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精選14篇)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2、仿寫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3、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重難點】
1、重點:
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2、難點: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想先考考大家,讓大家來欣賞一下大屏幕,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看看大家是否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大屏幕依次播放下雨、流水、小鳥、嬰兒的圖片,同時播放雨聲、水流聲、鳥鳴聲、嬰兒笑聲。接著展示草葉上的露珠、陽光透過樹林普照大地、新芽萌發、花朵欲開、鮮花盛放、果實累累幾組無聲圖片。)(注:之所以挑選這幾組圖片與聲音,是因為這幾種聲音源自自然現象、動物、和人類三種不同的對象,都能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從風格上而言,是與課文的優美生動的語言相吻合的。另外特地把嬰兒的笑聲放在有聲圖片的最后,是因為這個笑聲定然能引發學生會心的微笑,感受到這種聲音所帶來的快樂,自然而然地把學生領入了預設的情景當中。“無聲”圖片展示了生命歷程中一段最美好的時期:在雨露、陽光的滋潤下,新生命萌動了,它發芽、醞釀、開花、結果。這些都能將學生帶入美好的境界,產生美的享受。)
播放后,讓幾個學生講講他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以及他們聽到這些聲音時所聯想到的。(多數學生只能聽到雨聲、水聲、鳥鳴和嬰兒的笑聲。教師可順勢引導學生:“誰聽到了后幾幅圖片的聲音?”。“有一位作家有一對超乎常人的耳朵,引領我們進入了一方神奇的天地,去傾聽被我們忽略的聲音。”從而引入課文。)
二、傾聽
1、首先,請一同學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播放背景音樂:班德瑞的《森林狂想曲》這節課中的很多背景音樂都選自班德瑞的《寂靜山林》專輯,因為這些音樂節奏舒緩親切,更重要的是,音樂中夾雜著不少的大自然中的聲音,如鳥鳴聲、流水聲、蟬鳴聲,風格與內容與課文的風格內容相一致,而且容易觸發學生的想象力。此處播放背景音樂是為了給學生的自由朗讀提供一個相應的情景和輕松的環境,讓他們能融入其中)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善于運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
2、既然作者要我們去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應該用心地、努力地去聽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11自然段。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值得我們去用心聆聽的。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選擇和思考,這樣聲音不僅“好聽”而且“有益”,可以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得到很多樂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擁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聽到這個世界上的美妙的聲音的。作者認為什么樣的人聽不到美妙的聲音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請1~2位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或引導。
明確:作者認為“木頭人”即“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人,聽不到美妙的聲音,因此,我們應該用心聽。(大屏幕總結:善于傾聽,有選擇的傾聽,用心聽)
三、言說
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都不是木頭人,因為我們現在正青春年少,都有著一顆敏感的心,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雙善于聆聽的心,我們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但盡管如此,在座的同學中可有誰聽見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和雪花飄落的聲音么?(學生一般情況下都會說沒有)可是這些聲音,我們的作者聽到了,她不僅聽到了別人所聽不到的聲音,而且用非常優美的語言把各種聲音描寫出來。下面就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為精彩之處,與大家交流意見。(在學生討論的同時,利用多媒體顯示答題提示,如修辭地運用,句式地選取,譴詞造句的考慮等方面,這樣給學生答題提供了一個模式,避免了答題的盲目性。同時播放背景音樂:薩克斯曲《春風》)
討論后由學生發表自己及小組意見。教師引導學生對詞、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交流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文章究竟美在哪里?
1、活潑風趣、優美形象、詩情畫意。
2、運用排比,反復,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3、運用問句,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4、用第二人稱“你”敘述,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
在學生自主發言的基礎上,揣摩原文,引導出基本的描寫聲音的技法:
抓住聲音的本質特征——以聲寫聲
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以形寫聲
展開聯想、想象,融入真情實感——以情寫聲
巧用各種修辭——以美寫聲
四、質疑
學生對文中不理解之處提出質疑。教師組織討論、釋疑。
預設問題:
1、為什么寫有聲卻從無聲寫起?
明確: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
⑴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
⑵“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是不是有聲音?
⑶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教師歸納〕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2、文章大量運用排比的修辭,有什么作用?
明確: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課文的1、2、3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形象地鋪陳出那些富有詩意但又細微得難以覺察的聲音;5、6、7段構成一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這三個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
3、文章大量運用提問、設問、反問修辭,有什么作用?
明確:文中運用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不斷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五、仿寫練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著許許多多被忽視的聲音,請同學們找尋這些聲音,學習本文的技法,開頭用上“你聽過……的聲音嗎?”也寫一段文字。在學生仿寫前,教師展示兩段范文:
第一段文字:杜鵑怒放的聲音嗎?整整一個冬季,杜鵑都在聚集精華等待著。當春風不斷加溫,花骨朵開始突突突地翻滾起來,終于有一天,她達到了沸點,掀翻了花蓋子,咕嚕嚕地一個個粉紅色的泡泡全冒了出來。
第二段文字:你聽過蜻蜓點水的聲音嗎?蜻蜓看見一面極亮極亮的大鏡子,照出了藍天白云,照出了紅花綠葉,于是它朝那面鏡子俯沖下去,近了,近了,它用尾巴輕輕一點,想停在上面照一照,“轟——”一聲,鏡子碎了,世界搖晃了,蜻蜓慌忙逃走了)
教師誦讀兩段文字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仿寫課文(多媒體課件顯示寫作技法,并播放《春風》,為學生寫作提供一個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氛圍)學生若能當堂完成,則請個別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請其他同學對他所寫的文字根據前面的“4個要點”進行點評,教師作一定的補充和引導。若時間不夠充裕,則找幾生念出第一句以打開思路即可。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詞語,掌握“頃刻、面頰、噴嚏、激蕩、嘈雜、過濾”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掌握“嘮嘮叨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詞義并學會運用。2.了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能力目標1.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學習篩選和概括主要信息。2.欣賞本文別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初步培養對美文的解讀和鑒賞能力。3.通過課堂游戲,聽想結合,聽寫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德育目標通過對聲音和生活關系的探討,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讓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 ●教學重點朗讀,感受課文優美的語言、豐富的內蘊。 ●教學難點1.探究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2.通過仿寫句子和課堂游戲,學習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聯想和想像,用“耳朵”細致地體味生活。 ●教學方法1.