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導學案(精選2篇)
岳陽樓記導學案 篇1
語文導學案(87—88)
年級:初二 主備:王繼軍 審核:
課題《岳陽樓記》 課型:復習 課時安排:二課時
時間:、6、8
復習目標
1、掌握本課重點字詞
2、準確翻譯重點句子
3、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釋詞語
百廢具興 具 去國懷鄉 去
把酒臨風 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予觀夫巴陵勝狀 勝 朝暉夕陰 暉
登斯樓也 斯 則有心曠神怡 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觀 連月不開 開
薄暮冥冥 薄 謫守巴陵郡 謫 山岳潛形 潛 而或長煙一空。 或
把酒臨風 把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嘗 求
微斯人,吾誰與歸 歸 微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廟堂
是進亦憂,退亦憂 是 退予觀夫巴陵勝狀 狀:
檣傾揖摧 摧: 浮光躍金 金:
薄暮冥冥
多會于此 春和景明 不以物喜
下列加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檣傾楫摧 傾家蕩產
b.饞讒畏譏 樂以忘憂
c.去國懷鄉 觸目傷懷
d、或異二者之為 神情異常
根據你對文章中詞語的理解,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詞語。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頭偕老 偕: ④如臨大敵 臨:
二、翻譯句子
春和景明: 長煙一空:
寵辱偕忘: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微斯人,吾誰與歸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是進亦憂,退亦憂。
微斯人,吾誰與歸?
日星隱耀(曜),山岳潛形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三閱讀理解
第五段“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之為”,緊承三、四兩段,請你說說“二者之為”所包含的具體內容。
一是 :
二是 :
本文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選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聯系全文看,這里的“古仁人”與______________形成了對比。
“微斯人,吾淮與歸?”是一個反問句,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每句只標一處)
①前 人 之 述 備 矣。 ②然 則 何 時 而 樂 耶? ①前 人 之 述 備 矣。 ②然 則 何 時 而 樂 耶?
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前人之述備矣”中的“前人之述具體指什么?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第①段中“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是洞庭湖千變萬化的特點。
b、選文第①段中的“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選文第②、③段除寫景之外,還分別抒發了遷客騷人登樓時“喜”和“悲”的情感。
d、選文寫“暗景”用語雄渾濃郁,狀“明景”用詞清麗明快。
賞析下面的句子。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第① 段末尾“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與② ③ 兩段構成了怎樣的關系?
讀② ③ 兩段完成下面問題。
景色特點:
觀者心情:
結合全文談談作者寫“遷客騷人”在不同景觀中不同心情的用意。
第①段描寫“滿目蕭然”之景,表現遷客騷人________的心情。
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來之筆再現了岳陽樓的宏偉景象,照應了文題,此外還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選文中描繪了不同的景色,表達了不同的心情。
第①段描繪了__________________景色,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第②段描繪了__________________景色,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作者在文中希望大家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確對待事物的博大胸襟(引用原文句子),你認為這種胸襟有什么教育意義?
選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聯系全文看,這里的“古仁人”與______________ 形成了對比。
“微斯人,吾淮與歸?”是一個反問句,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用原文語句填空。
選文第③段“是進亦憂,退亦憂”一句中,“進”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夠做到“進亦憂,退亦憂”的原因是 。
登樓者面對兩種不同景色產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寫這一內容的目的是 什么?請結合課文回答。
四、拓展延伸
請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選一段,就其內容或寫法寫一段評注性文字。
世上因好文好詩而聞名的景觀很多,岳陽樓就是因文質兼美的《岳陽樓記》而名滿天下的。然而與眾不同的是,岳陽樓更令許多仁人志士向往。閱讀全文,根據你的理解說說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據你的積累,請寫出文中的“前人”描寫洞庭湖景色的一個完整詩句。
岳陽樓風景管理處擬在門票上印制“岳陽樓簡介”,請你根據文章內容代寫一段說明性的文字。
讀了本文,你可能會聯想到我國古代許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人物,請舉出一位,并寫出他的類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一句名言來。
當今社會,有的人過分看重物質和金錢,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卻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境界。請結合這兩者談談你的認識。
根據課文解釋下列詞語。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頭偕老 偕: ④如臨大敵 臨:
《岳陽樓記》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成語,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的 ;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的 。
下則鏈接材料與《岳陽樓記》所表現的胸懷抱負有什么內在聯系?
