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精選12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發布時間:2023-10-23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精選12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1

  這是學生第二次集中學習古詩。這五首詩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來寫的。教學時要調動學生已有的詩欹學習的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豐富倩感,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國古代詩歌深邃的內涵和優美的韻味,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 

  [教法學法] 

  以朗讀為主要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學生的情趣和美好情感。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運用搶答的形式,簡介作者。 

  在黑板上寫出曹操、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五位詩人的姓名。要求學生在教師的講述中搶答。 

  (1)他,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想像豐富,構思新奇,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被后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李白 

  (2)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詩人,他的抒情寫景七言絕句,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稱為\\\'小杜\\\'。我們學過的詩有《山行》《清明》杜牧 

  (3)他,曾是宋朝的一個臣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臨川人。我們在上一個單元學過他的一篇文章王安石 

  (4)他,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圣\\\',我們學過的詩有《舂夜喜雨》《絕句》杜甫 

  (5)曹操由學生點評,要肯定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學生朗誦曾經學過的以上詩人的詩句,讀得好可示意學生鼓掌鼓勵,激發誦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三)賞析《江南春》 

  茌江南舂天的大地上,黃鶯歡快地歌唱,綠樹叢叢,映襯著盛開的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所有景物一覽無余,盡收眼底。怎么7下起了春雨,甫朝留下的許多寺廟,籠罩在煙雨蒙蒙中,樓臺亭榭,在煙雨中掩映,時隱時現。 

  2•學生閱讀《江南舂》,思考: 

  [問題一]找出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問題二]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詩中描寫了鶯、綠、紅、水、村、山郭、酒旗下寺、樓臺。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無哏貸美和向往之情) 

  (四)作業 

  i•抄寫五首詩。 

  第二課時 

  (一)齊誦五首詩 

  (二)賞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i•揭示標題,劃出標題停頓。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討論、探究。 

  [問題一]為什么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 

  (要點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別照見遠隔千里的人•將詩人的憂愁之心傳與王昌齡,帶去了詩人奠大的精神慰藉。將月亮人格化了) 

  [問題二]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7 

  (要點提示: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三)教師范讀《望岳》 

  1•介紹泰山。 

  泰山,屬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舂秋時的齊國、魯國兩國都可看見泰山。由于山勢高聳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謂神奇秀麗。山中還會升起層層云氣,看后使人心胸開闊,睜大眼睛遠望,歸巢的飛鳥都盡收眼底,如此美景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看那眾多的山都顯得低矮渺小的景象。 

  2•討論、探究。 

  [問題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種感覺在什么情況下感受得到?(要點提示:登岳) 

  [問題二]由此首詩,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具有俯視一切的雄混氣概) 

  (四)賞析《觀滄海》 

  i•教師結合圖畫講述:一個人登上一座山石,面對著波濤翻滾的大海和海中樹木茂盛的山島,看著一輪紅日仿佛從海面升起。如果此時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戰事連連告捷,正揮師北征,他會作何感想呢? 

  (2)學生自由發言:具有(心胸開闊、雄心勃勃、野心勃勃、一統江山、囊括宇宙、稱霸天下¨予肯定)。 

  2•誦讀全詩。 

  3•合作探究。 

  [問題一]詩中哪些句子寫景?哪些句子抒情? 

  [問題二]其中最能表達作者志向的句子是什么?試作簡要分析。 

  (要點提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銀河代表宇宙,可它們似乎就在大海里運行,從波濤中涌出。詩人把眼前實景和想像融為一體,繪摹出大海萬千氣象和吞吐星辰、囊括宇宙的氣魄) 

  (五)默誦《登飛來峰》 

  [問題一]與《觀滄海》相比較,二者在寫法、結構上有何相似之處? 

  [問題二]點評\\\'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一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層含義。 

  (要點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云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深層含義,有成就大事業的胸,才能不畏懼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 

  (六)作業 

  背誦五首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王昌齡左遷龍標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

  1、首句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楊花、子規),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落盡”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杜鵑泣血悲鳴,進一步渲染環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讀了開頭兩句詩,人們不難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聲聲子規鳥兒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涼,更何況又傳來遠方老友的不幸遭貶的訊息,又怎讓人不為友人擔心、憂愁?

