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 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
以備使用。老師準備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
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
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教學步驟
導入 新課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師放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要求]學生.a.閉上眼睛,發揮想像,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初讀課文
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
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后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整體感知
.研讀課文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可劃分為幾部分?
(各小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教師總結歸納)
明確: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一13)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告訴我們聲音會充實我們的生溉使我們得到更多樂趣。
第三部分:(14—20)建議我們做幾種“聲音游戲”,進入聲音世界,得到樂趣。
品味質疑
(跳讀、精讀)
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
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或語段,說說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明確:
a.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b.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c.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質疑答疑。
例如:a.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
明確: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b.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教師導學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有沒有有聲音?◆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教師歸納: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人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聽后的感受。(游戲活動要組織好,課堂氣氛
卓輕松.但不能松散)
布置作業
寫出對最讓你感動的聲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點 評
首先,此教案以學生為主體,導入 新課讓學生聽音樂以激發閱讀興趣。接著讓學生自由讀,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接下的“自由談”,教師沒有設計什么問題,而且讓學生自由自在地發表感想,不阻礙學生自由思想。最后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這樣尊重了學生的自我感受,又將學生的學習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結合,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其次,此教案教學環節清晰明了,以課文朗讀為載體,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初讀課文,熟悉內容”——“研讀課文,整體感知”——“跳讀精讀,品味探究”——“拓展延伸,聲音游戲”,每一個環節都能使學生獲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學過程 很有層次感。另外,此教案還特別注意體現教學的民主性,教師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2
《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喚醒自己麻木的心靈,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去感受人世間的愛的和弦。
教學重點:1、通過作者優美的語句和生動的事例,找尋你已經失去的或將要失去的純真心靈。
2、通過尋找聲音,尋找對生命的珍愛的方式。
3、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的意識。
教學難點 :1、對聽見一詞的理解。
2、對習慣思維的突破。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美國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的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在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是我們本應該豐富多彩的生活缺乏生機活力,珍惜自己的聽覺吧,同學們,只有你會聽,你的生活才會更加充實。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學生自學課文:
思考:
1、文章寫了哪些聲音,請列出來。
2、選取其中的一種或幾種聲音,寫出你的感受,(也可以寫文中沒有卻又是你聽見的聲音)。
3、選出你最喜歡的語句,并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4、文章一開頭寫了很多聲音的目的是為什么?我們從文中學到了哪些有關聲音的知識;“用心聆聽聲音”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益處,否則,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壞處/
三、整體把握課文:
A、關于課文內容與結構:
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各種聲音。
9— 段:聲音對于我們生活的意義:
正面:會聽,有選擇的聽,可以在聽中成長;
反面:喪失了聽的能力,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就象一個木頭人。
結尾:做“聲音”游戲,體會奇妙的世界。
B、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到之列了。
C、你以為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用心聆聽聲音,聲音就會構成一個豐富美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
D、關于本文使用的人稱:
全文采用第二人稱,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閱讀時,我們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娓娓道來。
E、關于本文的語言技巧:
本文的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②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③文中運用了排比、反問、設問等多種問句,不斷的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四、 拓展以及延伸
(1)、你能想象出哪些“無聲”的聲音?請描寫出你所想象的畫面。
(2)、假設除夕夜你聽到了遠方打工的姐妹寄來的音像制品,你的感覺是怎樣的,請做表述。
(3)仿寫:以《你一定也會看見的》為題進行作文。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3
你一定會聽見的
筻口中學 徐芳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語氣親切的散文,通過描寫生活中細微的聲音,品味聲音中傳遞出的情味。告訴人們只要用心聽,并且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就一定能聽見這個奇妙無窮的有聲世界。因此本文有兩個教學重點:一是通過反復地朗讀、涵詠,品味文章優美風趣、生動形象的文字。二是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感受有聲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聽到的與感受到的用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來。圍繞教學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六大板塊,即無聲篇、感聲篇、讀聲篇、聽聲篇、述聲篇、結聲篇,來開展教學活動。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一、無聲篇
師:請同學們一起玩一個游戲:用力堵住耳朵,聽不到聲音最佳,合住嘴,不能發出任何聲響。
持續一分鐘后,與學生交流感受:此時,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你有什么感受?
