名言
自由朗讀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創設情境:通過剛才的品味、朗讀,我們可以發現:閱讀課文,猶如走進了色彩斑斕的文學天地,處處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從小酷愛讀書,幾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時代的所受的文學熏陶促使她不斷奮進,終于成為了當今著名的語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過像作者一樣的經歷?你能否能舉一例來談一談文學和你的成長有什么樣關系?
獨立思考
2
自由發言
聽講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于漪老師今天也來到了我們的現場,她會對我們說些什么呢?
思考
發言
2
我想同學們剛才所說的也正是于漪老師所希望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于漪老師為榜樣: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聽講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3
教學內容:
七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第36—4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欣賞本文優美的語言,提高欣賞散文的能力。
• 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提高審美情趣;積累語言材料;處理時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情感目標:
體會文章的情感,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1、教學重點:
⑴ 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⑵ 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詩句的含義及其作用。
2、教學難點:
⑴ 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 對自己喜歡的句子談出自己的感受。
3、突破:
引導學生梳理文章思路,朗讀課文中的優美語句,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于漪老師的有關資料。
2、學生收集文中出現的古詩文并了解大意。
教學步驟及過程:(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當圓圓的太陽爬上了山坡/當夏日的風緩緩吹來/當我們睜開了惺忪的睡眼/發現我們已經長大了/那童年就顯得越發地美麗”。請大家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難忘的或者對你影響較大的事情。
學生活動……
幾位同學積極地回憶了兒時的事與我們分享。是呀,童年令人難忘,童年的事有可能還會影響我們的一生。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于漪老師的依依往事。(板題:往事依依)
2、走進作者
生展示其收集的作者有關資料。
二、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一遍,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懂意思的詞語把它標出來,在學習小組中討論解決,注意學會使用工具書。
師生著重辨析“泊”:pō(解釋為“湖”) bó(解釋為“停泊”)
2、請同學讀課文(一人一節),其他同學在聽讀的同時,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 學生讀課文。(師正音、評價朗讀)
⑵ 討論課文內容……
明確:文章寫了作者對小時候幾件事情的回憶。
⑶ 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文章內容的段落。(第一節)
齊讀第一節。
3、“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那么,作者寫了哪幾件事呢?
請大家瀏覽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學生活動……
明確:
讀《水滸傳》
讀《千家詩》
聽國文老師講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聽新派的老師講田漢的新詩《南歸》
三、賞析語言
1、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用一些精彩的語句來表達思想感情。請大家快速地默讀課文,感受一下哪個詞用得好,哪個句子寫得美。請用筆把它畫下來,并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活動……
2、⑴ 文中引用了很多歌詠祖國風物或者描寫春夏秋冬景物的詩句,現在,我們來弄清這些句子的含義。
學生展示收集的詩句資料……
、 你知道哪些描寫四季景物的詩句,能不能背出其中的一兩句?
學生活動……
3、大家積累了很多詩句,希望能繼續保持讀詩、背詩的好習慣。在品析語言時,我們要學著去比較、辨析一些詞語或句子。請看下面的例子:
示例:“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也在我的心頭雕鏤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的閱讀興趣!币痪渲械摹暗耒U下”能否換為“留下”,為什么?
學生活動……
(小結)我們在品析語言時,不妨多揣摩一些詞語的意思,辨別句子的修辭,或者領悟它們所營造的意境。
4、自選最喜歡的一句或一段話讀一讀。
四、明確主旨,拓展延伸
1、文章中,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無論是看一幅畫,讀一本書,還是聽一堂課,登一座樓,都寫得有聲有色,文情并茂。你從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得到了哪些有助于你成長的啟示?
學生活動……(板書)
熱愛自然 熱愛生活 熱愛祖國
多讀書 讀好書 明做人之理
2、你讀過哪些課外書?能為我們簡要介紹書的大概內容或書中的主要人物嗎?
學生活動……
3、今天,我們走進了于漪老師的少年時光,賞析了優美的語言,也懂得了要讀書的道理。我想,只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們就能明做人之理,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那么,你準備怎樣養成這一良好的習慣呢?請制定一個本學期的讀書計劃,注意要和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想結合。
學生活動……
板書設計:
往事依依
于漪
看《水滸傳》 啟示:
憶 誦《千家詩》 熱愛自然、生活、祖國
聽《南鄉子》 多讀書、讀好書
賞《南歸》 明做人之理
練習設計:
課外閱讀《千家詩》,背誦其中你最喜歡或者最受感染的幾首,準備在班級開一個詩歌朗誦會。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要在理清脈絡的基礎上賞析美的語言,并能達到情感熏陶的目的;教學中運用想想、讀讀、說說、背背、寫寫的教學方法,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了學生,引導他們品味語言,感悟道理,課堂的效益達到了最大化。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4
《往事依依》教案示例
教學過程 :
一、作者簡介:
于漪,江蘇省鎮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1965年入黨,1978年獲“特級教師”稱號,上海市揚浦中學語文教師。先后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60多篇,主要著作有《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等。
二、導入 新課:
“凡與于漪交往過的人,都稱贊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純粹,真誠,厚道;她胸襟開闊,性格開朗,才華橫溢……”這是語文教育界對她一致的評價,她之所以從一個教育學專業畢業初教歷史的中學教師成為一個有口皆碑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育學家,和她青少年時期所受的文學熏陶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學對她的深刻的影響。
三、整體感知:
范讀課文(配樂)
聽讀要求:1.用圓圈畫出你認為優美的詞語。
2.用浪線畫出你認為優美的句子。
檢查聽讀:1.請學生讀畫出的詞語。
2.請學生讀畫出的句子。
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的語言如詩如畫,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哪幾件往事?
1.生說
2.師板書作結:
往事:看畫讀詩聽課
四、課文賞析:
。ㄒ唬┑谝患
作者在回憶這三件事時,情真意切,那么作者是如何寫的呢?
小組討論:
1.作者在看畫時產生了哪些遐想?
生說師評,然后齊讀第二節。
2.你們有沒有過這種遐想,請閉上眼睛,聽一段音樂,頭腦里浮現出什么景象,有哪些感受?(放音樂)
讓學生自由發揮。
(二)第二件往事
看畫如此,那么讀詩同樣如此。
小組討論:
1.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作者讀詩的感受?
討論之后齊讀第四節。
2.你讀過哪些關于四季景色和歌頌祖國山河的詩?(小組課前收集,派代表發言)
。ㄈ┑谌
師:看畫令作者遐想,讀詩令作者陶醉,老師的授課同樣令她難忘。
小組討論:
1.在于漪心中,兩位國文老師留給她什么印象,對她有哪些影響?
2.請生模仿讀詩,談談自己的老師對自己的影響。
問:依依往事,往事依依,這些往事為什么令作者如此難忘?
師引導:看畫,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讀詩,陶冶情操,裝點了
童年生活的花環;聽課,倍受感染,激發愛國情懷。
五、擴展探究:
師: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為什么都與讀書有關,這與她后來取得的成就有無關系,她成長的源頭是什么?
1.學生討論,教師引導齊讀第六節。
2.既然讀書這么重要,那么你們讀過哪些書?從中得到什么好處?
學生談體會,師生共評析。
師總結:書有不同的檔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們要盡可能選擇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賞。閱讀面不能僅局限于文學作品,還可以欣賞一些優美的音樂、美術、攝影等,把感受寫下來,豐厚自己的人文底蘊。(投影字幕)
六、布置作業 :
隨筆:用你生花的妙筆,寫你自己的依依往事。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5
往 事 依 依
瓜洲中學
預設目標
1 整體學習,理清思路
2 欣賞優美典雅的語句,提高欣賞散文作品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從《為你打開一扇門》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不能沒有文學,
學生交流自己和文學的一段難忘往事,引入課文,簡介作者.
二.合作探究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圈出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詞語.
(師生討論解決)
2、分組討論.
。1)文章作者回憶了自已的哪些往事? (一句話概括)
讀<<水滸傳>>
讀<<千家詩>>
聽國文老師講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聽新派的老師講田漢的新詩<<南歸>>
(2)哪些詞語表達了作者對這些往事的追憶之情?
搜索枯腸,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3)這幾件事是怎么銜接在一起的?
承上啟下的句子(學生一起朗讀)
三. 品味語言,明確主旨,欣賞背誦.
1、生默讀課文,畫出好詞佳句,說說自己的理解.(交流討論)
2、生齊讀第四段,再背出一兩句讀過的歌詠祖國風物或描寫春夏秋冬景物的詩.
3、根據課文第五段描寫的情景,背誦<<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學生表演,評價,集體背誦)
1、請一位同學朗誦新詩<<南歸>> (教師作指導)
2、體會作者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仿照作者的寫法,寫一位老師講課時的情態和自己聽課的感受.(寫好后全班交流評價)
3、考作者追憶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討論,教師明確)
。1).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
。2).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
4、說說自己課外讀過哪些好書,推薦給大家(學生交流)
四. 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詞語和句子
2、課外搜集名人好讀書的事例.
拓展資料
1、作者簡介
于漪,江蘇省鎮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現在上海市第二師范學校工作.196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78年獲``特級教師”稱號.系上海市第七,八,九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八,九屆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教育學研究會會長,上海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有<<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作文講評五十例>>,<<于漪教案選>>等等.
