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案花的設計(通用2篇)
圖案花的設計 篇1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自己喜歡的各種花卉的圖片、鉛筆、橡皮、黑色水彩筆、簽字筆、水粉或水彩顏料、毛筆、剪刀或刻刀、白t恤
教師:花卉圖片,相關花卉的網站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花卉圖片的欣賞、學習,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關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2、了解圖案的取材途徑和變化規律,較好地運用簡化和夸張的手法設計花卉圖案,了解形的置換方法,能選擇合適地形狀進行形的置換練習;
3、了解點線面的畫面組合,運用黑白的表現方法進行花卉圖案設計;
4、能夠較好的運用鏤刻或其他制作技法來實現自己的色彩花卉設計方案;
5、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相似形的置換
教學難點:圖案花的設計方法
教學評價:
1、能否找到相關的花卉資料,并能夠談出花卉的象征意義;是否了解圖案的變化規律,并運用點線面的組合進行黑白花卉圖案設計
2、是否明白形體的有趣置換,能夠談出自己匠心獨具的設計方案,并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色彩花卉設計方案。
設計構思:
花, 是植物最美麗的生命形態。它代表著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們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ɑ艿脑煨吞焐鷥灻溃式k麗,人們根據其生長結構及其形態特征展開聯想,賦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義;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愛情;梅、蘭、菊、竹以其堅韌挺拔的氣質和高雅飄逸的品味被譽為代表中國古代文 人的“四君子”。
隨 著時代的推移,花卉作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愈加愈顯示出她的審美價值和無窮魅力。每逢佳節到來的時候人們會以鮮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時,我們會以鮮花表示慰問;與心上人約會時鮮花可以表達心中的愛慕;緬懷故人時,鮮花又代表了思念……我們的家里總會留有一支花瓶,不時的插滿鮮花,讓居室滿堂生 輝,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蘭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從 古至今有無數的畫家將花卉作為自己創作的主題,而在今天的社會花卉也越來越多的以圖案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所以讓學生們認識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創作意圖來表現花卉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運用學過的繪畫技法裝飾我們的環境則是關鍵。
所 以根據《花圃》這一課的框架,本課將從花卉圖片、花卉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導入(利用問題導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圖案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進行花卉圖案的創作;從花圃這一概念直扣主題(游戲導入法),帶領學生運用形的置換方法,采用鏤印等不同形式進行彩色圖案的制作,并利用集體的智慧拼貼出一個大 花圃。
教學要求:
老師:播放老師準備好的課件資料,通過欣賞五彩繽紛的花卉圖片,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審美情趣;展示各類范畫,啟發生學思路,讓學生從范國中尋找設計思路和繪畫方法。
學 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圖書,各自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花以及這種花的象征意義。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規律,概括出其骨式與瓣形的基礎上,將花瓣置換成新的形狀,賦予花圖形以新的意義。分別采用黑白和色彩兩種表現方式進行花卉圖案的創作,創作過程中注意點、線、面的結合運用。在拼貼花圃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形的有趣 置換、花卉圖案的變化規律、色彩的鮮明搭配和簡單的鏤印技術。
教 案 部 分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1、欣賞自然界千姿百態的花
2、欣賞各種形式圖案花
(圖案造型一)
師問:這些花與自然花相比較,有哪些特點?
總結:這些是圖案花。與自然花的關系是寫實與概括具象與抽象的關系
(出示圖案花二)
師問:這些也是圖案花
與先前我們看到的比較它們又有什么特點?
總結:這種藝術手法叫置換;它形成的圖案不是花,但使人聯想到花,它會賦予花的圖形新的意義。
。1)相似形的置換:
(2)不相似形的置換:
3、師問:我們可以在哪些物品上看見圖案花
。ǚ、床上用品、裝飾畫、花瓶、沙發套、手帕、手巾等日常用品、用具都常見)
現在,同學們是否也想設計自己的圖案花呢?先想一想,應該有哪些問題要先解決一下?
二、如何繪制圖案花
工具:直尺、圓規、量角器
1、三瓣圖案花繪制辦法:
需借助幾何形:等邊三角形
骨式線:三條高
2、四瓣圖案花繪制辦法:
需借助幾何形:正方形
骨式線:對角線或中軸線、米字線。
3、五瓣圖案花繪制辦法:
需借助幾何形:圓
骨式線:半徑,夾角72。
4、六瓣形圖案花繪制辦法:
需借助幾何形:正方形或圓
骨式線:交叉線或半徑,夾角60。
三、教師演示:
方法1:直接繪制
方法2:剪貼(請學生與老師合作)
方法3:漏印
四、活動:
分四個小組活動:
1、直接繪制小組;
2、剪貼組;
3、漏印組
4、設計提高組;
五、評價:
請同學們將完成的作品上臺展示并相互評價
欣賞
思考
回答
分析圖案花的特點,了解置換的藝術手法
思考與回答
了解圖案花的基本制作過程
師生互動
獨立創作集中集體評價
初步了解圖案花的特點
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動手設計的能力,為更好的創作做好準備
使同學們理解圖案花在生活中的應用,為下面實際設計環節埋下伏筆
使學生體會制作的樂趣,通過多媒體演示,直觀再現基本瓣形的制作過程,為學生獨立制作環節解決障礙
師生通過互動增強課堂氣氛
讓學生體會創作過程樂趣,注意培養學生圖形創創藝過程中設計思維與創新意識的培養
圖案花的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色彩及色調給人的感受。
讓學生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的欣賞美術作品,能夠分析美術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的彼此聯系,實行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并把所學色彩知識大膽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教法選擇 :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并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描繪不同季節的文學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課本等。
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分兩課時,每課時 45 分鐘。第一課時:啟發、引導與體驗相結合,通過跨學科的探究性學習、欣賞,側重對色彩的心理效應的介紹。使學生認識色彩、了解色彩與表現自我的關系。第二課時:活動課,運用不同的色彩、富有個性的筆觸來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教學設計 ( 第一課時 )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一、組織教學
投影儀分別打出冷暖色調布置的房間圖片,同時播放冬天刮風、下雨的聲音。 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 (1) 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天氣里,外面刮著風,下著雨。你出外歸來,先后走進這兩間房,分別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 分鐘 )
讓學生回答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互動。
提問: (2) 兩間房間為什么給人的感覺會不同 ? (2 分鐘 )學生回答,老師暫不總結。
老師:這個問題,正是我們這節課要重點學習的課題。讓我們共同來探討。制造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二、導入新課
展示課題: 《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應》
1 .展示兩組色彩卡片,與學生共同分析。
a 紅、橙、黃
b 藍、綠、紫
提問:這些顏色分別會讓我們聯想起什么 ? 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 ?
