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紐約》教案(精選12篇)
《走進紐約》教案 篇1
一、導入
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屏幕上這個高樓林立、燈火輝煌的城市叫做紐約,這里是世界著名的金融、貿易中心,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這里有著奇崛、偉岸、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今天,我們就隨劉成章一起走進紐約,去感受國際大都市的生活律動,品味作者筆下的繁華文字,聆聽作者心中情感的強音。
二、出示學習流程
我們此次紐約之旅主要分為一些幾個流程:
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悉心品析,學習寫作美點;深情朗讀,領悟熾熱情感;廣泛積累,豐富文學積淀。
三、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下面請同學快速讀文,識記字詞,并思考:
1、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觀察紐約的,并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依據,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
2、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
找同學識記下列詞語,并選擇你喜歡的詞語連詞成句。要求說成段的話,說有創意的話,力爭利用更多的詞語。
明確:仰視——“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中,……映照出朵朵白云。”
俯視——“俯首望去……小人國的物事。”(帝國大廈世貿中心)
平視——“環顧四周……很像一顆畫在紙上的地球了。”
正如文中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作者多角度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紐約,使人仿佛身臨其境。
四、悉心品析,學習寫作美點
1、學習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
面對如此富麗、奇偉、高度文明的城市,作者是以何種筆調和方法來描摹它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些段落用了靜態描寫,哪些段落用了動態描寫?把相關的語句勾畫出來,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以“我勾畫的句子是……,用了動態/靜態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的句式把你的見解說給大家聽。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靜態:第一段:“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中,……映照出朵朵白云。”
第二段:“俯首望去……小人國的物事。”(帝國大廈世貿中心)
最后一段:“不知什么時候……濃重起來。”
作用:勾勒景物輪廓,讓讀者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觀景物的真實面貌。
動態:第二段:“萬里長風……無法站穩”——紐約上空風力之猛,襯托大廈高大雄偉。
第四段:紐約交通狀況“乘電梯耳膜受著強壓……享受免費按摩”形象的寫出了紐約城市緊張、急促、嘈雜、煩躁的生活,讓人感受到忙碌和壓力。
第四段:“甲蟲心急火燎地奔馳而去……美麗動聽。”表現了紐約縱橫交錯、發達、快捷的交通情況,也充分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和快速、緊張的生活節奏。
靜態描寫勾勒了事物的輪廓,動態描寫突出了紐約生活的律動,反映了緊張急促的生活,動靜態描寫交相輝映。(板書)
2、品析文章精彩的語言。
除了動、靜態描寫的巧妙搭配外,文章在語言上還有許多精彩之處,請同學們選讀課文,選取你認為美的句子,進行批注,以“我認為……美,美在……”的句式展示你對語言的感悟。(提示:可以從句式、修辭、用詞等角度進行品析。)
組內交流后匯報展示。
短句:幾字一頓,節奏急促,語言簡潔,鏗鏘有力——恰當地反映出紐約緊張的生活節奏,表達了勃發的生命激情。(一切山、一切岳……溝壑……路。直線。交叉線。弧線……)
排比:加強語言氣勢與力量。
比喻、夸張:想象奇特,描繪形象逼真。(板書)
五、深情朗讀,領悟熾熱情感
有人說,人們熱衷文字,因為這里有道德的閃光;人們親近文字,因為這里有感情的流淌。作者以優美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異域風情,字里行間也融入了濃濃的情感,請同學根據自己的理解,深情朗讀下列文字,討論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我知道我不屬于紐約。我的家鄉在地球的那一邊。我出生在北中國的一個飄蕩著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
2、啊,紐約,這就是紐約!面對它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我必須調整我的鄉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腳步。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明確:
1、雖身處繁華的異鄉,依然心系祖國,心系落后閉塞的家鄉,希望家鄉能早日繁榮昌盛的強烈情感。
2、看到紐約奇崛、偉岸、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深感自己必須調整腳步,學習其先進之處,擺脫貧窮、落后,力爭趕上。
請同學齊讀第三自然節,感受作者濃烈的情感。(板書)
是呀,作者身處異鄉,看到奇崛、壯絕的異域文明,字里行間流露的依然是對故土家園的熱愛,納悶我們作為新時期的青少年,必須奮發圖強,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力爭使我們的祖國早日步入世界強國的行列。
六、廣泛積累,豐富文學積淀
閱讀可以開闊視野,積累能夠豐富心靈,請同學從以下幾方面任選其一進行積累。(積累詞語、品評妙句、背誦佳段、進行創造性的仿寫、以導游的身份為紐約寫解說詞……)
學生展示自己的積累。
七、教師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與劉成章一起走進紐約城,感受到了作者精彩的描寫和別樣的異域文化,有人說“紐約是孩子的天堂,成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場。”也有人說“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的確,紐約是一個五光十色的萬花筒,也是一個光怪陸離的魔幻鏡。這里低俗與高雅兼容,糟粕與繁華并存,神奇和腐朽同在。課下,建議同學們走出文本,走出紐約,走向更廣泛的學習和生活空間。
讀一讀,比一比:讀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或其他描寫國際大城市的文章,比較一下在語言風格、寫作手法等方面的異同,感受作者的語言特色,博采眾長,豐富寫作經驗。
聽一聽,看一看:聽聽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曲《千萬次的問》,看一看關于作品簡介或電視劇,更全面地了解異域生活,感受多元文化。
此次紐約之旅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走進紐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節奏急促的語言和句式變換的作用。
能力目標:
1、學習和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立體反映描寫對象)。
2、學習和掌握修辭方法的運用。
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物質文明的挑戰下如何固守傳統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本文“移步換景”的寫法,獨特的語言風格,以及修辭方法、句式變換的運用。
2、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體會文中反映出來的作者在紐約生活的心理狀態。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911”事件導入,簡介紐約: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位于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有“美國的門戶”之稱。紐約市區人口732萬,加上連在一起的都市及衛星城市,人口約1809萬,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積約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絲、昆斯和里士滿五個區。市中心在曼哈頓區,多摩天大樓,故紐約有“站著的城市”之稱。
華爾街,位于曼哈頓區南端,長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銀行中的6家總行,為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征。
百老匯大街,為娛樂場所集中地。市內還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研機構和藝術中心。
紐約是重要的陸、海、空交通樞紐。地鐵四通八達。肯尼迪國際機場名揚全球。
美國的交通十分發達。公路網稠密,長達630萬公里,高速公路約7萬公里。70%公路網集中在北部。汽車保有量約1。7億輛,其中80%以上為小汽車。汽車在客運中占84%。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邊讀邊思考:
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描繪紐約的?
明確:看紐約,觀察視角有平視、俯視和仰視。
要求學生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仰視)
俯首望去(俯視)
環顧四周(平視)
——立體反映描寫對象。
三、細讀課文,進行分析
學生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反映出來的節奏和思想情感。思考并以四人為小組進行討論:
1、描寫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靜態描寫?哪些段落用了動態描寫?試把相關語句勾畫出來,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2、看下列短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①“顧客的嘈雜。黑人的鼓聲。警車和救護車的尖叫……”,表現出紐約喧囂嘈雜。
②“路。直線。交叉線。弧線。拱起的線。隱沒的線。圓圈。有重疊的線,甚至,纏在一起的線……”,表現出紐約的道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發達。幾字一頓,語言簡潔,鏗鏘有力,氣勢激越、昂奮。明確:節奏急促,恰當地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
2、從下列句子中,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我知道我不屬于紐約。我的家鄉在地球的那一邊。我出生在北中國的一個飄蕩著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身在異邦,雖然處在繁華的大都市,但依然時時心向祖國,心系落后、封閉的家鄉,希望她能早日繁榮富強。
②“啊,紐約,這就是紐約!面隊它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我必須調整我的鄉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腳步。”,作者看到紐約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深感必須調整腳步,學習其先進之處,力爭趕上。
四、小結
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紐約充滿勃勃生機。同時文中也反映了紐約的另一方面: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文中寫只有小松鼠“沒有追求,沒有壓力”,反襯出生活在紐約這樣環境的人們,“遠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貶。
五、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也找出一篇文章,在寫繁華的同時,和常人不一樣,采用新奇的構思?