2、辛棄疾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辛棄疾: 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著有<<稼軒長短句>>.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學習并進行情況描寫。
2、能學習文中的優美字句,語段。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同目標2
三、教學方法
獨立合作研讀課文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同學們,自從我們學習了趙麗宏先生的《為你打開一扇門》之后,文學就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沒有文學!今天,我們和于老師一起走進《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師是怎樣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板書課題)
二、預習檢查
1、注音
徜徉( )( ) 浩淼( ) 鐫刻( )
2、解釋
年華:依依:邱:淼:
曠:呈:
3、作者簡介
三、研讀課文,探討
1、大家都已預習了這篇文章,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的第1段朗讀一遍,要帶著感情讀。在聽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想一想: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讀課文第1段)
師引導:讀得怎么樣?(生答)還有哪個同學愿望再讀一遍?(又一生讀)這一次讀得怎么樣?
(讀得有感情,好像有點意味深長)突出這點。
2、哪個詞最能體現?
“年華似流水”,還有“但”字。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有些感情了,不錯。讓我們來齊讀這一段吧。(生齊讀課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華似流水”和“但”等處作重音和語調的處理。)
師:(略有夸張地范讀這一句,表達出一種感慨萬端的情緒)“年華——似——流水——”這幾個字為什么要如此朗讀呢?聽到老師的朗讀,你領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a、年華像流水一樣,非?,從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難再回來。
b、時間過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還想讓時間再來一次。
c、舍不得年華流去,有一種希望,讓年華停下來,讓自己重新走一次。
d、這里表達的是一種感嘆,感嘆時間過得很快。跟下文的轉折正好聯系起來。
師評:同學們說得不錯;貞浲拢锌f端,它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也緊扣了題目。緊扣題目的是哪一個詞呢?(生齊聲回答:依依)
3、請大家看書下注釋,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依依”是留戀的意思,在文中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以這里我們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總領全文的作用,它還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師邊講邊板書)
4、這一段中哪兩個詞最重要,為什么?
“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5、下面的文章應該怎么寫呢?應該回憶往事了吧?下文回憶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件事嗎?這句話力求精練、準確。(生充分閱讀課文,準備回答)
e、主要寫于老師小時候讀《水滸傳》和對《千家詩》的熱愛,還有國文老師對于老師的影響。
f、還有小時候在家里看山水畫。還有初中讀書的時候新派老師教田漢的《南歸》詩。
g、看山水畫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為引出讀《水滸傳》的。這兩者實際上是一件事。
師評價:同學們發言很踴躍,概括得也比較準確。主要寫了四件事情:一是讀《水滸傳》,二是讀《千家詩》,三是聽國文老師講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四是聽新派的老師講田漢的新詩《南歸》。(師邊講邊板書)
師:根據于老師描寫的情景,我們也跟著國文老師背誦一遍《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好嗎?(生齊背)
同學們真不簡單,沒有學過,大家竟然背下來了?磥硎潜挥诶蠋熕鑼懙那榫案腥玖,也熱愛上了這首詞了。
6、想一想:于老師為什么要選擇這幾件事來回憶呢?可以討論一下。(生圍繞問題討論)
h、因為這幾件事給于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些事都跟讀書有關系,因為于老師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絕大部分來自讀書。
i、因為倒數第2段寫了“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讀書給于老師很多幫助。
師評價: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其實,這些都包含在“往往依依”里,特別是“依依”一詞,“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也是緊扣這些事。開頭是總領,這一部分寫了四件事,當然就是分寫了。下面我們討論一下結尾,請同學們朗讀末尾兩節。(生齊讀末尾兩節)
師:我覺得,同學們還沒有讀到位,沒有把于老師那種深厚的感情讀到位。文章開頭寫了:“年華——似——流水——”結尾又寫道:“往往——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齊聲跟讀起來)
師:好,我們來齊讀一遍,要讀出“依依”的分量,讀出深情,讀出前后呼應的感覺。(生齊讀課文末尾兩段)
師:于老師在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中,成長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級教師。好,我們還是回到題目上來吧。文章的最后兩段有何作用?開頭總領,中間分寫了四件事,結尾應該干什么?(總結全文)
師:是的,總結全文。(師邊講邊板書)同學們在文章開頭抓了兩個詞語,結尾該抓哪些詞語呢?
“青春激情”。
師:還有什么詞語?
還有“不斷奮進”。
師:同學們有沒有不同意見?其實,兩個動詞“喚”和“催”也很有表現力。
它們表達了回憶往事的意義,對我們也有啟發意義。
師:我想,同學們講的這些正是于老師寫作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理解滲透到朗讀中,再來品讀這兩節。(生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師:同學們研究一下,這幾件事是怎么銜接在一起的?(學生快速閱讀,尋找答案)
有承上啟下的句子,我覺得是第3段。
師:請你讀一下。(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第3段)
師:讀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師的情感帶進去一樣。除了這一處,還有沒有呢?
師:還有“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也在我心上雕鏤(誤讀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情趣”。
師:找得正確!暗耒U”的“鏤”應該讀作lǒu,者不讀lóu(師邊糾正邊板書:鏤lǒu)這一句中還有重要的字讀時應該強調出來,是哪一個字呢?生:“也”字。
師:你為什么要抓這個“也”字呢?
因為不僅把上面的內容——讀書和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雕鏤在我心上,還把后面的事情也……
師:噢,你是說“也”字起到了聯系上下文的作用。
38頁的“也是在初中讀書時,來了一位代課的國文教師,是年輕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師:同學們找得很仔細。這里也有一個“也”字。于老師用了一個并不起眼的字,卻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自然地銜接起來,使文章結構特別緊湊,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還是通過朗讀來感悟一下這幾處過渡語句吧。(生齊讀幾處過渡句)
師:最后,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4段,跟隨于老師一起陶醉《千家詩》的意境中。(生齊讀課文第4段)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難忘的課就要結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師這樣的人,從小熱愛自然,熱愛讀書,熱愛文學,把握現在,創造明天,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五、課堂檢測
板書設計:
往事依依
于漪
一、總提(感嘆)
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讀《水滸傳》(古典小說) 文
二、分寫讀《千家詩》(古典詩歌) 學
聽教辛詞《南鄉子》(宋詞) 作
聽教新詩《南歸》(現代詩歌) 品
三、總結(呼應)
青春激情、不斷奮進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7
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2、能主動積極地閱讀文學作品,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感受本文優美的語言、領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學習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寫片段,體會其簡潔生動的特點并模仿寫作。
3、詩、詞等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三、教材學情分析
進入緊張的初中階段,學生們普遍懷有對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懷念的情愫,這為學生迅速進入課文提供了極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詞匯量大而豐富優美,詩句應用多達十多處,且多為耳熟能詳者,易于使學生積累語言、拓展聯想與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寫簡潔生動,易于學生模仿練習。因而,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語言內容上,都能發掘出使學生深入體味、拓展創造的切點。
四、 相關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對于本文的教學多用兩教時,且教學內容多拘囿于課文本身,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學生所獲并不豐富,興趣反而見少。為改變這一“少慢差費”現象,我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我!八淖晕宀椒ā闭n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自覺探究”、“自我創造”、“自由發展”等原則與手段,將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多動腦多實踐、設置探究創造性練習貫穿于課堂,嘗試用一教時來高效地完成課文的學習,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 。
五、 教學過程
本過程分四個板塊進行。
板塊一:結合實際,激情導入
1、“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復品讀課題,結合童年經歷體會“依依”一詞的含義及本文的情感基調。(播映表現兒童生活的畫片,如幼兒笑臉、學走路、游戲、讀書、畫畫等)
2、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階梯,是萌發的第一枚春芽,她對人的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上海特級語文教師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
板塊二:整體感知,把握思情
讓學生默讀、思考、討論:使作者“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教師指導學生充分結合原文,提煉概括詞句的方法,討論評點后播映投影一)
板塊三:細節探究,品讀練習
。ㄒ唬┲攸c評點“看圖畫”的第二片段(播映畫面)
指名一女生朗讀,讓學生景物描寫中的妙詞佳句,并作分析評點。(教師示例:如“煙波浩淼”表現了水面開闊、水汽蒸騰的景象)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四字短語典雅凝練,富有想象空間等特點,要求學生根據西陵峽的畫片,多用四字短語進行描述。(播映西陵峽畫片)
教師再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景物順序,努力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在藝術加工的基礎上,對圖畫再做描述。(以圖表形式播映具體要求)
教師引導學生試著賦予景物一定的主題,并圍繞之作第三次描述。
教師小結,出示投影二:例文
(二)評讀“讀詩歌”語段
學生高聲誦讀文中引用的描繪四季風物的詩句,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美之所在,教師出示投影三,匹配以表現四季景物的畫面和歡快的音樂。
鼓勵學生背讀平時所積累的描述祖國風光、四季景物的詩句。
學生朗讀本段中其他引用,提煉出表現色彩的詞語,并補充其他的表現色彩的詞語。
教師小結,鼓勵學生積累詞匯,勤背詩詞,提高文學素養,豐富生活情趣。
(三)評讀“聽上課”語段
1、指導學生對兩位老師的描寫作比較,從而理解人物描寫注重細節,筆法靈活,相映生姿,為主題服務。(經學生討論,出示投影四)
2、口頭小作文:難忘的瞬間
3、教師小結生動的細節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板塊四:收束全文,課外延伸
1、學生跳讀全文綜述:作者童年時期的文學生活對她產生的有益影響,從而尋覓作者成長的源頭。
2、例舉地攤文學等不良讀物對青少年的危害。
3、學生互相介紹讀過的優秀文學作品。
4、學生反復朗讀第六語段中“老師”的教導,并牢記之。
5、布置課后學習
① 片段練筆:“狀哉,西陵峽”或“某某老師速寫”
、 通過網絡查找并閱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相關評論
、 結合朱光潛《談讀書》及下發的推薦書目,擬訂初中三年的讀書計劃。
六、 教學評點
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由于影象、音響等感性材料的激發,學生興趣盎然,氣氛活躍,理解深入,感受深刻。貫穿于全程的討論、練習,有趣而扎實;詩句背讀、詞句評點,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寫的課堂課后練習,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人物的比較性閱讀,加深了學生對寫作材料與寫作目的之間的相依關系的理解;課后練習,有助于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附:相關投影