師:此時,生活中的笑聲、歌聲、讀書聲、說話聲等各種聲音都消失了,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生氣,只是死一般的寂靜、冷清。下面讓我們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笛聲、鈴聲、鳥叫聲等等多種自然界的聲音。)引出課題: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感聲篇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請學生談談聽后感受。(可從課文的語言、主題、結構等多方面來談)
三、讀聲篇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2、指名朗讀喜歡的語句,簡單陳述理由,并請其他同學作評價。
3、精彩段落賞析
(多媒體出示課文前三段)
學生齊讀、男女生分組讀后,再請同學試就這三段文字來總結文章的語言特點。
師:文章語言美,美在優美風趣、活潑形象;美在用排比的句式,增強語氣;美在不斷地向讀者提問,引發讀者思考,使人倍感親切。
四、聽聲篇
1、聽音樂《苗嶺的早晨》
要求:①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②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了音樂中的景象。
2、學生聽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發言。
五、述聲篇
1、師: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被我們忽視的聲音,請四人一組交流同學們在“找尋生活中的聲音”中的收獲,每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來為我們再現他找尋的聲音,并說說這聲音帶給你的感受。
(課前布置學生找尋生活中那些帶給自己不同感受的聲音,課內主要是交流、展示活動的成果)
2、學生紛紛上臺來再現聲音,暢談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予以鼓勵和肯定。
六、結聲篇
師:平時,我們不妨多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對周圍奇妙無窮的聲音已經麻木了呢?我們是否已經充耳不聞自己身邊那充滿愛意的聲音了呢?我們又是否有著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悟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聽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就會發現每一天對于我們來說都充滿著新奇與驚喜。
七、課外學習自助餐
1、課文結尾處寫了幾種聲音游戲,選擇其中的一種,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觀察、傾聽生活中的聲音,寫一組排比段。
3、收集古代詩詞或其他文學作品中描寫聲音的佳句。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4
課 題 課型 略讀
教學目標 1、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閱讀 討論
教學后記
教 學 內 容 及 過 程
一、課前準備:
①學生搜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以備使用。老師準備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②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
③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二、教學步驟 :
(一)導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師放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要求〕學生:a 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 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①學生放開喉嚨自由朗讀課文。
②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③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后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②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
③各小組推進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本小組的觀點。
明確: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13)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告訴我們聲音會充實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得到更多樂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議我們做幾種“聲音游戲”,進入聲音世界,得到樂趣。
(四)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由學生爭取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要讀得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a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b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c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③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質疑答疑。
例如: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明確: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五)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重點探究: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①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②“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是不是有聲音? ③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教師歸納〕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聲音游戲
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和同學們分享。游戲活動要組織好,課堂氣氛要輕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業 :
把自己用心聽過的聲音感受寫成一段文字。
作者郵箱: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5
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學目標 :
一、 反復地朗讀、涵詠,品味文章優美風趣、生動形象的文字。
二、 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感受有聲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所聽、所感用有聲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語氣親切的散文,通過描寫生活中細微的聲音,品味聲音中傳遞出的情味。告訴人們只要用心聽,并且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就一定能聽見這個奇妙無窮的有聲世界。因此圍繞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六大板塊——無聲篇、感聲篇、讀聲篇、聽聲篇、述聲篇、結聲篇來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 :
一、無聲篇
1、請同學們一起玩一個游戲:用力堵住耳朵,聽不到聲音最佳,合住嘴,不能發出任何聲響。(持續半分鐘后,與學生交流感受:此時,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你有什么感受?)
2、師總結:此時,生活中的笑聲、歌聲、讀書聲、說話聲等各種聲音都消失了,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生氣,只是死一般的寂靜、冷清。下面讓我們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鳥叫聲等自然界的聲音。)
3、引出課題。
二、感聲篇
1、聽課文錄音(多媒體),整體感知課文。
2、請學生自由談談聽后感受。
三、讀聲篇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2、指名朗讀喜歡的語句,簡單陳述理由。
3、精彩段落賞析:(多媒體出示課文前三段)
學生齊讀、男女生分組讀后,師生共同來總結文章的語言特點。
四、聽聲篇
1、聽音樂《苗嶺的早晨》
要求:①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②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了音樂中的景象。
2、學生聽后,自由發言。
五、繪聲篇
師出示多媒體畫面,要求學生發揮想象,用文字把聲音的感受表達出來。(生寫作,師指名朗讀)
六、結聲篇
師:平時,我們不妨多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對周圍奇妙無窮的聲音已經麻木了呢?我們是否已經充耳不聞自己身邊那充滿愛意的聲音了呢?我們又是否有著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悟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聽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就會發現每一天對于我們來說都充滿著新奇與驚喜。
七、課外學習自助餐
1、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觀察、傾聽生活中的聲音,寫一組排比段。
2、收集古代詩詞或其他文學作品中描寫聲音的佳句。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6
你一定會聽見的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八年級上第四單元的一篇隨感式的小品文,學習本文主要引導學生注意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本文為自讀課文,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教學目標 :
①朗讀課文,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③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教學重點:
①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多媒體、朗誦資料、音樂和圖片資料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眼睛,給了我們色彩,讓我們能夠領略大千世界的五彩紛呈、絢麗多姿;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能夠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秘訴說。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聆聽她用心感受世界的心得!(板書課題,對課題略作分析,吸引學生帶著疑問開始讀文章)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受課文的美。 請幾名學生談初讀文章的感受。
2、學生伴著老師給的背景音樂,自由朗讀課文,用筆勾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
三、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
3、師生一起交流喜愛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并說明喜愛的理由。
師打出:請以“我喜歡‘ ’,因為它 。”句式來品味文章的美。
4、師小結
正如同學們所言,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 想象豐富、細微,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比如課文第3自然段描寫小雪花飄落的聲音,這朵小雪花,它偏偏選擇了一個寧靜的冬夜,而且是輕輕地,輕輕地飄下,沒有飄落在大樹上,也沒有飄落在小河上,而是選擇了一盞孤燈,還只飄向孤燈的“面頰”,它為什么要選擇孤燈呢,她想要干什么?哦,原來她也感到了冬夜的寒冷,想要尋找溫暖。最后,她滿足而溫暖地融化了……多么富有詩意 的意境啊,多么勇敢而又執著的小雪花啊!)
另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也特別,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
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
四、深入探究
重點探究:
1、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提示:①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②“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是不是有聲音?③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2、如果讓你對課文題目進行補充完成“如果 (怎么做?),你一定會聽見的。”句式,你認為橫線上填什么比較合適?為什么?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師歸納:1、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并且這些聲音只有用心去聽,去想象才會聽到,強調要用“心”。
2、重在讓學生領會課文主旨。善于用耳朵,用心去聆聽,才能享受世界的豐富奇妙。(估計學生會答出:你用心聽,你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你學會了選擇和思考, 你懂得如何“過濾”……,最后肯定大家說得都強調了一點:心的參與)
五、拓展延伸,寫作實踐
給課文1-3自然段配上畫,引導學生學著用心感受世界,展開聯想想象,仿寫一段話。教師給出提示:
你聽過花兒開放的聲音嗎?……
你聽過蜻蜓點水的聲音嗎?……
你聽過灰塵落地的聲音嗎?……
你聽過竹筍破土而出的聲音嗎?……
……
如果有時間小組內部進行交流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六、好,讓我們來給這節課做一個小結,一人一句話。接龍? ok?比一比誰的總結最貼切。
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同學們,讓我們把耳朵叫醒,把眼睛叫醒,把心靈叫醒!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聽,去看,去想,我們會發現生活原來這樣絢麗多姿,充滿樂趣!
