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憂思錄》教案(精選2篇)
《海洋憂思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學會從說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
2. 學習圍繞一個話題從多方面進行說明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提取重要信息,然后重組信息,編寫閱讀提要。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豐富環保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培養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一. 課題詳解
[關于作者]
陳宗明,1934年6月生,安徽六安人,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教授,中國邏輯學會常務理事,符號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符號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語言邏輯和符號學。主要著作有《現代漢語邏輯初探》、《邏輯與語言表達》、《說話寫文章中的邏輯》、《語言邏輯引論》、《中國語用學思想》等。譯作有《語用學與自然邏輯》。主要論文有《略論思維形式和語言形式》、《邏輯與語境》、《易占 古代預測推理》、《說說“禪不可說”》等。《現代漢語邏輯初探》和《語言邏輯引論》均獲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3年經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背景資料]
科學技術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使一部分單位和公民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他們漠視海洋生態保護法規,肆無忌憚地破壞海洋資源及他們生存的環境,為此引發了作者的憂慮和思考。
[題目解說]
本文緊扣“憂”和“思”選材和組材,對日益惡化的海洋生態環境表示了深深的憂慮,思考人類應當采取哪些措施關注海洋,拯救海洋。
二. 字音、詞義
掘jué 海豚tún 渾噩è 蘊藏yùn
殆盡:差不多全部。
蔓延:向四周擴展延伸。
絢麗:耀眼而華麗。
庇護:袒護;掩護。
拯救:援助使脫離危難;援救。
三. 內容講解:
這篇文章的行文結構非常清晰。依據小標題自然分為五個小節,小節之間又形成了總分總的關系。
第一部分(第1節)總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盡管海洋孕育著地球的個性,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多種需要,但人類卻不顧后果的從海洋里攫取資源,同時又污染海洋環境。
第二部分(2—4節)
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講述人類肆無忌憚地破壞了海洋的生態環境。
第2節說明了珊瑚礁對于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人類對海洋環境的破壞直接影響了珊瑚礁的生存,從而影響了海洋的大環境。
第3節寫海洋魚蝦給人類帶來大量蛋白質資源,但人類的過度捕撈卻使魚蝦瀕于滅絕,就連“部分地區”“休漁”的政策都難以實施。
第4節揭開鯨魚“集體自殺”的謎底——船體的專業保護漆汀脂錫是污染海洋的最大毒素。
這三節作者借這三樣事物向我們哭訴了人類對海洋的破壞,給海洋生物帶來的滅絕性的災難。
第三部分(第5節),作者以大量的數據來說明大量的排污使海洋污染極為嚴重,并呼喚大家都要來保護海洋環境。這里作者通過數據和事實說明問題,讓我們明白海洋對整個地球的生態有著多么重要的影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初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然而人類在維護自身生命,發展自身文明的同時,過度的開采利用海洋,勢必會使人類遭到海洋的報復。在憂慮中作者也表達了自己的思考。人類已經意識到了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國際海洋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的確定,都表明了人類的覺醒,然而要使更多的人行動起來,任重而道遠。在最后這部分總結中,我們真實的感受到了作者的“憂”和“思”。
[主題詳解]
這是一篇充滿了憂患意識的說明性文章。作者用翔實的資料、活生生的事實向我們說明了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和缺乏保護,海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必將使人類失去海洋的保護,文章表達了深深的憂慮,同時又包含深邃的思考。憂慮的是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人類最終是會遭到環境的報復的;思考的是人類應當采取哪些措施關注海洋,拯救海洋。作者通過對海洋遭受嚴重破壞的事實的說明、原因的分析,喚起我們保護環境的憂患感、迫切感和責任感。
[特色詳解]
1. 用翔實的數據說明問題
本文引用了大量有說服力的數據和事實材料來說明問題:比如開頭寫到的海洋與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的關系中,就有大量的數據。“絕望的魚蝦”部分也用了翔實的數據來表達“魚蝦”的“絕望”。結尾部分的數據列舉的最多,也最為觸目驚心。讀著這樣的數字,教人心驚膽寒、寢食難安,別看是簡單的數據,它們如同一把把尖刀剜在人類麻木的神經上,讓人覺醒,讓人覺得自己該去做點什么了。
2. 說明中蘊含著真切的情感。
說明文向來是以說明為主,然而此文卻在說明中流露出明確的憂患意識。比如:“也許真正的‘休漁’只能等到魚類資源被耗盡的時候,那時的‘休漁’將是永久的……”、“他們拖著至少1千米長,足以罩得下紐約曼哈頓的漁網,每次可撈起400噸魚……”這些語句自然讓人聯想到人類的過度撈捕給海里的魚蝦帶來了怎樣的災難,在作者的預想中,我們看到的是人類自身悲慘的未來,我們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沉重。