【相關鏈接】: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登樓者面對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極而悲”,或“其喜洋洋”,這樣的情懷分別源自他們怎樣的人生經歷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感極而悲”源自:
“其喜洋洋”源自:
教學后記:
岳陽樓記導學案 篇2
課題 26.岳陽樓記 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詞匯:“具”“屬”“觀”“或”“開”“一”“夫”“微”“先”“后”“進”“退”“景”“歸”“極”“制”“以”“得無”“然則”等;注意4個字的寫法:“謫”“暉”“霪”“偕”。 2.翻譯重點句子: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微斯人,吾誰與歸? 3.讀準、讀順并背誦課文。 4.品味優美語言,學習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多種表達方式巧妙地結合的寫法。 5. 理解作者闡述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學習重點 積累重點文言詞匯,讀準、讀順并背誦課文。 學習難點 品味優美語言,學習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多種表達方式巧妙地結合的寫法。 學 習 過 程 備注 六、布置預習 1.借助課文下面的注釋及工具書學習、積累重點文言詞匯。 通假字: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2.讀順課文(字音準確,停頓恰當),疏通文意。 3.你有怎樣的疑惑? 第一課時 一、 預習展評 指名五個學生朗讀課文,注意一些詞語的讀音和句子的節奏。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詞匯:“具”“屬”“觀”“或”“開”“一”“夫”“微”“先”“后”“進”“退”“景”“歸”“極”“制”“以”“得無”“然則”等;注意4個字的寫法:“謫”“暉”“霪”“偕”。 2.翻譯重點句子: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微斯人,吾誰與歸? 3.讀準、讀順并背誦課文。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一:“具”“屬”的通假;“觀”“或”“開”“一”“夫”“微”“先”“后”“進”“退”“景”“歸”“極”“制”“以”“得無”“然則”的意思。 預設問題二:“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微斯人,吾誰與歸?”的翻譯。 四、精講點撥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示例: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五、當堂達標(20分)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10分) (1)增其舊制( ) (2)橫無涯際( ) (3)屬予作文以記之。( ) (4)百廢具興( ) (5)予觀乎巴陵勝狀. ( ) (6)在洞庭一湖。( ) (7)朝暉夕陰( ) (8)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 (9)前人之述備矣。( ) (10)春和景明( ) 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兩項是( ) ( ) (4分)
a.前人之述備矣/眾妙畢備 b.南極瀟湘/初極狹
c.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d.而或長煙一空/或王命急宣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③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六、布置預習 反復朗讀課文,思考并解決下列問題: 1.本文運用了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多種表達方式,請找出來并概括各段的段意。 2.文章寫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哪些?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景和情分別是什么? 3.作者的覽物之情又是什么?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政治抱負? 第二課時 一、 預習展評 結合表達方式,概括各段的段意。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品味優美語言,學習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多種表達方式巧妙地結合的寫法。 2.理解作者闡述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一:文章寫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哪些?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景和情分別是什么? 預設問題二:作者的覽物之情又是什么?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政治抱負? 四、精講點撥 1.“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2. 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五、當堂達標 (一)必做題(20分) 1. 《岳陽樓記》是歷代名篇,文章以凝練優美的語言勸勉友人學習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發了“ ”的遠大政治抱負。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2.文章抒寫了“遷客騷人”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一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 ”的感情(根據原文意思填寫,4字);二是“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寫)(3分)
3.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先寫岳陽樓的雄偉景觀,再借景抒發不同的覽物之情,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b.”微斯人,吾誰與歸?”既是慰勉滕子京,也體現了作者欲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
c.選文中的“樂”與《醉翁亭記》中的“樂”相同,都是追求與民同樂的理想境界。
d.選文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議。句式駢散結合,行文富于變化。 4.“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 作用。 (2分)表現作者關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 。(2分) (二)選做題(10分) 游白水書付過① 蘇軾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②。浴于湯池③,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處輒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⑦,觀山燒⑧,火甚。俯仰度⑨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復與過飲酒,食余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注釋】①此文是作者遠謫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過蘇軾第三子,名過,題目的意思是作者與兒子蘇過同游白水山后寫成此文交給蘇過。②佛跡院:寺廟名③湯池:溫泉④懸水:瀑布⑤折:彎轉⑥縋(zhuì)石:用繩子系著石頭向下。⑦倒行:順來路回去⑧山燒:一說夕照景象,一說山火⑨度:越過⑩擊汰:擊水,汰:水波。⑾掬:用雙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顧影頹然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為”和“折處輒為潭”中的“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b.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公輸》) c.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這篇游記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六、布置預習 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