投影一: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圖畫——有身歷其境之妙
讀詩歌——領略祖國風物之美
聽講課——使我深受感動
聆教誨——使我銘刻在心
投影二: 《哉,西陵峽》例文(略)
投影三:
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 鮮花遍地,萬紫千紅
夏:綠樹濃蔭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 樹木繁茂,石榴爭艷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秋雙潔白,月色皎潔。
冬: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白雪紛飛,寒梅飄香
投影四:
比較
不同
相同
人物
國文老師
代課老師
入情入理
充滿愛國情懷
描寫
動作
神態
內容
辛棄疾詞
田漢詩
深受感動
激發了愛國熱情
時代
古代
現代
影響
開始愛讀辛棄疾詞
對新文學更感興趣
培養了課外閱讀的興趣
投影五: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圖畫——有身歷其境之妙——熱愛自然
讀詩歌——領略祖國風物之美——愛國愛美愛生活
聽講課——使我深受感動——愛課外閱讀
聆教誨——使我銘刻在心——熱愛文學
相關畫片、音樂略。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8
一、教學設想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散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分成三塊進行。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通過小檔案的設計,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也是希望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第二塊是研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賞析課文的方法,同時激發學生平時課外閱讀積累的熱情。第三塊是感悟,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來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和作者產生共鳴,從中獲得啟迪,達到我設計這堂課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象于漪老師一樣愛文學。
二、教學步驟:
。ㄒ唬、導入新課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新課:出示作者照片 觀看
2 出示作者照片:請同學介紹一下所知道的于漪老師的情況。 介紹
(二)、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創設情境: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預習效果怎樣,同時也測一下大家的記憶力。用什么方法呢?我為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小小組活動:為作者設計一份小檔案。怎么樣?談到小檔案,有同學平時在報紙、雜志上看到過一些明星的小檔案嗎?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內容?誰來說說。(姓名、性別、出生、興趣愛好、經歷等)下面以小小組為單位,不看書來設計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檔案”,看哪個組設計的小檔案內容完整,設計合理。哪個組先設計好就先來投影展示。
協作組根據要求展開準備活動。
2 請第一個設計好的協作組代表展示本組準備的小檔案要求:請上臺的代表在展示中聲音響亮,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可做適當記錄。
協作組派代表展示本組的設計。
3 請同學評價展示的小檔案。 學生評價,展示其他組設計
。ㄈ⒀凶x課文,品味文章語言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出示要求:通過設計小檔案,我們知道了作者回憶了少年讀書生活的哪幾件往事,但這只是對文章有了粗略的了解。下面請大家靜下心來,打開課本,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來進一步品味文章。請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問題:文中哪些詞語、句段最能打動你的心,為什么?出示范例
圍繞問題,進行獨立地閱讀和思考,并在書上圈點批注。
2 請學生自由發言要求:發言的同學盡可能聲音響亮點、清楚點,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自由發言
3 對學生的交流和討論進行隨機的點撥和評價穿插播放:水泊梁山美景 祖國四季風光圖片 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知道的詩句、名言
4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讀,再次品味了文章優美的語句。 自由朗讀
。ㄋ模、感悟: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創設情境:通過剛才的品味、朗讀,我們可以發現:閱讀課文,猶如走進了色彩斑斕的文學天地,處處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從小酷愛讀書,幾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時代的所受的文學熏陶促使她不斷奮進,終于成為了當今著名的語文教育家。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過像作者一樣的經歷?你能否能舉一例來談一談文學和你的成長有什么樣關系?
獨立思考
2 教師評價 自由發言聽講
。ㄎ澹、結束語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創設情境:設想一下:于漪老師今天也來到了我們的現場,她會對我們說些什么呢? 思考發言
2 結束語我想同學們剛才所說的也正是于漪老師所希望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于漪老師為榜樣: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2、能主動積極地閱讀文學作品,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感受本文優美的語言、領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學習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寫片段,體會其簡潔生動的特點并模仿寫作。
3、詩、詞等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三、教材學情分析
進入緊張的初中階段,學生們普遍懷有對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懷念的情愫,這為學生迅速進入課文提供了極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詞匯量大而豐富優美,詩句應用多達十多處,且多為耳熟能詳者,易于使學生積累語言、拓展聯想與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寫簡潔生動,易于學生模仿練習。因而,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語言內容上,都能發掘出使學生深入體味、拓展創造的切點。
四、 相關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對于本文的教學多用兩教時,且教學內容多拘囿于課文本身,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學生所獲并不豐富,興趣反而見少。為改變這一“少慢差費”現象,我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我!八淖晕宀椒ā闭n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自覺探究”、“自我創造”、“自由發展”等原則與手段,將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多動腦多實踐、設置探究創造性練習貫穿于課堂,嘗試用一教時來高效地完成課文的學習,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
五、 教學過程
本過程分四個板塊進行。
板塊一:結合實際,激情導入
1、“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復品讀課題,結合童年經歷體會“依依”一詞的含義及本文的情感基調。(播映表現兒童生活的畫片,如幼兒笑臉、學走路、游戲、讀書、畫畫等)
2、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階梯,是萌發的第一枚春芽,她對人的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上海特級語文教師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
板塊二:整體感知,把握思情
讓學生默讀、思考、討論:使作者“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教師指導學生充分結合原文,提煉概括詞句的方法,討論評點后播映投影一)
板塊三:細節探究,品讀練習
(一)重點評點“看圖畫”的第二片段(播映畫面)
指名一女生朗讀,讓學生景物描寫中的妙詞佳句,并作分析評點。(教師示例:如“煙波浩淼”表現了水面開闊、水汽蒸騰的景象)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四字短語典雅凝練,富有想象空間等特點,要求學生根據西陵峽的畫片,多用四字短語進行描述。(播映西陵峽畫片)
教師再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景物順序,努力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在藝術加工的基礎上,對圖畫再做描述。(以圖表形式播映具體要求)
教師引導學生試著賦予景物一定的主題,并圍繞之作第三次描述。
教師小結,出示投影二:例文
(二)評讀“讀詩歌”語段
學生高聲誦讀文中引用的描繪四季風物的詩句,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美之所在,教師出示投影三,匹配以表現四季景物的畫面和歡快的音樂。
鼓勵學生背讀平時所積累的描述祖國風光、四季景物的詩句。
學生朗讀本段中其他引用,提煉出表現色彩的詞語,并補充其他的表現色彩的詞語。
教師小結,鼓勵學生積累詞匯,勤背詩詞,提高文學素養,豐富生活情趣。
(三)評讀“聽上課”語段
1、指導學生對兩位老師的描寫作比較,從而理解人物描寫注重細節,筆法靈活,相映生姿,為主題服務。(經學生討郟鍪就隊八模?br>
2、口頭小作文:難忘的瞬間
3、教師小結生動的細節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板塊四:收束全文,課外延伸
1、學生跳讀全文綜述:作者童年時期的文學生活對她產生的有益影響,從而尋覓作者成長的源頭。
2、例舉地攤文學等不良讀物對青少年的危害。
3、學生互相介紹讀過的優秀文學作品。
4、學生反復朗讀第六語段中“老師”的教導,并牢記之。
5、布置課后學習
、 片段練筆:“狀哉,西陵峽”或“某某老師速寫”
、 通過網絡查找并閱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相關評論
、 結合朱光潛《談讀書》及下發的推薦書目,擬訂初中三年的讀書計劃。
六、 教學評點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影象、音響等感性材料的激發,學生興趣盎然,氣氛活躍,理解深入,感受深刻。貫穿于全程的討論、練習,有趣而扎實;詩句背讀、詞句評點,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寫的課堂課后練習,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人物的比較性閱讀,加深了學生對寫作材料與寫作目的之間的相依關系的理解;課后練習,有助于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附:相關投影
投影一: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圖畫——有身歷其境之妙
讀詩歌——領略祖國風物之美
聽講課——使我深受感動
聆教誨——使我銘刻在心
投影二: 《哉,西陵峽》例文(略)
投影三:
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 鮮花遍地,萬紫千紅
夏:綠樹濃蔭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 樹木繁茂,石榴爭艷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秋雙潔白,月色皎潔。
冬: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白雪紛飛,寒梅飄香
投影四:
比較
不同
相同
人物
國文老師
代課老師
入情入理
充滿愛國情懷
描寫
動作
神態
內容
辛棄疾詞
田漢詩
深受感動
激發了愛國熱情
時代
古代
現代
影響
開始愛讀辛棄疾詞
對新文學更感興趣
培養了課外閱讀的興趣
投影五: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圖畫——有身歷其境之妙——熱愛自然
讀詩歌——領略祖國風物之美——愛國愛美愛生活
聽講課——使我深受感動——愛課外閱讀
聆教誨——使我銘刻在心——熱愛文學
相關畫片、音樂略。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9
2003軍9月,“全國申小學語文孝文學改革研討會”在連云港市舉行,大會邀請的專家中有我一直崇拜的于滿老師。作為主辦學校的語文教研組長,我立刻想到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讓于老師參與我們的“教研活動”!白鲌蟾妗憋@得重復,“簽名”、“合影”缺少內涵,“座談會”時間不允許……我恰巧要教于漪老師的《往事依依》了。對了,為何不與于老師一起上這堂課呢?于是,在李震校長的指導鼓勵下,我就開始了這次“班門弄斧”的準備。
。ń淌液竺鎽覓齑蠓鶛M標:和于老師一起學語文)
師(激動、親切地):同學們,今天是一個令我們難忘的日子,我們將和于漪老師一起學習她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生齊答:“往事依依”)(師板書課題)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于老師的光臨表示最誠摯的歡迎。
師:同學們,自從我們學習了趙麗宏先生的《為你打開一扇門》之后,文學就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沒有文學啊!今天,我們和于老師一起走進《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師是怎樣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大家都已預習了這篇文章,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的第1段朗讀一遍,要帶著感情讀。在聽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想一想: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讀課文第1段)
師:讀得怎么樣?(部分學生小聲說:“還可以。”)還有哪個同學愿意再讀一遍?(又一生讀)
師:這一次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有感情,好像有點意味深長。
師:哪個詞最能體現?
