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通用14篇)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喚醒自己麻木的心靈,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去感受人世間的愛的和弦。
教學重點:
1、通過作者優(yōu)美的語句和生動的事例,找尋你已經(jīng)失去的或將要失去的純真心靈。
2、通過尋找聲音,尋找對生命的珍愛的方式。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的意識。
教學難點:
1、對聽見一詞的理解。
2、對習慣思維的突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美國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fā)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的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在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是我們本應該豐富多彩的生活缺乏生機活力,珍惜自己的聽覺吧,同學們,只有你會聽,你的生活才會更加充實。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學生自學課文:
思考:
1、文章寫了哪些聲音,請列出來。
2、選取其中的一種或幾種聲音,寫出你的感受,(也可以寫文中沒有卻又是你聽見的聲音)。
3、選出你最喜歡的語句,并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4、文章一開頭寫了很多聲音的目的是為什么?我們從文中學到了哪些有關聲音的知識;用心聆聽聲音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益處,否則,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壞處/
三、整體把握課文:
A、關于課文內容與結構:
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各種聲音。
9段:聲音對于我們生活的意義:
正面:會聽,有選擇的聽,可以在聽中成長;
反面:喪失了聽的能力,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就象一個木頭人。
結尾:做聲音游戲,體會奇妙的世界。
B、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到之列了。
C、你以為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用心聆聽聲音,聲音就會構成一個豐富美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
D、關于本文使用的人稱:
全文采用第二人稱,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閱讀時,我們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娓娓道來。
E、關于本文的語言技巧:
本文的語言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
②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③文中運用了排比、反問、設問等多種問句,不斷的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四、拓展以及延伸
(1)、你能想象出哪些無聲的聲音?請描寫出你所想象的畫面。
(2)、假設除夕夜你聽到了遠方打工的姐妹寄來的音像制品,你的感覺是怎樣的,請做表述。
(3)仿寫:以《你一定也會看見的》為題進行作文。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詞語,掌握“頃刻、面頰、噴嚏、激蕩、嘈雜、過濾”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掌握“嘮嘮叨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詞義并學會運用。2.了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能力目標1.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學習篩選和概括主要信息。2.欣賞本文別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初步培養(yǎng)對美文的解讀和鑒賞能力。3.通過課堂游戲,聽想結合,聽寫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德育目標通過對聲音和生活關系的探討,激發(fā)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讓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 ●教學重點朗讀,感受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內蘊。 ●教學難點1.探究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2.通過仿寫句子和課堂游戲,學習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和想像,用“耳朵”細致地體味生活。 ●教學方法1.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巧用辭格、善用整句,很適合十幾歲的少年朗讀。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感受其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鑒賞奠定基礎。2.美點尋蹤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其獨特的美,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準備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音樂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教學要點]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課堂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設計(一)多媒體顯示冬雪紛飛的圖景。同學們,你聽過雪花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你一定聽見過,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我們學習《你一定會聽見的》這篇課文,走進那神奇美妙的聲音世界。設計(二)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學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師教育她“用心聽”,孩子滿臉狐疑,稚氣地問道:“老師,人是用耳朵聽聲音的,用心聽怎么能聽得見呢?”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孩子,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就讓我們用心傾聽奇妙萬千的聲音。設計(三)眼睛,給了我們色彩,把我們領進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秘訴說。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覺課文的美。教師強調一些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2.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3.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4.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fā)言,積極參與。5.各小組選代言人,代表本組發(fā)言,全班交流。明確:課文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對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作了可貴的探討,強調聲音對我們的意義,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全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第二部分(9~13段):探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聲音伴隨著我們成長,聲音構成了豐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從正反兩方面論聲音對我們的意義:聲音充實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樂趣,并增長知識(11~12段)。13段用一連串發(fā)問,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了文章的主題。三、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1.學生齊讀課文2.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學生明確: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蘊美、結構美。(1)賞析課文的語言美。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里?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美在排比句的運用;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美在人稱的選用;……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的語句。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余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②品讀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體味其表達效果。女同學齊讀1、2、3段,用心品味細微的難以覺察的聲音,并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再現(xiàn)畫面。男同學齊讀5、6、7段,感覺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體味排比句富有節(jié)奏和氣勢的表達效果。教師要求學生模仿5、6、7段,仿寫三個段落,以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為描寫對象,三個段落應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么吧?”“你怎么會聽不見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思考。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改為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悅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談心。(2)賞析課文的意蘊美。提問: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請說出其獨特的意蘊。學生明確: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在。但由于感覺的遲鈍,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們忽略。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傾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著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聲音的陪伴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3)賞析課文的結構美。①提問: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如把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改為“用心傾聽”或“奇妙的聲音世界”好不好?學生明確:不好。