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三)(附教學反思)
(二)新課
同學們說得對,我們把一個細胞變為兩個細胞的過程稱為細胞分裂。細胞是如何從一個變為兩個的呢?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同學們先觀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播放課件)
討論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細胞分裂過程,歸納、總結。
1.動物細胞分裂過程:核分裂―細胞質分開―2個新細胞
2.植物細胞分裂過程:核分裂―新細胞膜、細胞壁―2個新細胞
在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內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同學們還記得細胞核的作用嗎? (在遺傳有重要作用)為什么細胞核能在遺傳中起重要作用呢?
結合掛圖分析講解染色質、染色體的概念以及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的變化。
強調染色質里含有遺傳物質。細胞分裂前,染色質細長,經過復制而數量倍增,分裂時,染色質縮短變粗變為染色體,并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從而保證了新細胞與親代細胞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因此染色質與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在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的兩種表現形式。
通過學習,同學們分析、討論一下細胞分裂有什么特點?然后歸納總結。
細胞通過分裂把染色體(遺傳物質)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保證了新細胞與親代細胞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
細胞分裂又有什么意義?
1.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繁殖。
2.多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生殖細胞而繁殖后代;通過細胞分裂使生物體內細胞數目增多,從而使新個體由小長大,使生物體不斷更新衰老死亡的細胞,從而保證生物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教學反思〗
在經過最初兩個班的教學實踐后,我發現活動中問題的設計以及組織討論的效果比較好,大多數學生理解了細胞的體積與表面積(細胞膜)、細胞大小與物質交換的關系,但部分學生搞不清楚其中的關系。后來又做了改進,我自己用馬鈴薯做了一些棱長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體,用紅墨水進行演示。又設計了一些問題。
1.把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放入紅墨水里,有幾面被染紅?面積是多少?面積與體積比是多少?
2.棱長2厘米的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比是多少?把它放入紅墨水里,它6面共24平方厘米被染紅,我用刀把它切成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每個小正方體有幾面被染紅?面積是多少?面積與體積比又是多少?
3.如果把棱長3厘米的正方體放入紅墨水,情況會如何呢?
經過以上演示和問題的討論回答,所有學生都理解了細胞體積與物質交換的關系,從而明白了細胞為什么這么小。
〖教學點評〗
這兩課時的教學亮點是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計算和進行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了“細胞為什么這么小”的道理。其間有學生的預測、計算、討論、獲得結論,既獲得了知識,又學習了模型法。細胞分裂的過程用課件演示,也使難點容易突破。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廣度、深度和質量都較好,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