生:“年華似流水”,還有“但”字。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有些感悟了,不錯。讓我們來齊讀這一段吧。(生齊讀課文第1段,感情技入,在“年華似流水”和“但”等處作了重音和語調的處理。)
師:(略有夸張地范讀這一句,表達出一種感慨萬端的情緒)“年華——似——流水——”這幾個字為什么要如此朗讀呢?聽到老師的朗讀,你領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生1:年華像流水一樣,非常快,從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難再回來。
生2:還有一種感覺,我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還想讓時間再來一次。
生3:我覺得是舍不得年華流去,有一種希望,讓年華停下來,讓自己重新走一次。
生4:我覺得,這里表達的是一種感嘆,感嘆時間過得很快。跟下文的轉折正好聯系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回憶往事,感慨萬端,它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也緊扣了題目。緊扣題目的是哪一個詞呢?(生齊聲回答: 依依)
師:請大家看書下注釋,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ㄉR聲回答:形容留戀)
師:“依依”是留戀的意思,在文中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到這里我們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總領全文的作用,它還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師邊講邊板書)這一段中哪兩個詞最重要,為什么?
生:“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師:下面的文章應該怎么寫呢?應該回憶往事了吧?下文回憶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件事嗎?這句話力求精練、準確。(生充分閱讀課文,準備回答)
生1:我覺得主要寫于老師小時候讀《水滸傳》和對《千家詩》的熱愛,還有國文老師對于老師的影響。
生2:我覺得還有小時候在家里看山水畫。還有初中讀書的時候新派老師教田漢的《南歸》詩。
生3:我覺得看山水畫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為了引出讀《水滸傳》的。這兩者實際上是一件事。
師:同學們發言很踴躍,概括得也比較準確。主要寫了四件事情:一是讀《水滸傳》,二是讀《千家詩》,三是昕國文老師講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四是聽新派的老師講田漢的新詩《南歸》。(師邊講邊板書)
師:根據于老師描寫的情景,我們也跟著國文老師背誦一遍《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好嗎?(生齊背)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沒有學過,大家竟然背下來了?磥硎潜挥诶蠋熕鑼懙那榫案腥玖,也熱愛上這首詞了。大家想一想:于老師為什么要選擇這幾件事情來回憶呢?可以討論一下。(生圍繞問題討論)
生1:因為這幾件事給于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些事都跟讀書有關系,因為于老師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絕大部分來自讀書。
生2:因為倒數第2段寫了“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讀書給了于老師很多幫助。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其實,這些都包含在“往事依依”里,特別是“依依”一詞,“歷歷在曰”、“記憶猶新”也是緊扣這些事。開頭是總領,這一部分寫了四件事,當然就是分寫了。下面我們討論一下結尾,請同學們朗讀末尾兩節。(生齊讀末尾兩節)
師:我覺得,同學們還沒有讀到位,沒有把于老師那種深厚的感情讀到位。文章開頭寫了:“年華——似——流水——”結尾又寫道:”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齊聲跟讀起來)
師:好,我們來齊讀一遍,要讀出“依依”的分量,讀出深情,讀出前后呼應的感覺。(生齊讀課文末尾兩段)
師:于老師在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中,成長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級教師。二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學校一位老教師退休的時候,送我一本《于漪教案選》(出示給學生看),我就像得到了寶貴的財富。后來我在書店又買了一本《于老師教記敘文》。從此,我上課就跟著于老師的感覺走(學生發出笑聲)。好,我們還是回到題目上來吧。文章的最后兩段有何作用?開頭總領,中間分寫了四件事,結尾應該干什么?(生齊答:總結全文)
師:是的,總結全文。(師邊講邊板書)同學們在文章開頭抓了兩個詞語,結尾該抓哪些詞語呢?
生:“青春激情”。
師:還有什么詞語?
生:還有“不斷奮進”。
師:同學們有沒有不同意見?其實,兩個動詞“喚”和“催”也很有表現力。
生:它們表達了回憶往事的意義,對我們也有啟發意義。
師:我想,同學們講的這些正是于老師寫作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理解滲透到朗讀中,再來品讀這兩節。(生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師:同學們研究一下,這幾件事是怎么銜接在一起的?(學生快速閱讀,尋找答案)
生:有承上啟下的句子,我覺得是第3段。
師:請你讀一下。(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第3段)
師:讀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師的情感帶進去一樣。除了這一處,還有沒有呢?
師:還有“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也在我心上雕鏤(誤讀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情趣”。
師:找得正確!暗耒U”的“鏤”應該讀作lòu,不讀lóu(師邊糾正邊板書:鏤lòu)這一句中還有重要的字讀時應該強調出來,是哪一個字呢? 生:“也”字。
師:你為什么要抓這個“也”字呢?
生:因為不僅把上面的內容——讀書和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雕鏤在我心上,還把后面的事情也……
師:噢,你是說“也”字起到了聯系上下文的作用。
生:67頁的“也是在初中讀書時,來了一位代課的國文教師,是年輕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師:同學們找得很仔細。這里也有一個“也”字。于老師用了一個并不起眼的字,卻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自然地銜接起來,使文章結構特別緊湊,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還是通過朗讀來感悟一下這幾處過渡語句吧。(生齊讀幾處過渡句)
師:今天于老師已經來到我們的課堂上,我們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于老師為什么說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惟有這幾件小事“歷歷在曰”、“記憶猶新”呢?下面我們就歡迎于老師到講臺前跟大家講一講吧。(教室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于漪(微笑、激動地,健步走上講臺):剛才老師教同學們學習的是《往事依依》,老師激情澎湃,全身心投入教課,而我們同學朗讀得很好,理解得也很好。我坐在這兒已受到大家的青春活力的感染,因此,(親切地微笑著)首先謝謝李震校長安排這樣一個精彩的場面,讓我回憶往事,讓我分享同學們的青春活力。
剛才老師說,為什么要寫這四件事呢?當時寫的時候,有一本雜志要我寫回憶童年的文章。我想:每個人只有一個童年,一個少年。我讀這些詩的時候,大概和同學們一般大小,(慈祥地彎腰望著前排的同學,微笑地)是十三四歲。真是年華似流水啊,已經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已是七十幾歲的入了。所以我在聽這堂課的時候,幸福的感覺不僅是涌上心頭,而且讓我充滿憧憬。
我感覺到同學們是非常幸福的二我們那時的學習條件沒有這么好,沒有這么敞亮的教室,但是,老師教我們也是激情澎湃的。比如剛才講到新派的老師,我至今還記得:他姓黃,戴著金絲邊眼鏡,穿著一件長衫,下面穿一雙雪亮的皮鞋,是非常時髦的,也非常引人注目,(談笑風生地)用現代的話講就是很時尚。那時教我們的老先生往往穿一雙布鞋呀。黃老師的教課可真是出神入化啊。我至今記得他教《故鄉》時的情景,他說深藍色的天空中掛著金黃的圓月,地上是一望無際碧綠的西瓜田。就在這瓜田美景下,突然有一個少年英雄出場了,他出場的時候是動態的,頸子上戴的是銀項圈,握一桿鋼叉,向著殖刺去,銀項圈在月光下發出的光與鋼叉的光交相輝映。老師出神入化的教學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那瓜田美景中了。然后,他給我們講中年閏土的變化。我當時坐在下面就想,教科書發下來的時候我們已經看過,為什么就沒有想到這些深刻的問題呢?老師知道得真多呀。老師教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對老師的敬佩之情,心里想著長大了也要做一名老師,讓孩子們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把人類的文明傳給孩子,這是多么崇高幸福的職業。
今天看到同學們充滿激情地朗讀課文,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個人只有一個青春,青春是無價之寶。小時候愛讀書,愛學習,主動接受文學作品,你就會得到人類最好、最美、最寶貴的東西。語文是伴隨每個人的終生的,形成了能力就不會下降的。從小讀些文學作品,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那是終生受益的。剛才你們學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一件事一件事,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一旦把它們鏡刻在心中就久久不能忘記。形成了能力,就像手腳在自己的身上一樣,運用自如。我至今還記得讀《水滸傳》的情景,一看到插圖就想到我們家鄉焦山腳下的壯闊景象,書中描繪的場面就在眼前浮現。讀文學作品,一定要發揮想像,聯系實際。(師插話:于老師是我們的老鄉啊,江蘇鎮江人)(于漪老師接著講)我和你們一樣,都是喝長江水長大的。人們講人杰地靈,江蘇,長江邊上,地是靈的,人就要杰,(微笑著傾斜身子問前排同學)懂不懂?(學生點頭說:懂)對,人就是要一輩子追求卓越,(幸福地微笑著)正像你們李校長題在墻上的”追求卓越”四個大字。
我們這一代是經歷很多曲折的,坎坎坷坷,風風雨雨,才迎來了同學們很好的發展機會,施展才華的機會。那時,我們學業務,被說成是搞“白!保B唐詩宋詞都成了“四舊”啊。其實啊,我們的唐詩宋詞真如天上璀璨的明星,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啊。我們的同義詞、近義詞的豐富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我曾經問過一個日本的朋友,你們見面怎么老是“哈衣哈衣”。克抑v,我們哪有你們那些豐富的詞呢!你看,我們的語言多么成熟,多么有魅力!