七、作業 : 1、繼續完成想象作業 ,整理后寫在隨筆本上。
2、建議玩一玩課文末尾提供的游戲,學著用心感受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7
《你一定會聽見》教學設計
授課人:宜賓縣喜捷中心校唐曉琴
教學目的
1、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2、對慣性思維意識的突破。
教學方法
導讀型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效果
所用時間
一
導入 新課
1、送給同學們一首歌《丁香花》
2、教師總結歌詞特點引入新課
3、出示課題《你一定會聽見》并做簡要分析。
學生邊聽邊唱
體會歌詞優美
激發學生興趣
5
二
文字感悟
對學生提出要求:
1快速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優美。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進行交流。
提出要求:
(1)朗讀你認為寫得最好的段落,讀時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2)你認為文章的語句,哪些是讓你感動的,哪些又是讓你感嘆的,哪些語句讀來就有一種美的享受,請勾畫出來,并自己分析產生這種美的原因。
1、讀課文,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
(1)小組討論出各組認為最優美的句子。
(2)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3)讀出你認為最美的句子,并分析產生這種美的原因。
1、朗讀能力增強,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
3、學生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
15
三
研讀感知
學生齊讀課文
抽生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總結歸納
學生朗讀課文
同桌之間討論課文結構
用流利簡潔概括性強的語言與全班同學交流。
把握課文結構
鍛煉學生說話、交談能力。
10
四
聲音游戲
教師播放聲音: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
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
你用心聽了嗎?
你聽見了什么?
用心聽,告訴老師究竟聽見了什么聲音
學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
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4
五
課后拓展
聲音會使人幸福,但也會讓人感到痛苦。請再聽《丁香花》表述你的愉悅或是感動。
要求:
1、能用流利語言表達自己感情
2、把自己體會寫在作業 本上,100字左右。
先說出自己體會。
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寫在作業 本上。
鍛煉學生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快速思維能力。
6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8
設計意圖:
美文美教,優化教學手段,營造學習情景,激發審美情趣,喚醒學生心靈。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通過多形式朗讀和交流,引導學生讀美文、品美點、寫美句,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積累生字詞,了解課文結構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積累美句
3.發揮聯想、想象能力,訓練創新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1.自主預習,積累字詞。
2.合作探究,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3.聽說讀寫結合,品味語言,仿寫句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會用心傾聽世界,享受生活樂趣。
教學重點
多形式朗讀課文,品味語言,積累美句、美段。
教學難點
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音樂《寂靜的山林》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眼睛給了我們色彩,讓我們目睹大千世界的絢麗多姿;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神奇美妙。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請大家先聽一段音樂,說說你聽出了什么?
播放《寂靜的山林》(部分音樂),學生聽后發言
生1:我聽到了大提琴的聲音。
師:你對樂器挺了解,能分辨出演奏的樂器。
生2:我聽出了清脆的鳥鳴。
生3:我聽出了風兒吹過樹梢,樹葉兒沙沙作響;溪水叮咚,從草兒和石塊間緩緩流過。
師:很好!你很善于想象,聽出畫面了!
生4:我聽出了陽光灑進茂密的樹林,曉霧消散,鳥兒在枝葉間歡唱、跳躍。
師:你的耳朵更敏感,情景描述很好!看來,大家的耳朵已經醒了,聽出了這么美妙的世界。今天,我們一同學習桂文亞的一篇隨感式小品文,學過文章之后,我們再來欣賞這支優美的樂曲,看看你還會聽出什么。(板書課題,了解作者:學生介紹后,教師補充。)
自讀指導:1、放聲朗讀課文,勾畫生字詞,積累雅詞。
2、組內交流疑難問題,商討學習目標。
自讀反饋:
1.小組代表發言,交流學習目標;師生認定學習目標:
2.指名認讀生字詞(c層學生)
3.聽寫生字詞(c層學生板演):面頰 噴嚏 嘈雜 過濾 充耳不聞 視而不見(同桌互查、訂正)
4.指名解詞(b層學生):充耳不聞 視而不見
5.齊讀雅詞(出示課件)
頃刻 面頰 噴嚏 激蕩 嘈雜 過濾 輕輕 脆脆 硬硬 緩緩
嘮嘮叨叨 不折不扣 充耳不聞 視而不見 鳥啼蟲鳴 無動于衷
6.課文朗讀比賽(小組薦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展示朗讀,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師生一起對學生的朗讀及時做出恰當評價,可以范讀、對比朗讀等方式進行指導,讓學生練習如何讀好重音、節奏、語氣等。
合作探究,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思考:1.文章的主題是什么?2.文章的思路是怎樣的?
獨立思考后,組內交流,小組代表發言;師生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總結歸納、板書要點:
文章主題:善用耳朵,用心聆聽,享受美妙生活。
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13)對比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第三部分:(14-20)建議我們用心聆聽世界,感受美妙生活。
多形式朗讀,品味語言
1.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語句段。2.品味美句美段。
勾劃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理解與欣賞。
提示學生:可以從準確的用詞、恰當的修辭、句式段式特點、思想內容、情感體驗等多角度品讀課文。
這一環節,要讀品結合,以讀促品,以品促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一些美句要當堂成誦。
賞析時,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要善于運用鼓勵性的評價語言,因勢利導,適時點撥、補充,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
引導學生重點品讀賞析:
1.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的語言:
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2.運用排比,增強表達效果:
如: 1、2、3段構成排比段;5、6、7段構成排比段。
3.運用設問,引人深思:
如: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4、先總后分的段式結構
(1)用細節描寫描述一種事物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2)從多個方面描述一種事物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當……,當……,當…..,當……,當……,你總該聽到些什么吧?”