原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寄予作者對讀者的無限期冀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②提問:文章開頭共寫了六種聲音,前三種聲音極細微,難以聽見。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去掉前三個段落行不行?學生明確:開頭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 ”的“聲音”,這些所謂的聲音我們一般是聽不見的。但如果承認“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fā)出的聲響”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么也就應該承認“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響的,只不過這聲響太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的“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如果去掉前三個段落,文意就略顯單薄。用“耳朵”聽,無人不能,但用“心”傾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筆,傾聽心音,傾聽天籟,從每一種聲音里,感受喜怒哀樂,領悟其內涵。③提問:文章的結尾有何特色?學生明確:結尾部分新穎別致,作者沒有像慣常行文那樣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游戲”,通過游戲, 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4.學生齊讀課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四、設計聲音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教師播放事先錄制好的磁帶,可以是一首音樂,也可以是冬日的風聲、夏日的蟬鳴、春日的燕語呢喃,也可以是雄雞的報曉聲、深巷中狗的狂吠聲等等,要求學生用心聽,然后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學生交流。教師宜以表揚為主,對感覺靈敏、思維敏捷,感受細膩的同學予以肯定,給予他們較高的評價,鼓勵他們用心傾聽。五、課堂小結本文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神奇美妙、其樂無窮的聲音世界,啟發(fā)我們用心聽,用心感受,體會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讓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學會欣賞,學會微笑,成為一個生機蓬勃、活力四射、內涵豐富的生命體,讓世界因我們而更加精彩。六、布置作業(yè)1.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提示:由樂聲得到啟發(fā),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寫成一篇有較強抒情色彩的記敘文)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寫一組排比段,描摹細微的聲音。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一、寫作活動設計1.課文中寫了多種“聲音”,你用心聽過哪些?說說你的感受。(提示:不是隨意地用“耳朵”聽,而是有意識地用“心”去聽,從中感受喜怒哀樂,汲取有益的知識。切忌泛泛空談)2.“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請寫出你的成長中最動聽的聲音,好嗎?3.課文結尾處寫了5種聲音游戲,請選擇其中兩種,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4.俗話說:“眼觀六方,耳聽八方”用心聽,用心看,用心想,構成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請描繪一下你眼中的豐富奇妙的世界,好嗎?二、利用圖書館或網(wǎng)絡查詢有關自然界各種聲音的資料,較全面地了解這個奇妙萬千的聲音世界。三、開放探究閱讀《“筷子”趣談》,談談本文的“趣”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筷子”趣談黃麗春偶爾想起曾經(jīng)聽人說過,在中國,人人具有三種博士資格:拿筷子博士、吹煤頭紙博士、嗑瓜子博士。至于吹煤頭紙,現(xiàn)在早已銷聲匿跡了。半個多世紀前,豐子愷老先生曾犀利地調侃國人嗑瓜子之劣跡,把光陰嬉耗在“咯嘣”聲中,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嗎?難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見瓜子就害怕。歷史寫到今天,這種悠閑的生活態(tài)度已被埋沒在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時代旋律里。惟有筷子,風風雨雨了兩千多年,還是經(jīng)歷不衰。“民以食為天”,對于國人,筷子是進食的工具,少不得。古時筷子稱“箸”,閩南話至今沿用此音。后來,據(jù)說吳人為了避忌“箸”與“住”同音,使行船擱淺,便改“箸”為“筷兒”。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風順。漢代筷子又稱為“挾提”,意思是挾住再提起,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當我們的祖先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野蠻生活時,筷子便與文明一起誕生了。據(jù)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資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種。有商朝時的銅筷,春秋時的鐵筷、玉制犀頭筷等。到唐朝,筷子還曾被用來象征人的剛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賜過宰相宋璟一雙金箸,說:“非賜汝金,蓋賜卿以箸,表卿之直耳。”這也就是“賜箸表直”的典故。其實最為普遍的還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還有現(xiàn)代的塑料筷子。它們既不像金屬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屬筷子名貴,做工簡便,易于就地取材。相傳,有一種叫做“箸竹”的竹子,產(chǎn)生于廣西平樂府一帶,“其小如箸,堅結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見國人對筷子還有一定的講究。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時,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總統(tǒng)慣于使用刀*,而總理卻安排了筷子,這確令人納悶。其實這正是我們總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據(jù)筷子的寓意來招待客人,寓意兩國和平相處,不動干戈。難怪一位加拿大記者連忙把這雙筷子收起珍藏。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義,還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們所說的“籌算”,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筷子來計算的一種方法。漢代數(shù)學名著《九章算術》中也曾提到過利用“籌算”來計算體積和容積。總之,“籌”的應用使我國古代的數(shù)學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來吃飯的。“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習慣,常常體現(xiàn)該民族人民的處世特色。就像中國人慣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從中體現(xiàn)了中國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異。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方人問時所說:“中國人從來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從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區(qū)別。”參考答案:本文是科學小品。“趣”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1.本文使用了一些理趣兼得的掌故;2.語言調皮詼諧;3.揭示了筷子所具有的深廣的文化內涵。 ●備課資料一、說明文知識短文推介(三)(四)說明文的表述形式:詩歌式、童話式。●詩歌式詩歌,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瑯瑯上口,又便于記憶等優(yōu)點。說明文借助詩歌向人們傳播知識和信息,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又煥發(fā)了藝術性。我們的土壤媽媽高士其我們的土壤媽媽,是地球工廠的女工。在大自然的建設計劃中,她擔負著幾部門最重要的工作。 她保管著礦物、植物和動物,還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她改造物質,發(fā)展生命,經(jīng)營著無機和有機,兩大世界的巨大工程。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層,由幾寸到幾千米的深度,都是她的工作區(qū)。她的下面有水道,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殼。 她是礦物商店的店員。在她雜色的柜臺上,陳列著各種的小石子和細沙,都是由暴風雨帶來的,從高山的崖石上沖下來的。 她是植物的助產(chǎn)士。在她溫暖的懷抱里,開放著所有的嫩芽和綠葉,搖擺著各色的花朵和果實,根和她緊密地擁抱。 她是動物的保姆。在她平坦的搖床上,蹦跳著青蛙和老鼠,游行著螞蟻和蚯蚓,蜷伏著蛹和寄生蟲。 她是微生物的培養(yǎng)者。在她黑暗的保溫箱里,微生物迅速地繁殖著;它們進行著化解蛋白質的工作,它們進行著制造植物化肥的工作。 我們的土壤媽媽,像地球的肺。她會吸進氧氣,她會呼出二氧化碳;有時還會呼出阿摩尼亞。 她又像地球的胃,她會消化有機物。地球上所有的腐物,幾千萬年人和獸的尸體,都由她慢慢地侵蝕。 她又像地球的肝。毒質碰著她就會被分解,臭味碰著她就會被吮吸,病菌碰著她就會被淘汰,使傳染病停止蔓延。 我們的土壤媽媽同水有深厚的感情!她有多孔性和滲透性,她像海綿一樣,能夠盡量吸收水。 我們的土壤媽媽同太陽有親密的友誼!她能夠接受太陽的熱;當黃昏來到的時候,又把它發(fā)散出來。 氣候也會影響她的健康。冰雪的冬天,把她凍壞了;快樂的春天,把她解放了。 在城市,有數(shù)不盡的垃圾堆,都要經(jīng)過她的改造,才能變成美好的肥料。我們的土壤媽媽,完成了清潔隊員未了的工作。 在農(nóng)村,有數(shù)不清的田畝,滴上農(nóng)民的血汗,播下谷子、小麥和高粱。我們的土壤媽媽,從不辜負農(nóng)民的希望。 改造自然的偉大工程,把沙漠變成了綠洲,從荒蕪走向繁榮,我們的土壤媽媽,更進一步展開她的工作。(選自高士其科學詩集《時間伯伯》)讀了高士其的科學詩,大家對用“詩歌式”來說明事物的寫法也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要寫好科學詩:一要熟悉科學知識,二要掌握詩歌寫作技巧。一定要記住,科學詩,首先是科學,這是它的內容;其次才是詩,這是它的形式。科學詩,詩的藝術性,是建筑在科學的基礎上的。這是不同于一般詩的地方。 ●童話式“童話式”說明文,通過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訴讀者一定的知識內容,情趣盎然,深受廣大讀者,特別是小讀者的歡迎。這就要求作者能夠精心構思,巧編妙排。請看《對老鼠的審判》。對老鼠的審判“靜,靜……動物法庭受理人類控告老鼠大量盜竊國家人民資財,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傳播瘟疫,危害人民一案,現(xiàn)在開庭審判。”審判長大象莊嚴地宣布。“傳被告!”老鼠被押上審判臺,它哆哆嗦嗦地轉動著綠幽幽的小眼睛,神色倉皇。“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老山羊清了清喉嚨,高聲朗讀起訴書:“自從有史以來,老鼠危害生物界、危害人類,其年代之久遠,范圍之廣闊,損失之巨大,性質之嚴重,實在駭人聽聞。現(xiàn)在舉其大端歸納為十大罪狀。“一、老鼠經(jīng)常出沒糧田、糧倉,任意吃掉、毀壞大批糧食,影響國民生計。“二、老鼠經(jīng)常潛入遠洋船只,咬破船帆,咬斷錨索,造成嚴重的航海事故,使許多人葬身大海。“三、老鼠經(jīng)常咬壞電線,破壞變電設備,蓄意制造重大事故。“四、老鼠任意糟蹋森林,破壞植樹造林。“五、老鼠經(jīng)常傳播瘟疫,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六、老鼠經(jīng)常咬人們的衣物、家具,造成重大損失。“七、老鼠每晚聚眾取鬧,使人睡不好覺,影響治安。“八、老鼠潛入蠶室,吃掉蠶寶寶,影響紡織業(yè)生產(chǎn)。