我是老人在回憶往事,當然是不堪回首,怎么一下子這樣美好的時光就過去了?我奉送同學們四個字一一把握現在!將來你們寫“往事依依”的時候,肯定比我寫得更加充實、更加豐富了。謝謝同學,謝謝同學們今天和我這個七十好幾的老太婆一起學習。(教室里再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師:最后,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4段,跟隨于老師一起陶醉于《干家詩》的意境中。(生齊讀課文第4段)
師:同學們,這節難忘的課就要結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師這樣的人,從小熱愛自然,熱愛讀書,熱愛文學,把握現在,創造明天,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為了表達我們全班同學對于老師由衷的敬意,下面請班干部向于老師獻花。(于老師在一片掌聲和笑聲中,再次走上講臺)
生:于老師,祝您夕陽更紅。ň搓牰Y)
生:于老師,祝您夕陽更美。ň搓牰Y)
于漪(擁著花束,燦爛地微笑):愿同學們像這鮮花一樣幸福地成長,愿你們的新海實驗中學也像這鮮花一樣越辦越好,萬紫千紅總是春。(教室里又一次爆發出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板書設計
往事依依
于漪
一、總提(感嘆)
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讀《水滸傳》(古典小說) 文
二、分寫 讀《千家詩》(古典詩歌) 學
聽教辛詞《南鄉子》(宋詞) 作
聽教新詩《南歸》(現代詩歌) 品
三、總結(呼應)
青春激情、不斷奮進
。ńK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222000)
轉錄自《語文教學通訊》2004年第1期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10
張家港市西張中學 王青寅
師:同學們,上課!
生:《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我規定他們每節語文課開始時用每天一詩代替師生問候)
師:很好,大家背得很熟,當然要注意體會!詩歌能給人美的享受,其他文學作品也能給人以美的熏陶,因為文學是……
生:文學是人類感情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
師:那我們就來看看文學是如何豐富而生動地表達人類感情的。請同學們思考我的第一個問題:這篇文章題目叫《往事依依》,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哪幾件可留戀的往事呢?
生:四件。
生:三件。
師:那就請你說說是“哪”四件?
生:“我”看山水畫、“我”看《評注圖像水滸傳》、“我”讀《千家詩》、“我”聽兩位國文老師上課。
師:我再請那位同學說說你的“哪”三件往事?
生:作者看畫、作者讀《千家詩》、作者聽兩位國文老師上課。
師:我發覺兩位同學的回答除了“三件”與“四件”的不同外,還有一個不同就是事情敘述的對象不同:一個是“我”怎么樣,一個是“作者”怎么樣。同學們說說看,“我”能和“作者”劃等號嗎?
生:能(有的說:“不能”)
師:噢,原來這兒的“我”,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指文章的“作者”。那我的疑問還沒解開:到底這兩位同學的回答誰的對誰的不對呢?
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是三件對,有的說是四件對)
師:同學們看,這兩位同學回答的第一件及后兩件往事相同,應該從“四件”說的第二個答案去找原因對不對?
生:對。
師:請同學們看看文章中寫這件事的部分,看看能不能有所發現。
生:老師,我看出來了?础对u注圖像水滸傳》也應該是看圖畫,因為作者寫看到圖像才感覺自己的家鄉就像是梁山泊,應該屬于“看畫”的內容。
師:說得太好了,請同學們掌聲鼓勵!
生:(有節奏的掌聲響起)
師:現在大家再說說看,是三件往事還是四件往事?
生:三件四件都對,我覺得歸并成三件更合理些。
師:她說得怎么樣?
生:好!
師:我們把掌聲送給她和前面的兩位同學,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的精彩回答。好不好?
生:好!(掌聲響起,班級后氣氛開始活躍起來。)
師:先看第一件往事是在文章第幾節寫到的?
生:(齊答)第二節。
師:那么第一節文字不是多余了嗎?
生:不多余。這一節是把這幾件“依依”往事與很多往事作對比,引出對下面幾件往事的回憶,作用是引起下文。
師:哎呀,我們的同學簡直太棒了!那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第二節的“看畫”,看看作者在看畫時產生了哪些遐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準備回答。(讀過以后)請你來說說看,哪些詞句寫出了作者看畫時的遐想?
生:“那時讀《水滸傳》,會不知不覺把焦山一帶……真是津津有味!蔽矣X得這些句子寫出了作者的遐想。
師:說得太好了,請坐!這是作者看了什么畫以后產生的遐想?
生:《評注圖像水滸傳》。還有山水畫呢。
師:對了,還有看了“小屋里掛著的一幅山水畫”作者又有什么樣的遐想呢?好,請你說。
生:“有時凝視久了……自然樂在其中。”
師:說得好啊!有個詞寫出了作者看畫時神情專注的神態,同學們說是哪個詞?
生:“凝視”!
師:那你們平時看畫時做到“凝視”了嗎?
生:沒有!
師:要想樂在其中、自得其樂、盡享文學和藝術之美,就得神情專注!下面我們看“讀詩”的部分,思考討論: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作者讀詩的感受?現在開始像和尚念經一樣小聲快速閱讀第四節,小聲但一定要出聲。(讀思討論之后)請你來說說看。
生:能夠表現作者讀詩感受的詞語有:美不勝收、沉醉、眼花繚亂、心曠神怡、五彩紛呈、沉浸、享受、濃濃郁郁。
師:咱們的**同學真是不簡單,一個詞語也不給我們其他同學留下;卮鹫娴氖羌热嬗譁蚀_,掌聲響起!
生:(掌聲)
師:剛才我們說“看畫”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之情,那么“讀詩”又能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請大家從文中找答案。
生:生活情趣。
師:詩是文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沉醉其中能品味出其中的生活情趣,透露出了作者對什么的深深熱愛?
生:生活?。
師:是的,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你讀過哪些關于四季景色和歌頌祖國山河的詩?(生答略)什么地方寫的是聽國文老師上課的情景呢?
生:第五節!
師:好,請同學們迅速默讀第五節,然后分組討論:在作者心中,兩位國文老師留給她什么印象?對她有哪些影響?還是從文章中找答案。
生:(討論后答)印象--“老師朗誦時……愛國情懷油然而生。”、“老師朗誦著,進入了角色……大家被深深感動了。”
師:這是聽課時,兩位國文老師留給于漪的印象,但已使其“愛國情懷油然而生”,表現了作者喜愛文學、關注時代的情思;對她有何影響呢?
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此后,我對新文學……”。
師:是的,很正確。難道就這些嗎?對她的一生有沒有產生什么影響?
生:“……諄諄教導銘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師:好!這是于漪老師在告誡我們這些青少年朋友們:要多讀書,讀好書。但豐富知識、增添智慧,只是讀書的基本功能,更高的目標應該是什么?
生:“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師:好!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之所以都與讀書有關,這與她后來取得的成就關系密切,她成長的源頭就是讀書和做人。學了這篇文學作品,大家的思想品質也得到陶冶和升華了。這正如趙麗宏在《為你打開一扇門》中所說的那樣: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
生: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師:但愿同學們也能多讀一些課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享受一下美的熏陶。最后,我還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這些往事為什么令作者如此難忘?