(2 分鐘 )
2 .展示課本 11 頁風景圖片。
提問:同一風景,畫面色調不同,給人感覺相同嗎 ? 0 分鐘 ) 師生共同小結: “不同的色彩給人的感覺不同!鄙实倪@一特性常被運用到藝術作品中,用它來營造氣氛和傳達情感。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回答、分析使學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強烈的感情性。六個基本色相 ( 紅、橙、黃、綠、藍、紫 ) 的心理效應是色彩感情性表現的重要基礎。
舉例:欣賞課本 12 頁農民畫《猴子吹號》。
提問:這幅畫在色彩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 (3 分鐘 )
小結:在我國傳統觀念中,紅色往往與吉祥、好運 ( 紅運 ) 、喜慶相連。紅色便成為一種節日、慶祝活動中的常用色。這幅畫以紅、黃色為主配以紅、黃色的對比色藍、綠色,畫面色彩飽和強烈,營造出了一種“普天同慶”的喜慶氣氛。 (3 分鐘 )
通過欣賞富有民族特色的農民畫《猴子吹號》,讓學生了解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民間藝術的根基深厚,源遠流長。并了解我國民間繪畫的用色特點。
3. 運用電腦,改變《猴子吹號》這幅畫的色調以藍、綠色為主。 ( 圖略 )
提問:色調改變了,畫面的氣氛有沒有變化 ? (2 分鐘 )
利用電腦的優勢,加強直觀感受。通過比較,讓學生感受色彩在繪畫中表現情感的重要性。
4 。展示課本 11 頁色彩搭配的圖片。
提問:同一種顏色在不同色彩的襯托下,給人感覺相同嗎 ? (5 分鐘 )通過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識。如:服裝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讓色彩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深切認識到掌握色彩知識的重要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5 .展示課本 11 頁不同形狀、筆觸的色塊圖片。
提問:同一種顏色,呈現出不同的形狀、筆觸時給人感覺相同嗎 ? (2 分鐘 )
通過回答,讓學生了解色彩能夠表達情感,而且當它依附的線條、形狀不同時,能夠加強或減弱色彩給人的感受。
6 .欣賞
(1) 欣賞凡•高的《向日葵》
提問:凡•高的畫,用筆、用色都很有特點。他為什么要這樣用呢 ?
講解:色彩作為繪畫表現的手段對人的視覺情感會產生刺激作用。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體驗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應!断蛉湛酚庙懥恋狞S色和奔放有力的筆觸,把向日葵絢麗的色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從畫中,我們會強烈感受到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2) 欣賞康定斯基的《即興二十六號》
提問:你看得懂這幅畫嗎 ?
講解:康定斯基的畫徹底拋棄了描寫性的和讓人產生聯想的繪畫語言,而借用類似音樂的形式,來表達自己某時某刻對周圍世界的感受。用線條、色彩以及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畫面,開創了沒有具體物象的抽象畫。 (6 分鐘 )
總結:通過比較、欣賞,我們知道了色彩和筆觸是繪畫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 (1 分鐘 )
簡介荷蘭畫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點。簡介俄國畫家康定斯基的繪畫風格。
通過欣賞他們的畫,使學生了解西方美術史中的重要畫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風格和特點。學會多角度的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從中了解和感受經典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
7 .課堂活動
(1) 播放兩首不同風格樂曲的片段。
第一首: 《豐收鑼鼓》
第二首: 《二泉映月》
引導學生體會這兩首樂曲的主題、意境和節奏。 (8 分鐘 )
提問:如用色彩、筆觸在紙上來表現這兩首樂曲的意境、情緒、節奏,你會如何表現 ? (2 分鐘 )
(2) 布置下節課的活動內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現,讓學生準備。
最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下課。 (2 分鐘 )
美 術與音樂、美術與文學的整合!缎抡n標》指出: “自然和社會有著一些共通的規律和法則,通過跨學科的聯想教學,可以加深對它們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對普遍規律的認識和實踐能力。”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在 課堂中的巧妙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多方面去體驗并表達。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課后總結及改進計劃:
通過兩課時的學習、欣賞、練習,學生大都能體會到不同的色彩筆、觸能表達不同的情感。但不足之處是在學習、練習過程中發現: (1) 學生腦海中形成的概念化的東西太多,如:春就是一片綠,夏就是一片紅,秋就是一片黃等。缺乏創造性。 (2) 練習過程中發現學生駕馭色彩的能力不強,因此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畫面色彩、筆觸都比較單調,缺少變化。針對以上情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進一步鼓勵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多欣賞一些中外繪畫名作,從中汲取營養,拓寬視野,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