  2、次句“聞道龍標過五溪”,描寫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內心凄楚更兼環境蕭涼,更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

  3、這起首二句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意思是,我將自己對你的一片情思寄與明月,希望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帶著我的思念隨你直到你遠謫的偏遠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5、三、四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句中“愁心”二字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借明月以抒發旅思鄉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3

  一.目標設計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教學過程

  (一)標題解說

  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這首詩是作者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二)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曾漫游全國各地,后應詔入京,三年后離開,長期游歷,安史之亂時,因參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復雜,總有報國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繼屈原之后的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本詩是李白聽到王昌齡遭貶遠調時寫給他的,表達了對他的同情。

  2、寫作背景: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為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友人。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四)合作學習:

  1、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2、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3、詩人為什么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

  4、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發言再簡單講解詩意。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景物描寫獨取漂泊不定的楊花,泣血悲啼之鳥子規,渲染一種哀愁氣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離別之恨。“楊花落盡”正是春天季節,詩人沒有選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楊花描寫此時景物,可見獨具匠心。“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涼,道路之遙遠、艱難,詩人雖無悲痛之語,悲痛之意自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此句為抒情:抒發了對好友的不幸遭遇擔心與關懷之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隨好友到龍標。詩人馳騁豐富的想象,用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轉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與明月常相隨,不僅表現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時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

  (五)名句欣賞: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簡要賞析。

  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六)作業布置:

  背誦默寫本詩,并搜集整理與月有關的詩句。

  (七)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唐代詩人

  我————月————君

  (寄)(隨)

  愁心相伴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感情。

  3、學習詩歌借景抒情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2、3。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有關寫“月”的古詩。

  二、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三、背景鏈接:王昌齡早年家貧,不惑之年才中進士,開始任秘書省校書郎,后任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后來因事貶至嶺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齡天寶年間被貶到龍標尉,與其交情深厚的李白當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慰藉遠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讀,理解詩歌。

  1、初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二讀詩歌,解讀詩意。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著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讀詩歌,整體感知。

  (1)詩人在第一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楊花”且是“落盡”是點明了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為“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2)該詩中哪一句點明了主旨?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心的思想感情。

  (3)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于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選擇一個角度,聯系詩歌內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還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4、再讀詩歌,歸納小結。

  這首詩中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楊花、子規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五、板書設計

  景:楊花落盡子規啼鳴哀切、凄慘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隨風相伴同情、關切

  六、拓展延伸:積累李白借月抒懷的詩歌

  1、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怨》

  2、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秋浦歌(十三)》

  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月下獨酌》

  4、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關山月》

  七、作業布置:背誦并默寫此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5

  【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背誦,感知詩意。(重點)

  2、學生品味,感悟詩情。(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賞析,感悟。

  3、多媒體輔助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理解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一、課前推詩,啟迪詩心

  (一)學生說詩

  (二)教師評詩

  平時,我們經常不知道作者的詩說是李白的,何止是張冠李戴啊!網上還傳說李白是預言家呢!(看PPT)其實,要說李白的預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說“隨風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貶到比湖南夜郎縣更西的貴州夜郎國。

  二、知人論世,走近詩人

  (一)詩人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西域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與“詩圣”杜甫并稱“李杜”。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清新,音律和諧,意境奇妙。寫月名,捉月死。

  學過詩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靜夜思》、《贈汪倫》、《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二)背景解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與李白并稱“七絕圣手”;學過《芙蓉樓送辛漸》、“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出塞》)被貶夜郎而作。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與李白傲岸不羈較為相似,因“不護細行”而被謗貶龍標尉。李白此時正在揚州,聽此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詩情

  (一)朗讀試背:聽讀、齊讀。(節奏、平仄、押韻)