生:“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
師:啊,同學們已經學會在閱讀的材料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看來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可喜可賀。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才令于漪老師至今“依依”難忘的!看畫,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讀詩,陶冶情操,裝點了童年生活的花環;聽課,倍受感染,激發愛國情懷。這就是作者通過對往事的回憶所要表達的深情。
生:老師,學校圖書館已對我們學生開放,我們能去借些自己想看的書嗎?
師:當然行了,你們要做的就是計劃下一步準備讀哪些書,或者想讀哪些方面的書?讀的時候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愿同學們能夠在文學的海洋里自在地遨游,為明天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下課! 作者郵箱: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11
?谑械谑恢袑W 李紅
學習目標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能積極主動地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朗讀感受本文優美的語言,領略作者杰出的文采。
3、品味文章中精彩的語句并體會它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學習重點
1、了解作者通過追憶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等幾件事而激起的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精彩的語句。
學習過程
1、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歷程都不一樣,有一些事情我們早就淡忘了,但有一些事情卻永遠地刻在了腦子里,因為這些事情或者震憾過我們的心靈,或者給過我們深刻的啟迪。我就曾經有過這樣的一件事,記得那是我工作的第三年,有一天,我們語文組的老師到青少年宮聽報告,報告開始前,我們象往常一樣在底下開著小會,不久,主持人宣布報告開始,坐在報告臺前的是一位慈眉善目、舉止端莊而又氣質高雅的長者,她一開口,全場一下靜了下來,她的態度親切、自然,聲音柔和、略帶磁性,語言清新、質樸而又文采飛揚,她向我們講述她從教以來的經歷、她的教育思想、她對教育的熱愛,她的話使我震動,我為自己過去兩年的行為感到汗顏,因為我當時一心只想著跳槽,并沒有多少心思用在教學上,她的話又如醍湖灌頂,使我從此端正了自己的教學態度。這位可敬的長者就是我國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她寫的一篇敘事散文《往事依依》(板書)。
2、解題
哪位同學知道“依依”是什么意思?明確:形容留戀,不忍分離。題目中是“縈繞胸懷,十分留戀”的意思。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下面我們就通過對課文的朗讀,來了解一下是什么樣的事情讓于漪老師“縈繞胸懷,十分留戀”。
①師生共讀課文,讀完后教師板出學生讀得不準的字詞,一起正音釋詞。(或投影出示生字、生詞,學生齊讀)
②究竟是什么樣的事情讓于漪老師“縈繞胸懷,十分留戀”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一、看圖畫時,猶如身臨其境、樂在其中。
二、讀書猶其是讀《千家詩》讓我享受自然美。
三、老師講課入情入理,激起我課外閱讀的興趣。
四、老師的教導讓我受益終身。
③這幾件事情都和什么有關呢?
讀書。讀書,編織了“我”童年生活美麗的花環,開闊了“我”的眼界,開啟了“我”的心智,給“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正因為這樣,“我”才對學生時代有關讀書(畫)這些往事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了依依之情。
④于漪老師從中得到什么啟迪呢?
培養了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其實,無論是看畫、讀詩還是聽課,都是在受著美的熏陶和體悟高尚的情感,這會使作者一生受用不盡。
4、品味語言內涵
讀文章只粗略了解內容可不行,還得細細品味語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語句表達思想感情,請同學們靜下心來把課文再默讀一遍,然后以“我最喜歡的詞句是……它讓我仿佛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句式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在談論的過程中我要積極地給予肯定和引導,猶其是學生談到第六段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談自己所喜歡的書籍類型,并說明這些書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5、小結延伸課外
這堂課我們知道了作者少年時代從讀好書中獲益匪淺,也了解了別的同學讀過哪些好書還計劃讀什么樣的書,相信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所啟發;厝ズ笳埫總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讀書計劃,以便自己有更豐厚的收獲,促進自己的健康成長。
板書設計
看山水畫熱愛大自然
讀《水滸傳》
聽國文課 讀書熱愛生活
登北固樓
讀中外小說熱愛祖國
作者郵箱: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12
雄鷹
教材分析
于漪老師深情追溯了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都寫得有聲有色,情文并茂。真誠抒寫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真切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教學建議
1、本文選材精當,要言不煩。內容淺顯,學生易懂。
因此,不必細講。學習時可作兩方面的引導:一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二是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的道理。
2、文章前后照應,語言優美,文采斐然。文中飽含深
情,富有哲理。學習時重點體會文中蘊涵的感情。
教學策略
1、通過學生合作學習,重點品味語言內涵。
2、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重點培養學生想象和聯想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體驗作者愛生活、愛讀書的深情。
2、能力目標
、佟⑴囵B學生概括問題及流暢表達的能力。
、、教給學生品讀文章的方法、培養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能力。
3、知識目標
、、掌握文中重點字的寫法、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凇⒛軌蚋爬ㄎ闹惺銓懙膸准。
、、畫出文中精彩語句并體會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的寫法,了解重點詞的意思。
2、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3、概括文中作者所回憶的幾件往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總會留下一串串成長的足印;蛟S,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點數過閃爍的星星;或許,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喚過飛翔的海鷗;或許你也曾象于漪老師那樣,觀畫、讀詩、賞文……依依往事,總會撥動我們的心弦,使我們魂牽夢繞,甚至帶給我們終生的影響。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于漪老師的少年時代,用真情去探尋她成長的源頭吧! (板書課題)
二、解題:
依依:有兩個意思①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如楊柳依依。②形容留戀,不忍分離,如依依不舍。 題目中的依依應是第二個意思,這里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注釋①)。表達了作者對往事懷有怎樣的情感? (學生答:懷念、依戀、以往情深等均給予肯定)
過渡:作者對往事有著如此深厚的情感,首先讓我們看一下作者回憶了那幾件往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概括回憶事件的內容。
1、朗讀課文,用筆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或詞語。
2、從文中哪里看出是對往事的回憶?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
明確:1、投影打出,幫助學生解決字詞:(生指出并畫出,師補充)
、僮⑨屧~語:(見注釋)
搜索枯腸 徜徉 浩淼 風物 芳菲 雕鏤 鐫刻
、谘a充詞語:
年華:時光,年歲。華,指時光。
歷歷:(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清楚楚的。
茫茫:沒有邊際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身歷:親身經歷。
重(chong)讀:重新讀,再一次讀。
雨晦(hui)風雨如晦。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猶如黑夜。
意境: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
絢麗:燦爛美麗。
眼花繚亂:眼睛看到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曠,心情開闊。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產生。
萬端:(頭緒)極多而紛繁,各種各樣。
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依。耗D:龖簟
凝注:凝聚,凝結。
、鄱嘁糇只蛐嗡谱。
竟:未竟之時、有志者事竟成、竟然。
競:競爭、競賽、競選。
彩:五彩、喝彩、剪彩、豐富多彩。
采:采茶、采購、采取、興高采烈。
3、明確:第一段,(生讀) 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讀《千家詩》,聽國語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等。 (學生交流后明確)
四、小結:今年暑假,參加新教材培訓時,72歲高齡的于漪老師作了精彩的電視講座。她新穎的教學理念、深厚的文化功底,無不來源于長期不懈的讀書與實踐,令我們敬佩不已!
五、布置作業 :
1、掌握所學字詞。
2、畫出文中精彩語句,體會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內涵。
2、體會表達情感。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重點字——補充 諄諄告誡 水泊梁山
二、研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會所表達感情。
請學生默讀課文,出示問題如下:
1、畫出用得好的詞語、寫得美的語句。
2、結合自身體驗談一談哪些語句引起了你的聯想,讓你想起曾經見過、聽過或經歷過的類似的情景。
。▽W生先讀書,自己動手動腦; 之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最后,代表發表見解,其他人補充,邊讀邊體會。)
明確:①、用詞舉例:第一段的“搜索枯腸”用的好,表明許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來,襯托文中寫得著幾件事留給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段的“雄偉險峻”和“煙波浩淼”寫得好,分別寫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點。
第四段中的“風光流轉,陰晴雨晦,麗日藍天,風云變幻,美不勝收”這些詞把變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寫出來了。
②、美句舉例:第二段寫作者讀《水滸傳》猶如身歷其境,學生結合自身經歷談個人的喜怒愛樂等感受。
第四段中的詩句引用得好,寫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種色彩,美麗如畫。(請學生讀文中詩句,并加以拓展。)
三、小結延伸:
通過大家的合作學習,我們體味作者用詞達意的匠心獨運,也品味到到文中蘊涵的詩情畫意。諸多小事給了作者良好的影響,它們為于漪老師打開了一扇文學之門。同學們,在你成長的道路上,哪件事給你影響最大,使你受益無窮,請講出來聽聽。
。▽W生講生活體驗)
老師引導:只有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人,才有激情抒寫對自然、生活、祖國的熱愛;讓我們象于漪老師那樣多讀書、讀好書吧!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四、布置作業 :1、積累文中優美語句及詩句。
2、日記《我和于老師 》
3、課外閱讀冰心的《往事》等作品。
板 書:
六 往 事 依 依
于 漪
看山水畫 甚得其樂
讀《水滸傳》 身歷其境 愛自然
讀《千家詩》 心曠神怡 愛生活
聽國文課 抒愛國情 多讀書
登北固樓 感興亡事 好讀書
讀中外小說 開闊視野
作者郵箱:
《往事依依》同步訓練 篇13
和于漪老師一起學語文——《往事依依》教學實錄
2003軍9月,“全國申小學語文孝文學改革研討會”在連云港市舉行,大會邀請的專家中有我一直崇拜的于滿老師。作為主辦學校的語文教研組長,我立刻想到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讓于老師參與我們的“教研活動”!白鲌蟾妗憋@得重復,“簽名”、“合影”缺少內涵,“座談會”時間不允許……我恰巧要教于漪老師的《往事依依》了。對了,為何不與于老師一起上這堂課呢?于是,在李震校長的指導鼓勵下,我就開始了這次“班門弄斧”的準備。
。ń淌液竺鎽覓齑蠓鶛M標:和于老師一起學語文)
師(激動、親切地):同學們,今天是一個令我們難忘的日子,我們將和于漪老師一起學習她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生齊答:“往事依依”)(師板書課題)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于老師的光臨表示最誠摯的歡迎。
師:同學們,自從我們學習了趙麗宏先生的《為你打開一扇門》之后,文學就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沒有文學。〗裉,我們和于老師一起走進《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師是怎樣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大家都已預習了這篇文章,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的第1段朗讀一遍,要帶著感情讀。在聽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想一想: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讀課文第1段)
師:讀得怎么樣?(部分學生小聲說:“還可以!保┻有哪個同學愿意再讀一遍?(又一生讀)
師:這一次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有感情,好像有點意味深長。
師:哪個詞最能體現?