“九、老鼠到處鉆洞,破壞堤壩,制造災害。“十、老鼠無限制繁殖,十八日生一胎,一年中要繁殖一萬五千只后代,嚴重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根據(jù)動物法典刑法,一百一十八條、六十四條、三百八十二條、一千二百零四條,老鼠犯有盜竊罪,放毒罪,破壞生產(chǎn)罪,破壞治安罪,破壞綠化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制造生產(chǎn)事故罪,破壞生態(tài)平衡罪。這了維護法制,因此本公訴人提出公訴,要求法庭對被告老鼠從嚴判刑。”審判長大象說:“被告,你現(xiàn)在有權可以為自己申辯,或者請你的律師代為申辯。”老鼠看了看蚊子。只見蚊子站起來,“嗡嗡……”不知道說些什么。大象說:“請你把聲音提高一點。”但是仍然聽不清楚。這時,旁聽席上騷亂起來了。“響一點,請響一點。”“為什么不理直氣壯地講響一點?”“什么?蚊子在說什么?”蚊子聽了有點慌亂,趕忙提高噪音說:“我是說,老鼠是有錯誤的。但小偷小摸,損失很小,構不成犯罪條件,應該重在教育。大家不是知道人類有一個成語叫‘鼠竊犬盜’嗎?‘鼠竊’就是小偷小摸,何必小題大作?”“小偷小摸?真是豈有此理!”貓頭鷹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瞪著圓圓的大眼睛,翻著一本厚厚的大書,作證說:“根據(jù)《世界年鑒》所說,在我們這個世界里,老鼠吃掉和毀壞的糧食占全部收成的1/5。全世界人口44億,老鼠一下子就奪去了近9億人口的口糧,還說小偷小摸!”野兔也站起來說:“我可以作證,河北省薊縣谷強峪林場,種了1000多畝油松,死掉6000多棵,9/10是老鼠造成的。”大黃狗也站起來作證說:“1980年春,上海石化總廠熱電廠,就是因為老鼠亂竄,竄入高壓開關室,造成短路。幾分鐘之內電、水、氣全停,損失1700萬元。請審判長注意,一只老鼠就能造成這樣大的損失,能說損失很小嗎?”松鼠接著說:“老鼠傳染20多種疾病。公元6世紀,羅馬帝國在一次鼠疫中全國死了一半人。公元14世紀,鼠疫在歐洲流行,奪去了2500多萬人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老鼠還幫助法西斯分子制造細菌武器,殺死人畜多得無法估計。人們對老鼠恨之入骨,我雖與老鼠不是同類,也受到人類的懷疑,所以我建議法庭一定要判處老鼠極刑。”老鼠聽了大家的證詞,哆嗦著說:“上帝既然創(chuàng)造鼠類,我們要活下來,總要吃,不讓我們吃,就是不讓我們活下去,這是違背上帝意志的。”貓頭鷹說:“誰不許你活下去,但是你不*自己的勞動,而偷竊別人的勞動果實,這就構成了犯罪條件;再說你也不是完全為了吃,你咬斷電線,你咬壞家具、衣物,是為了什么?你是破壞成性,完全是蓄意破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老鼠嚇得癱瘓在地。這時蚊子——作為辯護律師,突然又站了起來,說:“各位,各位,你們的證詞,我相信都是真的,但是我認為這些不能全怪老鼠。如果上海石化總廠的領導不官僚主義,生產(chǎn)有嚴格的操作制度,有嚴密的安全措施,高壓開關室能讓老鼠隨便進去嗎?現(xiàn)在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jīng)能征服宇宙了,難道就不能防范鼠害?如果人類能互相友愛,又怎能求助老鼠制造細菌武器大批殺人。所以我認為人類自己要負主要責任。”蚊子律師的話使大家一驚。旁聽席上議論紛紛,有的說:“鼠害這樣嚴重,的確人類自己也要負責任。”有的說蚊子律師的話有意混淆視聽,人類的事不是我們動物法庭可以審判得了的。有的說老鼠驚人的繁殖率,老鼠連原子輻射都不怕,看來人類也的確沒有辦法對付,包括蚊子、蒼蠅等等。有的說目前有人推測,如果人類利用原子武器、激光武器互相殘殺,人類最終必將在地球上被消滅,未來的世界再不是人類的世界,而是老鼠的世界了。議論聲越來越響,越來越激烈,審判長大象幾次搖鈴叫大家靜下來,大家就是靜不下來。后來大象和幾位陪審員交換了一下意見,然后提了提嗓子說:“現(xiàn)在我宣布暫時休庭!”大象當審判長,形態(tài)威武;老山羊當公訴人,神態(tài)嚴肅;老鼠被押上了被告席,可惡可卑;蚊子成了辯護律師,嗡嗡唧唧;貓頭鷹、野兔、大黃狗、松鼠都成了證人,個個慷慨激昂、義憤填膺。一個多么有趣的童話故事,引人入勝、逗人發(fā)笑。作者巧妙地將老鼠對人類的危害性這方面科學知識寓于童話故事之中。運用“童話式”章法技巧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從科學性著眼“童話式”說明文,說到底還是一篇以介紹科學知識為主的說明文,它的寫作目的在于解說某一方面的知識,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目標應該十分明確,構思謀篇時應首先從文章的科學性著眼。(2)從文藝性入手“童話式”說明文是獨具特色的說明文,其特色是:有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情節(jié)和形象逼真的童話角色。作者應積極開動思維機器,運用童話創(chuàng)作的藝術手法,處理好故事情節(jié),角色身份與科學的知識內容的關系。例文中以休庭為故事結束正是為了說明人類對鼠害處理尚存在一定技術問題,這樣,童話故事的情節(jié)就較好地為旨意服務了;又如,作者讓大象當審判長,讓蚊子當辯護律師,就較成功地讓角色特點與內容特點結合起來了。大象的高大雄武的形象和蚊子的絮絮叨叨的樣子正為文章內容所用。(說明文知識短文推介四篇均選自《說明事理——陳老師教說明文》一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作者:陳鐘梁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引導學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體驗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難點: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三、教法
1、錄音朗讀法;
2、點撥引導法。
四、學法
1、欣賞法;
2、默讀法;
3、討論法。
五、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讓學生面對面念出課題,感受標題的妙處。
2、簡介作者(突出其兒童文學家身份)
3、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聰明的看法。(教師寫出關鍵詞語)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jù)關鍵詞語明確寫作意圖。
鼓勵我們要善于用耳朵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關注聲音世界
(三)請學生說說自己聽過的“好聽的”“有益的”聲音
1、既然作者要我們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地、努力地去聽呢?
明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用心聆聽的。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2、請學生說說自己聽過的“好聽的”“有益的”聲音
(四)賞析1—3段語言之美,進而引導出基本的描寫聲音的思路。
1、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都不是木頭人,因為我們現(xiàn)在正青春年少,都有著一顆敏感的心,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雙善于聆聽的心,我們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但盡管如此,在座的同學中可有誰聽見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和雪花飄落的聲音么?(學生一般情況下都會說沒有)
可是這些聲音,我們的作者聽到了,她不僅聽到了別人所聽不到的聲音,而且用非常優(yōu)美的語言把各種聲音描寫出來。為什么我們聽不到的聲音,作者卻能聽得清晰呢?(用一顆童心,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
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自由朗讀過課文了,你們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況都會說1—3段)
聽讀課文錄音1—3段
2、同學思考這三段語言究竟美在哪里。“答題提示:有什么特點→有什么效果”。
明確:
(1)抓住聲音的特征,運用一定的擬聲詞
(2)巧妙利用各種修辭:比喻、擬人、設問、排比……生動形象;
(3)各種感官巧妙應用: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多角度。
(4)發(fā)揮想像,創(chuàng)設美好的意境……
3、在學生自主發(fā)言的基礎上,揣摩原文,引導出基本的描寫聲音的思路
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征——以聲寫聲
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以形寫聲
展開聯(lián)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
巧用各種修辭——以美寫聲
(五)仿寫聲音片斷
1、教師出示仿寫范文
2、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請其他同學對他所寫的文字根據(jù)前面的“4個要點”進行點評,教師作一定的補充和引導。
(六)結語:
看來同學也都和作者一樣,擁有一顆寶貴的童心和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聽到了大自然的各種聲音,而且能把這些聲音很生動地描寫出來。
齊讀1—3段,在配樂朗讀中結束全文。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頃刻、面頰、噴嚏、激蕩、嘈雜、過濾”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掌握“嘮嘮叨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學習篩選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賞本文別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初步培養(yǎng)對美文的解讀和鑒賞能力。
3.通過課堂游戲,聽想結合,聽寫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德育目標
通過對聲音和生活關系的探討,激發(fā)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讓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
●教學重點
朗讀,感受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內蘊。
●教學難點
1.探究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2.通過仿寫句子和課堂游戲,學習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和想像,用“耳朵”細致地體味生活。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巧用辭格、善用整句,很適合十幾歲的少年朗讀。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感受其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鑒賞奠定基礎。
2.美點尋蹤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其獨特的美,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音樂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課堂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多媒體顯示冬雪紛飛的圖景。
同學們,你聽過雪花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你一定聽見過,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我們學習《你一定會聽見的》這篇課文,走進那神奇美妙的聲音世界。
設計(二)
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學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師教育她“用心聽”,孩子滿臉狐疑,稚氣地問道:“老師,人是用耳朵聽聲音的,用心聽怎么能聽得見呢?”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孩子,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就讓我們用心傾聽奇妙萬千的聲音。
設計(三)
眼睛,給了我們色彩,把我們領進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秘訴說。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覺課文?的.美。?