六、板書設計
走進紐約
看紐約: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華爾街:大名沖天,全是溝壑
帝國大廈如越過雪線?氣溫驟降
市貿中心:寒氣砭骨
作者心態:我不屬于紐約調整腳步
紐約交通:直線、交叉線、弧線、拱起的線……
立交橋:五彩蓮花
紐約人:拼命三郎、爭分奪秒
《走進紐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及多種修辭手法。
2.了解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體感地描寫方法。
3.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物質文明的挑戰下如何固守傳統的問題。
學生分析
當代中學生生活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對發達的時代,對現代生活的快節奏、社會競爭與生存壓力有著不同程度的感受。紐約無疑集中了當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大都市的顯著特點,是一座散發著無窮魅力的城市,異國的風情與文化對中學生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但面對物質文明的挑戰如何固守傳統又要調整腳步是現階段的中學生應該思考的的一個問題,也是本文內容教學上的一個難點。建議教師在注意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同時,把主要精力放在語言的賞析上。
教學理念
1. 注意把整體感知與精讀品析結合起來。
2. 注意把誦讀與品味語言結合起來。
3. 對于資本主義制度、物質文明兩面性的認識等作適當引導,不作為討論的重點。
教學思路與輔助手段
通過整體感知了解其描寫角度,體會動靜結合的特點。通過精讀品析語言,體會疊詞、疊句、排比、比喻、夸張等手法的作用。
準備反映紐約豐富的物質文明和高節奏生活的幻燈。或讓學生欣賞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片段。
教學實施
導入建議
1. 方法一:由欣賞紐約城市照片,觀看影像資料導入。
2. 方法二:由對紐約的介紹導入。
3. 方法三:由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紐約建筑、人物導入。
互動流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對紐約的了解、認識有多少呢?
生: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
生:紐約是世界著名金融、貿易中心,有著舉世矚目的華爾街,帝國大廈肯尼迪機場等知名建筑。
師:不錯。那么,一個生于黃土高坡,聆聽著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縱橫交錯的溝溝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邊,置身于美國的第一大城市——紐約的摩天大樓之中,看著這座商業帝國,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景象會有什么樣的感想呢?帶著這種好奇,讓我們“走進紐約”,走進劉成章感受到的紐約。
二.整體感知
1. 檢查課前預習,指導學生掌握并積累下列字詞
烙印 偉岸 喧囂 倏地 超塵脫凡 柳暗花明 橫空出世
浸淫 砭骨 分道揚鑣
2. 初讀并感知
1)自由交流自讀感受
師:現在文字障礙已經掃除,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完后,小組自由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我覺得紐約是一座充滿勃勃生機的現代化城市。
生:我體會到了紐約快節奏的生活,似乎還感受到了生活與社會給人們帶來的壓力。
生:文章語言很有特色,比如大量排比和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極富表現力。
生:我從字里行間還感受到了作者對故土家園的眷戀與熱愛。
2)分析作者觀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寫景物的不同方法
師:同學們通過初讀從內容、語言、情感上等各個方面整體感知了課文。接下來讓我們再次快速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是從哪些角度觀察紐約的,找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
生:“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是從下往上觀看,用的是仰視。
生:“俯首望去……”——是從高往低觀看,所以是俯視。
生:“環顧四周……”——是平行觀察,是平視。
師:作者分別從仰視、俯視、平視三個角度對景物進行了描寫,這樣安排有何作用呢?
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示這座現代化的城市。
師:這樣能夠全方位、立體化地反映描寫對象。除了多角度觀察描寫外,對景物還可以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還可以用動靜結合的方法。課文使用了哪些方法呢?
生: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師:不錯,課文嫻熟地使用了靜態描寫以及動態描寫的方法,描繪了紐約的都市風光,讀來使人目不暇接。課文中哪些段落用了靜態描寫,哪些地方用了動態描寫?試把相關的語句勾畫出來,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生:比如第一段描寫高樓大廈的句子,“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就是靜態的描寫。第二段寫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上,“俯首望去……”的一段以及課文最后一段寫紐約的夜景,“不知什么時候,暮色已從紐約的每個墻角每棵樹后鉆出,蒼茫迷蒙,并逐漸濃重起來。”都是靜態描寫。
生:靜態描寫,似乎是用在用畫筆為讀者描摩事物的外形,讓我們看到客觀事物真實的樣子。
師:就像這位同學所講的,用靜態描寫不僅能勾勒出景物的輪廓,這樣寫還能夠讓讀者比較清晰完整地了解客觀景物的實況。我們再來找找動態描寫的語句。
生:第二段“萬里長風如透明的長天巨龍,正以七八十里的時速掠過,龍爪和龍鱗碰著、撕扯著每個人的衣裳和頭發,使每個人艘狼狽得如同龍的掌中玩物,無法站穩。”
生:第四段“乘電梯耳膜受著強壓,降落下來立即墜入喧囂。……盡可以坐在街心島上享受免費按摩。”
師:請同學們反復朗讀這兩個例句,閉上眼睛想象,把你的感受說出來。
生:讀到“長風萬里……”的時候,我聯想到了蘇軾的“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段話化靜為動,寫出了風大樓高的特點。
師:這位同學的聯想的確非常豐富。將登上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寒氣砭骨的感受與古人“高處不勝寒”的感受聯系起來,體會非常深刻而獨到。
生:讀到“乘電梯耳膜受到強壓……”一段,我仿佛此時正置身于繁忙的紐約街頭,感受著這座現代化都市緊張的生活節奏。
師:動態的描寫,不但將事物寫活,也充分地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與快速的生活節奏。
(第2課時)
導入:上節課我們整體把握了課文的內容,了解了多角度描寫以及靜態和動態描寫作用。這節課我們將通過重點文段和文句的閱讀進一步學習本文語言。
三.深入研討
1.短句及其作用
師:范讀課文第四段,讓學生聽讀時標出語言節奏急促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生:“顧客的嘈雜。黑人的鼓聲。警車和救護車的尖叫……”表現出紐約喧囂嘈雜。
生:“路。直線。交叉線。弧線。拱起的線。隱沒的線。圓圈。有重疊的線,甚至,纏在一起的線。……” 表現出紐約的道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發達。
師明確:這些語句幾字一頓,語言簡潔,鏗鏘有力,氣勢激越、昂奮。
2.疊詞、疊句以及排比的運用
師:這篇課文在語言上還有哪些特點?請同學們通讀課文,揣摩品味。
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后再小組交流合作,共同探討。
生:“好象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嶺、一切峰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采用了排比句式,充滿了氣勢和力量,表現了紐約高樓林立的樣子。
生:“山一繁,溝壑也便隨之增多了,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目光前移后移,仍然是溝壑,溝壑,溝壑。”“溝壑”一詞反復強調,不斷重疊,不但加強了語氣,而且使人感覺急迫,群樓聳立的情景不禁讓人眼花繚亂。
師:疊詞、疊句和排比的運用加強了氣勢和力量。這樣的語氣,汪洋恣肆,充分表現出紐約的高樓大廈聳立如群的雄偉場面。氣勢迫促,令讀者有透不過氣來之感。
3. 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的使用
師:說到排比的使用,除此之外文章還有哪些修辭手法?