5.對比寫法,突出主題
第二部分從正反兩反面論述“善于聽”的益處和“不善聽”的危害,增強說服力。
誦讀積累:(出示幻燈片,學生齊讀)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一個 的冬夜,一朵 的雪花,從天上、
的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的一陣暖意,小雪花 而
的融化了……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當微風 柳梢,當清風過明月,當狂風
巨浪,當臺風 山嶺,你總聽到過些什么吧?
拓展體驗
欣賞音樂《寂靜的山林》,展開想象,描述你聽到的美妙畫面。
附:學生作品展示:《寂靜的山林》
生1:伴隨著一聲聲鳥鳴,眼前出現了一片如詩如畫的幽靜山林——綠綠的樹,彎彎的路,縷縷的陽光,白色的小屋……
萬里無云,鳥啼蟲鳴,樹木蒼翠。綠茵茵的草地上,開滿了星星點點的野花,微風拂過,樹葉沙沙,花兒搖曳,蝴蝶翩翩,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好一片寂靜的山林!
生2:一陣悅耳的鳥鳴劃破深邃的天空,東方泛起點點魚肚白,清晨的小溪唱起歡樂的歌。
“叮咚叮咚”,小溪流越過大石塊,沖蕩出圈圈綠波;“叮咚叮咚”,小溪流沖洗著小小的鵝卵石,給它們瘙癢癢;“叮咚叮咚”,小溪流逗逗嬌嫩的小草,“叮咚”一聲,一顆晶瑩的“珍珠”落入小溪流的懷抱……
生3:伴隨著一陣鳥鳴,我來到一片寂靜的山林。
這里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青林翠竹,曉霧將歇,晨鳥亂鳴。
聽,鳥兒們在枝頭嘰嘰喳喳,似乎在訴說著昨夜的美夢;風兒吹過林梢,樹葉兒在竊竊私語;溪流叮咚,歡快的奔向前方。如果仔細聆聽,你還會聽到花開的聲音,在春風輕輕的的呼喚中花兒悄然醒來,撲棱棱綻開了花瓣,露出美麗的笑靨,淡淡的花香隨風彌漫。
在這里,不安的心也變得沉靜起來,流連忘返。
課外練筆:
1.選擇課文結尾介紹的一種游戲,做一做,試著把感覺寫下來。
2.仿寫句子。(任選其一)
a.“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b.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當……,當……,當…..,當……,當……,你總該聽到些什么吧?”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9
課題:第二十課 課時安排1課題名稱 你一定會聽見的no:課型略讀教材分析德育點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聲音世界”,把自己培養成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創新點調動學生的生活感受,自己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能力點把握課文主題 理解運用第二人稱的好處 學習語言技巧 篩選信息的能力知識點字詞 課文的人稱 語言技巧 學情分析
本文運用了平時比較少見的第二人稱,學生對此比較陌生。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寫作中的人稱應根據寫作需要來定,并結合課文理解運用第二人稱的好處。
本文的語言技巧很有特色,值得研究,教學時引導學生學習品味。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一、導入學習內容:朗讀,學習字詞 朗讀,明確結構 理解運用第二人稱的好處 研究品味課文的語言技巧朗讀《深山音韻》導入新課 (課外閱讀第三冊)字詞面頰 融化 啄米 噴嚏 嘈雜 過濾 充耳不聞 視而不見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二、朗讀整體感知三、明確結構三、賞析品味1、閱讀課文,感知下面內容 (1) 你一定會聽見什么? (2)聲音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3)作者為什么建議我們玩幾個聲音游戲?(4)你認為作者寫本文的用意是什么?(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上述內容)答案提示:(1)你一定會聽到大自然中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各種聲音。(2)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辯、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3)作者希望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的世界,聽見自己的心音,從中得到很多樂趣。 (4)作者希望我們能感受到大自然中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從聲音世界中得到樂趣,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這是一篇隨感,課文結構緊湊,邏輯性強 第一部分:(1——8) 展示豐富多彩、奇妙無比的各種聲音。 第二部分:(9——12) 探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第三部分:(13——20) 提出建議。 本文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賞析你喜歡的語段,品味優美詞語。 (學生自由賞析品味) 1、例:(1)對蒲公英,螞蟻,小雪花的描寫: 擬人化的手法,活潑風趣的語言…… (2)排比段——1、2、3段。無聲的聲音。5、6、7段.有聲的聲音。2、運用多種問句。(借此引導學生學習問句的幾種形式)一般的提問,設問,反問。(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四、問題研究五、質疑問難六、能力訓練七、作業 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跑步”“雪花飄落”——無聲實有聲(聲音就是物體震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從平常所謂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研討。傾聽課堂上的聲音,把它描繪出來,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把你喜歡的語句抄到作業本上。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課題: 課時安排課題名稱 新聞兩則no:課型教材分析德育點創新點能力點知識點。學情分析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教學流程
(內容概要)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 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以備使用。老師準備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
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教學步驟
導入 新課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師放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要求]學生.a.閉上眼睛,發揮想像,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初讀課文
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
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后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整體感知
.研讀課文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可劃分為幾部分?