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巧用辭格、善用整句,很適合十幾歲的少年朗讀。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感受其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鑒賞奠定基礎。2.美點尋蹤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其獨特的美,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準備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音樂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教學要點]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課堂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設計(一)多媒體顯示冬雪紛飛的圖景。同學們,你聽過雪花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你一定聽見過,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我們學習《你一定會聽見的》這篇課文,走進那神奇美妙的聲音世界。設計(二)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學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師教育她“用心聽”,孩子滿臉狐疑,稚氣地問道:“老師,人是用耳朵聽聲音的,用心聽怎么能聽得見呢?”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孩子,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就讓我們用心傾聽奇妙萬千的聲音。設計(三)眼睛,給了我們色彩,把我們領進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秘訴說。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覺課文的美。教師強調一些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2.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3.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4.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積極參與。5.各小組選代言人,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明確:課文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對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作了可貴的探討,強調聲音對我們的意義,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全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第二部分(9~13段):探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聲音伴隨著我們成長,聲音構成了豐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從正反兩方面論聲音對我們的意義:聲音充實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樂趣,并增長知識(11~12段)。13段用一連串發問,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了文章的主題。三、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1.學生齊讀課文2.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學生明確: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蘊美、結構美。(1)賞析課文的語言美。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里?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美在排比句的運用;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美在人稱的選用;……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的語句。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余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②品讀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體味其表達效果。女同學齊讀1、2、3段,用心品味細微的難以覺察的聲音,并展開聯想和想像,再現畫面。男同學齊讀5、6、7段,感覺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體味排比句富有節奏和氣勢的表達效果。教師要求學生模仿5、6、7段,仿寫三個段落,以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為描寫對象,三個段落應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么吧?”“你怎么會聽不見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改為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悅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談心。(2)賞析課文的意蘊美。提問: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請說出其獨特的意蘊。學生明確: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在。但由于感覺的遲鈍,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們忽略。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傾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著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聲音的陪伴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3)賞析課文的結構美。①提問: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如把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改為“用心傾聽”或“奇妙的聲音世界”好不好?學生明確:不好。原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寄予作者對讀者的無限期冀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②提問:文章開頭共寫了六種聲音,前三種聲音極細微,難以聽見。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去掉前三個段落行不行?學生明確:開頭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 ”的“聲音”,這些所謂的聲音我們一般是聽不見的。但如果承認“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么也就應該承認“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響的,只不過這聲響太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的“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如果去掉前三個段落,文意就略顯單薄。用“耳朵”聽,無人不能,但用“心”傾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筆,傾聽心音,傾聽天籟,從每一種聲音里,感受喜怒哀樂,領悟其內涵。③提問:文章的結尾有何特色?學生明確:結尾部分新穎別致,作者沒有像慣常行文那樣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游戲”,通過游戲, 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4.學生齊讀課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四、設計聲音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教師播放事先錄制好的磁帶,可以是一首音樂,也可以是冬日的風聲、夏日的蟬鳴、春日的燕語呢喃,也可以是雄雞的報曉聲、深巷中狗的狂吠聲等等,要求學生用心聽,然后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學生交流。教師宜以表揚為主,對感覺靈敏、思維敏捷,感受細膩的同學予以肯定,給予他們較高的評價,鼓勵他們用心傾聽。五、課堂小結本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神奇美妙、其樂無窮的聲音世界,啟發我們用心聽,用心感受,體會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讓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學會欣賞,學會微笑,成為一個生機蓬勃、活力四射、內涵豐富的生命體,讓世界因我們而更加精彩。六、布置作業1.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提示:由樂聲得到啟發,展開聯想和想像,寫成一篇有較強抒情色彩的記敘文)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寫一組排比段,描摹細微的聲音。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一、寫作活動設計1.課文中寫了多種“聲音”,你用心聽過哪些?說說你的感受。(提示:不是隨意地用“耳朵”聽,而是有意識地用“心”去聽,從中感受喜怒哀樂,汲取有益的知識。切忌泛泛空談)2.“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請寫出你的成長中最動聽的聲音,好嗎?3.