教師強調一些需要積累的詞語。
多媒體顯示:
2.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fā)言,積極參與。
5.各小組選代言人,代表本組發(fā)言,全班交流。
明確:課文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對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作了可貴的探討,強調聲音對我們的意義,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聲音伴隨著我們成長,聲音構成了豐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從正反兩方面論聲音對我們的意義:聲音充實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樂趣,并增長知識(11~12段)。13段用一連串發(fā)問,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三、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
1.學生齊讀課文
2.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
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
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
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
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
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蘊美、結構美。
(1)賞析課文的語言美。
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里?
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運用;
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
美在人稱的選用;
……
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的語句。
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余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
②品讀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體味其表達效果。
女同學齊讀1、2、3段,用心品味細微的難以覺察的聲音,并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再現(xiàn)畫面。
男同學齊讀5、6、7段,感覺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體味排比句富有節(jié)奏和氣勢的表達效果。
教師要求學生模仿5、6、7段,仿寫三個段落,以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為描寫對象,三個段落應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么吧?”“你怎么會聽不見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思考。
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改為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悅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談心。
(2)賞析課文的意蘊美。
提問: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請說出其獨特的意蘊。
學生明確: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在。
但由于感覺的遲鈍,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們忽略。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傾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著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聲音的陪伴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
(3)賞析課文的結構美。
①提問: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如把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改為“用心傾聽”或“奇妙的聲音世界”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原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寄予作者對讀者的無限期冀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②提問:文章開頭共寫了六種聲音,前三種聲音極細微,難以聽見。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去掉前三個段落行不行?
學生明確:開頭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這些所謂的聲音我們一般是聽不見的。但如果承認“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fā)出的聲響”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么也就應該承認“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響的,只不過這聲響太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的“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個段落,文意就略顯單薄。用“耳朵”聽,無人不能,但用“心”傾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筆,傾聽心音,傾聽天籟,從每一種聲音里,感受喜怒哀樂,領悟其內涵。
③提問:文章的結尾有何特色?
學生明確:結尾部分新穎別致,作者沒有像慣常行文那樣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游戲”,通過游戲,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4.學生齊讀課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設計聲音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師播放事先錄制好的磁帶,可以是一首音樂,也可以是冬日的風聲、夏日的蟬鳴、春日的燕語呢喃,也可以是雄雞的報曉聲、深巷中狗的狂吠聲等等,要求學生用心聽,然后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
學生交流。
教師宜以表揚為主,對感覺靈敏、思維敏捷,感受細膩的同學予以肯定,給予他們較高的評價,鼓勵他們用心傾聽。
五、課堂小結
本文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神奇美妙、其樂無窮的聲音世界,啟發(fā)我們用心聽,用心感受,體會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讓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學會欣賞,學會微笑,成為一個生機蓬勃、活力四射、內涵豐富的生命體,讓世界因我們而更加精彩。
六、布置作業(yè)
1.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提示:由樂聲得到啟發(fā),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寫成一篇有較強抒情色彩的記敘文)
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寫一組排比段,描摹細微的聲音。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5
教學準備:課件、配樂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激趣
導入新課
1、(上課鈴聲響后)剛才,大家還在滔滔不絕地談天說地,現(xiàn)在怎么會這么安靜?那你們是怎么知道上課時間到了呢?
2、噢,原來如此。聽到鈴聲,我們知道上課、下課,那生活中你還聽到那些聲音?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呢?
3、想不到我們周圍的聲音這么奇妙。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讀一篇和聲音有關的散文,——出示課題
4、大家的眼神充滿了疑問,讀了題目,你是不是有很多想知道的問題呢?
(生問,教師在題目右邊打一個“?”,并板書:怎樣聽?
1、學生回答,因為到了上課時間。
2、回答,聽到鈴聲。
3、學生暢所欲言
4、齊讀準備好的課題
5、學生提出想知道的問題。
從學生熟悉的鈴聲引入,體現(xiàn)了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營造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自主合作
認識生字
1、要求:自己試著讀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決。
2、教師巡視交流情況
3、檢查字詞:(課件出示)
呼嘯
狂風
掠過數(shù) 撥水
寂靜
閑暇
豐富
美妙
(教師指導好這幾個字的讀音“撥”不要讀成“bē”舌面音“卷、寂”的發(fā)音要注意)
4、幫助學生理解“寂寞”和“閑暇”。
文中“寂靜”換一個詞可以怎樣說?你知道它可以和哪個詞對對子?
(“閑暇”的理解同“寂靜”)課件出示:
在
的夜里,聽一聽外面有什么聲音傳來;在
的時候,聽一首從來沒有聽過的歌曲或樂曲……
5、指導寫字
師強調并范寫“嘯、撥“嘯”注意右半部分的筆順。“撥”:右半部分不要寫成“友”“漸”注意三部分間的結構
1、學生自讀課文,并劃出生字詞認識它們。
2、同桌交流劃出的新詞。
3、指名讀,男女賽讀、齊讀
4、指名重點讀這幾個詞語。
5、指名讀句子。
6、學生回答:在橫線上填一個別的詞語,但意思不變。
7、學生提出較難寫的字
8、學生描紅、仿影、臨帖
培養(yǎng)學生用學過的認字方法認識生字的能力
通過找近義詞、反義詞幫助學生理解詞語,這是一個好方法。(此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學生若不提出,也可放在后面研讀課文中)
課改在強調多讀的同時,書寫也同樣重要,尤其是正確的書寫。
三、讀通課文
熟悉內容
1、解除了生字詞的障礙,相信大家一定能輕松地把課文讀下來了,自由讀讀課文,在每一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節(jié)序。
2、師范讀課文(配樂)
3、指名讀(任意選擇課文某一小節(jié))教師與同學予以點評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節(jié)序
2、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3、選讀課文某一小節(jié)(先練習再指讀)
選讀課文某一小節(jié)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權,同時,教師要根據(jù)學情隨機指導學生讀好。
第二課時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熟讀課文
交流感受
1、自由讀課文,標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剛才,大家讀的津津有味,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能說說為什么嗎?
在交流的同時,教師除了隨機指導學生讀好之外,還要指導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課件出示:
(1)當清風
明月,當微風
樹梢,當寒風呼嘯著
田野,當狂風
巨浪,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
(2)當山間的清泉
溪流,……你總該聽到些什么了吧?