(各小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教師總結歸納)
明確: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一13)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告訴我們聲音會充實我們的生溉使我們得到更多樂趣。
第三部分:(14—20)建議我們做幾種“聲音游戲”,進入聲音世界,得到樂趣。
品味質疑
(跳讀、精讀)
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
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或語段,說說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明確:
a.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b.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c.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質疑答疑。
例如:a.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
明確: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b.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教師導學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有沒有有聲音?◆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教師歸納: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人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聽后的感受。(游戲活動要組織好,課堂氣氛輕松.但不能松散)
布置作業
寫出對最讓你感動的聲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點 評
首先,此教案以學生為主體,導入 新課讓學生聽音樂以激發閱讀興趣。接著讓學生自由讀,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接下的“自由談”,教師沒有設計什么問題,而且讓學生自由自在地發表感想,不阻礙學生自由思想。最后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這樣尊重了學生的自我感受,又將學生的學習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結合,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其次,此教案教學環節清晰明了,以課文朗讀為載體,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初讀課文,熟悉內容”——“研讀課文,整體感知”——“跳讀精讀,品味探究”——“拓展延伸,聲音游戲”,每一個環節都能使學生獲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學過程 很有層次感。另外,此教案還特別注意體現教學的民主性,教師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11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學校:九牧中學 時間:2005.12.13
班級:八年級(2)班 執教:祖碧霞
教學目標 :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2、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運用生活體驗,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方法:朗讀法 點撥引導法 美點尋蹤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積累詞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
(播放音樂,用手示意不發任何聲響)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聲音,你有何感想?(恐懼、害怕、失落。。。)是的,有的人平時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起,讓我們回到有聲的世界。現在我們來一次聽力大比拼,請同學們拿出筆,依次記錄下你聽的聲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課件展示)
恩,很棒,為你們鼓掌!發現大家都有敏銳的聽力。而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聲音的存在,才會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更加的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走進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 首先,請同學們聽課文朗讀,認真聽,說說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課文給我們描繪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講了聲音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告訴我們要善于用耳朵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關注聲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們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地、努力地去聽呢?(大屏幕顯示題目)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用心聆聽的。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擁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聽到這個世界上的美妙的聲音的。作者還在文章當中提到了一種人——“木頭人”,那么作者所說的木頭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呢?(大屏幕顯示題目)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作者所說的“木頭人”是指一個“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評時,他跟著搖頭。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
三、美點追蹤
剛才同學們說課文富有詩情畫意,很美!美在哪兒?
1、現在請同學再一次大聲的自由讀課文,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并說說理由。
2、 合作探究:(出示探究問題):課文美,美在哪里?
3、討論、交流,明確
a 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不好說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1)課文的語言美在:
①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②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
③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④第二人稱的運用,如話家常,娓娓道來,親切自然
(2)內容別致: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有,但由于粗心大意,感覺遲鈍我們忽略了許多美妙的聲音。作者用充滿詩請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讓我們伴隨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的聲音陪伴下,讓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
(3)標題設置懸念,誘人猜想,寄予對讀者無限的期翼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4)1-3蒲公英梳頭的聲音
螞蟻跑步的聲音 富有詩意卻細微得難以察覺
雪花飄落的聲音
4-7風吹聲
動物聲 習以為常,不被留意
水聲
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的“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之列了。強調用“心”聽,于無聲之處聽驚雷。
(5)結尾沒有作一般的總結或引申,而是建議做幾個聲音游戲,在游戲中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4、 歸納總結: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語言、意蘊、結構
5、朗讀1-3段
(1) 請一個同學讀1-3段,感受語言的美
(2) 指導朗讀(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節奏要舒緩一些)
(3) 分段朗讀,女生第一段,男生第二段,齊讀第三段
四、質疑問難
對課文內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①例如: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明確: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五、拓展延伸
1、生活感悟: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被忽視的聲音,請各位同學找尋生活中的聲音,把你喜歡或不喜歡的聲音告訴大家,并簡單談談原因和感受。
2、 聽一段音樂,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的畫面,并用語言描繪出來
六、作業 布置(機動安排)
1、老師相信,細心的你一定也聽到過許多別人不曾聽到的聲音,只要擁有一顆寶貴的童心和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就能聽到了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2、 模仿課文1-3自然段的寫法,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你心中的聲音
六、歸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文章中你有什么收獲?還感受到了什么呢?
是的,只要我們懷著一課熱愛生活的心,去聽,去看,去想,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滋有味。
我們領悟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叫醒!
2、最后,讓我們在金海心《把耳朵叫醒》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讓我們把耳朵叫醒,用心去感受生活,相信:你一定會聽到的!
七、板書設計 :
語言美
你一定會聽見的 意蘊美
結構美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通過閱讀教材、分析教材,我發現本課有三個特點。
1.題材與眾不同。
在平日的學習中,我們常常以詩歌、記敘文為主,而本課是一篇散文,沒有非常具體的情節。因此,在教學時應當以讀為主,不需要過多的講解、探究。
2.內容簡單,卻耐人尋味。
課文一開頭就列舉了風聲、動物的聲音、水聲等,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但是由于我們沒有用心去聆聽,失去了聽的興趣,因而什么也沒聽到。后面部分則告訴大家用心地傾聽生活中平平凡凡、樸樸實實、普普通通的聲音,那樣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對于這一點的理解和認識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3.地位特殊。
由于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其主要目的是激發人們去關注身邊的點點滴滴事物,去傾聽身邊的一切聲音,從而更加熱愛生活。因此要通過學習本文達到“激發學生關心周圍事物、感受美好生活”的目的。
〖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
2.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聽身邊的聲音,就會發現世界上的聲音很豐富,很美妙。
〖教學過程〗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以讀為主,引導感悟”為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學習。
(一)揭題質疑
向學生介紹本單元主題“聲音”。“聲音”需要我們用耳朵去聽,板書“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在這里讓學生自由質疑“到底要聽見的是什么聲音”)帶著問題我們來讀一讀課文。
自由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獨立完成)
檢查讀書情況,糾正錯誤讀音。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細讀1-5段。
默讀1-5段,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發現這一部分的“小問號”特別多。想一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疑問)
自由練讀這一部分,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段。
將自己最喜歡的這一段讀給小組同學聽一聽,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再聽一聽小組同學對你的評價。(合作朗讀、交流、評價)
小組內推薦一名學生展示,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根據讀書的語氣判斷他喜歡的原因。
[這一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由練讀中體會文章感情――再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全班同學在聆聽揣摩的同時共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師生共同小結:這些聲音是多么有趣、多么美妙、多么可愛、多么神奇啊!