課文結尾處寫了5種聲音游戲,請選擇其中兩種,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4.俗話說:“眼觀六方,耳聽八方”用心聽,用心看,用心想,構成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請描繪一下你眼中的豐富奇妙的世界,好嗎?二、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詢有關自然界各種聲音的資料,較全面地了解這個奇妙萬千的聲音世界。三、開放探究閱讀《“筷子”趣談》,談談本文的“趣”表現在哪些方面。“筷子”趣談黃麗春偶爾想起曾經聽人說過,在中國,人人具有三種博士資格:拿筷子博士、吹煤頭紙博士、嗑瓜子博士。至于吹煤頭紙,現在早已銷聲匿跡了。半個多世紀前,豐子愷老先生曾犀利地調侃國人嗑瓜子之劣跡,把光陰嬉耗在“咯嘣”聲中,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嗎?難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見瓜子就害怕。歷史寫到今天,這種悠閑的生活態度已被埋沒在高效率快節奏的時代旋律里。惟有筷子,風風雨雨了兩千多年,還是經歷不衰。“民以食為天”,對于國人,筷子是進食的工具,少不得。古時筷子稱“箸”,閩南話至今沿用此音。后來,據說吳人為了避忌“箸”與“住”同音,使行船擱淺,便改“箸”為“筷兒”。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風順。漢代筷子又稱為“挾提”,意思是挾住再提起,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當我們的祖先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野蠻生活時,筷子便與文明一起誕生了。據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資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種。有商朝時的銅筷,春秋時的鐵筷、玉制犀頭筷等。到唐朝,筷子還曾被用來象征人的剛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賜過宰相宋璟一雙金箸,說:“非賜汝金,蓋賜卿以箸,表卿之直耳。”這也就是“賜箸表直”的典故。其實最為普遍的還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還有現代的塑料筷子。它們既不像金屬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屬筷子名貴,做工簡便,易于就地取材。相傳,有一種叫做“箸竹”的竹子,產生于廣西平樂府一帶,“其小如箸,堅結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見國人對筷子還有一定的講究。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總統慣于使用刀*,而總理卻安排了筷子,這確令人納悶。其實這正是我們總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據筷子的寓意來招待客人,寓意兩國和平相處,不動干戈。難怪一位加拿大記者連忙把這雙筷子收起珍藏。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義,還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們所說的“籌算”,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用筷子來計算的一種方法。漢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也曾提到過利用“籌算”來計算體積和容積。總之,“籌”的應用使我國古代的數學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來吃飯的。“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一個民族的傳統習慣,常常體現該民族人民的處世特色。就像中國人慣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從中體現了中國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異。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方人問時所說:“中國人從來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從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區別。”參考答案:本文是科學小品。“趣”表現在三個方面:1.本文使用了一些理趣兼得的掌故;2.語言調皮詼諧;3.揭示了筷子所具有的深廣的文化內涵。 ●備課資料一、說明文知識短文推介(三)(四)說明文的表述形式:詩歌式、童話式。●詩歌式詩歌,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瑯瑯上口,又便于記憶等優點。說明文借助詩歌向人們傳播知識和信息,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又煥發了藝術性。我們的土壤媽媽高士其我們的土壤媽媽,是地球工廠的女工。在大自然的建設計劃中,她擔負著幾部門最重要的工作。 她保管著礦物、植物和動物,還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她改造物質,發展生命,經營著無機和有機,兩大世界的巨大工程。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層,由幾寸到幾千米的深度,都是她的工作區。她的下面有水道,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殼。 她是礦物商店的店員。在她雜色的柜臺上,陳列著各種的小石子和細沙,都是由暴風雨帶來的,從高山的崖石上沖下來的。 她是植物的助產士。在她溫暖的懷抱里,開放著所有的嫩芽和綠葉,搖擺著各色的花朵和果實,根和她緊密地擁抱。 她是動物的保姆。在她平坦的搖床上,蹦跳著青蛙和老鼠,游行著螞蟻和蚯蚓,蜷伏著蛹和寄生蟲。 她是微生物的培養者。在她黑暗的保溫箱里,微生物迅速地繁殖著;它們進行著化解蛋白質的工作,它們進行著制造植物化肥的工作。 我們的土壤媽媽,像地球的肺。她會吸進氧氣,她會呼出二氧化碳;有時還會呼出阿摩尼亞。 她又像地球的胃,她會消化有機物。地球上所有的腐物,幾千萬年人和獸的尸體,都由她慢慢地侵蝕。 她又像地球的肝。毒質碰著她就會被分解,臭味碰著她就會被吮吸,病菌碰著她就會被淘汰,使傳染病停止蔓延。 我們的土壤媽媽同水有深厚的感情!她有多孔性和滲透性,她像海綿一樣,能夠盡量吸收水。 我們的土壤媽媽同太陽有親密的友誼!她能夠接受太陽的熱;當黃昏來到的時候,又把它發散出來。 氣候也會影響她的健康。冰雪的冬天,把她凍壞了;快樂的春天,把她解放了。 在城市,有數不盡的垃圾堆,都要經過她的改造,才能變成美好的肥料。我們的土壤媽媽,完成了清潔隊員未了的工作。 在農村,有數不清的田畝,滴上農民的血汗,播下谷子、小麥和高粱。我們的土壤媽媽,從不辜負農民的希望。 改造自然的偉大工程,把沙漠變成了綠洲,從荒蕪走向繁榮,我們的土壤媽媽,更進一步展開她的工作。(選自高士其科學詩集《時間伯伯》)讀了高士其的科學詩,大家對用“詩歌式”來說明事物的寫法也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要寫好科學詩:一要熟悉科學知識,二要掌握詩歌寫作技巧。一定要記住,科學詩,首先是科學,這是它的內容;其次才是詩,這是它的形式。科學詩,詩的藝術性,是建筑在科學的基礎上的。這是不同于一般詩的地方。 ●童話式“童話式”說明文,通過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訴讀者一定的知識內容,情趣盎然,深受廣大讀者,特別是小讀者的歡迎。這就要求作者能夠精心構思,巧編妙排。請看《對老鼠的審判》。對老鼠的審判“靜,靜……動物法庭受理人類控告老鼠大量盜竊國家人民資財,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傳播瘟疫,危害人民一案,現在開庭審判。”審判長大象莊嚴地宣布。“傳被告!”老鼠被押上審判臺,它哆哆嗦嗦地轉動著綠幽幽的小眼睛,神色倉皇。“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老山羊清了清喉嚨,高聲朗讀起訴書:“自從有史以來,老鼠危害生物界、危害人類,其年代之久遠,范圍之廣闊,損失之巨大,性質之嚴重,實在駭人聽聞。現在舉其大端歸納為十大罪狀。“一、老鼠經常出沒糧田、糧倉,任意吃掉、毀壞大批糧食,影響國民生計。“二、老鼠經常潛入遠洋船只,咬破船帆,咬斷錨索,造成嚴重的航海事故,使許多人葬身大海。“三、老鼠經常咬壞電線,破壞變電設備,蓄意制造重大事故。“四、老鼠任意糟蹋森林,破壞植樹造林。“五、老鼠經常傳播瘟疫,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六、老鼠經常咬人們的衣物、家具,造成重大損失。“七、老鼠每晚聚眾取鬧,使人睡不好覺,影響治安。“八、老鼠潛入蠶室,吃掉蠶寶寶,影響紡織業生產。“九、老鼠到處鉆洞,破壞堤壩,制造災害。“十、老鼠無限制繁殖,十八日生一胎,一年中要繁殖一萬五千只后代,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根據動物法典刑法,一百一十八條、六十四條、三百八十二條、一千二百零四條,老鼠犯有盜竊罪,放毒罪,破壞生產罪,破壞治安罪,破壞綠化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制造生產事故罪,破壞生態平衡罪。這了維護法制,因此本公訴人提出公訴,要求法庭對被告老鼠從嚴判刑。”審判長大象說:“被告,你現在有權可以為自己申辯,或者請你的律師代為申辯。”老鼠看了看蚊子。只見蚊子站起來,“嗡嗡……”不知道說些什么。大象說:“請你把聲音提高一點。”但是仍然聽不清楚。這時,旁聽席上騷亂起來了。“響一點,請響一點。”“為什么不理直氣壯地講響一點?”“什么?蚊子在說什么?”蚊子聽了有點慌亂,趕忙提高噪音說:“我是說,老鼠是有錯誤的。但小偷小摸,損失很小,構不成犯罪條件,應該重在教育。大家不是知道人類有一個成語叫‘鼠竊犬盜’嗎?‘鼠竊’就是小偷小摸,何必小題大作?”“小偷小摸?真是豈有此理!”貓頭鷹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瞪著圓圓的大眼睛,翻著一本厚厚的大書,作證說:“根據《世界年鑒》所說,在我們這個世界里,老鼠吃掉和毀壞的糧食占全部收成的1/5。全世界人口44億,老鼠一下子就奪去了近9億人口的口糧,還說小偷小摸!”野兔也站起來說:“我可以作證,河北省薊縣谷強峪林場,種了1000多畝油松,死掉6000多棵,9/10是老鼠造成的。”大黃狗也站起來作證說:“1980年春,上海石化總廠熱電廠,就是因為老鼠亂竄,竄入高壓開關室,造成短路。幾分鐘之內電、水、氣全停,損失1700萬元。請審判長注意,一只老鼠就能造成這樣大的損失,能說損失很小嗎?”松鼠接著說:“老鼠傳染20多種疾病。公元6世紀,羅馬帝國在一次鼠疫中全國死了一半人。