生:“但與橫空出世的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兩座并肩大廈相比……而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葉的長頸鹿。”通過對比、比喻,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高峻。
生:“登上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有如越過雪線……無法站穩。” 這些帶著夸張的比喻句,極力表現了紐約高處風速之快,風力之大。
生:“于是只要辦完事情就旋風一樣鉆進汽車如鉆進甲蟲的肚子……以汽油為液體面包為牛奶為可口可樂。”比喻紐約四通八達的交通狀況和人們生活的快節奏。
師:生動的比喻也得益于作者豐富奇崛的想象,逼真地刻畫了紐約的城市形象,使讀者如同身臨其境。請同學們就剛才交流的語句、語段自由朗讀,認真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4. 體會文中所蘊蓄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結合課后練習第三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我知道我不屬于紐約。我的家鄉在地球的那一邊。我出生在北中國的一個飄蕩著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身在異邦,雖然處在繁華的大都市,但依然時時心向祖國,心系落后、封閉的家鄉,希望她能早日繁榮富強的強烈情感。
生:“啊,紐約,這就是紐約!面對它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我必須調整我的鄉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腳步。”作者看到紐約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深感必須調整腳步,學習其先進之處,力爭趕上。
師:讓我們有感情地將這部分齊讀一次,進一步體會作者雖人在旅途卻心系祖國赤子之心。
四.拓展延伸
1.師:人類社會進步了,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經濟發展了,人們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可是,在城市里,人們更加忙碌了,壓 力也更大了,壓抑、恐慌、煩躁時常出現在我們的周圍。同學們,或許你們的爸爸媽媽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和你們一起去公園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許你們當中的有些同學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沒和父母共進晚餐了,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導學生導向以下主題,即“現代物質文明有利也有弊,熱愛生活,關注身心健康”(由于學生處在初中水平,所以討論點到為止,不宜深入,否則學生會陷入茫然。)
課堂小結:
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紐約充滿勃勃生機。同時文中也反映了紐約的另一方面: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文中寫只有小松鼠“沒有追求,沒有壓力”,反襯出生活在紐約這樣環境的人們,“遠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貶。
五.教學小結
1.文章寫景的順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立體反映描寫對象;
2.修辭方法的運用——以比喻為代表的多種修辭手法;
3.節奏急促的語言和句式變換的作用;
4.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參考
走 ↙ 觀察角度:街道仰視→大廈俯視→-街道平視 ↘ 繁
進 所觀事物:高樓大廈→整個紐約→車、路、橋、燈 榮
紐 事物特點:重巒疊嶂→紙上地球→蟲、線、琴、花 喧
約 ↖ 表現手法:比喻-比喻-比喻 ↗ 囂
《周莊水韻》和《走進紐約》反思
《周莊水韻》和《走進紐約》都是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中的兩篇游記,我都各花了兩課時講完。但從自己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思路、手法、方法、知識的滲透,訓練項目的設計等,以及學生學后反饋的信息:包括課堂發問、答問、知識的理解和遷移、作業的質量和考試的成績來看,明顯反映出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前者我的教學思路滯塞,手段傳統,方法單一,不能發散思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后感到迷惑,知識是一知半解,作業質量差,考試中收效甚微。而后者,在教學中我感到得心應手,思路拓寬,方法形式多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師的帶動和引導下得到激發,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后有一種獲得的滿足感,作業質量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反思之后,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周莊是一座千年古鎮,她的古樸、雅致、清幽、如夢幻的神韻,離我們現代生活相去較遠,不去實地看看,不去細細品味,要一下子讀懂、領悟其奧妙,體會其神韻,當然難。只能是浮光掠影,感受膚淺。紐約,具有現代高度文明的大都市,其建筑風格,環境景觀,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貼近學生生活,較之周莊容易理解。
另一個原因,我認為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的研讀與處理,教法的探究與選擇,訓練項目的設計與安排,教學參考資料的參考與利用不同。……
《走進紐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學習和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立體反映描寫對象)。2. 學習和掌握修辭方法的運用。3. 學習和掌握節奏急促的語言和句式變換的作用。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本文“移步換景”的寫法,獨特的語言風格,以及修辭方法、句式變換的運用。難點: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體會文中反映出來的作者在紐約生活的心理狀態。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從“9·11”事件導入 ,簡介紐約: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位于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有“美國的門戶”之稱。紐約市區人口732萬,加上連在一起的都市及衛星城市,人口約1809萬,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積約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絲、昆斯和里士滿五個區。市中心在曼哈頓區,多摩天大樓,故紐約有“站著的城市”之稱。華爾街,位于曼哈頓區南端,長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銀行中的6家總行,為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征。百老匯大街,為娛樂場所集中地。市內還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研機構和藝術中心。紐約是重要的陸、海、空交通樞紐。地鐵四通八達。肯尼迪國際機場名揚全球。美國的交通十分發達。公路網稠密,長達630萬公里,高速公路約7萬公里。70%公路網集中在北部。汽車保有量約1.7億輛,其中80%以上為小汽車。汽車在客運中占84%。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邊讀邊思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描繪紐約的?明確:看紐約,觀察視角有平視、俯視和仰視。要求學生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明確: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仰視) 俯首望去(俯視) 環顧四周(平視)---------立體反映描寫對象。三、細讀課文,進行分析學生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反映出來的節奏和思想情感。思考并以四人為小組進行討論:1. 描寫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靜態描寫?哪些段落用了動態描寫?試把相關語句勾畫出來,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填寫下表
段落描寫對象原句靜或動這樣寫的好處1高樓大廈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靜勾勒出紐約景物的輪廓,讓讀者比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觀景物實況2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上俯首望去靜5夜景不知什么時候,暮色已從紐約的每個墻角每棵樹后鉆出靜2颶風萬里長風……無法站穩動風力之大,大廈之高4交通乘電梯……按摩動將事物寫活,充分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明確:旨在讓學生掌握描寫景物的不同方法。2. 看下列短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l “顧客的嘈雜。黑人的鼓聲。警車和救護車的尖叫……”表現出紐約喧囂嘈雜。l “路。直線。交*線。弧線。拱起的線。隱沒的線。圓圈。有重疊的線,甚至,纏在一起的線。……”表現出紐約的道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發達。幾字一頓,語言簡潔,鏗鏘有力,氣勢激越、昂奮。明確:節奏急促,恰當地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3. 讀下列疊詞、疊句、排比句,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l “好象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多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嶺、一切峰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l “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目光前移后移后移溝壑,仍然是溝壑,溝壑,溝壑。”明確:加強了氣勢和力量。這樣的語氣,汪洋恣肆,充分表現出紐約的高樓大廈聳立如群的雄偉場面。氣勢迫促,令讀者有透不過氣來之感。4. 找出文中使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互相討論,找出修辭方面的特色,運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明確:比喻手法,如:l “它們是一片蒿草,而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樹。它們是一堆玩具,而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葉的長頸鹿。”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高峻。l “萬里長風如透明的長天巨龍,正以七八十里的時速掠過,龍爪和龍鱗,碰撞著、撕扯著每個人的衣裳和頭發,使每個人都狼狽得如同龍的掌中玩物,無法站穩。”這些比喻句,極力表現了紐約高處風速之快,風力之大。夸張手法,如:l “登上了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有如越過雪線,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雖不見白雪皚皚,氣溫卻驟降,寒氣砭骨。”5. 從下列句子中,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l “我知道我不屬于紐約。我的家鄉在地球的那一邊。我出生在北中國的一個飄蕩著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身在異邦,雖然處在繁華的大都市,但依然時時心向祖國,心系落后、封閉的家鄉,希望她能早日繁榮富強。l “啊,紐約,這就是紐約!面隊它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我必須調整我的鄉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腳步。”作者看到紐約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深感必須調整腳步,學習其先進之處,力爭趕上。四、小結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紐約充滿勃勃生機。同時文中也反映了紐約的另一方面: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文中寫只有小松鼠“沒有追求,沒有壓力”,反襯出生活在紐約這樣環境的人們,“遠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貶。五、拓展延伸你能不能也找出一篇文章,在寫繁華的同時,和常人不一樣,采用新奇的構思?
《走進紐約》教案 篇5
1.主題解說
本文描寫了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的繁榮景象,也反映了紐約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在與紐約的比較中,作者深為祖國的落后而擔憂,表達了作者心系祖國的思鄉之情。
2.重點突破
第四自然段從哪些方面來體現紐約的緊張節奏?請找出有概括性的例句。
提示:(1)通過聲音的喧囂來體現。如“紐約的每一條街道因此而在抖動,紐約的每一條街道因此而在搖滾樂的節奏中搖滾”。
(2)通過直接描寫紐約人的生活狀態來體現。如“因為每個人都爭分奪秒地追求著更高的工作目標和更高的收入”。
(3)通過寫紐約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狀況來體現。如“整個紐約是一個快速奔馳的甲蟲的世界”。
3.學法點津
常見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一篇文章的語言生動與否,與是否運用修辭手法有著很大的關系。巧妙運用了修辭手法的語言,生動形象,精彩紛呈,能夠顯示出無窮的魅力。因此,對于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也成為中考的必考考點。
【典型例題】“看紐約,看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嶺、一切峰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這句話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排比;加強了氣勢,突出了紐約高樓林立,參差起伏的特點。
【技法點睛】常見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如下:(1)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2)擬人:使之具有人的情感,增加形象性和生動性。(3)排比:增加語言的節奏感、旋律美;加強語勢,抒發強烈的感情。(4)夸張:揭示事物的本質,增強感染力,給人以深刻的印象。(5)反復:強調、突出重點,渲染氣氛;抒發強烈的感情;增強敘述的條理性和生動性,起到標明層次、段落的作用;加強語言的節奏感和旋律美。
《走進紐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與要求:
1、學習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及多種修辭手法。
2、了解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
3、了解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體感地描寫方法
重點:
掌握本文富有特色的語言風格
難點: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物質文明的挑戰下如何固守傳統的問題
教具:
準備反映紐約豐富的物質文明和高節奏生活的幻燈。
教程:
一、導入課文
1.師:大家對于紐約的認識有多少呢?