  (二)感知意象:楊花、子規、明月。

  (三)品悟感情:憂傷、同情、牽掛、安慰。

  四、深入品味,鑒賞詩美

  (一)語言美:自然流暢,生動形象。

  (二)韻律美:平仄諧調,押韻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摯淳樸,深切感人。

  五 、布置作業,拓展詩境

  1、默寫這首詩。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詩并標上平仄。

  3、探究“龍標”、“五溪”、“夜郎”的變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6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希望能夠幫到您!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體知識:古體詩和近體詩

  2.詩歌寫景的目的:寓情于景,為抒情鋪墊

  3.楊花、明月、子規三意象

  4.詩人的形象

  教學過程:

  導語:唐詩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詩歌是唐代文學藝術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期。唐代詩人眾多,僅傳下姓名的詩人就有2300多,僅《全唐詩》中收入的唐詩就有48900多首,一個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訴說悲歡離合,歌唱遠大理想,揭露社會陰暗,贊美大好河山,總之,唐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唐詩,領略一下唐詩那醉人的風采。

  一、文學常識:古體詩和近體詩

  在唐代,人們把較少格律限制的詩叫古體詩(格律:詩、詞等關于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把唐朝時出現的講究格律的詩稱為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說法,古體詩因產生年代早,相對于唐朝人已經是古代的詩體了;格律詩在唐朝時是剛剛成熟的,相對于唐朝人來說是“新近”產生的,所以唐朝人稱它為“近體詩”。我們現代人不過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說法,實際上“近體詩”離我們不但不近,反而已相當久遠了。)近體詩又分為兩類:律詩和絕句。

  古體詩 近體詩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較少限制 限制嚴格

  形式分類 古詩,古風 律詩,絕句

  舉例 登幽州臺歌 送杜少府(律);聞王昌齡(絕)

  二、讀:語速,語調,節奏

  三、文學常識:李白,字太白,自號清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四、釋題,背景

  1.標題:

  聞:聽說

  左遷: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為尊,左遷就是降職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詩人王昌齡于天寶8年被貶偏遠之地,當時李白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托對朋友的牽掛。

  五、賞析

  1.第一句寫了哪些事物?

  ——楊花,子規的啼鳴(不是子規)。

  2.寫這兩個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寫景的目的: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抒情,絕大多數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為抒情鋪墊(準備)。

  5.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是敘事。“聞道”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聞道:聽說。表現了作者的驚惜之情:友人已經走了,而且已走了很遠,而且是受了貶謫而走。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詩體知識:古體詩和近體詩

  2、詩歌寫景的目的:寓情于景,為抒情鋪墊

  3、楊花、明月、子規三意象

  4、詩人的形象

  教學過程:

  一、文學常識:

  在唐代,人們把較少格律限制的詩叫古體詩(格律:詩、詞等關于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把唐朝時出現的講究格律的詩稱為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說法,古體詩因產生年代早,相對于唐朝人已經是古代的詩體了;格律詩在唐朝時是剛剛成熟的,相對于唐朝人來說是“新近”產生的,所以唐朝人稱它為“近體詩”。我們現代人不過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說法,實際上“近體詩”離我們不但不近,反而已相當久遠了。)近體詩又分為兩類:律詩和絕句。

  古體詩近體詩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較少限制限制嚴格

  形式分類古詩,古風律詩,絕句

  舉例登幽州臺歌送杜少府(律);聞王昌齡(絕)

  二、讀:

  語速,語調,節奏

  三、文學常識:

  李白,字太白,自號清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四、釋題,背景

  1、標題:

  聞:聽說

  左遷: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為尊,左遷就是降職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詩人王昌齡于天寶8年被貶偏遠之地,當時李白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托對朋友的牽掛。

  五、賞析

  1、第一句寫了哪些事物?