①指名填空:說說可以填哪些詞語?你覺得哪個詞語最好?
②屏幕出示原句,指導學生朗讀,你覺得怎樣可以讀好?
(二)思維發(fā)散:(課件出示)
你總聽過
的聲音吧?當
,當
,當
,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
(仿照課文的句子,也寫一寫自己聽到的聲音)
3、質疑解疑
為什么課文里說,當你一天天長大,當你熟悉了許多聲音后,卻逐漸失去了聽的興趣?
(1)若學生提出這一問題,師反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呢?(有的學生若能說出來,教師可指導說清楚;若學生覺得有難度,師可巧設疑問:
課文提到的這些聲音,你都聽過嗎?
其實,這些聲音我們太熟悉不過了。可有的同學卻從沒有聽見,這是為什么?請大家就這個問題小組討論。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板書:
豐富
用心聽吧
美妙
(3)讓我們再來讀讀最后一段
4、“用心聽吧,你一定會聽見的”同學們,現(xiàn)在讓我們用心來聽,看看能聽到什么?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3、學生填空,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學生回答:注意快慢高低,注意停頓
5、指名讀,齊讀,男女分讀。
6、先說一說后,再寫一寫。
7、學生提出問題。
8、學生暢所欲言
9、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fā)表看法。
10、大聲朗讀、指名讀、齊讀
11、學生聆聽半分鐘
暢所欲言:鳥叫聲、風扇轉動聲、呼吸聲……
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品味語言,重視了學生個性化閱讀。
通過對詞的推敲,通過比較,讓學生在朗讀中咀嚼品味詞語的精妙。
這一問題是本文的重點,也較難理解,有心的學生一定會提出。
教師把問題的提出權解答權還給學生,讓孩子們通過討論、體味,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
通過讓孩子親身體驗,明白怎樣才是用心去聽,不覺中解決了難點。
二、美讀課文
升華感情
1、是呀,多么動聽,多么美妙的聲音啊,讓我們再去用心去聽一聽,用我們美妙的聲音讀一讀。
2、你喜歡聽誰的聲音呢?
師評:真要感謝你們的父母給了你們這么美妙的嗓音,老師都要陶醉了。
1、學生有感情地練習朗讀。
2、各推薦男女生兩名,合作讀完全文。
讀中感悟,領會聲音的美妙。
三、內容延伸
拓展思維
聽到美妙的聲音,固然令我們心情舒暢,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我們不喜歡聽的聲音,你能舉出個例子嗎?能說說不喜歡的理由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噪音”這個詞語,并且指出它對人體的有害。)
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通過對比學習,讓學生明白:我們周圍的聲音大多是美妙的,對于噪音,我們應想法克服,激發(fā)學生的這種環(huán)保意識。
四、作業(yè)設計
1、寫一寫你最喜歡的聲音。
2、搜集資料或者調查訪問:噪音有哪些危害?可以怎樣克服?
第二項作業(yè)屬于實踐性作業(yè),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
(設計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6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做一個聲音游戲。把聽到的聲音用“┄┄(情況)下,┄┄(事物)發(fā)出┄┄(怎樣的)聲音”句式說出來。(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來自自然界和社會的聲音,學生當場造句)(鼓掌鞭子聲炮聲魚跳水棋子落地)
教師歸納:大家說得都很精彩,我們就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里,只有你有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桂文亞的這篇隨感式的小品文。
二、配樂朗誦課文:
教師學生共同朗誦課文,在悠揚的樂聲中感受文章的美。
三、整體感知
讀了這篇詩情畫意的文章,我們來說一下“文章
用描述了。”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描述聲音。
四、細部探究:
(一)探究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1、大家能體會到文章用多種形式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那文章主要描述了哪幾種聲音?(蒲公英梳頭、80只小螞蟻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風吹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水聲)你喜歡文中所寫的哪部分聲音?從文中找出相關段落,仔細品味,大聲朗讀,然后把你的意見說給組里的同學聽。(四人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2、學生談完后,教師借機發(fā)問:蒲公英梳頭、小螞蟻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你原來聽到嗎?學習了這篇文章,如果再遇到類似細小的聲音,會不會聽見呢?你會留意哪些看似無聲,其實有聲的例子?(花開的聲音、竹筍破土而出的聲音、柳絮飄落的聲音、寫字的聲音、蝴蝶振翅的聲音、媽媽的腳步聲、奶奶搖搖籃的聲音、媽媽蓋被子的聲音、父親的輕聲嘆息、教師的循循善誘、朋友遞鉛筆、橡皮的聲音、老師擦黑板的聲音、用粉筆寫字的聲音。)學生由感受自然界的聲音上升到生活中的聲音,深刻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聲音。請同學描述一下這種聲音。通過描述,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中的聲音與自然界的聲音的不同之處,就是聲音中蘊含著一種親情,多了一份愛。
(二)探究文章主旨
1、生活中原來不經(jīng)意的聲音,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卻聽到了,為什么會聽到?(因為用心去聽)怎樣用心去聽?請大家結合書上的相關語句,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學生從書上找出重點句子,從選擇、思考、專注、辨別、聯(lián)想、想象等角度回答。
教師歸納:只要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聽、去看、去想,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滋味。
五、拓展練習:
設計聲音練習,引導學生用心傾聽,寫出感受。
過渡:在聲音里,我們得到快樂;在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同時我們也在創(chuàng)造聲音。下面,就讓我們體驗作者推薦的幾個聲音游戲。請一位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1、學生做聲音游戲,并提問同學:聽到什么聲音,有何感受。A學生嚼脆脆的餅干,硬硬的糖果;B報紙揉成一團,緩緩舒展;C錄下自己跟家人的一段對話。
2、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會得到更多的生活感悟。大家齊讀。(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喚醒。)
教師:快把耳朵叫醒,快把心靈叫醒,讓我們敞開心扉,感受生活。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去聆聽《森林狂想曲》。(多媒體播放音樂)
3、在動聽的音樂中,你一定聽到很多聲音,有眾多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吧!(寫完后全班交流,教師鼓勵性評價。)
六、課堂小結:
大家在心中把聲音描述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聆聽,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讓世界因為我們的傾聽而更加精彩。
七、布置作業(yè):
1、把聽到的《森林狂想曲》編成一個故事;
2、利用圖書館或網(wǎng)絡查詢有關自然界各種聲音的資料,較全面地了解奇妙萬千的聲音世界。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了解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
2、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提高篩選、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3、品讀課文生動形象、優(yōu)美活潑的語言,提高學生欣賞美和表達美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法進行探究學習。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喚起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生活,去體驗生活,學會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種美妙的聲音。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欣賞和表達。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美
1、請學生用力堵住耳朵,合住嘴,不能發(fā)出任何聲響。持續(xù)半分鐘后,交流感受。
2、讓學生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鳥叫聲等自然界的聲音。)
3、引出課題。
二、聽讀課文,感受美
1、教師朗讀課文1—8自然段,學生凝神靜聽,看看作者都聽到了哪些聲音。
2、作者對聲音有著怎樣的認識和感受?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9—20自然段,篩選出相關的信息。
小結:從作者對聲音的認識和感受中,我們知道無論是“聲”的世界,還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愛。
三、精讀課文,探尋美
1、自由朗讀,勾畫出文中你認為美的語句或語段。
2、小組討論,對課文的'美點進行探究。
3、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小結:歸結出作者描摹聲音的方法
以聲寫聲——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征
以形寫聲——調動各種感覺器官
以情寫聲——展開聯(lián)想、想象
以美寫聲——巧用各種修辭
四、拓展延伸,表達美
開展“找尋生活中的聲音”活動,用語言文字描繪生活中引起我們關注和喜
愛的聲音,并簡單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
五、課堂總結,感悟美
1、讓學生為這堂課做小結,一人一句,比一比,誰的總結最貼切。
2、結束語:原來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美麗如此之多,把眼睛擦亮,我們看到了人們往往“視而不見”的場景;把耳朵喚醒,我們聽見了人們往往“聽而不聞”的聲音;把心扉敞開,我們領略到了人們往往一笑而過的美麗。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⑴、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和豐富的內蘊
⑵、學會用語言描繪看見和聽見的畫面。
⑶、引導學生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聽、去看、去想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2、學會用語言描繪看見和聽見的畫面。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課堂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學步驟
一、導入(無聲的感受)
同學們,眼睛給了我們五彩斑斕的世界,耳朵則給了我們悠揚婉轉的樂聲,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其實耳朵也是。下面請同學們一起玩一個游戲:用力堵住耳朵,聽不到聲音最佳,合住嘴,不能發(fā)出任何聲響。(持續(xù)一分鐘后,與學生交流感受:此時,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
師總結:此時生活中的說話聲、笑聲、讀書聲、歌聲等各種聲音都消失了,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生氣,只是死一般的寂靜、冷清。下面讓我們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音樂。(課件:蛐蛐聲、笑聲、雨聲等)
師小結:大家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聲音的存在,才會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更加的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走進《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課件: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提問:根據(jù)課題中的“你”理解運用第二人稱的好處?換成“我們”或“用心傾聽”好不好?為什么?(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明確:你一定會聽見的”寄予作者對讀者的無限期冀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感覺作者在和我們談心,如話家常,親切隨和,娓娓道來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呢?教師播放背景音樂:班德瑞的《寂靜山林》,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覺課文的美,同時提示朗讀法(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3、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