公元14世紀,鼠疫在歐洲流行,奪去了2500多萬人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老鼠還幫助法西斯分子制造細菌武器,殺死人畜多得無法估計。人們對老鼠恨之入骨,我雖與老鼠不是同類,也受到人類的懷疑,所以我建議法庭一定要判處老鼠極刑。”老鼠聽了大家的證詞,哆嗦著說:“上帝既然創造鼠類,我們要活下來,總要吃,不讓我們吃,就是不讓我們活下去,這是違背上帝意志的。”貓頭鷹說:“誰不許你活下去,但是你不*自己的勞動,而偷竊別人的勞動果實,這就構成了犯罪條件;再說你也不是完全為了吃,你咬斷電線,你咬壞家具、衣物,是為了什么?你是破壞成性,完全是蓄意破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老鼠嚇得癱瘓在地。這時蚊子——作為辯護律師,突然又站了起來,說:“各位,各位,你們的證詞,我相信都是真的,但是我認為這些不能全怪老鼠。如果上海石化總廠的領導不官僚主義,生產有嚴格的操作制度,有嚴密的安全措施,高壓開關室能讓老鼠隨便進去嗎?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能征服宇宙了,難道就不能防范鼠害?如果人類能互相友愛,又怎能求助老鼠制造細菌武器大批殺人。所以我認為人類自己要負主要責任。”蚊子律師的話使大家一驚。旁聽席上議論紛紛,有的說:“鼠害這樣嚴重,的確人類自己也要負責任。”有的說蚊子律師的話有意混淆視聽,人類的事不是我們動物法庭可以審判得了的。有的說老鼠驚人的繁殖率,老鼠連原子輻射都不怕,看來人類也的確沒有辦法對付,包括蚊子、蒼蠅等等。有的說目前有人推測,如果人類利用原子武器、激光武器互相殘殺,人類最終必將在地球上被消滅,未來的世界再不是人類的世界,而是老鼠的世界了。議論聲越來越響,越來越激烈,審判長大象幾次搖鈴叫大家靜下來,大家就是靜不下來。后來大象和幾位陪審員交換了一下意見,然后提了提嗓子說:“現在我宣布暫時休庭!”大象當審判長,形態威武;老山羊當公訴人,神態嚴肅;老鼠被押上了被告席,可惡可卑;蚊子成了辯護律師,嗡嗡唧唧;貓頭鷹、野兔、大黃狗、松鼠都成了證人,個個慷慨激昂、義憤填膺。一個多么有趣的童話故事,引人入勝、逗人發笑。作者巧妙地將老鼠對人類的危害性這方面科學知識寓于童話故事之中。運用“童話式”章法技巧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從科學性著眼“童話式”說明文,說到底還是一篇以介紹科學知識為主的說明文,它的寫作目的在于解說某一方面的知識,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目標應該十分明確,構思謀篇時應首先從文章的科學性著眼。(2)從文藝性入手“童話式”說明文是獨具特色的說明文,其特色是:有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情節和形象逼真的童話角色。作者應積極開動思維機器,運用童話創作的藝術手法,處理好故事情節,角色身份與科學的知識內容的關系。例文中以休庭為故事結束正是為了說明人類對鼠害處理尚存在一定技術問題,這樣,童話故事的情節就較好地為旨意服務了;又如,作者讓大象當審判長,讓蚊子當辯護律師,就較成功地讓角色特點與內容特點結合起來了。大象的高大雄武的形象和蚊子的絮絮叨叨的樣子正為文章內容所用。(說明文知識短文推介四篇均選自《說明事理——陳老師教說明文》一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作者:陳鐘梁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2、培養學生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教學方法: 導讀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醞釀——用古箏曲《春江花月夜》導入新課:
音樂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而這種境界的產生,不是人們單一的用耳聽得到的,還需要加上自己對所聽到的聲音進行合理的想像。于是你就會沉浸在那種美好的意境中,請同學們聽《春江花月夜》,相信你一定會聽見的。
媒體展示:你一定會聽見的 桂文亞
1、你從這許多聲音中主要聽到了什么?
(教師力求能讓學生領悟到水聲、劃水聲,引導學生完成對月亮的描摹。)
2、你知道這段樂曲表現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嗎?
(學生只要能說出月光之下,小船之中,靜靜的湖面就已經足夠了,不必刻意地去反復引導,能說多少就讓他們說多少。)
二、內容探究
1、教師提問:誰知道有關作者的一些情況,說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好嗎?
桂文亞 女。1949年生于臺北,安徽省貴池縣人。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作者多次獲獎。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開“當代兒童散文暨桂文亞作品研討會”。
2、生活中有千變萬化的聲音,桂文亞給我們展示了很多有趣的聲音,讀了文章后,你認為文中的哪種聲音是最有趣的,為什么?
(學生只要能簡要說明自己喜歡的原因就行。)
3、面對生活中的各類聲音,桂文亞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聽?
彩屏展示:用心 選擇 想象
4、教師導讀
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教師導學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有沒有有聲音?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教師歸納: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人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文中的幾個聲音游戲,請大家試著玩玩看,也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松松嚼幾片脆脆的餅干、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么聲音?
三、文字感悟
1、請你朗讀你認為寫得最好的段落,讀時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學生可自己選擇讀書的段落,可在座位上讀,也可在行間里讀,還可以上講臺讀。)
2、你認為文章的語句,哪些是讓你感動的,哪些又是讓你感嘆的,哪些語句讀來就有一種美的享受,請勾畫出來,并自己分析產生這種美的原因。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1)、有的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黃色的頭發,當起風的時候,頭發互相輕觸著,像磨砂紙那樣沙沙地一陣細響,轉眼間,她的頭發,全被風兒梳掉了!”
“螞蟻們排列在紅紅的楓葉上準備做體操,‘噗!’一粒小酸果從頭頂落下,‘不好,炸彈來啦!”’
“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2)、有的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1、2、3段構成排比——
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
你聽過80只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
你聽過雪花飄落的聲音嗎?
5、6、7段構成排比——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
(3)、有的運用問句,與讀者直接對話,拉近和讀者的距離,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四、課后拓展
1、聲音會使人幸福,但也會讓人感到痛苦。請再聽《春江花月夜》,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你的愉悅或是感動。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2、課外作業:請自己找一首樂曲,去領悟感受它給你帶來的……把這些感受寫成文字,形成感動自己的一篇文章。
五、展示平臺:
你一定會聽見的
□桂文亞
聲音 ( 用心 選擇 想象 ) 聽
文章特色:
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運用問句,引發讀者思考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2、積累生動優美的語言。
二、能力培養點
1、品味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體驗點
培養學生用心體驗生活的情趣,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難點
品味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引導法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1、做一個游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周圍的聲音一分鐘,比一比誰聽到的聲音比較多。
2、請同學起來說說剛才聽見了些什么。
教師導入課題:雖然剛才教室里很靜,但只要你認真聆聽,或多或少會聽到一些平時不太注意的聲音。作家桂文亞就聽到了雪花飄落的聲音。讓我們一起走進《你一定會聽見的》一探究竟。
二、讀聲篇
1、教師配樂朗讀。
2、選擇一段你最喜歡的朗讀給大家聽。
3、問:你認為朗讀應注意哪些方面?
4、問:這段文章感情應如何把握?
(在學生的表演朗讀中穿插提問)
5、分男、女聲朗讀。
三、品聲篇
1、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問:這篇文章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
過渡:作者在課文中提到這樣一種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存在這樣一類人,他們對于大千世界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別人說好,他就跟著點頭,別人批評,他就跟著搖頭,作者將之稱為“木頭人”。
(問)在我們同學中是否也存在類似的“木頭人”?
既然都不是木頭人,那老師就要來考驗你們:看你們是不是真的是生活的有心人。
四、聽聲篇
1、聽力大比拼。
2、發揮聯想想象,描繪聲音。
五、寫聲篇
1、談談自己在生活中聽到的最美的聲音。
2、聽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六、結語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
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愛,
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叫醒!