  ――楊花,子規的啼鳴(不是子規)。

  2、寫這兩個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寫景的目的: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抒情,絕大多數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為抒情鋪墊(準備)。

  5、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是敘事。“聞道”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聞道:聽說。表現了作者的驚惜之情:友人已經走了,而且已走了很遠,而且是受了貶謫而走。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積累“落盡、子規、愁心”等文言詞匯。

  2、了解詩詞有關知識;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4、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5、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6、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誦讀并背誦。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法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欣賞品味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主:題解,作者。

  1題解。

  (1)聞:聽到,聽說。

  (2)左遷:古人尊右卑左,即貶謫。

  (3)龍標:今黔陽。

  整體翻譯: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遙寄此詩。

  2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王昌齡: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七絕圣手。因“不護細行”被貶龍標(黔陽)尉。

  3、讀詩品詩

  指導朗讀詩歌

  4、感悟詩意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風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詩欣賞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而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五溪,雄溪、樠溪、酉溪、舷、辰溪之總稱,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

  6、總結

  楊花:漂泊無定

  寫景:離愁別緒

  子規:不如歸去

  明月:陪伴友人、抒情、關懷、思念

  主題:表達了朋友的關切和同情

  探究

  1在詩中找出與懷化有關的內容。

  答:龍標、五溪、夜郎。

  2作者為何要寫楊花與子規?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傳說它是蜀國國王杜宇魂化而成,叫聲凄涼哀婉。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3作者為何“寄愁心與明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答: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4本詩主題是什么?

  答:借月抒懷,表達驚訝、悲憤、同情、關切、安慰之情。

  第二課時

  課堂同步練習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背誦并默寫全詩。

  2、理解詩的內容,學習本詩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3、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星河耿耿,銀漢迢迢。從遠古奔來的中華文明的長河,千回百轉,千淘萬漉,使一顆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異彩流光,穿過時空,照亮了中國文學長廊,它就是滋養了中華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讓世界為之回首的唐宋文學。徜徉在這座文學珍寶館,我們目不暇接,我們留連忘返。在這里,我們與中國文學史上的眾多名流巨匠擦肩而過:今天迎面走來的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紅塵的李白。

  游戲看圖猜詩歌。猜出詩歌并朗讀。

  通過這些詩歌,我們了解到李白是一個熱情奔放、想象豐富、重情重義的人。今天,我們將走進他的另一首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樣的藝術風格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預習與交流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世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2、背景鏈接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三、初讀詩題,初曉詩情

  1、學生讀詩題,聯系課下注釋,解釋題目意思,并劃分題目朗讀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簡要說說李白寫下這個詩題的時候,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四、初讀詩歌,尋找詩眼

  (一)朗讀詩歌

  1、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齊讀。

  (二)初步理解詩歌,讀懂詩眼

  1、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暮春時節,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著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尋找“詩眼”

  從詩歌中選一個詞作此詩的“詩眼”(愁心)

  五、再讀詩歌,讀懂詩眼。小組討論

  1、詩人借助哪些景物來表現“愁心”?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落盡的楊花”,點明了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為“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這表達了李白對朋友被貶謫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2、詩人因為什么事情而“愁”呢?“聞道龍標過五溪”。“聞道”表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已見。

  3、詩人的愁心托付與誰了呢?為什么?

  明確:“明月”

  因為:(1)明月給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瑩潤澤,象征著親情、友情的純潔。

  (2)明月是圓的,象征團圓,引人深思。

  (3)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六、名句賞析

  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其作用。

  (1)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

  七、小結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節奏地朗讀詩歌 

  2.通過自己的合理想像體會詩歌的深邃意境。 

  3.用口頭語言描繪想像的畫面,營造意境。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迢迢牽牛星》 

  一.導入 

  牛郎織女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他們相遇是愜意的,相守的溫馨的,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無情的別離,難得的相會。這樣一個傳說早在東漢末年的《古詩十九首》中就具雛形,一同學習《迢迢牽牛星》 

  二.文學常識介紹 

  1. 古體詩,不受嚴格的格律限制 

  2. 內容大多寫士子失意彷徨的苦悶,夫妻間的離愁別緒。 

  三.整體感知 

  1. 初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2. 二讀課文 

  要求:勾勒畫面,復述情節 

  3. 情節描述 

  要求:抓住人物、環境、事件、事件發生的原因 

  四.賞析詩歌 

  1.牛郎織女兩個人物,主要寫織女。 

  2.織女的活動(織而無絲) 

  3.為何無絲,又為何織?(思念親人;排解內心苦悶) 

