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教案(通用2篇)
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在美術新課程改革中,初中教材擴大美術欣賞的比例,因為美術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培養對美術的興趣,陶冶情操。但課本上的內容有限,信息量較少,如果在授課中照本宣讀,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借助現代媒體與網絡技術,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相關信息,而且能較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學生掌握了利用現代媒體與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不僅僅應用在美術欣賞的學習上。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提高美術素養,感受藝術美,陶冶情操。
2、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加深對生命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理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3、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利用現代媒體與網絡技術尋找相關信息,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學設備:
帶多媒體投影的計算機室,計算機與internet相連接。
教學難點:
1、如何理解生命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2、如何在internet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信息。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學生瀏覽本課所要學習內容。
2、學生相互交流看畫心得。
3、學生發言,在欣賞中有何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可作適當提示)
(二)教師示范
1、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簡單的教師可直接解釋或提示,選擇合適的問題,教師假裝不知,而告訴學生可以到網上查找。
2、教師示范如何查找
①打開瀏覽器,示范如何選擇搜索引擎(例:雅虎、搜狐、新浪、google等)
②輸入關鍵詞(講解如何選擇關鍵詞,如作品名稱、作者姓名)
③講解在顯示的信息如何選擇所需要的內容。
④打開所選網頁,找出答案。
⑤教師小結一下在網上搜集需要信息的方法。
3、學生練習
①教師指定一幅畫(網上信息量較多的,例如一些中國古代名畫)讓學生嘗試查找。
②學生發言,通過網上所找到的信息,如何來了解這一副畫(作者如何來體現對生命與自然的情感)。
③對于學生在看畫過程中還有未理解的問題,讓學生到網上去查詢,教師作巡回輔導。
④學生發言通過剛才的學習,對于“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有何認識,教師小結。
4、學生自主學習
①讓學生在網上尋找自己所感興趣的作品或作者的相關資料。
②學生小結本節課的收獲。
5、教師總結
作業要求:
根據網上所收集到的資料,寫一篇關于“藝術——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心得。
生命與自然和諧交融教案 篇2
一. 單元目標
(1)從古今中外優秀繪畫作品中,感受各種具有生命活力的藝術形象和自然現象。
(2)通過學習研究,探討,學生能對繪畫作品的情節內容,藝術手法和美感特征進行簡要的描述和評價。
(3)通過對本單元繪畫作品的欣賞,加深對生命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理解認識,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與態度。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材選擇了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圍繞藝術——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這個主題展開,改變了以往繪畫欣賞以學科,畫種,時代或地域劃分內容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課程綜合性的特點,提出了從多角度認識欣賞藝術作品的的內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養學生對作品的分析能力,審美能力的同時,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態度及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培養。
三.教學建議
教師可根據本單元美術欣賞教學主題,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在圍繞教學主題展開教學的同時,貫穿審美教育的主線,在組織,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作品的情節內容,藝術手法,美感特征的同時,簡要穿插介紹作品常識。學習活動可多樣化,體現師生互動交往,教學活動應盡可能直觀生動,采用多種媒體輔助教學。因此,教師課前應對教材作認真學習理解,對教學活動進行周密設計和準備,以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本單元教學,可用二課時完成。
四.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1.對作品生命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理解.
2.對作品藝術表現的理解和欣賞.
難點: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審美能力和情感態度.
五.課前準備
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圖片或課件制作
學生:課前有關作品資料的收集和學習.
六.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 課題引入(5分鐘)
通過作品數幅(投影,幻燈或圖片)展示充滿生命活力的繪畫作品.
學生思考討論:
作品中主要描繪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發言.
教師點評并引入本單元學習課題.
(1) 繪畫作品形象豐富,相當一部分為充滿生命力的形象..
(2) 生命產生于自然,生長于自然,與自然和諧交融.
(二) 活動一:欣賞與評述:對作品的基本認識(15分鐘)
1,觀賞作品數幅(課本第2頁.,可作適當增補).
你是否能對作品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也可將自己課前收集準備的資料作講稿).
2,學生討論.
3,學生對作品描述發言.
4,教師講評,并作個人發言.
(1)重點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動及與自然融洽的關系.
(2)適當提示作品的構圖,藝術風格等所傳達的效果.
(三)活動三:分析與研究:生命與自然的關系(22分鐘)
請學生仔細觀察作品(課本第3頁,可作適當增補).
研究問題:
1,聯系生物學科所學知識,說說作品中描繪了哪些物種?與生命物種,生命活動相關的自然形象是什么?
學生分析思考,討論研究.
學生發言.
教師發言(結合作品回放及局部觀賞)
2,問題:
(1)作品中生命活動與自然的關系分別是怎樣的?
(2)作者運用怎樣的藝術手法來增強效果,產生美感的?
學生討論研究
學生發表見解
教師發言:重點對《孟特芳丹的回憶》作補充發言.
3,研究思考:
(1)聯系作品思考:自然對生命活動有哪些作用?
(2)如何保護自然,促進生命活動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四)作業要求:(2分鐘)
1,選擇課本中第2-3頁作品一幅,對作品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
2,試寫一點對《孟特芳丹的回憶》一畫的感悟.
(五)學習活動小結:(1分鐘)
第二課時
(一)簡要回顧講評前一課美術欣賞學生作業(由學生講讀)引入本課.
(二) 活動三:討論與解釋:作者的感情與藝術創造
1,作者感情的體會(10分鐘)
欣賞作品(課本第4頁,可作增補).
將課本作品與內容相似的內容其它繪畫作品作比較.
討論解釋:
(1) 為什么類似的內容,不同作者的作品,風格不同?
(2) 課本作品分別體現出何種感情?
學生討論,并試對比作出解釋.
教師發言:感情因素對作品的影響.
肯定學生對作品所包含的感情的解釋的理解
2,藝術創造的理解:(12分鐘)
研究問題:
(1) 藝術是什么?
(2) 優秀美術作品是否就是客觀形象的再現?為什么?
觀賞一組自然形象圖片,再與相似內容的繪畫作品作比較,試找出藝術形象與自然形象的聯系和區別.
學生觀察思考發言.
教師適當提示:
藝術形象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高,更典型,這是藝術創造的特征.
再請學生聯系作品數幅,談談對藝術創造的理解.
(三)活動四:體驗與評價:創作與審美
1,創作活動的體驗:(10分鐘)
通過觀賞課本作品和增補作品思考:
是否是作者與自然和諧交融的活動?
體會方法:
(1)學生親自實踐作品局部,體會感受.
(2)教師師范作品局部加強感受.
(3)請有繪畫經驗的學生談感受.
2,審美體驗,評價.(10分鐘)
結合本單元內容學習,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生互談感受.
作業要求:
選擇作品一幅,根據自己的審美經驗和能力寫感受,大膽發表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