笑對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聽見的。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5
1.根據課文填詞(每空填2字)。
(1)( )間,它們全逃散了!
(2)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 )了……
(3)學著聽爸爸打( )的聲音。
(4)( )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
2. 試在括號里填上擬聲詞。
(1)( )的磨砂聲(2)( )的哭啼聲
(3)( )的水滴聲(4)( )的崩倒聲
(5)( )的電鈴聲(6)( )的流水聲
3. 摘抄文中寫視覺、聽覺的四字詞。
4. 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可否去掉?為什么?
(1)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
燈的面頰上……
(2)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5. 學用文段的語言形式寫一段話(提示:從多方面寫好一類事物)。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當山問的清泉如一道銀箭奔向溪流,當嘩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當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臉盆里,當清道夫清掃水溝里的落葉,當媽媽開水龍頭淘米煮飯,你總該聽到些什么吧?
課內精讀
(一)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當微風吹過柳梢,當清風拂過明月,當狂風撲過巨浪,當臺風橫越山嶺,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當小狗忙著啃骨頭,小金魚用尾巴撥水,金絲雀在窗沿唱歌,當兩只老貓在墻頭吵架,三只蘆花雞在啄米吃,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6. 畫橫線句子的順序可否顛倒?為什么?
7. 自選角度評述第一段話。
8. 試著在第二段文字中補寫兩三個關于動物聲音的例子。
(二)
人有耳朵,聽八方,加上眼睛,觀四方。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說也奇怪,當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聲音或者潛意識里抗拒某種聲音的時候,它們竟然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例如馬路上急馳而過的汽車聲,隔壁工廠轟隆隆的馬達聲,老奶奶嘮嘮叨叨的抱怨聲,久而久之,左耳進右耳出,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聰明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這是因為他在“聽”的成長過程里,學會了選擇和思考,他聽進心里的聲音,不僅“好聽”,也是“有益的”——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可是對一個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來說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沒有感覺”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地跟著鼓掌,大家批評的時候,他也跟著搖頭。鳥啼蟲鳴,只是一種“聲音”,即使美妙的音樂,也只不過是幾種樂器的組合。想想看,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
9.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
(2)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
封閉和退縮……
(3)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
10.結合語境辨析下列“聲音”的具體內容。
(1)當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聲音或者潛意識里抗拒某種聲音的時候,它們竟然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2)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
(3)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11.閱讀第三段選文,用橫線畫出“沒有感覺”的人的具體表現。
12.舉例說明文段使用的說明方法。
13.用波浪線在二、三段文字中標出能顯現文章層次脈絡的句子。課外選讀
鳥類亦有外語(節選)
任何種類的動物,對于它耳朵聽到的聲音,只選擇其中一部分予以注意。某一種聲音對某動物是否有意義,是和該種動物的本能及其一定的經歷有關。野生的烏鴉和海鷗與其同類通訊是用聲音,近似于一種語言。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佛令斯博士及其夫人,發現許多烏鴉和海鷗,能聽懂同類鳥兒的叫喚聲。他們發現,在美國的烏鴉有特別的告警聲調,其他美國烏鴉聞之則飛去。他們以高度原音的錄音帶,把賓夕法尼亞州烏鴉的告警叫聲錄下來,然后對著法國的烏鴉播放出來,它們聽了不僅不飛走,反而聚攏來,或者毫無反應。把美國海鷗的警叫聲錄下,再對法國海鷗播放出來,法國海鷗亦無反應。法國的鳥兒,似乎聽不懂這種外語。
(選自《生物新視野百科知識》)
14.“法國的鳥兒,似乎聽不懂這種外語”中“外語”是指:__________。
15.選文采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
16.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選文說明的內容?
思考探究
17.一個演員說:笑聲是溫馨撥動聲帶而生。一個心理學家說:哭聲是痛苦扯動喉嚨而生。那么,你能說說讀書聲怎樣產生的嗎?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頃刻、面頰、噴嚏、激蕩、嘈雜、過濾”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掌握“嘮嘮叨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我們生活的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用心感受其豐富多彩;認識聲音對我們成長的意義,學會傾聽聲音。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文意,把握內容要點,學習篩選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賞本文別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初步培養對美文的解讀和鑒賞能力。
3.通過課堂游戲,聽想結合,聽寫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德育目標
通過對聲音和生活關系的探討,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讓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
●教學重點
朗讀,感受課文優美的語言、豐富的內蘊。
●教學難點
1.探究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2.通過仿寫句子和課堂游戲,學習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聯想和想像,用“耳朵”細致地體味生活。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巧用辭格、善用整句,很適合十幾歲的少年朗讀。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感受其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鑒賞奠定基礎。
2.美點尋蹤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品評文章的美點,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其獨特的美,語言表達能力、品評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音樂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課堂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多媒體顯示冬雪紛飛的圖景。
同學們,你聽過雪花的聲音嗎?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你一定聽見過,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我們學習《你一定會聽見的》這篇課文,走進那神奇美妙的聲音世界。
設計(二)
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學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師教育她“用心聽”,孩子滿臉狐疑,稚氣地問道:“老師,人是用耳朵聽聲音的,用心聽怎么能聽得見呢?”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孩子,用心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就讓我們用心傾聽奇妙萬千的聲音。
設計(三)
眼睛,給了我們色彩,把我們領進絢麗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給了我們聲音,讓我們聆聽大千世界的奇妙交響和神秘訴說。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用心聽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桂文亞的《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悠揚動聽的樂聲中感覺課文?的.美。?
教師強調一些需要積累的詞語。
多媒體顯示:
2.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積極參與。
5.各小組選代言人,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
明確:課文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對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作了可貴的探討,強調聲音對我們的意義,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聲音伴隨著我們成長,聲音構成了豐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從正反兩方面論聲音對我們的意義:聲音充實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樂趣,并增長知識(11~12段)。13段用一連串發問,促使我們關注聲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戲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再次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三、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
1.學生齊讀課文
2.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
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
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
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
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
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蘊美、結構美。
(1)賞析課文的語言美。
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里?
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運用;
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
美在人稱的選用;
……
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的語句。
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余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
②品讀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體味其表達效果。
女同學齊讀1、2、3段,用心品味細微的難以覺察的聲音,并展開聯想和想像,再現畫面。
男同學齊讀5、6、7段,感覺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體味排比句富有節奏和氣勢的表達效果。
教師要求學生模仿5、6、7段,仿寫三個段落,以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為描寫對象,三個段落應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么吧?”“你怎么會聽不見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改為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悅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談心。
(2)賞析課文的意蘊美。
提問: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請說出其獨特的意蘊。
學生明確: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在。
但由于感覺的遲鈍,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們忽略。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傾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著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聲音的陪伴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
(3)賞析課文的結構美。
①提問: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如把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改為“用心傾聽”或“奇妙的聲音世界”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原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寄予作者對讀者的無限期冀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②提問:文章開頭共寫了六種聲音,前三種聲音極細微,難以聽見。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去掉前三個段落行不行?