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
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
2、你們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況下,學生又都會一致認為最喜歡課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為這三段的語言最生動活潑優(yōu)美且有詩意)那好,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細細品味一下課文的1~3自然段。
1、先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課文的這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這三段語言究竟美在哪里。(朗讀的學生可由教師指定或學生推薦。背景音樂:《寂靜山林》,教師答題提示:有什么特點→有什么效果”,這樣給學生答題提供了一個模式,避免了答題的盲目性)
2、朗讀指導
當學生朗讀完畢后,可請幾位學生對剛才的朗讀做一些簡單的評價,教師做一定補充并總結。明確:課文的這三段語言因為是用第二人稱所寫,故而應該用親切的語調來朗讀。其次朗讀時的節(jié)奏應該比較舒緩,而不應該急促高昂。“不好,炸彈開啦”一句應讀得慌張。
3、再次朗讀。
在教師對如何朗讀作出一定指導之后,讓學生再次朗讀。女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學一起朗讀。
4、討論:語言究竟美在哪里?(引導學生對詞、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a、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蒲公英有一蓬金色的頭發(fā),當起風時候,頭發(fā)互相輕觸著,象磨砂紙那樣沙沙的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fā),全被風而梳掉了!”
這段文字形象的描述了蒲公英播種子的過程。把蒲公英比喻成有著一頭金黃色頭發(fā)的少女,在輕風的吹拂下,輕盈的梳著她的頭發(fā),一根、兩根、三根,金黃的頭發(fā)隨風起舞用了擬人的修辭……這種景象真是十分美麗。作者的聯(lián)想太豐富太美了!如童話中的畫面。
b、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那一天,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酸果過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了!頃刻間,他們全逃散了!”
螞蟻還會跑步,做體操,好似進入童話世界。也用了擬人的手法,讀后感覺活潑有趣。
80這個數(shù)字聽起來滿震驚的,想象一下,這回是一個多么壯觀的場面,他們在做體操,把螞蟻人格化了,一粒小酸果對我們來說是那么普通,對微笑的螞蟻卻是炸彈,使我們站在螞蟻的位置感受著這一切,讓我們對微小的聲音有了全新的感受。這段描寫語言俏皮、風趣。
c、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阿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的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的融化了……”
本段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并且運用了許多形容詞“輕輕地,微微的突出了雪花的特點,溫柔輕盈。……”把冬天下雪的景致描寫的好美。仿佛眼前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生動美麗的畫面語言,詩情畫意。特別是最后一句“小雪花滿足而溫柔的融化了……”感受到了冬天的寧靜、溫柔,讓人有無限的遐想。把路邊的燈想象成默默守候,給人帶來溫暖的守護者。寫的有情趣。
D、第5、6、7節(jié),運用排比,寫一個方面的聲音,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5、師問:如何才能把聲音寫得生動?(課件)
學生答:運用一定的擬聲詞
利用各種修辭:比喻、擬人、設問、排比……生動形象;
發(fā)揮想像、聯(lián)想……
(課件顯示)如何才能把聲音寫得生動?★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征——以聲寫聲★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以形寫聲I★展開聯(lián)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巧用各種修辭——以美寫聲)
(此處將如何將聲音寫生動的要點,一一羅列在屏幕上,使學生一目了然,為下面的仿寫部分的環(huán)節(jié)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探討主旨(課件出示相關問題)
(1)“為什么作者稱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小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都是想象的聲音?”
(2)“這么細小的聲音作者為什么能夠感受得到并描寫得
這么優(yōu)美呢?”
(3)“像這樣只有用心靈才能感受到的聲音你還知道有哪些?”
(4)“有些人不僅不會用心靈去感受,而且不用心聽又
沒有興趣聽,久而久之,
就成了沒有感覺的人,作者稱他們?yōu)槭裁矗俊?/p>
(5)“木頭人的具體表現(xiàn)如何?”“用我們知道的一個成語
就是……”(人云亦云)
(6)“那么聰明的人又會如何利用自己的聽覺功能呢?
師小結:我們不僅學會用心聽,用心想,學會“過濾”聲音,只聽好聽且有益的充滿愛意的聲音,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聆聽聲音游戲——拓展延伸感悟生活
師語:同學們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有心”去聽或多或少會聽到一些平時不太注意的聲音
聆聽廚房交響曲
(課件,并出示:比一比,誰最有想象力?要求:聽要用心聽,要用心想,用耳朵,細致的“體味生活”★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征——以聲寫聲★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以形寫聲★展開聯(lián)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巧用各種修辭——以美寫聲)
以“我聽到了的聲音,這聲音讓我想起……”句式說話。(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再通過想象畫面感悟生活,讓聆聽更深入,讓他們學會感恩、感動)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yǎng)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fā)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①學生放開喉嚨自由朗讀課文。
②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fā)言。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②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fā)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
(1)關于課文內容與結構:
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各種聲音。
9—13段:聲音對于我們生活的意義:
正面:會聽,有選擇的聽,可以在聽中成長;
反面:喪失了聽的能力,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就象一個木頭人。
結尾(14):做“聲音”游戲,體會奇妙的世界。
(2)、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可以從這些方面思考:①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②“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是不是有聲音?③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fā)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四、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由學生爭取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要讀得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五、總結:
1、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2、你以為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用心聆聽聲音,聲音就會構成一個豐富美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
3、關于本文使用的人稱:
全文采用第二人稱,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閱讀時,我們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娓娓道來。
4、關于本文的語言技巧:
①本文的語言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
②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③文中運用了排比、反問、設問等多種問句,不斷的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六、布置作業(yè):
仿寫:以《你一定也會看見的`》為題進行作文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運用生活體驗,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引導法美點尋蹤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預習課文,積累詞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用手示意不發(fā)任何聲響)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聲音,你有何感想?(恐懼、害怕、失落等)是的,有的人平時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起,讓我們回到有聲的世界。現(xiàn)在我們來一次聽力大比拼,請同學們拿出筆,依次記錄下你聽的聲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課件展示)
恩,很棒,為你們鼓掌!發(fā)現(xiàn)大家都有敏銳的聽力。而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聲音的存在,才會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更加的生機勃勃。今天,我們將走進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到的》這篇課文,一起去感受那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聽課文朗讀,認真聽,說說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課文給我們描繪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講了聲音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告訴我們要善于用耳朵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關注聲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們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地、努力地去聽呢?(大屏幕顯示題目)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用心聆聽的。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擁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聽到這個世界上的美妙的聲音的。作者還在文章當中提到了一種人——“木頭人”,那么作者所說的木頭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呢?(大屏幕顯示題目)
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作者所說的“木頭人”是指一個“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評時,他跟著搖頭。他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
三、美點追蹤
剛才同學們說課文富有詩情畫意,很美!美在哪兒?