2.師:一個生于黃土高坡,聆聽著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縱橫交錯的溝 溝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 邊,置身于美國的第一大城市——紐 約的摩天大樓之中,看著這座商業帝 國,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景象會有什么樣的感想呢?帶著這種好奇,讓我們“走進紐約”,走進劉成章感受到的 紐約。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1.師: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世界金 融、商業、貿易、文化中心之一,聯合國 總部所在地,位于美國東北部哈得孫 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作為一座 現代化的大都市,紐約充滿生機和活 力,生活節奏快速異常,同時也存在競 爭激烈、生活壓力大的一面。(播放幻 燈)請大家朗誦課文,感受作者的語言 魅力。
2.請學生講一講自己讀完這篇游記的初 步感受,提醒學生要注意物質文明的兩面性。
三、分析作者觀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寫景物的不同方法
1.師:作者分別從仰視、俯視、平視三個 角度對景物進行了描寫,請大家閱讀 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2.師: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便于全方位、立體地層示紐約市 的面貌。
3.師:作者描寫景物時采用了靜態描寫 和動態描寫兩種方法,如第1段中寫 紐約的高樓大廈,'人走在陰森森的峽 谷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是靜態 描寫。第4段寫紐約市的交通狀況, '乘電梯耳膜受著強壓,……盡可以坐 在街心島上享受免費按摩'則是動態 描寫。請在文中找出其他例句,并分 析其作用。
4.總結。靜態描寫作用:勾勒出紐約景 物的輪廓,使讀者較清晰而完整地看 到紐約市的真實面貌。動態描寫作 用:將景物寫活,充分表現出城市的活 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
四、宇詞積累
指導學生準確認讀下列詞語,并釋義、 造句。(見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字詞積累
烙印 偉岸 喧囂 倏地 超塵脫凡 柳暗花明 橫空出世 摩天
分道揚鑣 風風火火
第二課時
教程:
一、深入研討課文,教師點撥疑難詞句
1、范讀課文,閱讀時,讓學生標出語言節 奏急促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2.分析其特點及表達效果。
特點:語句簡潔,鏗鏘有力,氣勢激越、 昂奮。
作用:反映出紐約緊張的生活節奏及 四通八達的交通狀況。
3,指導學生分析文中的疊詞、疊句及修 辭手法,體會它們的作用。(見板書設。)
二、熟讀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心態
1.讓學生熟讀課文第三段,結合課后練習題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明確:作者置身于紐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之 中,想起了家鄉黃土高原的落后,深感 調整腳步、迎頭趕上的重要性。表現 出強烈的愛國愛家情感。雖身處他 鄉,人在旅途,卻依然心系祖國,眷戀 故園,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加快現代 化建設腳步,更加繁榮富強。
三、課堂討論
1.師:人類社會進步了,科技給我們的生 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經濟發展了,人們 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 可是,在城市里,人們更加忙碌了,壓 力也更大了,壓抑、恐慌、煩躁時常出 現在我們的周圍。同學們,或許你們 的爸爸媽媽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和你們一起去公園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許 你們當中的有些同學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沒和父母共進晚餐了,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導學生導向以下主題,即“現代物質 文明有利也有弊,熱愛生活,關注身心健康”(由于學生處在初中水平,所以討論點到為止,不宜深入,否則學生會陷入茫然。)
板書設計
1.疊詞、疊句
“看紐約,看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嶺、一切峰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
“山一繁,溝壑也便隨之增多了,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目光前移后移動,仍然是溝壑,溝壑,溝壑。”
特點: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增強了語勢和力量。
作用:表現出紐約高樓大廈聳立如群山的雄偉場面。
2.修辭手法(以比喻為例)
將帝國大廈和世貿中c比作“三棵擎天的椰子樹”和“三只啃食月中桂葉的長頸鹿”。將萬里長風比作“長天巨龍”。
特點:想象奇偉,意境雄渾。
作用:逼真地刻畫了紐約的城市形象,使讀者如同身臨其境。
后記:本課的教學應牢牢把握三點:一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觀察的角度;二是培養學生容納世界多元文化的開放心態;三是讓學生仔細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把握住這三點,教學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走進紐約》教案 篇7
課題:走進紐約
資興市黃草中學 黃晨銘
教學目標 與要求:
1、學習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及多種修辭手法。
2、了解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
3、了解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體感地描寫方法
重點:
掌握本文富有特色的語言風格
難點: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物質文明的挑戰下如何固守傳統的問題
教具:
準備反映紐約豐富的物質文明和高節奏生活的幻燈。
教程:
一、導入 課文
1.師:大家對于紐約的認識有多少呢?
2.師:一個生于黃土高坡,聆聽著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縱橫交錯的溝 溝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 邊,置身于美國的第一大城市——紐 約的摩天大樓之中,看著這座商業帝 國,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景象會有什么樣的感想呢?帶著這種好奇,讓我們“走進紐約”,走進劉成章感受到的 紐約。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1.師: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世界金 融、商業、貿易、文化中心之一,聯合國 總部所在地,位于美國東北部哈得孫 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作為一座 現代化的大都市,紐約充滿生機和活 力,生活節奏快速異常,同時也存在競 爭激烈、生活壓力大的一面。(播放幻 燈)請大家朗誦課文,感受作者的語言 魅力。
2.請學生講一講自己讀完這篇游記的初 步感受,提醒學生要注意物質文明的兩面性。
三、分析作者觀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寫景物的不同方法
1.師:作者分別從仰視、俯視、平視三個 角度對景物進行了描寫,請大家閱讀 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2.師: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便于全方位、立體地層示紐約市 的面貌。
3.師:作者描寫景物時采用了靜態描寫 和動態描寫兩種方法,如第1段中寫 紐約的高樓大廈,"人走在陰森森的峽 谷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是靜態 描寫。第4段寫紐約市的交通狀況, "乘電梯耳膜受著強壓,……盡可以坐 在街心島上享受免費按摩"則是動態 描寫。請在文中找出其他例句,并分 析其作用。
4.總結。靜態描寫作用:勾勒出紐約景 物的輪廓,使讀者較清晰而完整地看 到紐約市的真實面貌。動態描寫作 用:將景物寫活,充分表現出城市的活 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
四、宇詞積累
指導學生準確認讀下列詞語,并釋義、 造句。(見板書設計 )
板書設計
字詞積累
烙印 偉岸 喧囂 倏地 超塵脫凡 柳暗花明 橫空出世 摩天
分道揚鑣 風風火火
第二課時
教程:
一、深入研討課文,教師點撥疑難詞句
1、范讀課文,閱讀時,讓學生標出語言節 奏急促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2.分析其特點及表達效果。
特點:語句簡潔,鏗鏘有力,氣勢激越、 昂奮。
作用:反映出紐約緊張的生活節奏及 四通八達的交通狀況。
3,指導學生分析文中的疊詞、疊句及修 辭手法,體會它們的作用。(見板書設。)
二、熟讀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心態
1.讓學生熟讀課文第三段,結合課后練習題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明確:作者置身于紐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之 中,想起了家鄉黃土高原的落后,深感 調整腳步、迎頭趕上的重要性。表現 出強烈的愛國愛家情感。雖身處他 鄉,人在旅途,卻依然心系祖國,眷戀 故園,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加快現代 化建設腳步,更加繁榮富強。
三、課堂討論
1.師:人類社會進步了,科技給我們的生 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經濟發展了,人們 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 可是,在城市里,人們更加忙碌了,壓 力也更大了,壓抑、恐慌、煩躁時常出 現在我們的周圍。同學們,或許你們 的爸爸媽媽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和你們一起去公園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許 你們當中的有些同學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沒和父母共進晚餐了,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導學生導向以下主題,即“現代物質 文明有利也有弊,熱愛生活,關注身心健康”(由于學生處在初中水平,所以討論點到為止,不宜深入,否則學生會陷入茫然。)
板書設計
1.疊詞、疊句
“看紐約,看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嶺、一切峰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
“山一繁,溝壑也便隨之增多了,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目光前移后移動,仍然是溝壑,溝壑,溝壑。”
特點: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增強了語勢和力量。
作用:表現出紐約高樓大廈聳立如群山的雄偉場面。
2.修辭手法(以比喻為例)
將帝國大廈和世貿中c比作“三棵擎天的椰子樹”和“三只啃食月中桂葉的長頸鹿”。將萬里長風比作“長天巨龍”。
特點:想象奇偉,意境雄渾。
作用:逼真地刻畫了紐約的城市形象,使讀者如同身臨其境。
后記:本課的教學應牢牢把握三點:一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觀察的角度;二是培養學生容納世界多元文化的開放心態;三是讓學生仔細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把握住這三點,教學目標 基本可以實現。
《走進紐約》教案 篇8
目的要求:
1、 學習文中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
2、學習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重點:學習文中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
難點:學習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預習
初讀課文,借助字典,掃清生字生詞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劉成章,1937年生,陜西延安人。1961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現任陜西省作協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務理事。已出版六本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2、紐約簡介
紐約,美國第一大城市,也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有“美國門戶”之稱。紐約人口約1809萬,面積約828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紐約。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朗讀帶,正音并思考:紐約給你怎樣的一個印象?