  4.對比《天上的街市》中天河“淺淺”“不甚寬廣”,本文“清”“淺”卻“相去復幾許”。 

  《天上的街市》解放牛郎織女為寫對光明、自由、幸福的追求與憧憬; 

  《迢迢牽牛星》寫夫妻間的離恨與相思。 

  5.三讀課文,對比《天上的街市》《迢迢牽牛星》的情感 

  6.課文如何更好體會情感(疊字,并標出) 

  7.重讀疊字,四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本文以織女為中心展開想像,請據此想像牛郎怎樣思念妻子。 

  過度:世間的思念遠非親人之間,李白也有不少思念友人之作,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文學常識介紹 

  李白(字、號、年代、小李杜) 

  李白及其他作家的送別作品 

  體裁:七躍?nbsp; 送別詩 

  二.釋題 

  人物、事件、距離 

  三.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自讀、齊讀) 

  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找出壓韻的字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到的景色(楊花、子規) 

  3.景物的特點 

  楊花: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 

  子規:啼叫聲哀鳴(不如歸去) 

  4.眼見飄墜的柳絮,耳聞子規哀鳴,本已撩人愁思,卻又傳來好友被貶的消息。(事件) 

  5小結:此景暗含了友人漂泊遠方的羈旅之苦。 

  6.友人遠去,詩人的情感何以寄托?(我寄愁心與明月) 

  7.再讀課文,表現對友人的思念與同情。 

  四、拓展 

  1.借月表達思念之情的句子 

  如: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假設你是月亮,到了龍標。你將會對月亮說些什么。 

  五.學生小結 

  六.布置作業 

  收集相關名句,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11

  古詩簡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于景中見情,次句便直敘其事。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教學目標

  1.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了解詩人在揚州聽到王昌齡貶官的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能根據注釋,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4.通過品悟、誦讀,了解內容,體會古詩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讀題,介紹背景,解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里還是非常荒遠的地方。

  2.初讀課文,讀準讀通詩句。

  (1)師范讀,學生評一評。

  (2)學生練讀,互評。

  (3)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3.精讀課文理解古詩

  分組合作學習古詩,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問題與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可動筆記一記,以便在班上交流解決。

  4.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1)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楊花落盡了,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叫,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回讀全詩,感受意境。

  拓展延伸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黃鶴樓上,遠眺孤舟,寫的是遠景。而王維捕捉的是船夫蕩槳的細節,寫的是近景。同樣寫送行,李白之瀟灑與王維之細膩,可見一斑。

  附:賞析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首詩是李白聽到好朋友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的消息之后所作。王昌齡,字少伯,開元十五年進士,開元二十二年,又考中宏詞科,由原來的汜水縣尉升至校書郎,但是,由于仕途坎坷,開元二十八年獲罪被貶為江寧丞,而后,上司又因他不拘細節,并以此為罪名,降他為龍標縣尉。當時,李白正隱居安陸,壯志未酬,雄才未得以施展,心中充滿不快之氣,又逢朋友連連遭貶,對朋友的無限關懷和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因而作此詩,表達自己對王昌齡遭貶的深切哀愁。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12

  一、導入

  古人常常將月融入筆端。或望月懷遠,或借月抒懷,或遙寄相思……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筆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樣的情懷。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亞碎葉,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歲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因以自號青蓮居士。早年讀書學劍,游覽名勝,寫過許多才華橫溢的詩篇。25歲時,出蜀漫游。42歲時,因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視權貴,放誕不羈,不到二年離開了長安,從此過著長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亂”時,李白曾參與永王幕府,但被唐肅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他走到四川奉節時,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當涂(今安徽省當涂縣),終年62歲。李白與杜甫齊名(比杜甫稍長),世稱“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詩中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手法達到了高度的統一。他的詩歌繼承了我國古代詩歌的優良傳統,善于向樂府學習,形成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他的詩歌具有豪邁奔放、想象豐富、色彩絢麗等特點,對后代詩歌的影響很大。

  王昌齡是李白的好朋友。開元27年,貶放嶺南,天寶7年,再貶為龍標(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楊花落盡、杜鵑聲聲的時節,驚悉好友被貶湖南龍標,龍標在當時還很荒涼,詩人十分擔憂,并深感不平和悲傷,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贈給他。

