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了解細胞的發現史;
(2)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結構的功能
(3)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4)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能力目標:培養自學能力、通過觀察獲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1)體會對事物的觀察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2)感受科學的發展往往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3)初步感受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二、教學重難點:
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其功能。
三、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引
入
設問:每位同學都吃過西瓜,西瓜多汁美味,那你知道西瓜汁是哪里來的嗎?為什么多數植物的葉子是綠色的?那就請同學們認真聽課,答案本課中找!
可能不知
激發學生求知欲。
2分鐘
細
胞
發
現
史
問:你們知道細胞嗎?
述:確實,由于細胞極小,小到我們肉眼根本無法分辨,所以,普通人一般無從所知。
課件展示:微生物大小
問:那么細胞是怎么被發現的?
(布置學生閱讀p53和p62)
活動一:
思考:細胞發現的過程是怎樣的,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是怎樣的,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是怎樣的?
置疑:從細胞的發現到今天的細胞學成就,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其間凝聚了許多科學家的探索成果,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可能不知)
閱讀
學生思考后回答
細胞大小的感性認識
培養學生通過自習獲取信息的能力。
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細胞發現史與細胞學說的建立史,以及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
讓學生感受科學的發展往往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3分鐘
7分鐘
3分鐘
細
胞
學
說
置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知道動、植物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結構構成的嗎?這個結構是什么?
述: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這就是細胞學說。
(板書)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生答:細胞
讓學生初步了解物質世界的統一性。
3分鐘
細
胞
的
形
態
過渡:細胞到底是怎么樣的呢?
課件展示各種細胞形態圖。
要求學生談談觀察后的感受。
總結:細胞的形態是各式各樣的,但它們都很小。
觀察
回答。
感受物質世界的多樣性。
3分鐘
細
胞
的
結
構
過渡:細胞的形態各異,那么其內部結構又是如何的?
課件展示動物細胞結構圖,介紹各部分結構。
繼續在旁邊展示出植物細胞結構圖。
問:你能找出它們共有的結構嗎?
追問:有沒有不盡相同的地方?哪位同學能在圖中指出?
介紹植物細胞結構。
思考,并回答。
指定學生上臺指出。
培養學生的觀察及辨別能力。
10分鐘
細
胞
結
構
的
功
能
過渡:結構總是與功能相適應的,有什么樣的結構就有什么樣的功能。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細胞各部分功能。
針對動植物細胞圖在引導的基礎上介紹各結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