學生交流,自由發言。
在美國曾有這樣的諺語:你如果愛一個人,請送他去紐約;你如果恨一個人,也請送他去紐約。
作為美國第一大城市的紐約,高樓林立,建筑雄偉;車水馬龍,交通發達,生活節奏異常快速;聲響嘈雜,燈光如晝。在紐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另一面,則是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
所以文中寫只有小松鼠“沒有追求,沒有壓力”,反襯出生活在紐約這樣環境中的人們,“遠不像小松鼠那么輕松自在”。
四、弄清各段大意
1、紐約高樓林立,街道縱橫交錯。
2、登高俯視遠眺
3、贊嘆紐約現代文明
4、車海人流中的感受
5、夜色中的紐約
五、探究:
1、作者是如何體現紐約建筑的多和高的?
學生討論交流:
把高樓比做山峰,把高樓之間的街道比做溝壑。高樓多得就象全世界的一切峰巒都一齊
匯攏到紐約,山多得好象在那兒舉行著一場盛大的博覽會。因為樓高,人走在街道上像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天窄得只剩下縱橫的藍線。作者用極度夸張的語言,突出紐約樓高而多,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力。文中“匯攏”“舉行博覽會”把靜態的樓寫活了。
2、作者是怎樣寫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高與大的?
學生討論交流:
把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比作擎天的椰子樹和長頸鹿,而把周圍的建筑比作蒿草和玩具,這種夸張的比較令人一目了然,作者還把靜態的樓寫成三只啃食月中桂葉的長頸鹿,把樓寫動了,寫活了。另外還把這三座高樓比作珠穆朗瑪峰和超級巨人,極力描繪樓的高與大。
3、第三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我知道我不屬于紐約……黃土高原。
(2)啊,紐約,這就是紐約!……呼吸和腳步。
學生討論交流:
(1)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在為自己的故鄉“飄蕩著最美的民歌”驕傲和自豪之時,面對繁華的紐約,感受到了兩者之間的差距,故鄉“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作者期盼著落后、封閉的故鄉能早日繁榮富強。
(2)這是作者發出的由衷的感嘆。紐約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使作者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感到必須調整腳步,力爭趕上。
六、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寫作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
文章的內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統一。
1、長短句結合。短句的使用如:“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仍是溝壑、溝壑、溝壑。”表現了高樓林立,人在溝壑中不知東西。又如:“龍爪和龍鱗,碰撞著,撕扯著……”突出了樓高風急。又如:“路。直線。交叉線。弧線。拱起的線。隱沒的線。圓圈……”突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公路、立交橋上的情景。這些短句語言節奏急促,恰當地反應了紐約緊張的生活節奏。紐約快節奏的現實生活,只有用快節奏的語言來表現。
2、大量使用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
把大樓比作山峰、樹、長頸鹿、巨人,把紐約比作巨大的按摩器,把車比作甲蟲等等。令人聞所未聞,充滿了新鮮感。排比如“沒有真的 巖怪石,沒有真的……,沒有真的……,有……,有……,有……”很有氣勢,讓你透不過氣來。文中極度的夸張,有夸大的,如登樓如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有縮小的,如“蒿草”、“玩具”、“甲蟲”等等。很有趣味。
3、疾猛的節奏
課文從頭到尾,都保持著快速的節奏,一個比喻接一個比喻,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夸張接一個夸張,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不讓人有喘息的機會。快節奏使得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富有生氣。充分表現了紐約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獨特風采。
七、小結
作者以高超的文筆,逼真的反映出了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生命勃發的現代文明。
八、作業
1、字詞積累解釋造句
2、思考與練習二、三
《走進紐約》教案 篇9
維度a基礎知識
1 下列詞語中注音與注釋都正確的一項是:
a超塵脫凡:超出凡塵,脫離凡俗。 巉(chān)巖:高而險的山巖。
b橫空出世:形容高大,橫在空中,浮出人間。 倏(shù)地:忽然
c砭(biān)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覺非常冷。 浸淫:滲透
d烙(luò)印:比喻不易磨滅的痕跡。 喧囂(xiāo):聲音大而雜亂。
2 本文作者 ,著名作家。本文選自 。
3 本文重點描述了紐約的幾處有代表性的建筑,請簡要說明這幾處建筑的特點:
華爾街:
帝國大廈,世貿中心:
4 作者在描寫紐約的街景時,運用了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請判斷下列句子中哪些句子用了靜態描寫,哪些句子用了動態描寫,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何在?
①山一繁,溝壑也便隨之增多了,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目光前移后移,仍然是溝壑,溝壑,溝壑。
②乘電梯耳膜受著強壓,降落下來立即墜入喧囂。顧客的嘈雜。黑人的鼓聲。警車和救護車的尖叫。各種聲音滾滾滔滔,波瀾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側泳又是自由泳,招數使盡,也游不出去。
③忽而,一座斜拉橋,一只躺臥的豎琴赫然出現,甲蟲們爭先恐后地跑上去,被一只看不見的大手彈成了音符和旋律,美麗動聽。
5 “我知道我不屬于紐約。我的家鄉在地球的那一邊。我出生在北中國的一個飄蕩著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個被老镢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我出生的那個年代,一個叫做埃德加·斯諾的著名美國記者正在那兒感嘆,就像我此刻正為紐約發出感嘆一樣。斯諾當然不久就回到了他的美利堅,我卻在那兒長大,因而深深地打上了那兒地烙印。”
作者的家鄉是 ,這段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維度b閱讀能力訓練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出國以來的第一個雨天,恰是在風光旖旎的悉尼。上午出門去悉尼歌劇院時,正逢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牛毛細雨。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位于該市北部悉尼灣的貝奈龍廣場,東邊毗鄰皇家植物園,北臨悉尼灣,西對岸是1932年建造的、全長505米、高134米的悉尼港灣大橋。站在任何一個角度看,面對的任何一個入口就象一個張開的貝殼,整個建筑就象一組貝殼復蓋在海島上。這座劇院由著名華裔建筑設計師貝聿明設計,于1959年3月動工。1973年建成,耗資1.02億澳元,被譽為世界第一流建筑,不惟造型奇特,風格高雅,環境優美,而且在采光、音響效果等方面也棋高一籌,難怪人見人贊,稱為美的享受、悉尼的象征。贊嘆之余,人人冒雨留影,盡管細雨迷蒙,背景暗淡,但誰也不肯舍棄這一難得的享受。
在皇家植物園稍事停留后,即驅車去老石城,尋覓當年開拓悉尼先驅者的蹤跡。據介紹,澳洲原是英國流放罪犯的“西伯利亞”,經過許多年的開拓慢慢成為冒險家的樂園。1770年,庫克船長指揮'奮進'號從悉尼灣經過,就宣布這塊土地屬于英國皇家所有,取名新南威爾士。差不多二十年后的1788年,在arthur philip船長的指揮下,第一批歐洲移民就在這兒落腳。在長達百多年的殖民時代,來自英、加、印等國的移民最早都是從悉尼開始他們的事業的,他們草創的悉尼漸漸成為一個古老的新生城市,維多利亞時代建造的街道、教堂、市政廳留下了昔日的繁華。澳洲人(當然包含大量的歐洲移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建成了澳大利亞這個統一國家,悉尼也由一個小小的狄克遜港變成了一個文明繁榮、極具都市魅力的大型城市。在老石城,殘留著先驅者當年披荊斬棘的痕跡,保留著先驅者當年居住的住宅,在先驅們當年勞作的碼頭上,保留著一段約一公里的崎嶇不平路供人憑吊。據導游介紹,這才是真正的悉尼,真正的悉尼村。按照澳政府的規定,百年以上的建筑不能改變外形,盡管歲月更替,古風猶存。近年來由于懷舊者的蜂涌而至,這些老式房屋的價格不斷攀升,二室一廳的平房居然漲到50萬澳元(折合人民幣270萬元)。
6 悉尼歌劇院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7 為什么澳政府規定,百年以上的建筑不能改變外形?
8 悉尼變成今天的國際大都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維度c探究應用
有許多描寫國外大都市的文章,找來看看,想一想,中國城市建設與國外城市建設的風格區別在哪?
