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受教育的權利
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使同學們了解受教育權的內涵,知道我國憲法關于受教育權利和義務的規定。
理解教育對公民個人及社會的重要意義,理解受教育是公民的餓一項權利也是一項基本義務。
能力目標:培養同學們的發散思維、探究分析能力;培養用已有知識論證自己觀點能力;初步培養維護自己受教育合法權益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同學們懂得去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增強社會責任感,能自覺樹立起為祖國的崛起而讀書的信念。
重點:知道受教育權的內涵
難點:受教育既是基本權利又是基本義務的原因
課間聽音樂《校園的早晨》
一、 導入:
1、剛才我們聽的音樂是校園的早晨,里邊講述了我們現在讀書的美好時光,但是現在,尤其是西部的一些偏僻的山村,有些未成年人因為貧窮或其他的原因未能接受教育。
2、師:展示(大眼睛)她是誰?在哪里看過(錄音)
師:她的眼睛使我們看到了對知識的渴求,“我想讀書,我要讀書”,這是她的夢想,小女孩的夢想能實現嗎?(能)板書標題: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師:希望工程不僅給受幫助對象學費,而且還會捐贈文化用品、衣物、書籍等。從蘇明娟的例子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生a:每個公民都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生b:每個公民受教育權都有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師:非常正確,從蘇明娟的例子中,我們知道了每個公民都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這就是受教育權(引出受教育權的概念)。
受教育權: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師: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為什么既是權利又是義務呢? 我們今天這節課就一起來說說這個問題。
三、新課教學
1、導入:古稀老人上大學
2001年教育部作出規定,進一步放寬參加高考的條件,取消年齡和婚否的限制。結果當年全國就出現25歲以上的考生16265人,最大的73歲,實際錄取25歲以上學生1924人,其中50歲以上的2人。據《南京晨報》報道,2002年全國年齡最大的考生、73歲的汪俠老人9月9日開始上學了,汪俠今年的高考成績為213分,被南京醫科大學錄取為旁聽生,與該校臨床醫學5年制的新生一起上課。
各抒己見:汪俠老人為什么要參加高考,重回課堂?這給我們什么啟示?(學生各抒己見)
小結:人活到老、學到老,受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不分年齡大小。我們只有不斷地接受教育,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才能使自己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2、老師在一次很偶然的看到了這樣一則報道,心理很不是滋味,感覺酸酸的,下面同學們也來看看吧。請欣賞(播放錄像:一根稻草,兩種命運)
師:一根稻草,緊緊栓著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最終,妹妹上了大學,并進入了外企,年薪十萬,而姐姐呢?只能目光空茫的盯著門前的這顆老樹,抓鬮是多么無奈的選擇啊!通過這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對個人發展有什么作用呢?
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從公民的自身發展來說,受教育是我國公民應該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板書:從公民的自身發展來看:受教育是基本權利)國家以一系列的憲法和法律予以規定,展示法律條文(學生齊聲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