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光和顏色
1.4 光和顏色(2)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了解太陽光的組成,知道白光是復色光
2、 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紅、藍、綠及三原色的組合后的顏色
3、 了解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4、 知道看不見的光:紫外光和紅外光
5、 知道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和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
重點難點
1、 點:白光是復合光,三標棱鏡對白光的折射作用,物體顏色的成因
2、 點:理解白光的色散現象及規律;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和透明物體顏色的成因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1、 教師準備:幻燈機、蠟燭、電燈、三張玻璃紙(紅、綠、藍)、顏料工具一套、太陽能小電扇、電視搖控器一個。
2、 學生準備:三棱鏡、平面鏡、肥皂泡泡盒, 太陽能計算器、光盤、顏料工具一盒、每組同學做一幅太陽鏡:紅、黃、綠、藍。
3、 課前做好用平面鏡分解太陽光的實驗。
[準備引入]
打開窗簾讓學生判斷射入的光是什么顏色的?
[課題揭示]
小游戲:讓學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戲。同時觀察吹出來的泡泡表示是什么顏色?
展示圖片:彩虹圖片
演示:讓一位學生上臺用三棱鏡將太陽光反射到白墻上,并觀察白墻上光的顏色。找一找墻上出現了幾種顏色?
[新課展開]
一、光的色散
提問:白色的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和肥皂泡后,為什么會出現七色色呢?經過三棱鏡后也出現了七種顏色,說明白光是單色光嗎?這是一種什么現象呢?
講述:白光通過三棱鏡后分解成七種顏色的現象稱為光的色散,是由英國物理學家牛頓首先發現的
生活中的哪個現象就是光的色散現象?——彩虹
觀察: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電視屏幕上的顏色。能看到幾種顏色。
太陽光的組成——太陽光是一種復合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注意與生活中說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不同。
二、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講述:電視屏幕上只能觀察到三種顏色:紅、綠、藍。但是我們卻能看到更多的七色。這是怎么回事呢?
動畫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紅、藍——品紅色 紅、綠——黃色 綠藍——青色 紅、綠、藍——白色
三、色光的混合與顏料的混合
光有紅、綠、藍三種色光,顏料盒里也有紅、綠、藍三種顏料,把他們混合會怎樣?
小組實驗:每個同學作一個混合實驗:紅、綠——
紅、藍—— 綠、藍—— 紅、綠、藍——
與色光的混合結果一樣嗎?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課件演示:顏料三原色的混合結果。
四、看不見的光
演示:用搖控器轉換電腦,讓學生思考,搖控器是什么實驗轉換的?
問:你看到紅外線了嗎?它確實存在嗎?
回憶:耳能聽到所有頻率的聲音嗎?20——xx0hz
講述:人的眼能看到光也是有一定范圍的。
資料:紅光外側存在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這種光具有明顯的熱效應,經過大量的資料證明,這就是紅外線。
問:你知道驗鈔機是利用什么原理的?
舉例說明:請你再舉出一些有關紫外光的例子。
紫外線——在紫外光以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光。
討論:你知道紅外線與紫外線哪能些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