教師組織全班討論:這么美妙、可愛、神奇的聲音你聽到過嗎?讓我們來讀一讀6、7段。
2.細讀6、7段,并進行質疑:
學生自由讀6、7段,提出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你一天天長大,卻失去了聽的興趣,好像耳朵已經關閉?”
學生從書中找答案,再用自己的話說,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這些聲音我們太熟悉不過,我們沒有用心去聆聽,沒有用心去發現,所以就沒有聽到。
引導學生朗讀6、7段。適時處教師來范讀幫助學生讀出惋惜、失望的語氣。
3.細讀8-11段。
知道了我們沒有聆聽到這些聲音的原因,你想說點什么?(要認真去聽,不要關閉你的耳朵)(引導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
自由讀8-11段。想一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
指名讀,在評價中讓學生明確應采用的語氣。(總結:輕輕讀、細細品)
4.齊讀12段。
[將全文分成四部分學習、朗讀,主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來表現全文。1-5段是疑問的語氣;6、7段是惋惜、失望的語氣;8-11段是輕輕、啟發的語氣;12段是大聲、動情朗讀、號召的語氣。同時,在了解文章感情脈絡的時候,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的感受。]
(三)再讀全文,深入理解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自己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讀給自己聽、好朋友聽、老師聽等)
教師啟發學生:學習完本文,你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想聽一聽這世界上美妙的聲音)
出示課件:畫面展示大自然、生活中的圖畫、聲音(下雪了風呼呼地吹著;嬰兒睡覺時那柔柔的鼾聲;小貓伸長舌頭舔水喝時發出的聲音……)
你們聽到這些聲音了嗎?快拿起你們的筆,嘗試著把聽到的聲音寫一寫。
(四)布置作業
這世界的聲音是豐富多彩的,用心去聆聽,把你聽到的更多的聲音仿照書上的樣子寫一寫。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案例點評〗
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學生可以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積累語言。本節課教師在教學中就充分注意了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課文學習突出了一個“讀”字。
在教學1-5段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過程:先讀一讀,看自己喜歡哪一段――再說說喜歡的原因,讀給小組同學聽一聽――最后代表小組在全班朗讀,讓同學猜猜自己喜歡的原因。其實這樣一個過程就是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即“在讀中感悟語言,再通過讀表達出來”。
教師在學生充分地朗讀感悟以后,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手段來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本節課,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合作讀、齊讀;讀給自己聽、好朋友聽、老師聽等,從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出,學生讀書的熱情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活動中,讀書對他們來說,已不是負擔,而是愉快的事情,因此,在較短時間內高效完成了有感情朗讀課文的任務,同時,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另外,本節課最后一個環節的設計也頗具特色,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了“下雪時、嬰兒睡覺時、小貓喝水時”的情景,讓學生在用心聆聽的同時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設了情境,練習習作。既引導學生要用心來聆聽世界上的聲音,又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練筆機會,可謂一舉兩得,真正做到了“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
①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①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學生搜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以備使用。老師準備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②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
③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教學步驟 :
一、新課導入 :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教師放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要求〕學生:a 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 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①學生放開喉嚨自由朗讀課文。 ②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③學生自由發言談讀后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②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 ③各小組推進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本小組的觀點。 ④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總結歸納
明確: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13)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告訴我們聲音會充實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得到更多樂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議我們做幾種“聲音游戲”,進入聲音世界,得到樂趣。
四、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由學生爭取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要讀得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
a 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不好說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
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③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質疑答疑。
例如: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明確: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五、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重點探究: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
〔教師導學〕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①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②“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是不是有聲音? ③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合作探究〕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教師歸納〕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聲音游戲
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和同學們分享。游戲活動要組織好,課堂氣氛要輕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業 :把自己用心聽過的聲音感受寫成一段文字。
點評:首先,此教案注重以學生活動為主體,一上課就讓學生聽音樂以激發閱讀興趣。接著讓學生自由讀,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自然會引起自己的生活體驗。接下的“自由談”,教師沒有設計什么問題,讓學生自由自在地發表感想,不會阻礙學生自由思想。最后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這樣尊重了學生的自我感受,將學生的學習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其次,此教案教學環節清晰明了,以課文朗讀為載體,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初讀課文,熟悉內容”——“研讀課文,整體感知”——“跳讀課文,品味語言”——“精讀課文,問題探究”——“拓展延伸,聲音游戲”,每一個環節都能使學生獲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學過程 很有層次感。另外,此教案還特別注意教學的民主性,教師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
(郫縣教育局教研室 戴偉)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14
(一)導聲篇
師:同學們,你的眼里沒有色彩,你的生活就不會繽紛;你的耳朵里沒有聲音,你的生活就會寂寞;你的心里沒有陽光,你的生活就不會輝煌。春雨瀟瀟,夏蟲啾啾,秋風瑟瑟,冬雪簌簌,大自然的聲音是那么豐富多彩,讓人心曠神怡。(邊放動畫邊提問)可我還是要問:你聽過樹葉飄落的聲音嗎?你聽過小魚戲水的聲音嗎?你聽過蝴蝶飛舞的聲音嗎?你聽過睡蓮開放的聲音嗎?
