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耳和聽覺
頻率: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單位是:赫茲(赫)(h)
振動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音調的高低一般用音階表示:
【思考題】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大約是20h——h
蝴蝶飛行時,振翅的頻率低于20h,人就聽不見……
【實驗】閱讀表格:利用音頻發生器測人耳收到聲音頻率范圍。
由f=10h開始,慢慢增大頻率,開始聽到聲音,記錄f低,繼續增大至開始聽不到聲音,記錄f高
(1)超聲波 f>xx0h:b超檢查人體內部(檢查孕婦嬰兒的動態影片),超生探傷儀(金屬),聲納及回聲探測儀。
原因:利用超聲波傳播,反射定向效果好;穿透力強;傳播時產生巨大的作用力。
(2)次聲波:傳播衰減慢,傳播很遠。
建立接收站,探知核爆炸和導彈發射情況,預報地震,海嘯,臺風等,因為它們速度小于聲速。
2、響度:
影響響度大小的三個條件:(通過教室里老師說話的例子)
(1)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距聲源越遠,響度越小
(3)與不同的人有關
響度是人耳主觀感覺的音量強度,既聽覺上感受聲音輕和響的程度,取決于頻率、聲強和聲波的波形。
【實驗】講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彈開的幅度。
讀p16圖表,了解響度的大小(分貝)對人體的影響。
3、音色:受發聲體的性質、形狀和發聲方法影響。
【小結】音調越高,物體振動越快,音調高低用音階來表示
頻率的概念,超聲波次聲波的區分
響度的三個特點及定義,分貝的概念。
音色:提出“讓耳朵飛起來”的實踐活動,有興趣的同學去音樂教室研究。
三、噪聲污染(網絡課)
1、聲音按人們的喜好感覺,可分為樂音和噪聲。
噪聲對人生理和心里都會造成損傷,如噪聲性耳聾,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理想工作環境是40db以下。
2、噪聲的產生及控制
聲音產生到引起聽覺:聲源振動發聲——介質的傳播——鼓膜的振動
3、控制噪聲也應從這三方面入手。p17討論題,見書上。
【課堂安排】
1、進入東海論壇相關頻道,查看版面首頁置頂的帖子說明。
2、分辨哪些是噪聲。
(1)法律規定的各種場合的噪聲標準。
(2)噪聲的相對性,妨礙他人學習生活工作的也屬于噪聲。
(3)噪聲的危害。
3、如何控制噪聲。
從三個角度著手,學習自己搜集資料或者參考老師提供的網址。
(1)防止噪聲的產生:現有的采取的措施。
沒有的該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