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美腿與丑腿(精選3篇)
第三冊美腿與丑腿 篇1
教學目標 :
1、正確認識作者的思想觀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質疑問難、合作討論、自我探究的
能力
教學難點 和重點:
1、分析評價作者在文中所闡述的人生觀
2、弄清題目與課文觀點的關系
3、從課文的布局結構上獲得一些寫作的啟示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由歌曲《幸福》引起學習的興趣。
2、由學生自己選擇“綠心”和“紅心”來表示自己是否感到幸福導入 對課文的學習
二、學習首段,提煉課文觀點
1、教師范讀
2、學生歸納作者觀點
明確:課文觀點是——對物、對人、對事的觀點不同,決定了人們的幸福與否。
三、學習第二、三段,研討論據的特色和論證的方法
1、誦讀二三兩段,整體感知內容
2、設疑激發興趣,引起求知欲,形成研討動力,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1)為什么人們對物、對人、對事會有不同的看法?
(2)怎樣的觀點會讓我們幸福?怎樣的觀點又會讓我們感到不幸福?
(3)作者詳細論述了哪種觀點?作者為何要詳細論述這種觀點?
3、歸納明確論據的特色和論證的方法
明確:作者運用了事實論據,通過兩種人對待事物的相反的觀點,以及由相反的觀點導致的不同的命運進行對比論證來論述中心論點,從中看出,作者是希望人們樂觀向上,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要往好處想。
四、學習第四段,理清脈絡,理解課文的主旨
1、閱讀討論
(1)作者寫美腿和丑腿有何作用?
(2)作者寫美腿和丑腿其實隱喻了哪兩種人生態度?
明確:美腿和丑腿在這里成了兩個符號,人們對他們的關注,顯示了這個人的人生態度是樂觀還是悲觀。題目的美腿和丑腿,其實巧妙地隱喻了文中提到的樂觀和悲觀的兩種人生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作者的感情傾向,強化了說理的力度。
五、思維拓展練習:
閱讀詩句,模擬下面的句式來提煉這首詩的觀點
活著真叫累,有人這么感喟。
活著真叫煩,更有人這么虛嘆。
活著真的美麗,而我卻喜歡這么對生活綰結的。
尋找了千百種理由之后,才得以發現:生活在我的視野下呈現出與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賜予我有什么不同,卻僅僅是因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滿這么兩個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麗。
我心美麗。于是我的人生跟著美麗。
這首詩通過對比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事實),給
我們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六、思維轉移并布置作業
由上面這首詩引出作者羅素對人生的看法,通過簡介羅素生平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布置課后作業 題:我為什么而活?
第三冊美腿與丑腿 篇2
一、導入
師:由于個性和成長歷程的差異,每個人獲得幸福的能力也是有所差異的,有些人容易感到幸福,有些人的幸福感卻屈指可數。我們現在來做一個簡單的心理測試,看看你的幸福指數有多高。好不好?
生:好!
師:假如你在路上走著,發現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掉在地上,你覺得掉在地上的會是什么?——注意,你不要多想,說出你大腦里立即反應出來的東西。
生:錢!
生:玻璃片。
生:鏡子。
師:好。下面我提供四個答案,你的選擇是什么?或者與此相近的東西。A.高價寶石;B、瓶蓋;C、鏡子的碎片;D、硬幣。
生:(提多名學生選擇)
師:下面我來把測試結果公布一下。
選A:“真幸運!”“真是不可思議的經驗!”這就是你的想法,所以,哪怕遇到了無謂的災害,你也是能樂在其中的類型。你的幸福指數是70℅。
選B:也許你自己不覺得,但是你其實有點悲觀的傾向,不過,不妨試著稍微改變一下看事物的觀點,這么看來,你好像不太可能會看破紅塵哦! 你的幸福指數是50℅。
選C:因為發現漂亮的東西而想靠近看看,結果卻怕自己會被玻璃碎片割傷什么的,你的想法就是這么悲觀。你的幸福指數是30℅。
選D:你是很樂天的人,不過,好像也有慎重的一面,能夠隨性地歌頌人生而且最健康的人就是你啦!你的幸福指數是90℅。
看來,對同一個事物的觀點不同,每個人的幸福指數也各不相同。但幸福對于我們來說,卻是人生的最高生活理想。達官貴人也好,卑微平民也罷,誰不想自己活得滋潤些、幸福些呢?那么,該怎么做,或者說,我們該有怎樣的心理建設,才比較容易獲得幸福?今天,我們借助美國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的一篇文章《美腿與丑腿》,來探討一下有關幸福的話題。
請一名同學來朗讀一下課文。
二、朗讀
生:(讀課文)
三、分析
師:本文文體是什么?