師:大家有的點頭,有的搖頭。如果你聽過,說明你是生活的有心人;如果你沒聽過,也很正常,因為這些聲音僅憑耳朵是聽不見的,但如果你“用心”聽了,我想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顯示課題)
(二)感聲篇
師:課文我們已經閱讀過。這里有三個問題:1.作者向我們描述了哪些聲音?2.她為什么能聽到這些聲音?3.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聽聲音?請帶著這三個問題聽老師朗讀有關段落。(投影顯示三個問題,老師范讀)
師:同學聽得特別專心,是不是你們已經聽出了問題的答案?好的,我們來看看剛才的問題。
師:作者向我們描述了哪些聲音?
生1:作者向我們描述了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風吹的聲音、動物的聲音和水的聲音。
師:蒲公英梳頭、螞蟻跑步、雪花飄落到底有沒有聲音?為什么?
生2:有聲音。因為聲音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蒲公英、螞蟻、雪花都在動,所以有聲音。只不過這些聲音太小,我們平時聽不到罷了。
師:你的回答有理有據,大家同不同意?
生齊:同意。
師:這些平時我們聽不到的聲音作者為什么能聽到?
生3:她是用心聽的。
師:是啊!用心聽的人就是聰明的人,聰明的人是怎么聽聲音的呢?
生4:他們要對聲音進行選擇和思考。
師:還有一種人卻聽不到生活中美妙的聲音,那是什么人?
生5:木頭人。
師:作者所說的木頭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呢?
生6:“沒有感覺”的人。
生7:“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人。
生8: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地跟著鼓掌,大家批評的時候,他也跟著搖頭的人。
生9:內心世界已封閉和退縮的人。
師:同學們能仔細傾聽,認真思考,準確答問,這足以證明你們不是“木頭人”。作者的親身經驗告訴我們,會聽聲音是多么重要啊!下面我們來看看她是怎樣生動地描述她所聽到的聲音的。
(三)讀聲篇
師:請從課文1-8段中挑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要讀出自己的理解。
(投影顯示朗讀要求)
師:讀完的同學請把你的理解寫在旁邊,再和同桌討論討論。
師: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段?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生10:我喜歡第五段。這一段用四個動詞準確地寫出了自然界不同風的特點,可見作者平時很留意生活,觀察也很細致。
師:抓住關鍵詞品析,很好。
生11:我也喜歡第五段。它用排比的手法寫風吹的聲音,顯得很有氣勢。
師:抓住修辭來賞析,也不錯。那么這種氣勢該怎么讀出來呢?
生12:我認為四種風越來越大,讀時語氣應逐漸加強,聲調逐漸升高。
生13:我認為語氣在逐漸加強的前提下,臺風可以讀得低沉一點,更顯其威力。
師:到底哪種方法好呢?有比較才有鑒別,請你們用兩種方法分別讀一讀。
師:哪種方法好?
生:第二種。
師:我們就用這種方法齊讀一遍。(生讀,放多媒體)
師:我仿佛聽到了不同的風吹過時的不同聲音。理解了段落內容,明確了朗讀方法,讀出來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師:你們還喜歡哪一段?
生14:我喜歡第二段。因為這一段將螞蟻擬人化,寫得很有趣。
師:你覺得怎樣才能把這種情趣讀出來?
生15:我會把它當作一個童話故事來讀。它的情節很有戲劇性,帶有喜劇效果,剛開始顯得輕松愉快,接著形勢變得很危急,最后有驚無險,令人慶幸。
師:文中的擬聲詞和螞蟻的驚叫你是怎么讀的?
(生讀)
師:為什么要這么讀?
生16:“噗!”我想讀得短促一點,我感覺酸果是突然落下的,螞蟻的驚叫我會讀得比較慌張,因為酸果落下的聲音雖然很細微,但對微小的螞蟻來說卻特別大。
師: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兩個學生分別讀,放多媒體)
師:你們都讀出了童心童趣,聽著你們的朗讀,讓人不由得替80只活潑可愛的螞蟻著急、擔心。當然你們也完全沒有必要非得按一種方法讀,只要跟著你的感覺讀出童心、童趣就可以了。
師:還有哪一段也是你們喜歡的?
生17:我喜歡第三段,因為這一段運用擬人手法,把路燈想象成默默守候、給人帶來溫暖的守護者,雪花也有人的情感。
師:的確如此!你能給我們讀一讀嗎?
(生讀)
師:如果讓你們來給她的朗讀打分,你會給多少?為什么?
生18:95分。我認為她把“小小”、“輕輕”、“微微”、“滿足”、“溫柔”這幾個形容詞讀得很好,她讀得很輕,正好符合冬夜寧靜祥和的氛圍,顯得富有詩意。
生19:我也給95分。因為她把“輕輕地、輕輕地”讀得很好,讓人自然地聯想到雪花飄落時的情態。
生20:我覺得她把結尾的省略號還沒完全讀出來,應該讓人感覺意猶未盡,感覺雪花已進入甜甜的夢鄉,所以我給90分。
師:說得很好,那么,誰再給我們讀一讀?
(生讀,放多媒體)
師:從你的朗讀中,我已經感受到了冬夜的寧靜與溫柔。沒有對自然的熱愛,作者是寫不出這么優美的文字的;沒有對自然的熱愛,你也是讀不出這么優美的意境的。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能品析三段,相信你們對其他幾段的品析也同樣精彩。這么優美生動的語言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它背下來?請任選一段背誦。
(學生自由背誦后點名背誦)
師:確實,是各種各樣的聲音把世界編織得如此美妙,是豐富多彩的聲音演奏著生活的交響曲。下面我來考查一下你會不會聽。
(四)悟聲篇
師:請欣賞音樂《苗嶺的早晨》第一段。(放音樂)
師:從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生21:我聽到了鳥叫的聲音。
師:不錯,只要擁有健康耳朵的人都能聽出來。但聲音僅僅是用耳朵聽的嗎?