3. 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作者不僅以準確的數據來說明問題,在語言的使用上也十分注意分寸,體現了說明語言的科學性。如“珊瑚的破壞可能是最具威脅性的海洋生態系統損害的開始。”句中用“可能”,表明這是目前科學研究的成果,“最”強調了其突出性,“開始”說明這是損害的第一步。再如“據調查,目前海洋中約含有數千萬升的汀脂錫毒素,并呈增加趨勢。”句中的“據調查”表明下面的說法是有根有據的,“約”表明統計數據的大致數目,因為目前這是無法統計確切的。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難點講解]
作者的“憂”和“思”分別指什么?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初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然而人類在維護自身生命、發展自身的同時,過度的開采利用海洋,勢必會使人類遭到海洋的報復。在憂慮中作者也表達了自己的思考。人類已經意識到海洋對整個地球的生態有著多么重要的影響,意識到了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國際海洋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的確定,都表明了人類的覺醒,然而還需要使更多的人行動起來,任重而道遠。在最后這部分總結中,我們真實的感受到了作者的“憂”和“思”。
[習題詳解]
第三題:圍繞寫好閱讀提要而需要進行的一個步驟。步驟很清晰,無須贅言。具體內容可參看[結構詳解]部分。
第四題:本題的設計是為了讓我們能結合生活去理解課文的內容,活學活用。要盡量能結合生活現象,將感受落到實處,不要空發議論。
上一篇:《海洋憂思錄》同步練習
下一篇:《海洋憂思錄》教案1
《海洋憂思錄》教案 篇2
(一)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1~4題。
破碎的珊瑚島
珊瑚絢麗多彩的顏色來自一種叫蟲黃藻的共生物,然而海水溫度的升高會導致珊瑚排斥其共生物,蟲黃藻的離去使珊瑚變白,會對珊瑚產生致命的影響,1983年,珊瑚白化使厄瓜多爾西部科隆群島95%的珊瑚死亡。科學家們擔心氣候變暖可能使未來幾十年內海水的溫度變化更加劇烈,從而對珊瑚造成更大威脅。
珊瑚礁的價值遠不止是讓人賞心悅目,珊瑚破壞可能是最具威脅性的海洋生態系統損害的開始。珊瑚是海洋生物的搖籃,它提供繁殖場所并在生物脆弱的早期提供庇護。此外,珊瑚堅硬的隆起部分可以減緩風暴對海岸的沖擊,避免海蝕的發生;它還可為船只提供安全避風港。珊瑚猶如海洋的雨林,為各種魚貝蝦蟹提供了舒適和諧的生存環境。珊瑚礁還是一個巨大的未開發的生物寶庫,有重要的醫藥和工業價值。
1. 珊瑚為什么有絢麗多彩的顏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珊瑚的價值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對珊瑚造成威脅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析下面兩句話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
①蟲黃藻的離去使珊瑚變白,會對珊瑚產生致命的影響。
②珊瑚礁有重要的醫藥和工業價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5—9題。
大海印象
老貓
我第一次到海邊的時候,心情特別遼闊。海是湛藍的,沙是雪白的,太陽一曬,燙得無處下腳。早起去看海上日出,色彩瑰麗,場面壯觀。順手趕海,能拾回不少螃蟹貝殼。到了黃昏,夕陽唱晚,顏色陡然一變,紅日、藍天與碧海相輝映,色彩的極端,叫人不敢相信。
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后來我又曾多次去過海邊,但根本就找不到原來的感覺。一個個海灘被開發,建起了歐式的、美式的或簡易中國賓館。海邊,人聲鼎沸,第一眼望去,已見不到海了,到處是晃來晃去的人體。想躺在沙灘上曬曬太陽都困難,除了沒地兒,最大的問題是沙子全是濕的,躺上去無比潮膩。早上趕海,也撿不到什么東西了。
我真真切切地感到資源的退化,很為大海擔心。
終于有一次,我出海了,乘坐海輪去另一座城市,我想,這回可以看到一次真正的大海了。
然而情形很讓人泄氣。走在海上,就像走在喧囂城市的鬧市區里,隨處可見漂浮的廢棄物——油桶、啤酒瓶,還有我們最熟悉的白色快餐盒。在行進過程中,海輪上的服務員把一桶桶的污物倒入大海,他們熟練的動作和順理成章的表情使人匪夷所思。但轉念一想,確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些東西就是運回陸地,又能如何呢?
吃過晚飯,兩個老外拿著空快餐盒滿船轉悠,不知道扔在哪里。他們迎頭碰上一位服務員,服務員接過快餐盒,揚手把它們扔出船舷。兩個老外面面相覷,神情復雜。
我知道為什么資源會退化,一是人太多,一是太多人不在乎。
今年我沒有去海邊,但我看到報紙上說,去海邊的汽車火車飛機都滿滿的。現在去買票,只能買到一周以后的。
大海,你多保重吧!
5. “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對大海的印象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后來多次去海邊,是怎樣的心情?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大海資源退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兩個老外為什么會面面相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大海,你多保重吧!”這句話寄托了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題答案】
(一)1. 因為它們有一種叫蟲黃藻的共生物。
2. ①供人欣賞。
②為海洋生物提供繁殖場,并提供早期庇護。
③避免海岸發生海蝕。
④為船只提供安全避風港。
⑤給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環境。
⑥有重要的醫藥和工業價值。
3. 氣候變暖,海水溫度變化更加劇烈。
4. ①刪去后,削弱了蟲黃藻的離去對珊瑚影響的程度。
②刪去后,不能突出珊瑚礁的價值。
(二)5. 美麗,美好。
6. 沉重 因為真真切切地感到資源的退化。
7. 一是人太多,二是太多的人不在乎海洋資源被破壞,甚至參與這種破壞。
8. 因為他們沒有隨手破壞海洋資源的習慣,原以為服務員會解決問題,誰知她竟隨手扔進大海,這種行為使老外感到非常意外和驚奇。
9. 寄托了憂慮的感情。
上一篇:諦聽心靈的潮音 ——《聽潮》教學實錄
下一篇:《海洋憂思錄》教學設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