生:“年華似流水”,還有“但”字。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有些感悟了,不錯。讓我們來齊讀這一段吧。(生齊讀課文第1段,感情技入,在“年華似流水”和“但”等處作了重音和語調的處理。)
師:(略有夸張地范讀這一句,表達出一種感慨萬端的情緒)“年華——似——流水——”這幾個字為什么要如此朗讀呢?聽到老師的朗讀,你領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生1:年華像流水一樣,非常快,從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難再回來。
生2:還有一種感覺,我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還想讓時間再來一次。
生3:我覺得是舍不得年華流去,有一種希望,讓年華停下來,讓自己重新走一次。
生4:我覺得,這里表達的是一種感嘆,感嘆時間過得很快。跟下文的轉折正好聯系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貞浲,感慨萬端,它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也緊扣了題目。緊扣題目的是哪一個詞呢?(生齊聲回答: 依依)
師:請大家看書下注釋,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ㄉR聲回答:形容留戀)
師:“依依”是留戀的意思,在文中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到這里我們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總領全文的作用,它還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師邊講邊板書)這一段中哪兩個詞最重要,為什么?
生:“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師:下面的文章應該怎么寫呢?應該回憶往事了吧?下文回憶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件事嗎?這句話力求精練、準確。(生充分閱讀課文,準備回答)
生1:我覺得主要寫于老師小時候讀《水滸傳》和對《千家詩》的熱愛,還有國文老師對于老師的影響。
生2:我覺得還有小時候在家里看山水畫。還有初中讀書的時候新派老師教田漢的《南歸》詩。
生3:我覺得看山水畫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為了引出讀《水滸傳》的。這兩者實際上是一件事。
師:同學們發言很踴躍,概括得也比較準確。主要寫了四件事情:一是讀《水滸傳》,二是讀《千家詩》,三是昕國文老師講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四是聽新派的老師講田漢的新詩《南歸》。(師邊講邊板書)
師:根據于老師描寫的情景,我們也跟著國文老師背誦一遍《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好嗎?(生齊背)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沒有學過,大家竟然背下來了?磥硎潜挥诶蠋熕鑼懙那榫案腥玖耍矡釔凵线@首詞了。大家想一想:于老師為什么要選擇這幾件事情來回憶呢?可以討論一下。(生圍繞問題討論)
生1:因為這幾件事給于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些事都跟讀書有關系,因為于老師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絕大部分來自讀書。
生2:因為倒數第2段寫了“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讀書給了于老師很多幫助。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其實,這些都包含在“往事依依”里,特別是“依依”一詞,“歷歷在曰”、“記憶猶新”也是緊扣這些事。開頭是總領,這一部分寫了四件事,當然就是分寫了。下面我們討論一下結尾,請同學們朗讀末尾兩節。(生齊讀末尾兩節)
師:我覺得,同學們還沒有讀到位,沒有把于老師那種深厚的感情讀到位。文章開頭寫了:“年華——似——流水——”結尾又寫道:”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齊聲跟讀起來)
師:好,我們來齊讀一遍,要讀出“依依”的分量,讀出深情,讀出前后呼應的感覺。(生齊讀課文末尾兩段)
師:于老師在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中,成長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級教師。二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學校一位老教師退休的時候,送我一本《于漪教案選》(出示給學生看),我就像得到了寶貴的財富。后來我在書店又買了一本《于老師教記敘文》。從此,我上課就跟著于老師的感覺走(學生發出笑聲)。好,我們還是回到題目上來吧。文章的最后兩段有何作用?開頭總領,中間分寫了四件事,結尾應該干什么?(生齊答:總結全文)
師:是的,總結全文。(師邊講邊板書)同學們在文章開頭抓了兩個詞語,結尾該抓哪些詞語呢?
生:“青春激情”。
師:還有什么詞語?
生:還有“不斷奮進”。
師:同學們有沒有不同意見?其實,兩個動詞“喚”和“催”也很有表現力。
生:它們表達了回憶往事的意義,對我們也有啟發意義。
師:我想,同學們講的這些正是于老師寫作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理解滲透到朗讀中,再來品讀這兩節。(生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師:同學們研究一下,這幾件事是怎么銜接在一起的?(學生快速閱讀,尋找答案)
生:有承上啟下的句子,我覺得是第3段。
師:請你讀一下。(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第3段)
師:讀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師的情感帶進去一樣。除了這一處,還有沒有呢?
師:還有“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也在我心上雕鏤(誤讀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情趣”。
師:找得正確。“雕鏤”的“鏤”應該讀作lòu,不讀lóu(師邊糾正邊板書:鏤lòu)這一句中還有重要的字讀時應該強調出來,是哪一個字呢? 生:“也”字。
師:你為什么要抓這個“也”字呢?
生:因為不僅把上面的內容——讀書和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雕鏤在我心上,還把后面的事情也……
師:噢,你是說“也”字起到了聯系上下文的作用。
生:67頁的“也是在初中讀書時,來了一位代課的國文教師,是年輕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師:同學們找得很仔細。這里也有一個“也”字。于老師用了一個并不起眼的字,卻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自然地銜接起來,使文章結構特別緊湊,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還是通過朗讀來感悟一下這幾處過渡語句吧。(生齊讀幾處過渡句)
師:今天于老師已經來到我們的課堂上,我們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于老師為什么說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惟有這幾件小事“歷歷在曰”、“記憶猶新”呢?下面我們就歡迎于老師到講臺前跟大家講一講吧。(教室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于漪(微笑、激動地,健步走上講臺):剛才老師教同學們學習的是《往事依依》,老師激情澎湃,全身心投入教課,而我們同學朗讀得很好,理解得也很好。我坐在這兒已受到大家的青春活力的感染,因此,(親切地微笑著)首先謝謝李震校長安排這樣一個精彩的場面,讓我回憶往事,讓我分享同學們的青春活力。
剛才老師說,為什么要寫這四件事呢?當時寫的時候,有一本雜志要我寫回憶童年的文章。我想:每個人只有一個童年,一個少年。我讀這些詩的時候,大概和同學們一般大小,(慈祥地彎腰望著前排的同學,微笑地)是十三四歲。真是年華似流水啊,已經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已是七十幾歲的入了。所以我在聽這堂課的時候,幸福的感覺不僅是涌上心頭,而且讓我充滿憧憬。
我感覺到同學們是非常幸福的二我們那時的學習條件沒有這么好,沒有這么敞亮的教室,但是,老師教我們也是激情澎湃的。比如剛才講到新派的老師,我至今還記得:他姓黃,戴著金絲邊眼鏡,穿著一件長衫,下面穿一雙雪亮的皮鞋,是非常時髦的,也非常引人注目,(談笑風生地)用現代的話講就是很時尚。那時教我們的老先生往往穿一雙布鞋呀。黃老師的教課可真是出神入化啊。我至今記得他教《故鄉》時的情景,他說深藍色的天空中掛著金黃的圓月,地上是一望無際碧綠的西瓜田。就在這瓜田美景下,突然有一個少年英雄出場了,他出場的時候是動態的,頸子上戴的是銀項圈,握一桿鋼*,向著殖刺去,銀項圈在月光下發出的光與鋼*的光交相輝映。老師出神入化的教學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那瓜田美景中了。然后,他給我們講中年閏土的變化。我當時坐在下面就想,教科書發下來的時候我們已經看過,為什么就沒有想到這些深刻的問題呢?老師知道得真多呀。老師教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對老師的敬佩之情,心里想著長大了也要做一名老師,讓孩子們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把人類的文明傳給孩子,這是多么崇高幸福的職業。
今天看到同學們充滿激情地朗讀課文,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個人只有一個青春,青春是無價之寶。小時候愛讀書,愛學習,主動接受文學作品,你就會得到人類最好、最美、最寶貴的東西。語文是伴隨每個人的終生的,形成了能力就不會下降的。從小讀些文學作品,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那是終生受益的。剛才你們學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一件事一件事,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一旦把它們鏡刻在心中就久久不能忘記。形成了能力,就像手腳在自己的身上一樣,運用自如。我至今還記得讀《水滸傳》的情景,一看到插圖就想到我們家鄉焦山腳下的壯闊景象,書中描繪的場面就在眼前浮現。讀文學作品,一定要發揮想像,聯系實際。(師插話:于老師是我們的老鄉啊,江蘇鎮江人)(于漪老師接著講)我和你們一樣,都是喝長江水長大的。人們講人杰地靈,江蘇,長江邊上,地是靈的,人就要杰,(微笑著傾斜身子問前排同學)懂不懂?(學生點頭說:懂)對,人就是要一輩子追求卓越,(幸福地微笑著)正像你們李校長題在墻上的”追求卓越”四個大字。