4 走進紐約
維度a
1 c 2劉成章 《中華百年游記精華》3 華爾街:短,高樓林立,帝國大廈,世貿中心:高聳,橫空出世4 ①靜態描寫,展示了紐約城市中高樓大廈林立,與山谷中溝壑多相似之處,讓人如同置身于深山之中,看不到天空。②動態描寫,描寫了紐約街頭的喧囂以及城市的繁榮。③動態描寫,描繪的是紐約街頭的交通狀況,緊張有序。5 陜西延安,表達了作者此時雖然身在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但仍對家鄉懷有深深的眷念,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并沒有因為地理距離的遙遠而發生改變。
維度b 6造型奇特,風格高雅,環境優美,在采光、音響效果等方面也棋高一籌 7 為了憑吊前人的痕跡,不忘掉歷史。 8澳洲人(當然包含大量的歐洲移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建成了澳大利亞這個統一國家,悉尼也由一個小小的狄克遜港變成了一個文明繁榮、極具都市魅力的大型城市。
維度c 略
《走進紐約》教案 篇10
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走進紐約》。
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游記單元,共四篇課文。其中前三篇《巴東三峽》、《周莊水韻》、《青海湖,夢幻般的湖》都是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文,讓學生在感受祖國山河壯麗可愛的基礎上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走進紐約》是一篇描繪異國風光的游記,作者以多種修辭、急促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的繁榮景象和緊張的生活節奏,讓我們開闊了視野,深感必須調整腳步,增強改革開放意識,學習其先進之處,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二、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現代文的閱讀與學習也掌握了一定的步驟,但本文的教學我還要注入新的元素,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選擇此文也考慮到當今的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渴望交流,渴望走出國門,了解世界。
三、 教學目標確立
根據大綱、教參及本單元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確定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學習和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查閱資料、結合圖片較全面地了解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狀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悟作者在紐約生活的心理狀態,立志為祖國昌盛而努力。
四、 重點、難點確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的原有基礎和現有困難,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本文在寫作語言上獨具特色:大量的修辭、很多的短句、連續的疊詞疊句,節奏感強、具有震撼力、妙不勝收。這些知識點在以往的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較為了解,同時,這些知識的大量積累和運用對學生的寫作極有幫助,應視為重點;本文屬游記散文,學生接觸很少,對它的寫作順序及方法不甚了解,只是在《竹林深處人家》(七年級上冊)中提到過“移步換景”,應視為難點。故明確如下:
重點:學習和掌握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以及節奏急促的語言、句式變換的作用。
難點: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立體的反映描寫對象。
五、 教法與學法說明
新課標提倡“先學后教”,教法是為學法服務的,因為教法只有在適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基礎上才是有效的,教無定法。新課標提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六、 課前準備說明
1、 預習課文,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掌握生字、新詞的音、形、義,積累特色詞語。
2、 熟練查閱有關世界大都市的資料,配合理解課文。
3、 電腦制作配樂朗讀,開心辭典式競賽題。
4、 本文是自讀課,一課時完成。
七、 教學流程的預測與分析
教 學 設 計
1、 導入新課 (3分)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象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聚攏提升,所以我很重視導語的設計。同時倡導讓學生先預習,根據所得所感自行設計導語,教給他們設計方法,鼓勵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擴大閱讀面,各盡其能,各展其才。
此文的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大屏幕展示——紐約街景:畫面上有一句經典臺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也可播放《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歌《千萬次地問》)
2、 整體感知 (12分)
形式:播放電腦制作的配樂朗讀,圖文并茂,展現課文內容,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3、 感悟探究(幻燈片展示 20分)
(1) 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紐約給你的整體印象。
(2) 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觀察事物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寫景順序是怎樣的?試舉例說明。(此題的設計便于把握全文,突破難點)
(3) 你認為本文在語言上有那些特點?試舉例說明并分析其作用。
(此題的設計利于學生積累運用,把握重點。)
(4) 文中反映了作者在紐約生活的心理狀態,找出來并加以揣摩。
(此題的設計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理解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5) 說出你的問題 (進一步體現自主、合作、探究之精神)
4、 拓展升華(開心辭典式競賽題 6分)
(1) 紐約城的城標是 a大衛雕像 b自由女神像 c大思想家雕像
(2) 自由女神像是哪國人民為慶祝美國100周年國慶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 a英國 b德國 c法國 d意大利
(3) 自由女神像的設計者 a布朗格 b克魯司 c艾菲爾
(4) 帝國大廈頂部的泛光燈顏色會因時間或重大事件而改變,9、11事件亮的是
a藍色 b綠色 c黃色 d紅色
(5) 世貿中心分東樓西樓,兩府并立,均有多少層 a88 b100 c110d130
(6) 華爾街僅長500多米,卻是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征。它的著名標志是
a猛獅 b奔馬 c銅牛 d巨象
(7) 請用下列字母拼出紐約市區一著名大街 a a o i b u l h i
(8) 1993年紐約與我國的哪一城市結為友好城市?a北京b天津c上海d深圳。
(9) 你能以“丑陋的美國”為內容列舉出三、四種現象嗎?
(10) 請以“飛躍的中國”為內容,舉三、四例加以說明。
結束語:(4分)
紐約美國、美國紐約,是五光十色的萬花筒,是光怪陸離的魔幻鏡。這里有高雅的藝術,也有最低級的娛樂;有優雅的教堂圣地,也是犯罪的溫床;有豪門,也有乞丐,所以說它是天堂也是地獄。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要集其所長,棄其糟粕,你們是建設者,要用智慧辨識是與非,假惡丑,努力學習,為國震威名。
《走進紐約》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1、學習和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立體反映描寫對象)。2、學習和掌握修辭方法的運用。3、學習和掌握節奏急促的語言和句式變換的作用。教學重點:把握本文“移步換景”的寫法,獨特的語言風格,以及修辭方法、句式變換的運用。教學難點: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體會文中反映出來的作者在紐約生活的心理狀態。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從“9·11”事件導入,簡介紐約: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位于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有“美國的門戶”之稱。紐約市區人口732萬,加上連在一起的都市及衛星城市,人口約1809萬,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積約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絲、昆斯和里士滿五個區。市中心在曼哈頓區,多摩天大樓,故紐約有“站著的城市”之稱。華爾街,位于曼哈頓區南端,長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銀行中的6家總行,為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征。百老匯大街,為娛樂場所集中地。市內還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研機構和藝術中心。紐約是重要的陸、海、空交通樞紐。地鐵四通八達。肯尼迪國際機場名揚全球。美國的交通十分發達。公路網稠密,長達630萬公里,高速公路約7萬公里。70%公路網集中在北部。汽車保有量約1.7億輛,其中80%以上為小汽車。汽車在客運中占84%。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邊讀邊思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描繪紐約的?明確:看紐約,觀察視角有平視、俯視和仰視。要求學生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明確: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仰視) 俯首望去(俯視) 環顧四周(平視)---------立體反映描寫對象。三、細讀課文,進行分析學生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反映出來的節奏和思想情感。思考并以四人為小組進行討論:1、 描寫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靜態描寫?哪些段落用了動態描寫?試把相關語句勾畫出來,并分析這樣寫的好處。填寫下表段落描寫對象原句靜或動這樣寫的好處1高樓大廈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靜勾勒出紐約景物的輪廓,讓讀者比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觀景物實況2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上俯首望去靜5夜景不知什么時候,暮色已從紐約的每個墻角每棵樹后鉆出靜2颶風萬里長風……無法站穩動風力之大,大廈之高4交通乘電梯……按摩動將事物寫活,充分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明確:旨在讓學生掌握描寫景物的不同方法。2. 看下列短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顧客的嘈雜。黑人的鼓聲。警車和救護車的尖叫……”表現出紐約喧囂嘈雜。 “路。直線。交*線。弧線。拱起的線。隱沒的線。圓圈。