生:議論文。
師:既是議論文,那么論點是什么?
生:第一段的第二句話。
師:歸納一下,就是:對物、對人、對事的觀點不同,決定了人們幸福與否。
作者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論點,下面是怎么進行論述的?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我們逐段來看。
第二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總的內容是什么?
生:舉例論證。舉交際場合接觸到的人物和談吐、餐桌上的酒肉和菜肴、天氣、政府的法律、詩文的美和瑕疵、每張臉上的優點和缺點、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這些例子說明:客觀世界萬事萬物都有美有丑。
師: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這就使得論證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和說服力,同時,這些例子也是為下文的論述打基礎。
你還能舉出一些美丑利弊并存的例子嗎?
生:如網絡,可以供大家上網查找資料,了解各種知識、信息。但是網絡上又有很多不健康的東西,如果一個學生瀏覽這些,或者沉湎于游戲中,就會影響身心健康。網絡有利有害。
師:再舉一個。
生:(思考)
師:這樣吧,你說說我,我有什么好的壞的,或者美的丑的?(眾生笑)
生:(笑)
師:不要笑,勇敢地說。
生:你雖然教語文教得好,但是笑得少。(眾生笑)
師:哦——你用了個“雖然……但是”,這是轉折關系的復句,這種復句強調的是哪個分句啊?
生:(笑)
師:顯然強調的是后者,那么你是說我的缺點太大了,是不是?(眾生笑)
師:我真郁悶啊!(笑)你應該把“雖然”和“但是”的內容顛倒一下,那我就開心了。(笑)
生:你也喜歡聽好話啊。(笑)
師:再看第三段。用的什么方法,有句是關鍵句,哪句?
生:正反對比論證。第一句是關鍵句,就是說:樂觀的人,注意的只是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悲觀的人注意的只是生活中假惡丑的一面。
師:前幾年的一個高考作文材料講了一個“玫瑰園的故事”,還記得嗎?
生:不清楚。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 張廣祥
師:你們是井底之蛙啊。材料是: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多久,其中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是個壞地方!”“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為 。” 不一會兒,另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真是個好地方。”“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為 。” 聽了兩個孩子的話,母親陷入了沉思。
剛才我把兩個小姑娘的話沒有完全讀出來,思考一下:小姑娘分別怎么說?
生: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這里的每叢刺上面都有花。
師:兩個小姑娘,一個注意到的是刺上又香又美的玫瑰花,一個注意到的是花下的刺。前著愿意多留下來,盡享快樂;一個不愿意在此,留在這里肯定會不開心。這說明:面對同樣的事物,樂觀者看到是美好的一面,而悲觀者看到的是丑陋的一面。作者的主張:希望人們樂觀積極,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要往好處想。
作者為什么不希望人們只注意生活中的陰暗面?你能否從文中找出一些成語來說明悲觀者的生活態度及其危害?
