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月相教案
§3—5月相
【教學目標】
1、 了解月相的概念。
2、 探究并理解月相變化形成的原理。
3、 掌握月相變化的規律。
4、 知道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
5、 知道月相與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月相變化的規律,月相變化和農歷的關系。
難點:月相變化形成的原理。
【教學準備】
一半涂黑、一般涂白的排球,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
1、2、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圖片、,形象地介紹月相產生的原理,培養空間的想象能力。把乒乓球用鉛筆把一半涂黑做月球。用軟件來表現月相隨日期的變化。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欣賞王菲的mtv“月有陰晴圓缺”
講述:大家聽到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知道有關月亮的一些什么知識?
那我們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動手把你腦海中的月亮的形狀畫出來。
這幾位同學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很仔細,我們看到的月球形態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月相。
月亮有圓缺變化。
圓的。
畫月亮的形狀。
學生畫完后,自告奮勇拿到講臺的展臺來交流和評價。
通過畫月亮的形狀并在組織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交流和評價以培養自我評價能力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
我們知道月球是圓的,那為什么我們看到的月球為什么會有圓缺變化?(為什么會產生月相?)
小組討論:你覺得是什么原因呢?
教師補充:地球和月球本身并不發光。
這幾位同學都很善于思考,那下面我們就要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假設。我們已經學習了太陽和月球,那我們先來看看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的關系。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
所以,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月光是來自于哪里?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跑。
太陽照到的一半;
太陽的反射光線。
月相實驗的目的兩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實驗來了解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的關系
很好!下面我想請同學來操作。
下面每兩位同學手里都有一個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陽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陽光射過來的方向(右邊)然后我兩位同學要合作來進行探究。
之前我們再請這兩位同學演示一下。當月球的拿著雙色的小球再分別站到1、2、3、4的位置上,也看到同樣的效果。好,謝謝這兩位同學。
我們在座的同學做實驗的是要注意幾點:
1、要兩個人合作,比如一個當月球,一個當地球的觀察者。然后再換過來。
2、一定要邊觀察,邊記錄你看到的月相,記錄在發下來的表格中。3、因為座位的活動范圍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來做。
4、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陽光射過來的方向,演示錯誤的動作。
5、先觀察1234四個位置,然后再觀察這四個位置中間的月相。
6、做完實驗后可以和其他小組互相交流一下。 觀察月相,老師下去指導,指出錯誤,并督促記錄情況。然后當月球的同學分別站到1、2、3、4四個點上,當地球的同學觀察一個位置,然后把看到的相應的月相畫在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