有重疊的線,甚至,纏在一起的線。……”表現出紐約的道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發達。幾字一頓,語言簡潔,鏗鏘有力,氣勢激越、昂奮。明確:節奏急促,恰當地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和快速的生活節奏。3. 讀下列疊詞、疊句、排比句,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好象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多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嶺、一切峰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 “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目光前移后移后移溝壑,仍然是溝壑,溝壑,溝壑。”明確:加強了氣勢和力量。這樣的語氣,汪洋恣肆,充分表現出紐約的高樓大廈聳立如群的雄偉場面。氣勢迫促,令讀者有透不過氣來之感。4. 找出文中使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互相討論,找出修辭方面的特色,運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明確:比喻手法,如: “它們是一片蒿草,而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樹。它們是一堆玩具,而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葉的長頸鹿。”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高峻。 “萬里長風如透明的長天巨龍,正以七八十里的時速掠過,龍爪和龍鱗,碰撞著、撕扯著每個人的衣裳和頭發,使每個人都狼狽得如同龍的掌中玩物,無法站穩。”這些比喻句,極力表現了紐約高處風速之快,風力之大。夸張手法,如:“登上了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有如越過雪線,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雖不見白雪皚皚,氣溫卻驟降,寒氣砭骨。”5. 從下列句子中,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知道我不屬于紐約。我的家鄉在地球的那一邊。我出生在北中國的一個飄蕩著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身在異邦,雖然處在繁華的大都市,但依然時時心向祖國,心系落后、封閉的家鄉,希望她能早日繁榮富強。“啊,紐約,這就是紐約!面隊它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我必須調整我的鄉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腳步。”作者看到紐約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深感必須調整腳步,學習其先進之處,力爭趕上。四、小結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紐約充滿勃勃生機。同時文中也反映了紐約的另一方面: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文中寫只有小松鼠“沒有追求,沒有壓力”,反襯出生活在紐約這樣環境的人們,“遠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貶。五、拓展延伸你能不能也找出一篇文章,在寫繁華的同時,和常人不一樣,采用新奇的構思?六、教學反思
《走進紐約》教案 篇12
【同步達綱練習】
一、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a.擎天(qíng) 蒿草(gāo) 喧囂(xiāo) 啃食(kěn)
b.旋風(xuàn) 奇崛(jué) 節奏(còu) 飛瀑(pù)
c.按摩(mó) 賞賜(cì) 音符(fú) 呼嘯(xiào)
d.翠柏(bǎi) 椰子(yē) 砭骨(biǎn) 墜入(zhuì)
二、根據拼音寫漢字
1.分道揚biāo( ) 2.撕chě( )
3.白chì( ) 4.溝hè( )
5.雜tà( ) 6.chán巖( )
7.白雪ái ái( )( ) 8.cáo雜( )
9.波lán起伏( )
三、結合句意解釋加粗詞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雖不見白雪皚皚,氣溫卻驟降,寒氣砭骨。
砭:深入到。
b.俯首望去,周圍那些一下變得謙卑起來的摩天大樓都是上肥下瘦,上寬下窄……
謙卑:矮小。
c.好像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嶺、一切峰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
匯攏:聚集。
四、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風景,是我的故鄉的野外。是秋日肅瑟的景象。
b.假使窗外的人聲物態太嘈雜了,關了窗好讓靈魂自由地去探勝,安靜地默想。
c.聽完了我的故事,那位老先生無限感概地說:“在我們一生中,生活有時會像河流一樣,和另一條河流遇合了,又分開了……”
d.當時群眾對抗戰勝利的熱烈心情,是誰也不會覺得過分的。
五、對下面一段話運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萬里長風如透明的長天巨龍,正以七八十里的時速掠過,龍爪和龍鱗,碰撞著、撕扯著每個人的衣裳和頭發,使每個人都狼狽得如同龍的掌中玩物,無法站穩。
a.比喻、擬人 b.擬人、夸張
c.夸張、比喻 d.比喻、排比
六、按次序在橫線上填入恰當的詞( )
1.但與橫空出世的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兩座并肩大廈相比,這些建筑又統統顯得_______________了。
2.各種聲音滾滾滔滔,_______________,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側泳又是自由泳,招數使盡,也游不出去。
3.但是在這里,人們即使腿腳有病,也都走得風風火火,_______________。
4.忽而,一座斜拉橋,一只躺臥的豎琴赫然出現,甲蟲們_______________地跑上去,被一只看不見的大手彈成了音符和旋律,美麗動聽。
a.微不足道 連綿不斷 爭先恐后 大步流星
b.小巧玲瓏 波瀾起伏 大步流星 爭先恐后
c.小巧玲瓏 連綿不斷 爭先恐后 大步流星
d.微不足道 波瀾起伏 大步流星 爭先恐后
七、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一)
乘電梯耳膜受著強壓,降落下來立即墜入喧囂。顧客的嘈雜。黑人的鼓聲。警車和救護車的尖叫。各種聲音滾滾滔滔,波瀾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側泳又是自由泳,招數使盡,也游不出去。而地鐵又哐當著呼嘯于地表之下,就像每秒鐘都要發生十次以上的有感地震。紐約的每一條街道因此而在抖動,紐約的每一條街道因此而在搖滾樂的節奏中搖滾,似乎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按摩器,誰要是腳腿有病,盡可以坐在街心島上享受免費按摩。a但是在這里,人們即使腳腿有病,也都走得風風火火,大步流星。因為每個人都爭分奪秒地追求著更高的工作目標和更高的收入。也許只有小松鼠沒有追求,沒有壓力。小松鼠跳向樹下長椅上坐著的退休老人或外國游客,跳上他們的股掌,小天使小精靈似的,享受他們的愛撫和面包之類的賞賜。人們遠不像小松鼠那么輕松自在。b于是只要辦完事情,就旋風一樣鉆進汽車如鉆進甲蟲的肚子,甲蟲心急火繚的奔馳而去。整個紐約是一個快速奔馳的甲蟲的世界。甲蟲以鐵為甲,以輪為腳,以汽油為液體面包為牛奶為可口可樂。大街小巷,甲蟲密密麻麻,五彩繽紛,盡顯美麗的風姿。路。直線。交又線。弧線。拱起的線。隱沒的線。圓圈。還有重疊的線,甚至,纏在一起的線。甲蟲們在上面時而追逐著,時而并行著,時而倏地一下分道揚鑣,又忽然有高有低地跑在幾層復雜的立交橋的盤道上,沿著令人眼花繚亂的螺旋曲線,跑成了一朵光與影發育而成的旋轉的五彩蓮花。c忽而,一座斜拉橋,一只躺臥的豎琴赫然出現,甲蟲們爭先恐后地跑上去,被一只看不見的大手彈成了音符和旋律,美麗動聽。
1.畫橫線的句子有錯別字的一句的是(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畫虛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小松鼠的自由快活對體現紐約生活的緊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芙 蓉 城
羅念生
燕京城像一個武士,雖是極盡雄壯與尊嚴,但不免有幾分粗魯與呆板;芙蓉城像一個文人,說不盡的溫文,數不完的雅趣。這城在一個高原的盆地中央,四圍環繞著“蓊郁千山峰”。西望灌縣的雪嶺猶如在瑞士望阿爾卑斯山的雪影一般光潔。春天來時,山上的積雪融化了,洪水暴發,流到一個極大的堰內;堰邊筑著一道長堤,防范這水泛濫。這堤比黃河的堤防還更堅實,還更緊要,特派一員縣令治理;倘若疏心一點,那座城池頃刻就會變作汪洋。堰內的水力比起奈阿格拉瀑布的還強:磨成水電,全省可以不燒柴炭。這兒的土壤很肥沃,一年計有三次收獲;今天割了麥,明天便插秧,眼見黃金換成裴翠。這兒也許冷,但冷得不讓結冰;也許吹風,但不準沙石飛揚;也許有塵埃,但不致污穢你的美容;這兒云多,云多是這兒的光彩: ① ,所以南邊的鄰省叫做“云南”。
芙蓉城對穿九里半,周繞四十里。從孟昶開端,城上遍植芙蓉,碩美鮮艷。 ② 。中央有少城,也有一座煤山。西南角石牛寺旁有塊“支機石”,高與人齊,略帶青紫,相傳是織女的布機墜下人間;還有一塊尖銳的“天涯石”,生在寶光寺,象征遠行人的壯志。城中古跡要數文翁興學的“石室”,君平算命的卜肆,揚雄的“子云亭”和他抄太玄經的洗墨池。
西郊外可尋訪相如的古琴臺,在市橋西岸,也就是文君當壚滌器的地方。北門外可望鳳凰山,滿生著青蔚的梧桐。山旁有駟馬橋,相如當日豪語道:“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附近有昭覺寺,寺大僧多,古柏蒼翠。明代的“和尚天子”曾在那兒選高僧輔佐諸王,可知名氣的隆重了。
東關外有望江樓,不亞于黃鶴樓的舉目空曠;前人有半邊對字,缺少下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旁有一口古井,每個名士,每個游人都要取點井水來品嘗:因為多才多色的薛濤的香魂潛沒在井中,所以這水就香艷名貴了。江上頂好玩是端午的龍舟競渡:名士,美人,觀客,重重疊疊聚在江邊;耳聽火炮一響,龍舟鳴金擊鼓奔向彩舫;忽然一只酒醉的水鴨從舫上飛下,群龍怎樣奮勇也擒不住它。江水流到峨眉山麓,轉變黑了,特產一種美味的墨魚,相傳東坡洗硯臺染黑了的。
南郊不遠就到武侯祠。祠有幾抱大的古柏,傳說是孔明親手植的,恍惚像孔林的枯檜。這老柏有些靈怪,不逢盛世,不發青枝,祠內竹林修茂,氣象森威;先帝的衣冠墳像一個山頭,橫斜著楠木幾株。正殿上有副匾聯:“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殿旁古式的草亭里存放著空城計彈用的古弦琴,亭周題滿了名句,還記得幾字:“問先生所彈何調,居然退卻十萬雄兵”?想司馬氏見了,當如何懊惱。到如今依然祭祀隆重,時有過客瞻拜;廟宇重修,正梁是千里外運來的一根“烏木”。
南門口有一道長拱的石橋,很像頤和園的十七洞橋。 ③ ,逆流西上,行過很長的蘆花小徑,直通“草堂寺”。寺門很古雅,兩旁題著:“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你見了也必心中榮幸,充滿了無邊的詩意。石砌上的苔痕,垣墻外的野草,虬干的古梅,清幽的竹徑,都是杜公從前的詩料。堂前有一方很深的池塘,塘內養著許多魚鱉,有的白鯉已長到“丈大丈長”。如果你拋下一塊面餅,那些魚會成團起來吞食,嘴皮伸到水面有茶碗樣大,吞起東西來“通通”地響。一個暮春晚上,杜公在池畔吟詩未成,忽覺青蛙叫得煩膩,他用朱筆在蛙的頭上點了一點,封它到十里外去喚“哥哥”:所以如今草堂寺的青蛙頭上有一點紅痣。逢到四月十九“浣花節”,你可邀約良朋,泛舟到草堂,擺一臺“浣花宴”,醉酒賦詩,極盡雅人雅事。
出寺不遠就到百花潭,又叫浣花溪:水涯竹木叢生,天然幽韻;這溪水用來濯錦,格外鮮明,薛濤曾取這水制造十色箋。“百花潭水即滄浪”,后人因愛慕這名句,在溪邊的柏林里年年春天舉辦“花朝會”。全省的花卉寶器都送到那兒賽會,遠近的人都愛到那兒觀賞。城內的戲園、茶社、酒肆、商場和音樂、武藝、球戲等娛樂都移到花會去。見天有成千成萬的游客觀花玩景:會場內笑聲與管弦合奏,美色與名花斗艷。婦女們更有別樣的心事,進青羊宮道院去摸弄青羊,許下求嗣的心愿。你可以到處游玩,有何首烏,有靈芝草,江安的竹器,精巧玲瓏,峨眉山的“嵋尖”,清甜適口。倦了,你踏進酒家酌飲幾杯,別忘了當壚的美人。醉后,你醺醺的在十里花圃中息芳香,看美色,這艷福幾生修到!