學生明確:開頭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這些所謂的聲音我們一般是聽不見的。但如果承認“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么也就應該承認“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響的,只不過這聲響太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的“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個段落,文意就略顯單薄。用“耳朵”聽,無人不能,但用“心”傾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筆,傾聽心音,傾聽天籟,從每一種聲音里,感受喜怒哀樂,領悟其內涵。
③提問:文章的結尾有何特色?
學生明確:結尾部分新穎別致,作者沒有像慣常行文那樣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游戲”,通過游戲,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
4.學生齊讀課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設計聲音游戲,引導學生用心傾聽
教師播放事先錄制好的磁帶,可以是一首音樂,也可以是冬日的風聲、夏日的蟬鳴、春日的燕語呢喃,也可以是雄雞的報曉聲、深巷中狗的狂吠聲等等,要求學生用心聽,然后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
學生交流。
教師宜以表揚為主,對感覺靈敏、思維敏捷,感受細膩的同學予以肯定,給予他們較高的評價,鼓勵他們用心傾聽。
五、課堂小結
本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神奇美妙、其樂無窮的聲音世界,啟發我們用心聽,用心感受,體會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讓我們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學會欣賞,學會微笑,成為一個生機蓬勃、活力四射、內涵豐富的生命體,讓世界因我們而更加精彩。
六、布置作業
1.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提示:由樂聲得到啟發,展開聯想和想像,寫成一篇有較強抒情色彩的記敘文)
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寫一組排比段,描摹細微的聲音。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①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①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學生搜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以備使用。老師準備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春江花月夜》
②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
③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師放音樂磁帶《苗嶺的早晨》。
〔要求〕學生:a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聽課文朗讀:思考;文章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聲音。
第二部分:(9-13)說明聲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告訴我們聲音會充實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得到更多樂趣。
第三部分:(14-20)建議我們做幾種“聲音游戲”,進入聲音世界,得到樂趣。
三、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
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
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
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
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
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
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
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蘊美、結構美。
(1)賞析課文
的語言美。
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里?
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運用;
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
美在人稱的選用;
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的語句。
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余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
1、我喜歡這句:“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我認識到聲音是傳播知識的一種方式,它使我們的知識日益增多,使我們健康成長!
2、生:我喜歡這句:“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也跟著你歡笑。”讀到這個句子感到全身舒暢,原來笑是這樣美好。最后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表現出這樣的感受――只要我們樂觀地對待生活,就會發現生活的美好。
3、師:前面兩名同學重點從內容方面談了自己的體會,還可以從語言、寫法等方面進行欣賞。朗讀時傳達出文章的感情。
5、生:我喜歡這句:“一個寧靜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微微地一陣暖意,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融化了? ”這個句子很有詩意,渲染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對雪花采用擬人的寫法,讀了覺得非常親切。
6、生:我喜歡這句:“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這個句子運用了對偶的寫法,句式整齊,說明不同是聲音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師:同學們找得很好,并能結合句子從多方面談出自己的感受。剛才小組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同學喜歡前三個自然段。這三段組成排比,描繪了生活中大家沒有注意的聲音;語言活潑風趣,意境優美。我們也仿照其中一段,寫幾句話。要寫生活中的發現,運用恰當的描寫方法。
(學生思考,開始寫,老師作個別指導。)
師:下面我們來比一下哪些同學心細如發,文筆優美。
生:你聽過春天柳樹洗頭的聲音嗎?柳樹有一頭枯黃的長發。春風吹過,沙沙聲響起來,柳樹開始洗頭了,洗呀嚇呀,洗去了枯黃的污垢,戴上了嫩綠的新帽。
生:你聽過鳥兒唱歌的聲音嗎?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幾只小鳥停留在枝頭,觀賞著葉綠花紅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唱起歡快、悅耳的歌。
生:你聽過蜻蜓做操的聲音嗎?蜻蜓有一件銀紗似的外套。有一天,它們在空中擺好隊形要做健美操,“嗡”,一只蜜蜂飛入它們中間。“不好,敵人來了!”剎那間,它們全逃散了。生:你聽過小螞蟻搬運食物的聲音嗎?那天早上,螞蟻們聚集在一起,緊緊咬住大青蟲的肉皮,一起用力。大青蟲一翻身,它們立刻向周圍散開了。 生:你聽過蟋蟀彈琴的聲音嗎?夏日的夜晚,幾只蟋蟀在園子里的草叢中拉起了小提琴,樂曲婉轉悠揚,連小草也舞動身軀為樂曲伴舞了。
生:你聽過樹葉下落的聲音嗎?一個深秋的早上,一片樹葉從枝頭輕輕飄落,飄呀飄,落在路邊池塘的水面上,微微一陣涼意,小樹葉滿足而緩慢地流走了。
生:你聽過你聽過蜜蜂采花粉的聲音嗎?在一個花園里,一只小蜜蜂輕輕地落在一朵花上,忙忙碌碌地采花粉,然后滿足地飛走了。
生:你聽過知了唱歌的聲音嗎?一天中午,池塘邊的楊樹上知了在唱著夏天,突然一顆小石頭打在附近的樹枝上。“不好,打擾別人休息了!”它趕緊飛走了。
師:同學們寫得真好。不難看出,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細心觀察生活,認真動腦思
考,就會有優美的文字從我們筆下飛出。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 ”“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么吧?”“你怎么會聽不見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
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改為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悅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談心。篇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8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語氣親切的散文,通過描寫生活中細微的聲音,品味聲音中傳遞出的情味。告訴人們只要用心聽,并且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就一定能聽見這個奇妙無窮的有聲世界。
因此本文有兩個教學重點:
一是通過反復地朗讀、涵詠,品味文章優美風趣、生動形象的文字。
二是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感受有聲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聽到的與感受到的用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來。
圍繞教學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六大板塊,即無聲篇、感聲篇、讀聲篇、聽聲篇、述聲篇、結聲篇,來開展教學活動。
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一、無聲篇
師:請同學們一起玩一個游戲:用力堵住耳朵,聽不到聲音最佳,合住嘴,不能發出任何聲響。
持續一分鐘后,與學生交流感受:此時,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你有什么感受?