1、現(xiàn)在請同學再一次大聲的自由讀課文,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并說說理由。
2、合作探究:(出示探究問題):課文美,美在哪里?
3、討論、交流,明確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不好說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1)課文的語言美在:
①語言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fā),當起風的時候,頭發(fā)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fā),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②運用排比,
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③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里的幾個聲音游戲,你要不要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④第二人稱的運用,如話家常,娓娓道來,親切自然
(2)內容別致: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有,但由于粗心大意,感覺遲鈍我們忽略了許多美妙的聲音。作者用充滿詩請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讓我們伴隨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的'聲音陪伴下,讓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
(3)標題設置懸念,誘人猜想,寄予對讀者無限的期翼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4)1-3蒲公英梳頭的聲音
螞蟻跑步的聲音富有詩意卻細微得難以察覺
雪花飄落的聲音
4-7風吹聲
動物聲習以為常,不被留意
水聲
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的“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之列了。強調用“心”聽,于無聲之處聽驚雷。
(5)結尾沒有作一般的總結或引申,而是建議做幾個聲音游戲,在游戲中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4、歸納總結: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語言、意蘊、結構
5、朗讀1-3段
(1)請一個同學讀1-3段,感受語言的美
(2)指導朗讀(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節(jié)奏要舒緩一些)
(3)分段朗讀,女生第一段,男生第二段,齊讀第三段
四、質疑問難
對課文內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①例如: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明確: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五、拓展延伸
1、生活感悟: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被忽視的聲音,請各位同學找尋生活中的聲音,把你喜歡或不喜歡的聲音告訴大家,并簡單談談原因和感受。
2、聽一段音樂,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音樂中的畫面,并用語言描繪出來
六、作業(yè)布置(機動安排)
1、老師相信,細心的你一定也聽到過許多別人不曾聽到的聲音,只要擁有一顆寶貴的童心和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就能聽到了大自然的各種聲音。
2、模仿課文1-3自然段的寫法,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你心中的聲音
七、歸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文章中你有什么收獲?還感受到了什么呢?
是的,只要我們懷著一課熱愛生活的心,去聽,去看,去想,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滋有味。
我們領悟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叫醒!
2、最后,讓我們在金海心《把耳朵叫醒》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讓我們把耳朵叫醒,用心去感受生活,相信:你一定會聽到的!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①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yǎng)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①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學生搜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以備使用。老師準備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春江花月夜》
②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
③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fā)言材料。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fā)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師放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要求〕學生:a閉上眼睛,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聽課文朗讀:思考;文章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13)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告訴我們聲音會充實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得到更多樂趣。
第三部分:(14-20)建議我們做幾種“聲音游戲”,進入聲音世界,得到樂趣。
三、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
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
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
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
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
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蘊美、結構美。
(1)賞析課文
的語言美。
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里?
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運用;
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
美在人稱的選用;
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yōu)美形象的語句。
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余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
1、我喜歡這句:“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我認識到聲音是傳播知識的一種方式,它使我們的知識日益增多,使我們健康成長!
2、生:我喜歡這句:“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也跟著你歡笑。”讀到這個句子感到全身舒暢,原來笑是這樣美好。最后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出這樣的感受――只要我們樂觀地對待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
3、師:前面兩名同學重點從內容方面談了自己的體會,還可以從語言、寫法等方面進行欣賞。朗讀時傳達出文章的感情。
5、生:我喜歡這句:“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這個句子很有詩意,渲染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對雪花采用擬人的寫法,讀了覺得非常親切。
6、生:我喜歡這句:“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這個句子運用了對偶的寫法,句式整齊,說明不同是聲音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師:同學們找得很好,并能結合句子從多方面談出自己的感受。剛才小組交流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喜歡前三個自然段。這三段組成排比,描繪了生活中大家沒有注意的聲音;語言活潑風趣,意境優(yōu)美。我們也仿照其中一段,寫幾句話。要寫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運用恰當?shù)拿鑼懛椒ā?/p>
(學生思考,開始寫,老師作個別指導。)
師:下面我們來比一下哪些同學心細如發(fā),文筆優(yōu)美。
生:你聽過春天柳樹洗頭的聲音嗎?柳樹有一頭枯黃的長發(fā)。春風吹過,沙沙聲響起來,柳樹開始洗頭了,洗呀嚇呀,洗去了枯黃的污垢,戴上了嫩綠的新帽。
生:你聽過鳥兒唱歌的聲音嗎?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幾只小鳥停留在枝頭,觀賞著葉綠花紅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唱起歡快、悅耳的歌。
生:你聽過蜻蜓做操的聲音嗎?蜻蜓有一件銀紗似的外套。有一天,它們在空中擺好隊形要做健美操,“嗡”,一只蜜蜂飛入它們中間。“不好,敵人來了!”剎那間,它們全逃散了。生:你聽過小螞蟻搬運食物的聲音嗎?那天早上,螞蟻們聚集在一起,緊緊咬住大青蟲的肉皮,一起用力。大青蟲一翻身,它們立刻向周圍散開了。 生:你聽過蟋蟀彈琴的聲音嗎?夏日的夜晚,幾只蟋蟀在園子里的草叢中拉起了小提琴,樂曲婉轉悠揚,連小草也舞動身軀為樂曲伴舞了。
生:你聽過樹葉下落的聲音嗎?一個深秋的早上,一片樹葉從枝頭輕輕飄落,飄呀飄,落在路邊池塘的水面上,微微一陣涼意,小樹葉滿足而緩慢地流走了。
生:你聽過你聽過蜜蜂采花粉的聲音嗎?在一個花園里,一只小蜜蜂輕輕地落在一朵花上,忙忙碌碌地采花粉,然后滿足地飛走了。
生:你聽過知了唱歌的聲音嗎?一天中午,池塘邊的楊樹上知了在唱著夏天,突然一顆小石頭打在附近的樹枝上。“不好,打擾別人休息了!”它趕緊飛走了。
師:同學們寫得真好。不難看出,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細心觀察生活,認真動腦思
考,就會有優(yōu)美的文字從我們筆下飛出。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 ”“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么吧?”“你怎么會聽不見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fā)讀者思考。 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改為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悅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談心。篇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12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語氣親切的散文,通過描寫生活中細微的聲音,品味聲音中傳遞出的情味。告訴人們只要用心聽,并且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就一定能聽見這個奇妙無窮的有聲世界。
因此本文有兩個教學重點:
一是通過反復地朗讀、涵詠,品味文章優(yōu)美風趣、生動形象的文字。
二是激發(fā)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感受有聲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聽到的與感受到的用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來。
圍繞教學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六大板塊,即無聲篇、感聲篇、讀聲篇、聽聲篇、述聲篇、結聲篇,來開展教學活動。
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一、無聲篇
師:請同學們一起玩一個游戲:用力堵住耳朵,聽不到聲音最佳,合住嘴,不能發(fā)出任何聲響。
持續(xù)一分鐘后,與學生交流感受:此時,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你有什么感受?