生:生活態度:吹毛求疵、怨天尤人、怨憤不平。指悲觀者整天指責社會的陰暗面,看不到光明面。危害:怏怏不樂、格格不入。悲觀者因為總是著眼于陰暗面,所以總也不滿意不高興,且被樂觀者疏遠。
師:作者在此段中分析了悲觀者和樂觀者對待事物的相反的觀點,以及由此導致的不同命運,重點論述了悲觀者的生活態度及其危害。
其實,絕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快樂與痛苦并存的。用白巖松的話說:痛并快樂著。再卑微的小人物,他也會有被朋友關懷的快樂、被親人疼愛的幸福,但是,樂觀的人想的常常是快樂的加快,而悲觀的人重復體驗的都是曾經的痛苦。悲觀者把人生中所有的樂趣都忽略不計,在他的人生銀行中,存儲的是灰色記憶,自然收獲的也多是灰色苦果。不僅在生活中如此,在事業上,悲觀者也很難獲得成功,大家聽過推銷鞋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請講講。
生:有兩個推銷鞋子的人到了個島上……(略)
師:再看最后一段。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基本上分析了作者的觀點:樂觀的人將會獲得幸福,悲觀的人將會在痛苦中度過。但是這和文章的題目有何關系?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 張廣祥
明確: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舉的是作者的一個研究哲學的朋友。美腿與丑腿在這里是兩個比喻,有象征意義,人們對它們的關注,顯示了這個人的人生態度是樂觀還是悲觀。
師:對。題目中的美腿與丑腿,其實巧妙地隱喻了文中提到的樂觀和悲觀的兩種人生態度。
四、總結
師:本文通過舉例、比喻、對比論證,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兩種人生綱,肯定了樂觀的人生態度,否定了悲觀的人生態度,重點分析了悲觀的人生態度給人帶來的危害,告誡那些悲觀的人必須改掉自身的惡習,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五、拓展
師:富蘭克林主張人們凡事要看到它真善美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幸福。我國偉大的思想家魯迅先生卻說:真的猛士……與我一起背。
師生: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師:看到了社會的黑暗、政府的殘暴、人民的悲慘,以此為幸福。這與富蘭克林的觀點正好相反。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思考)
師:我讀讀中國臺灣作家李敖的話,也許對你有啟發:我始終相信,涉及美丑范圍,人的一生,可以只見“美腿”,而對“丑腿”避而不見;但涉及真偽善惡的范圍,我們卻不能逃避。我們不能崇真而不去偽,不能揚善而又隱惡。
第三冊美腿與丑腿 篇3
教學目的:
1、 把握主旨,體味文章的積極意義。
2、 學會抓住關鍵語句解讀課文。
教學過程
(1)了解富蘭克林
本杰明•富蘭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偉人,他博學多才,他是愛國者、科學家。作家、外交家、發明家、畫家、哲學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導美國走上獨立之路。獨立宣言起草之一,避雷針、富蘭克林爐及遠近兩用眼鏡等的發明者
本杰明。富蘭格林。在富蘭克林年輕時,發明了一種方法,他首先列出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個條件:節制。沉默、秩序、果斷、節儉、勤奮、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純潔、謙遜;決心獲得這十三種美德,并養成習慣;為此,他設計了一個成功記錄表,每一個美德占去一頁,畫好格子,在反省時若發現當天未達到的地方,就用筆作個記號。當富蘭克林七十九歲時,在那本不朽的自傳中,花了整整十五頁紙,特別記敘了他的這一偉大發明,因為他認為他的一切成功與幸福受益于此。富蘭克林在自傳中寫道:“我希望我的子孫后代效仿這種方式,有所收益”。
閱讀課文最后一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腿與寒暑表、氣壓計之間的關系?
②本段“這種人”“這種壞脾氣”所指內容?
① 寒暑表是可以顯示氣溫的儀器,氣壓計是可以預示晴雨的儀器,腿是可以測知一個人是否只有悲觀,只注意別人丑腿的儀器。
②這種人:悲觀的人
這種壞脾氣:吹毛求疵令人厭惡的脾氣。(所想的和所談的卻只是壞的一面,因此他們永遠感到怏怏不樂,他們的言論在社交場所既大煞風景,個別的還得罪許多人,以致他們到處和別人格格不入。)
閱讀第三段,思考下列問題:
①悲哀還有真假嗎?作者為何花大篇幅寫這種人?
②“這種人”是如何引出的?由這兩種人你想到了哪些故事?
③ “這種情形”所指代的內容?
①指出悲觀給人生活、心理帶來的危害,希望人們樂觀向上,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向好的方面想,樂觀、豁達才能得到幸福的人生。
②“這種人”是在與樂觀的人對比中引出的。
半杯水的故事
玫瑰園的故事
推銷鞋的故事
對斷臂維納斯的看法
… …
③交際場合接觸到的人物和談吐、餐桌上的酒肉和菜肴、天氣、政府的法律、詩文的美和瑕疵、每張臉上的優點和缺點、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
作者列舉這些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證明“一個人無論處于什么地位,遭遇總是有順利和不順利” 。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這就使得論證具有很強親和力、說服力。同時,這些例子也是為下文的論述打基礎。
通過以上閱讀,可以理解作者的觀點是?
一個人的幸福與否主要取決于他“對物、對人和對事”的不同觀點,是這些導致了他對人生的“苦”
與“樂”的不同感受。(概括第一段,注意兩句話的重點 )
課文論證思路:
提出論點——舉出實例——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倒序法,抓住指示性代詞理清文章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