師:此時,生活中的笑聲、歌聲、讀書聲、說話聲等各種聲音都消失了,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生氣,只是死一般的寂靜、冷清。下面讓我們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笛聲、鈴聲、鳥叫聲等等多種自然界的聲音。)引出課題: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感聲篇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請學生談談聽后感受。(可從課文的'語言、主題、結構等多方面來談)
三、讀聲篇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2、指名朗讀喜歡的語句,簡單陳述理由,并請其他同學作評價。
3、精彩段落賞析。
(多媒體出示課文前三段)
學生齊讀、男女生分組讀后,再請同學試就這三段文字來總結文章的語言特點。
師:文章語言美,美在優美風趣、活潑形象;美在用排比的句式,增強語氣;美在不斷地向讀者提問,引發讀者思考,使人倍感親切。
四、聽聲篇
1、聽音樂《苗嶺的早晨》
要求:
①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②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了音樂中的景象。
2、學生聽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發言。
五、述聲篇
1、師: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被我們忽視的聲音,請四人一組交流同學們在“找尋生活中的聲音”中的收獲,每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來為我們再現他找尋的聲音,并說說這聲音帶給你的感受。
(課前布置學生找尋生活中那些帶給自己不同感受的聲音,課內主要是交流、展示活動的成果)
2、學生紛紛上臺來再現聲音,暢談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予以鼓勵和肯定。
六、結聲篇
師:平時,我們不妨多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對周圍奇妙無窮的聲音已經麻木了呢?我們是否已經充耳不聞自己身邊那充滿愛意的聲音了呢?我們又是否有著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悟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聽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就會發現每一天對于我們來說都充滿著新奇與驚喜。
七、課外學習自助餐
1、課文結尾處寫了幾種聲音游戲,選擇其中的一種,試著把感覺記錄下來。
2、模仿課文前三段的寫法,觀察、傾聽生活中的聲音,寫一組排比段。
3、收集古代詩詞或其他文學作品中描寫聲音的佳句。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喚醒自己麻木的心靈,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去感受人世間的愛的和弦。
教學重點:
1、通過作者優美的語句和生動的事例,找尋你已經失去的或將要失去的純真心靈。
2、通過尋找聲音,尋找對生命的珍愛的方式。
3、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的意識。
教學難點:
1、對聽見一詞的理解。
2、對習慣思維的突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美國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的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在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是我們本應該豐富多彩的生活缺乏生機活力,珍惜自己的聽覺吧,同學們,只有你會聽,你的生活才會更加充實。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學生自學課文:
思考:
1、文章寫了哪些聲音,請列出來。
2、選取其中的一種或幾種聲音,寫出你的感受,(也可以寫文中沒有卻又是你聽見的聲音)。
3、選出你最喜歡的語句,并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4、文章一開頭寫了很多聲音的目的是為什么?我們從文中學到了哪些有關聲音的知識;用心聆聽聲音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益處,否則,給我們帶來了那些壞處/
三、整體把握課文:
A、關于課文內容與結構:
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各種聲音。
9段:聲音對于我們生活的意義:
正面:會聽,有選擇的聽,可以在聽中成長;
反面:喪失了聽的能力,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就象一個木頭人。
結尾:做聲音游戲,體會奇妙的世界。
B、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到之列了。
C、你以為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用心聆聽聲音,聲音就會構成一個豐富美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
D、關于本文使用的人稱:
全文采用第二人稱,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閱讀時,我們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娓娓道來。
E、關于本文的語言技巧:
本文的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②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③文中運用了排比、反問、設問等多種問句,不斷的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四、拓展以及延伸
(1)、你能想象出哪些無聲的聲音?請描寫出你所想象的畫面。
(2)、假設除夕夜你聽到了遠方打工的姐妹寄來的音像制品,你的感覺是怎樣的,請做表述。
(3)仿寫:以《你一定也會看見的》為題進行作文。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①學生放開喉嚨自由朗讀課文。
②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三、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②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
(1)關于課文內容與結構:
1—8段: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各種聲音。
9—13段:聲音對于我們生活的意義:
正面:會聽,有選擇的聽,可以在聽中成長;
反面:喪失了聽的能力,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就象一個木頭人。
結尾(14):做“聲音”游戲,體會奇妙的世界。
(2)、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
可以從這些方面思考:①什么是聲音?課文中有沒有準確的解釋?②“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是不是有聲音?③從“無聲”寫起有何意圖?
因為“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音的,只不過這聲音太過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無聲”入筆,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
四、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由學生爭取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要讀得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五、總結:
1、為什么說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久而久之會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因為他對外界的一切都無動于衷,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他當然也就成為“沒有感覺”的人。
2、你以為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用心聆聽聲音,聲音就會構成一個豐富美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
3、關于本文使用的人稱:
全文采用第二人稱,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閱讀時,我們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娓娓道來。
4、關于本文的語言技巧:
①本文的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②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③文中運用了排比、反問、設問等多種問句,不斷的激活讀者生活體驗,引發讀者的思考。
六、布置作業:
仿寫:以《你一定也會看見的`》為題進行作文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①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用心傾聽,熱愛生活的情感。
③加強朗讀,在學習中感受語言的優美韻律,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①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②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①學生搜集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素材,以備使用。
②摘抄有關聲音的描寫。
③準備課外閱讀《陽光是一種語言》一文。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發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見視覺對于人類來講是多么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瑯瑯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種美妙的聲音。今天讓著名女作家桂文亞用她細膩的文筆開啟我們封閉的聽覺,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教師放音樂磁帶《春江花月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勾畫自己認為優美的語句,體會作者的寫作用意。
點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并了解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美讀課文,深入體會,領略文章的韻律之美。
1.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與同學共同分享。
2.讀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和你一起去欣賞。
3、老師適當點撥,給予恰當的朗讀指導,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音韻之美。由學生爭取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要讀得猶如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夸張造作。
教師講解第二人稱的作用: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閱讀時,我們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娓娓道來。
4、教師總結本課的語言特點: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二、運用排比,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三、文中運用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不斷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
5.從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水的聲音三個方面進行學習。(發放試卷,學生進行填句練習。)
通過朗讀和練習,層層深入地讓學生體會語言節奏和魅力,并聯系實際,讓學生進一步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語段勾劃出來,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四人小組交流。
b、全班進行交流,討論。(不好說一定要喜歡這句話,或者那句話,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引導學生從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兩方面思考,能言之成理即可。)
五、自讀課文,聯系實際,感受自己的聲音世界。
1.接著讀課文,隨著課文一起,回憶自己小時候聽到的聲音。
點評:讓學生感受到:通過聲音,你了解了周圍的事物;從聲音里,你逐漸熟悉了你身邊的世界;在聲音中,你逐漸成長。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你喜歡什么聲音,不喜歡什么聲音?說一說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先讓學生準備一分鐘,再交流討論。
3.老師小結:是各種各樣的聲音把世界編織得如此美妙,是豐富多彩的聲音演奏著生活交響曲,讓我們用心聆聽聲音,你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你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絢麗多彩。
點評:從課文到生活,體現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并且,在學生的讀書和討論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六、擴展發散,加深體驗,洞悉聲音的豐富美妙。
1、指名朗讀學生自己搜集的有關聲音的描寫片斷。
2、請多位學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讓自己感動的聲音,并簡述自己當時聽到的感受,和同學們分享。
3、向學生推薦一文,細致地感受生活中的聲音。
《陽光是一種語言》是一篇寫生活感受的文章,仔細讀一讀,看看陽光中有多少種聲音?你也試著去聽聽。
七、布置作業:把自己用心聽過的聲音感受寫成一段文字。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一、 反復地朗讀、涵詠,品味文章優美風趣、生動形象的文字。
二、 激發學生關注聲音世界,用心傾聽,感受有聲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所聽、所感用有聲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語氣親切的散文,通過描寫生活中細微的聲音,品味聲音中傳遞出的情味。告訴人們只要用心聽,并且在聽的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就一定能聽見這個奇妙無窮的有聲世界。因此圍繞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六大板塊——無聲篇、感聲篇、讀聲篇、聽聲篇、述聲篇、結聲篇來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
一、無聲篇
1、請同學們一起玩一個游戲:用力堵住耳朵,聽不到聲音最佳,合住嘴,不能發出任何聲響。(持續半分鐘后,與學生交流感受:此時,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你有什么感受?)