芙蓉,你的自然美妙,你的文藝精英,我還不曾描出萬一。愿你永葆天真,永葆古趣,多發幾片綠葉,多開幾朵鮮花;別給樓高車快的文明將你污穢了,芙蓉!
1.這篇文章的線索非常明顯,你能不能根據提示找到這些詞語?
西郊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文中提示,你知道武侯祠是紀念誰的嗎?( )
a.孫權 b.劉備 c.諸葛亮 d.周瑜
3.下列詩名是從文中抽出來的,請將它們放回標有數字的橫線上。
①( ) ②( ) ③( )
a.“萬里橋西一草堂”
b.“錦屏云起易成霞”
c.“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
4.浣花溪邊年年舉辦“花朝會”的原因是什么?請用橫線畫出來。
5.文章結尾一段用了第幾人稱?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兒也許冷,但冷得不讓結冰;也許吹風,但不準沙石飛揚;也許有塵埃,但不致污穢你的美容。”這句話很有特色,你能不能模仿它自己寫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水鄉懷舊
在水鄉的城里是每條街幾乎都有一條河平行著,所以到處有橋,低的或者只有兩三級,橋下才通行小船,高的便有六七級了。鄉下沒有這許多橋,可是汊港紛歧,走路就*船只,等于北方的用車,有錢的可以專雇,工作的人自備有“出坂”船,一般普通人只好趁公共的通航船只。
船有兩種,其一名曰埠船,是走本縣近路的,其二曰航船,走外縣遠路,大抵夜里開,次晨到達。埠船在城里有一定的埠頭,早上進城,下午開回去,大抵水陸六七十里,一天里可以打來回的,就都稱為埠船。埠船總數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總有一只,雖是私人營業,其實可以算是公共交通機關。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里有一篇講離婚的小說,說莊木三帶領他的女兒往龐莊找慰老爺去,即是坐埠船去的,但是他在那里使用國語稱作航船,小說又重在描畫人物,關于埠船的東西沒有什么描寫。這是一種白篷的中型的田莊船,兩旁直行鑲板,并排坐人,中間可以擱放物件。船錢不過一二十文吧,看路的遠近,也不一定。
鄉村的住戶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還是本家,上船一看乘客差不多是熟人,坐下就聊起天來,這里的空氣與那遠路多是生客的航船便很有點不同。航船走的多是從前的驛路,終點即是驛站,它的職業是送往迎來的事;埠船卻辦著本村的公用事業,多少有點給地方服務的意思,不單是營業,它不但搭客上下,傳送信件,還替村里代辦貨物。無論是一斤麻油,一尺鞋面布,或是一斤淮蟹,只要店鋪里有的,都可以替你買來。他們也不寫賬,回來時只憑著記憶,這是三六叔的旱煙五十六文,這是七斤嫂的布六十四文,一件都不會遺漏或是錯誤。它載人上城,并且還代人跑街,這是很方便的事,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別是女太太們,要嫌憎買的不很稱心,那么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來的時候,自己買了。城市里本有貨郎擔,挑著擔子,手里搖著一種雅號“驚閨”或是“喚嬌娘”的特制的小鼓,方言稱之為“袋絡擔”,據孫德祖的《寄龕乙志》卷四里說:“貨郎擔越中謂之袋絡擔,是貨什雜布帛及絲線之屬,其初蓋以絡索擔囊橐衍且售,故云。”后來卻是用藤竹織成,疊起來很高的一種箱擔了,但在水鄉大約因為行走不便,所以沒有,卻有一種便于水行的船店出來,彌補這個缺憾。這外觀與普通的埠船沒有什么不同,平常一個人搖著櫓,到得行近一個村莊,船里有人敲起小鑼來,大家知道船店來了,一哄的出到河岸頭,各自買需要的東西,大概除柴米外,別的日用品都可以買到,有洋油與洋燈罩,也有芒麻鞋面布和洋頭繩,以及絲線。這是舊時代的辦法,其實卻很是有用的。
我看見過這種船店,趁過這種埠船,還是在民國以前,時間經過了六十年,可能這些都已沒有了也未可知,那么我所追懷的也只是前塵夢影了吧。不過如我上文所說,這些辦法雖舊,用意卻都是好的。近來在報上時常看見,有些售貨員努力到山鄉里去送什貨,這實在即是開船店的意思,不過更是辛勞罷了。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埠船( ) 驛路( ) 嫌憎( ) 一哄( )
2.根據文意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①埠船總數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總有一只
大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見過這種船店,趁過這種埠船
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鄉村的住戶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還是本家
街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別是女太太們,要嫌憎買的不很稱心,那么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來的時候,自己買了
嫌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稱為“埠船”的原因是什么?請用曲線在文中畫出來。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埠船”和“航船”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請從文中找出說明其目的的一個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結尾作者為什么要寫售貨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一、c
二、1.鑣 2.扯 3.熾 4.壑 5.沓 6.峻 7.皚皚 8.哨 9.瀾
三、a
四、c
五、c
六、d
七、
(一)1.b 燎
2.比喻 將各種聲音比喻成波濤,而人在聲音中的行為比喻成各種泳姿。
3.襯托、突出
(二)1.西郊外、北門外、東關外、南郊不遠、南門口、出寺不遠
2.c
3.①b ②c ③a
4.“百花潭水即滄浪”,后人因愛慕這名句,在溪邊的柏林里年年春天舉辦“花朝會”。
5.第二人稱“你”。這樣寫讓人感覺親切,感情很深,很有感染力。
6.略
(三)1.bù;yì;zēng;hòng
2.①大概 ②同“乘”,坐 ③鄰居 ④嫌惡,不是很喜歡
3.埠船在城里有一定的埠頭,早上進城,下午開回去,大抵水陸六七十里,一天里可以打來回的,就都稱為埠船。
4.不同:埠船走本縣,航船走遠路;埠船在城里有埠頭,航船多是走從前的驛站;埠船辦著本村的公用事業,航船的職業是送往迎來。
5.追懷
6.售貨員和船店都是辛苦的,作者寫售貨員一是為了再次重申開船店的辛苦,二是對這種奉獻的事業進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