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計算機(精選2篇)
神奇的計算機 篇1
課題:神奇的計算機
教學目的:
1、掌握計算機系統的組成部分及其它們的關系。
2、掌握計算機存儲器分類及特點。
教學設想:
重點:信息,信息對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作用,對社會、國家的作用。
難點: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存儲器分類及特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與圖片
教學過程:
(二)、計算機的組成:計算機的硬件系統
1、1946年誕生在美國(eniac)
電子管、晶體管、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2、發展方向:智能化、多媒體化和網絡化。
3、計算機組成
硬件:看得見摸得著的設備
計
算
機
系
統
包括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常用輸入設備:鍵盤、鼠標、掃描儀、錄音、手寫板等
常用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運算器
cpu:計算機系統的核心
控制器
系統軟件
軟件:計算機上運行的程序及其有關的資料
件應用軟
4、存儲器
(1)功能:存儲信息(程序和數據)
(2)存儲器的二種操作方式:
“寫”:將信息存入到存儲器的過程
“讀”:將信息從存儲器中取出的過程
(用來存放計算機當前工作中正在運行的程序)
(3)內存:容量小、存取速度快、價格貴。
隨機存儲器(ram):隨機讀寫,但斷電后信息丟失。
只讀存儲器(rom):只讀不寫,斷電后信息不丟失。
5、存儲器種類:
常有的外存有磁盤(軟盤和硬盤)、磁帶、光盤等
軟盤常見有3.5英寸和5.25英寸,光盤(cd-rom)
6、外存:容量大、存取速度慢、價格低。
(外存主要用來存放那些暫時不用的信息)
7、存儲器的容量:
存儲器的容量大小是用字節(byte)來表示的,
存儲器常用單位是:千字節(kb)、兆字節(mb)、吉字節(g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內存容量:64kb、128kb、256kb或512kb等
硬盤容量:20gb、40gb、80gb和120gb等
軟盤容量:1.44mb、cd-rom:650mb、dcd-rom4.7gb
(三)、課堂練習(1)
1、在表格中空白處填寫是與否
存儲器
名稱
斷電是否會使其內的信息丟失
用戶是否可對其進行“讀”操作
用戶是否可對其進行“寫”操作
ram
rom
軟磁盤
硬磁盤
光 盤
2、填空題:
(1)計算機硬件有 、 、 、 和 。
(2)常用輸入設備有 、 、 、 和 。
(3)常用輸出設備有 、 和 。
神奇的計算機 篇2
[教學目的與要求]
(1)初步理解什么是計算機網絡。
(2)能夠區分局域網和廣域網的不同,能初步理解局域網和廣域網。
(3)能過學習電子郵件和網絡信息共享能夠對網絡有一個感性認識,同時對于 internet有一個感性認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網絡的概念及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或多媒體網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從我們剛開始學習計算機到今天,我們已經把計算機的許多知識和許多應用軟件都學進我們大腦的“存儲器”。可在今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所有的計算機都是一體的,任何一個計算機都不是孤立的,它們可以相互的交換資料、傳遞信息、共享文件,把原本遙遠的天涯海角變成咫尺天涯!這,就是神奇的計算機網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么是計算機網絡,它為什么會這么神奇。
二、新授
教師通過投影或屏幕展示一個校園網網絡結構,并放映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多媒體影片。
1.計算機網絡
根據出示的校園網結構圖,向學生介紹:把許許多多臺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在一起,就叫做計算機網絡。
2.計算機網絡類型
出示幻燈片,分別向學生介紹幾種常見的計算機網絡類型:局域網、廣域網和internet。
3.計算機網絡作用
通過多媒體影片和上網實例介紹,向學生展示計算機網絡的作用。(電子郵件、局域網的操作)
三、學生練習
(1)在教室內的網絡上找到離自己最近的計算機和最遠的計算機。
(2)把教師機上的某個文件拷貝到自己的計算機上。
(教案設計:徐州市青年路小學 蔣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