2、師.總結:此時,生活中的笑聲、歌聲、讀書聲、說話聲等各種聲音都消失了,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生氣,只是死一般的寂靜、冷清。下面讓我們回到有聲世界,感受美妙動聽的各種聲音。(多媒體演示:流水聲、鳥叫聲等自然界的聲音。)
3、引出課題。
二、感聲篇
1、聽課文錄音(多媒體),整體感知課文。
2、請學生自由談談聽后感受。
三、讀聲篇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2、指名朗讀喜歡的語句,簡單陳述理由。
3、精彩段落賞析:(多媒體出示課文前三段)
學生齊讀、男女生分組讀后,師生共同來.總結文章的語言特點。
四、聽聲篇
1、聽音樂《苗嶺的早晨》
要求:①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②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聽到了音樂中的景象。
2、學生聽后,自由發言。
五、繪聲篇
師出示多媒體畫面,要求學生發揮想象,用文字把聲音的感受表達出來。(生.寫作,師指名朗讀)
六、結聲篇
師:平時,我們不妨多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對周圍奇妙無窮的聲音已經麻木了呢?我們是否已經充耳不聞自己身邊那充滿愛意的聲音了呢?我們又是否有著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悟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聽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就會發現每一天對于我們來說都充滿著新奇與驚喜。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養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質和習慣。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熱愛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強朗讀,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2、對慣性思維意識的突破。
【教學方法】
導讀型。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效果 所用時間 一、導入新課 1、送給同學們一首歌《丁香花》
2、教師總結歌詞特點引入新課
3、出示課題《你一定會聽見》并做簡要分析。 學生邊聽邊唱。 體會歌詞優美,激發學生興趣。
5 二、文字感悟 對學生提出要求:
1、快速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優美。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進行交流。
提出要求:
⑴ 朗讀你認為寫得最好的段落,讀時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⑵ 你認為文章的語句,哪些是讓你感動的,哪些又是讓你感嘆的,哪些語句讀來就有一種美的享受,請勾畫出來,并自己分析產生這種美的原因。 1、讀課文,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
⑴小組討論出各組認為最優美的句子。
⑵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⑶讀出你認為最美的句子,并分析產生這種美的原因。 1、朗讀能力增強,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
3、學生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 15 三、研讀感知 學生齊讀課文:
抽生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內容和結構的整體感知。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總結歸納。 學生朗讀課文:
同桌之間討論課文結構,用流利簡潔概括性強的語言與全班同學交流。 把握課文結構,鍛煉學生說話、交談能力。 10 四、聲音游戲 教師播放聲音: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
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
你用心聽了嗎?
你聽見了什么? 用心聽,告訴老師究竟聽見了什么聲音。 學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邊的生活世界。培養學生感悟聲音的能力。 4 五、課后拓展 聲音會使人幸福,但也會讓人感到痛苦。請再聽《丁香花》表述你的愉悅或是感動。
要求:
1、能用流利語言表達自己感情
2、把自己體會寫在作業本上,100字左右。 先說出自己體會。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寫在作業本上。 鍛煉學生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快速思維能力。
最新《你一定會聽見的》優秀教案 篇14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做一個聲音游戲。把聽到的聲音用“┄┄(情況)下,┄┄(事物)發出┄┄(怎樣的)聲音”句式說出來。(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來自自然界和社會的聲音,學生當場造句)(鼓掌鞭子聲炮聲魚跳水棋子落地)
教師歸納:大家說得都很精彩,我們就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里,只有你有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桂文亞的這篇隨感式的小品文。
二、配樂朗誦課文:
教師學生共同朗誦課文,在悠揚的樂聲中感受文章的美。
三、整體感知
讀了這篇詩情畫意的文章,我們來說一下“文章
用描述了。”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描述聲音。
四、細部探究:
(一)探究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1、大家能體會到文章用多種形式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那文章主要描述了哪幾種聲音?(蒲公英梳頭、80只小螞蟻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風吹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水聲)你喜歡文中所寫的哪部分聲音?從文中找出相關段落,仔細品味,大聲朗讀,然后把你的意見說給組里的同學聽。(四人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2、學生談完后,教師借機發問:蒲公英梳頭、小螞蟻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你原來聽到嗎?學習了這篇文章,如果再遇到類似細小的聲音,會不會聽見呢?你會留意哪些看似無聲,其實有聲的例子?(花開的聲音、竹筍破土而出的聲音、柳絮飄落的聲音、寫字的聲音、蝴蝶振翅的聲音、媽媽的腳步聲、奶奶搖搖籃的聲音、媽媽蓋被子的聲音、父親的輕聲嘆息、教師的循循善誘、朋友遞鉛筆、橡皮的聲音、老師擦黑板的聲音、用粉筆寫字的聲音。)學生由感受自然界的聲音上升到生活中的聲音,深刻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聲音。請同學描述一下這種聲音。通過描述,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中的聲音與自然界的聲音的不同之處,就是聲音中蘊含著一種親情,多了一份愛。
(二)探究文章主旨
1、生活中原來不經意的聲音,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卻聽到了,為什么會聽到?(因為用心去聽)怎樣用心去聽?請大家結合書上的相關語句,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學生從書上找出重點句子,從選擇、思考、專注、辨別、聯想、想象等角度回答。
教師歸納:只要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聽、去看、去想,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滋味。
五、拓展練習:
設計聲音練習,引導學生用心傾聽,寫出感受。
過渡:在聲音里,我們得到快樂;在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同時我們也在創造聲音。下面,就讓我們體驗作者推薦的幾個聲音游戲。請一位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1、學生做聲音游戲,并提問同學:聽到什么聲音,有何感受。A學生嚼脆脆的餅干,硬硬的糖果;B報紙揉成一團,緩緩舒展;C錄下自己跟家人的一段對話。
2、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會得到更多的生活感悟。大家齊讀。(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喚醒。)
教師:快把耳朵叫醒,快把心靈叫醒,讓我們敞開心扉,感受生活。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去聆聽《森林狂想曲》。(多媒體播放音樂)
3、在動聽的音樂中,你一定聽到很多聲音,有眾多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吧!(寫完后全班交流,教師鼓勵性評價。)
六、課堂小結:
大家在心中把聲音描述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聆聽,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讓世界因為我們的傾聽而更加精彩。
七、布置作業:
1、把聽到的《森林狂想曲》編成一個故事;
2、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詢有關自然界各種聲音的資料,較全面地了解奇妙萬千的聲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