生22:還要用心聽、用心看、用心想。
師:是啊,桂文亞在生活中用心感受,她聽到了蒲公英梳頭、螞蟻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你也用心聽一聽,還會感受到什么聲音?
生23:我感受到了太陽升起的聲音。
生24:我感受到了陽光灑向竹林的聲音。
生25:我聽到了昆蟲竊竊私語的聲音。
生26:我聽到了樹葉婆娑起舞的聲音。
生27:我聽到了露珠滑落的聲音。
生28:我聽到了野花搖曳的聲音。
(教師放多媒體)
師:你們看,用心一聽,世界真的就變得豐富奇妙了。
師:如果你身處如此美景,你心情會怎樣呢?請再聽第二段音樂。
(放音樂,師生隨音樂自由打節奏)
生29:非常輕松、愉快。
師:老師相信,你在生活中一定也用心聽過一些聲音,請說說這些聲音給你的感受。
生30:我用心聽過鬧鐘的聲音,它讓我感到時間過得真快啊!
師:是啊,時光匆匆的腳步提醒我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生31:我用心聽過發令槍的聲音,它似乎在催促我快跑,快跑。
師:不錯,起跑很關鍵,在人生的道路上,千萬別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
生32:我用心聽過小河呻吟的聲音,它病得很重,似乎在乞求:“人類呀,快救救我!”
師:保護水資源的確很重要,否則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
生33:我用心聽過媽媽的叮嚀聲,它讓我感受到媽媽對我深深的愛。
師:對!你們就像一只只風箏,無論飛得多高,飛得多遠,總有一根線牢牢地牽著你們,那就是母愛!
師:老師也用心聽過一些聲音,就在今天,從咱們的交流中,我聽到了你們和作者一樣,擁有一顆寶貴的童心,你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你們從聲音里得到了快樂,你們在聲音中逐漸成長。那么就讓我們拿起筆來,記錄下自己成長的足跡吧!
(五)寫聲篇
師:請從文章結尾部分的五個聲音游戲中挑一個在課下做一做,把感覺記錄下來,看從誰的筆尖流淌出來的聲音最動聽,最動人。(放多媒體,明確要求)
師:此時此刻,不知你們是否和我一樣,心中充滿感激之情:感謝眼睛,給了我們色彩,把我們領進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感謝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秘訴說。最后,老師送你們兩句話共勉: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你用心聽,用心看,用心想,你一定會聽見的。
(放多媒體,再次突出主題)
徐靜芳,語文教師,現居湖北潛江。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2、仿寫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3、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難點: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眼睛,給了我們色彩,把我們領進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給了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聲音。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今天,我們將走進《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二、檢查預習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善于運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
四、自讀課文,指導朗讀
剛才同學們已經聽錄音朗讀過課文了,你們再讀一讀,看看怎樣來讀好這篇課文呢?用怎樣的節奏、語氣來讀,要讀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來呢?
明確:1.舒緩的節奏、親切的語氣。2.優美意境3.作者的童心和童趣4.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之情。5、對生命的歌頌。
五、精段選讀,品味語言
(一)、引導學生對詞、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1)抓住聲音的特征,運用一定的擬聲詞
(2)巧妙利用各種修辭:比喻、擬人、設問、排比……生動形象;
(3)各種感官巧妙應用: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多角度。
(4)發揮想像,創設美好的意境……
問題:文章大量運用排比的修辭,有什么作用?
明確: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課文的1、2、3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形象地鋪陳出那些富有詩意但又細微得難以覺察的聲音;5、6、7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這三個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
問題:文章大量運用提問、設問、反問修辭,有什么作用?
明確:文中運用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不斷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在學生自主發言的基礎上,揣摩原文,引導出基本的描寫聲音的思路
(大屏幕顯示:如何才能把聲音寫得生動?)
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征——以聲寫聲
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以形寫聲
展開聯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
巧用各種修辭——以美寫聲)
(二)、文本質疑,合作探究
問題:你覺得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不明白?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預設問題1既然作者要我們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地、努力地去聽呢?
明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用心聆聽的。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2、但是也并非所有擁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聽到這個世界上的美
妙的聲音的。作者還在文章當中提到了一種人——“木頭人”,那么作者所說的木頭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呢?
明確:作者所說的“木頭人”是指一個“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
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評時,他跟著搖頭。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
六、仿寫練習
1、欣賞圖片,出示范文:杜鵑怒放的聲音嗎?整整一個冬季,杜鵑都在聚集精華等待著。當春風不斷加溫,花骨朵開始突突突地翻滾起來,終于有一天,她達到了沸點,掀翻了花蓋子,咕嚕嚕地一個個粉紅色的泡泡全冒了出來。
2、請學生朗讀的范文,并讓學生對這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的要點,逐一進行點評。然后教師可對學生所點評的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引導。
3、老師相信,細心的你一定也聽到過許多別人不曾聽到的聲音,也一定能寫得比老師更好。現在就請大家也模仿課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寫一段話,把別人所聽不到的聲音描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4、學生充足的時間仿寫課文(大屏幕顯示“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的4個要點,并播放《林中鳥鳴聲效之森林狂想曲》,為學生寫作提供一個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氛圍)
5、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請其他同學對他所寫的文字根據前面的“4個要點”進行點評,教師作一定的補充和引導。
6、教師總結:看來同學也都和作者一樣,擁有一顆寶貴的童心和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聽到了大自然的各種聲音,而且能把這些聲音很生動地描寫出來。
七、歸結全文
1、全班朗讀課文最后一段:“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也跟著你歡笑。”
2、教師寄語:“你開始傾聽,用心傾聽,微笑著傾聽,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將回饋與你最美妙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