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光和顏色1
光和顏色(1)
教學目標
1、能從幾個物體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傳播和聲音傳播的區別:光在同一種透明物體中沿直線傳播。
3、記住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過觀察了解太陽光的組成
5、知道不透明物體和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
重點難點
1、 重點:認識在同一種物體中光以直線傳播,并能解釋某些現象
2、 難點:太陽光的組成;透明物體與不透明物體顏色的成因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教師準備:圖片,幻燈,激光手電筒、全反射器、太陽鏡、微機、投影機、
學生準備:太陽鏡、激光手電筒、太陽底下樹蔭下的光斑實驗探究、蠟燭、水槽、燒杯、帶孔的紙板、厚的玻璃磚、果凍、水、蚊香、可樂瓶
教學過程
[準備引入]
利用媒體展示有關光的一些圖片,在學生欣賞時提問:你為什么能看到這些圖片?(因為有光進入了人的眼睛)請你閉上眼睛,你還能看見這些圖片嗎?(不能)為什么?(光沒有進入我們的眼睛。)
[課題揭示]
我們能看見物體就必須有光從這個物體上射入我們的眼睛。
[新課展開]
一、光源
問:那么光從哪里來?(學生舉例)
你能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嗎?(能夠自身發光)
我們把能自身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觀看媒體上播放出的一些物體,判斷是否是光源)
我們經常說皎潔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奪目的鉆石是不是?為什么?
可我們明明看到了月亮鉆石了,我們不是說看見物體必須有光從這個物體上射入我們的眼睛嗎?(能反射光)
所以月亮鉆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們卻能看到它,因為它能反射光,光再進入我們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幫它們分類嗎?(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展示幾幅有關光現象的圖片,讓學生感覺一些有趣的光現象:彩虹、日食、影子、海市蜃樓、筷子為什么在水中會折斷等。
問:你知道這些現象是怎么形成的嗎?
講述:自然界中有大量與光有關的有趣現象,我們將一一學習。
提問:1、你是怎么來區分白天與黑夜的?太陽光從哪兒發出來的?太陽離我們近嗎?那么太陽發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傳播到地球表面的呢?
1、 打開電燈時,整個房間都會亮嗎?那么光是怎么從電燈傳到各個角落的
演示:用激光電筒,將光的紅點射到墻上。
問:你們看到光了嗎?看到光傳播的路徑了嗎?
你能否作出一種假設,假設光有空氣中是以什么路徑傳播的?
二、光的傳播途徑
舉例:你能否舉出生活中你曾經能明顯地看到過光的傳播路徑的例子,在什么情況下
在光的傳播路徑中有微小物質存在的環境。
展示圖片:放映機的光束;穿過森林的太陽光束;霧天車燈的光束;雨中車燈的光束;
實驗探究:要想確切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的規律,同學們必須用實驗自己去研究,實驗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光可以在哪些物質中傳播?這些物質有什么共同特點?
(2) 光在這些物質中是沿什么路線傳播的?
(3) 光總是沿著這樣的路線傳播嗎?有沒有條件限制呢?
交流討論:
根據你的實驗現象完成下列各項:
1、 光可以發哪些物質中傳播?這些物質有什么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