師:此時,生活中的笑聲、歌聲、讀書聲、說話聲等各種聲音都消失了,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生氣,只是死一般的寂靜、冷清。下面讓我們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笛聲、鈴聲、鳥叫聲等等多種自然界的聲音。)引出課題: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感聲篇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請學生談談聽后感受。(可從課文的'語言、主題、結構等多方面來談)
三、讀聲篇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2、指名朗讀喜歡的語句,簡單陳述理由,并請其他同學作評價。
3、精彩段落賞析。
(多媒體出示課文前三段)
學生齊讀、男女生分組讀后,再請同學試就這三段文字來總結文章的語言特點。
師:文章語言美,美在優(yōu)美風趣、活潑形象;美在用排比的句式,增強語氣;美在不斷地向讀者提問,引發(fā)讀者思考,使人倍感親切。
四、聽聲篇
1、聽音樂《苗嶺的早晨》
要求:
①閉上眼睛,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②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了音樂中的景象。
2、學生聽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發(fā)言。
五、述聲篇
1、師: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被我們忽視的聲音,請四人一組交流同學們在“找尋生活中的聲音”中的收獲,每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來為我們再現(xiàn)他找尋的聲音,并說說這聲音帶給你的感受。
(課前布置學生找尋生活中那些帶給自己不同感受的聲音,課內主要是交流、展示活動的成果)
2、學生紛紛上臺來再現(xiàn)聲音,暢談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鼓勵和肯定。
六、結聲篇
師:平時,我們不妨多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對周圍奇妙無窮的聲音已經(jīng)麻木了呢?我們是否已經(jīng)充耳不聞自己身邊那充滿愛意的聲音了呢?我們又是否有著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悟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聽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天對于我們來說都充滿著新奇與驚喜。
七、課外學習自助餐
1、課文結尾處寫了幾種聲音游戲,選擇其中的一種,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觀察、傾聽生活中的聲音,寫一組排比段。
3、收集古代詩詞或其他文學作品中描寫聲音的佳句。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2、積累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
二、能力培養(yǎng)點
1、品味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體驗點
培養(yǎng)學生用心體驗生活的情趣,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難點
品味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引導法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1、做一個游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周圍的聲音一分鐘,比一比誰聽到的聲音比較多。
2、請同學起來說說剛才聽見了些什么。
教師導入課題:雖然剛才教室里很靜,但只要你認真聆聽,或多或少會聽到一些平時不太注意的聲音。作家桂文亞就聽到了雪花飄落的聲音。讓我們一起走進《你一定會聽見的》一探究竟。
二、讀聲篇
1、教師配樂朗讀。
2、選擇一段你最喜歡的朗讀給大家聽。
3、問:你認為朗讀應注意哪些方面?
4、問:這段文章感情應如何把握?
(在學生的表演朗讀中穿插提問)
5、分男、女聲朗讀。
三、品聲篇
1、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問:這篇文章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
過渡:作者在課文中提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存在這樣一類人,他們對于大千世界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別人說好,他就跟著點頭,別人批評,他就跟著搖頭,作者將之稱為“木頭人”。
(問)在我們同學中是否也存在類似的“木頭人”?
既然都不是木頭人,那老師就要來考驗你們:看你們是不是真的是生活的有心人。
四、聽聲篇
1、聽力大比拼。
2、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描繪聲音。
五、寫聲篇
1、談談自己在生活中聽到的最美的聲音。
2、聽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六、結語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
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愛,
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叫醒!
笑對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聽見的。
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 篇14
1.根據(jù)課文填詞(每空填2字)。
(1)( )間,它們全逃散了!
(2)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 )了……
(3)學著聽爸爸打( )的聲音。
(4)( )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
2. 試在括號里填上擬聲詞。
(1)( )的磨砂聲(2)( )的哭啼聲
(3)( )的水滴聲(4)( )的崩倒聲
(5)( )的電鈴聲(6)( )的流水聲
3. 摘抄文中寫視覺、聽覺的四字詞。
4. 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可否去掉?為什么?
(1)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
燈的面頰上……
(2)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5. 學用文段的語言形式寫一段話(提示:從多方面寫好一類事物)。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當山問的清泉如一道銀箭奔向溪流,當嘩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當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臉盆里,當清道夫清掃水溝里的落葉,當媽媽開水龍頭淘米煮飯,你總該聽到些什么吧?
課內精讀
(一)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當微風吹過柳梢,當清風拂過明月,當狂風撲過巨浪,當臺風橫越山嶺,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當小狗忙著啃骨頭,小金魚用尾巴撥水,金絲雀在窗沿唱歌,當兩只老貓在墻頭吵架,三只蘆花雞在啄米吃,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6. 畫橫線句子的順序可否顛倒?為什么?
7. 自選角度評述第一段話。
8. 試著在第二段文字中補寫兩三個關于動物聲音的例子。
(二)
人有耳朵,聽八方,加上眼睛,觀四方。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說也奇怪,當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聲音或者潛意識里抗拒某種聲音的時候,它們竟然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例如馬路上急馳而過的汽車聲,隔壁工廠轟隆隆的馬達聲,老奶奶嘮嘮叨叨的抱怨聲,久而久之,左耳進右耳出,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聰明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這是因為他在“聽”的成長過程里,學會了選擇和思考,他聽進心里的聲音,不僅“好聽”,也是“有益的”——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可是對一個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來說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沒有感覺”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地跟著鼓掌,大家批評的時候,他也跟著搖頭。鳥啼蟲鳴,只是一種“聲音”,即使美妙的音樂,也只不過是幾種樂器的組合。想想看,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jīng)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
9.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
(2)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
封閉和退縮……
(3)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jīng)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
10.結合語境辨析下列“聲音”的具體內容。
(1)當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聲音或者潛意識里抗拒某種聲音的時候,它們竟然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2)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
(3)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11.閱讀第三段選文,用橫線畫出“沒有感覺”的人的具體表現(xiàn)。
12.舉例說明文段使用的說明方法。
13.用波浪線在二、三段文字中標出能顯現(xiàn)文章層次脈絡的句子。課外選讀
鳥類亦有外語(節(jié)選)
任何種類的動物,對于它耳朵聽到的聲音,只選擇其中一部分予以注意。某一種聲音對某動物是否有意義,是和該種動物的本能及其一定的經(jīng)歷有關。野生的烏鴉和海鷗與其同類通訊是用聲音,近似于一種語言。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佛令斯博士及其夫人,發(fā)現(xiàn)許多烏鴉和海鷗,能聽懂同類鳥兒的叫喚聲。他們發(fā)現(xiàn),在美國的烏鴉有特別的告警聲調,其他美國烏鴉聞之則飛去。他們以高度原音的錄音帶,把賓夕法尼亞州烏鴉的告警叫聲錄下來,然后對著法國的烏鴉播放出來,它們聽了不僅不飛走,反而聚攏來,或者毫無反應。把美國海鷗的警叫聲錄下,再對法國海鷗播放出來,法國海鷗亦無反應。法國的鳥兒,似乎聽不懂這種外語。
(選自《生物新視野百科知識》)
14.“法國的鳥兒,似乎聽不懂這種外語”中“外語”是指:__________。
15.選文采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
16.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選文說明的內容?
思考探究
17.一個演員說:笑聲是溫馨撥動聲帶而生。一個心理學家說:哭聲是痛苦扯動喉嚨而生。那么,你能說說讀書聲怎樣產(chǎn)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