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三)(附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
(1)解釋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小;
(2)觀察并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和意義。
2.能力:
(1)利用數學模型研究細胞體積與表面積的關系;
(2)運用記錄、分析數據和根據數據獲得結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模擬探究過程以及科學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教學策略〗
通過設置情境,引出問題:細胞為什么這么小?再引導學生思考、提出假設,引出“研究細胞體積與表面積的關系”活動。針對模擬探究實驗設計一系列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理解細胞體積較小與物質交換的關系,進而引出細胞如何保持較小的體積的問題。對此學生容易想到細胞可以一分為二,即通過細胞分裂。細胞分裂使細胞體積減小,細胞數目增多。
細胞分裂比較抽象,學生先觀看細胞分裂過程的課件,然后討論,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最后歸納、總結。
〖教學重點〗
1.細胞分裂的過程;
2.細胞分裂的意義。
〖教學難點〗
1.活動“研究細胞體積與表面積的關系”中預測的提出、數據的處理、結論的得出。
2.染色質、染色體的概念及其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的變化。
〖教學方法〗
模擬探究、計算、分析、討論以及結合掛圖分析講解等方法。
〖教學用具〗
1.課前要求學生制作棱長分別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體;
2.動物、植物細胞分裂過程的課件;
3.細胞核在細胞分裂時,染色質、染色體變化掛圖;
4.用馬鈴薯制作棱長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看生物體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答:細胞。
設問:大象的身體比小老鼠大得多,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把兩者的細胞比較一下,結果會怎樣呢?大象的身體大的原因在哪兒呢? (激起了學生好奇心,紛紛進行推測。)
教師總結:其實兩者的細胞在大小上沒有什么區別,大象身體大的原因在于體內細胞數目多。
現在再來看看新生兒和父母身體內的細胞數量,新生兒體重一般只有3~4kg,成人體重一般在50~70kg,是父母的細胞比新生兒的細胞體積大還是數目多呢? (進一步認識生物的體積與細胞大小的關系)
答:父母細胞的數目比新生兒的細胞多。
據測算新生兒體內一般有1012個細胞,其父母有1014個細胞,兩者在數量上相差100倍,但細胞體積是差不多大,父母身材高大的原因是父母身體內的細胞數目多。
有的同學可能會想或問,細胞的體積為什么這么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這多不方便。細胞為什么不長大一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和學習的問題。
(二)新課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生物體內的活細胞是有生命的(即我們通常所說細胞是活的)。細胞進行生命活動就要通過細胞膜從細胞周圍環境中獲得營養物質,排出代謝廢物,那細胞體積小是否與細胞進行生命活動中的物質交換有關呢?(引導提出探究的問題) 你們認為呢? (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觀點)然后師生共同歸納。
有的同學認為是,有的認為不是。那你們怎樣設計實驗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呢?有的學生就小聲議論:細胞那么小,又看不到,我們沒有那么小的工具來測量細胞大小,用什么方法才能去證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