  三、朗讀詩歌

  1、聽范讀,仿讀。

  2、指讀,指導朗讀。

  3、全班齊讀。

  四、翻譯詩歌

  1、解釋標題:

  聞:聽說

  左遷: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為尊,左遷就是降職

  寄:寄托,托付

  2、結合注釋,試譯詩句。

  3、交流難點,翻譯全詩。

  參考:

  楊花落盡了子規鳥兒哀啼,聽說去龍標還要逾過五溪。

  我把這顆愁心寄托給明月,隨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五、詩歌賞析

  1、從表達方式上看,這是一首什么詩?

  明確:寫景抒情的詩。

  2、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楊花,子規

  3、這兩種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確: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蕭瑟、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體現出飄零孤寂之感。

  子規:又叫杜鵑、杜宇、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所以叫杜鵑啼歸。

  (3)烘托心情:表現出詩人的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4、從這句景物描寫中可以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對友人離別的痛苦。

  5、“聞道”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

  6、“過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樣的處境?這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遷謫之偏遠;道路之艱難;表明了詩人與友人分離的痛苦,對友人的前途和命運的關心和擔憂之情。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明確:“愁心”即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是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8、詩人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明確:月的意象。

  (1)月形——團圓。

  (2)夜靜月明,容易引起遐想;

  (3)明月升起,千里可共。

  (4)明月皎潔,它象征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明月能讓人產生思鄉,懷舊,念遠之情。

  9、明月與風本來是沒有情感的,作者把明月和輕風人格化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體現作者對友人同情和關懷,還表現出兩人的友誼如明月般純潔光明,也寓兩人的友誼就如明月長在一般會長存。

  表現出了對友人的深切關懷和思念。

  六、主旨歸納

  明確:詩人通過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懷。

  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漂泊不定

  子規——不如歸去

  明月、輕風——寄送愁心:抒情——關懷、思念

  惜緣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2

    教學目標:1.有節奏地朗讀詩歌2.通過自己的合理想像體會詩歌的深邃意境。3.用口頭語言描繪想像的畫面,營造意境。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流程:《迢迢牽牛星》一.導入牛郎織女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他們相遇是愜意的,相守的溫馨的,然而等待...

  • 初中七年級語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精選17篇)

    一、教學目標1、學習、背誦李白的詩,了解作者及其詩的風格。2、理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3、了解李白的友情詩及借月抒情詩。...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通用15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詩五首》教案:《使至塞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春望》《登飛來峰》《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wma音頻課文朗...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精選12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詩五首》教案:《使至塞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春望》《登飛來峰》《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wma音頻課文朗...

  • 關于《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兩點看法(精選6篇)

    點擊瀏覽該文件讀詩問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古詩詞誦讀部分選錄了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我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兩點不同的看法,與大家同議:首先,課文中關于夜郎的注釋令人不解。...

  • 初中七年級語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通用3篇)

    一、教學目標1、學習、背誦李白的詩,了解作者及其詩的風格。2、理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3、了解李白的友情詩及借月抒情詩。...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所有閱讀題答案(精選3篇)

    8.(1)楊花和子規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2分)(2)詩人聽說友人將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戀戀不舍之情。(2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詩五首》教案:《使至塞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春望》《登飛來峰》《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wma音頻課文朗...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譯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文 本譯 文原 文文 本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琪琪色18|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 日本成年人免费网站 |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 老司机午夜免费精品视频 |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 妓女嫖客叫床粗话对白 | 欧美猛少妇色XXXXX猛交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一区最新章节 | 日本很黄的打屁股网站 | 两个人的视频在线观看www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97 |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久久丫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 | 色久悠悠在线观看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 天天久久av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网站高清观看视频 | 亚洲综合憿情五月丁香五月网 |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 黄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朋友 | 99热官网 | 日本男人日女人视频 | 91小视频在线 | 日韩精品在线网站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福利一区和二区 | 三年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动漫 | 未亡人人妻一区三区三区 | 国产色欲色欲社www 国产日本欧美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看 | 亚洲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 中文屏幕乱码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