我們這一代是經歷很多曲折的,坎坎坷坷,風風雨雨,才迎來了同學們很好的發展機會,施展才華的機會。那時,我們學業務,被說成是搞“白專”,連唐詩宋詞都成了“四舊”啊。其實啊,我們的唐詩宋詞真如天上璀璨的明星,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啊。我們的同義詞、近義詞的豐富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我曾經問過一個日本的朋友,你們見面怎么老是“哈衣哈衣”啊?他跟我講,我們哪有你們那些豐富的詞呢!你看,我們的語言多么成熟,多么有魅力。
我是老人在回憶往事,當然是不堪回首,怎么一下子這樣美好的時光就過去了?我奉送同學們四個字一一把握現在!將來你們寫“往事依依”的時候,肯定比我寫得更加充實、更加豐富了。謝謝同學,謝謝同學們今天和我這個七十好幾的老太婆一起學習。(教室里再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師:最后,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4段,跟隨于老師一起陶醉于《干家詩》的意境中。(生齊讀課文第4段)
師:同學們,這節難忘的課就要結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師這樣的人,從小熱愛自然,熱愛讀書,熱愛文學,把握現在,創造明天,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為了表達我們全班同學對于老師由衷的敬意,下面請班干部向于老師獻花。(于老師在一片掌聲和笑聲中,再次走上講臺)
生:于老師,祝您夕陽更紅。ň搓牰Y)
生:于老師,祝您夕陽更美!(敬隊禮)
于漪(擁著花束,燦爛地微笑):愿同學們像這鮮花一樣幸福地成長,愿你們的新海實驗中學也像這鮮花一樣越辦越好,萬紫千紅總是春。(教室里又一次爆發出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板書設計
往事依依
于漪
一、總提(感嘆)
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讀《水滸傳》(古典小說) 文
二、分寫 讀《千家詩》(古典詩歌) 學
聽教辛詞《南鄉子》(宋詞) 作
聽教新詩《南歸》(現代詩歌) 品
三、總結(呼應)
青春激情、不斷奮進
。ńK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222000)
轉錄自《語文教學通訊》2004年第1期
《往事依依》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張家港市西張中學 王青寅
師:同學們,上課!
生:《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我規定他們每節語文課開始時用每天一詩代替師生問候)
師:很好,大家背得很熟,當然要注意體會!詩歌能給人美的享受,其他文學作品也能給人以美的熏陶,因為文學是……
生:文學是人類感情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
師:那我們就來看看文學是如何豐富而生動地表達人類感情的。請同學們思考我的第一個問題:這篇文章題目叫《往事依依》,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哪幾件可留戀的往事呢?
生:四件。
生:三件。
師:那就請你說說是“哪”四件?
生:“我”看山水畫、“我”看《評注圖像水滸傳》、“我”讀《千家詩》、“我”聽兩位國文老師上課。
師:我再請那位同學說說你的“哪”三件往事?
生:作者看畫、作者讀《千家詩》、作者聽兩位國文老師上課。
師:我發覺兩位同學的回答除了“三件”與“四件”的不同外,還有一個不同就是事情敘述的對象不同:一個是“我”怎么樣,一個是“作者”怎么樣。同學們說說看,“我”能和“作者”劃等號嗎?
生:能(有的說:“不能”)
師:噢,原來這兒的“我”,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指文章的“作者”。那我的疑問還沒解開:到底這兩位同學的回答誰的對誰的不對呢?
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是三件對,有的說是四件對)
師:同學們看,這兩位同學回答的第一件及后兩件往事相同,應該從“四件”說的第二個答案去找原因對不對?
生:對。
師:請同學們看看文章中寫這件事的部分,看看能不能有所發現。
生:老師,我看出來了?础对u注圖像水滸傳》也應該是看圖畫,因為作者寫看到圖像鷗芯踝約旱募蟻緹拖袷橇荷講,应孛属于“看画′^哪諶蕁?nbsp;
師:說得太好了,請同學們掌聲鼓勵!
生:(有節奏的掌聲響起)
師:現在大家再說說看,是三件往事還是四件往事?
生:三件四件都對,我覺得歸并成三件更合理些。
師:她說得怎么樣?
生:好!
師:我們把掌聲送給她和前面的兩位同學,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的精彩回答。好不好?
生:好。ㄕ坡曧懫,班級后氣氛開始活躍起來。)
師:先看第一件往事是在文章第幾節寫到的?
生:(齊答)第二節。
師:那么第一節文字不是多余了嗎?
生:不多余。這一節是把這幾件“依依”往事與很多往事作對比,引出對下面幾件往事的回憶,作用是引起下文。
師:哎呀,我們的同學簡直太棒了!那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第二節的“看畫”,看看作者在看畫時產生了哪些遐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準備回答。(讀過以后)請你來說說看,哪些詞句寫出了作者看畫時的遐想?
生:“那時讀《水滸傳》,會不知不覺把焦山一帶……真是津津有味。”我覺得這些句子寫出了作者的遐想。
師:說得太好了,請坐!這是作者看了什么畫以后產生的遐想?
生:《評注圖像水滸傳》。還有山水畫呢。
師:對了,還有看了“小屋里掛著的一幅山水畫”作者又有什么樣的遐想呢?好,請你說。
生:“有時凝視久了……自然樂在其中!
師:說得好啊!有個詞寫出了作者看畫時神情專注的神態,同學們說是哪個詞?
生:“凝視”!
師:那你們平時看畫時做到“凝視”了嗎?
生:沒有!
師:要想樂在其中、自得其樂、盡享文學和藝術之美,就得神情專注!下面我們看“讀詩”的部分,思考討論: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作者讀詩的感受?現在開始像和尚念經一樣小聲快速閱讀第四節,小聲但一定要出聲。(讀思討論之后)請你來說說看。
生:能夠表現作者讀詩感受的詞語有:美不勝收、沉醉、眼花繚亂、心曠神怡、五彩紛呈、沉浸、享受、濃濃郁郁。
師:咱們的**同學真是不簡單,一個詞語也不給我們其他同學留下;卮鹫娴氖羌热嬗譁蚀_,掌聲響起!
生:(掌聲)
師:剛才我們說“看畫”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之情,那么“讀詩”又能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請大家從文中找答案。
生:生活情趣。
師:詩是文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沉醉其中能品味出其中的生活情趣,透露出了作者對什么的深深熱愛?
生:生活?。
師:是的,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你讀過哪些關于四季景色和歌頌祖國山河的詩?(生答略)什么地方寫的是聽國文老師上課的情景呢?
生:第五節!
師:好,請同學們迅速默讀第五節,然后分組討論:在作者心中,兩位國文老師留給她什么印象?對她有哪些影響?還是從文章中找答案。
生:(討論后答)印象--“老師朗誦時……愛國情懷油然而生!、“老師朗誦著,進入了角色……大家被深深感動了。”
師:這是聽課時,兩位國文老師留給于漪的印象,但已使其“愛國情懷油然而生”,表現了作者喜愛文學、關注時代的情思;對她有何影響呢?
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此后,我對新文學……”。
師:是的,很正確。難道就這些嗎?對她的一生有沒有產生什么影響?
生:“……諄諄教導銘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師:好!這是于漪老師在告誡我們這些青少年朋友們:要多讀書,讀好書。但豐富知識、增添智慧,只是讀書的基本功能,更高的目標應該是什么?
生:“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師:好!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之所以都與讀書有關,這與她后來取得的成就關系密切,她成長的源頭就是讀書和做人。學了這篇文學作品,大家的思想品質也得到陶冶和升華了。這正如趙麗宏在《為你打開一扇門》中所說的那樣: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
生: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師:但愿同學們也能多讀一些課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享受一下美的熏陶。最后,我還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這些往事為什么令作者如此難忘?
生:“往事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
師:啊,同學們已經學會在閱讀的材料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看來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可喜可賀。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才令于漪老師至今“依依”難忘的!看畫,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讀詩,陶冶情操,裝點了童年生活的花環;聽課,倍受感染,激發愛國情懷。這就是作者通過對往事的回憶所要表達的深情。
生:老師,學校圖書館已對我們學生開放,我們能去借些自己想看的書嗎?
師:當然行了,你們要做的就是計劃下一步準備讀哪些書,或者想讀哪些方面的書?讀的時候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愿同學們能夠在文學的海洋里自在地遨游,為明天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