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美術我的故事(精選2篇)
七年級美術我的故事 篇1
一. 設計理念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意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通過現代化多媒體課堂教學,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除了本學科(美術)外,同時還涉及了文學、歷史、德育等學科,強調跨學科的、建立在各學科之上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湘版〈美術〉教材七年級上冊中的第2課: 〈我的故事〉,是按照國家美術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設置。在現代生活中,卡通已成為表現生活、表達情感的一種流行的大眾文化。它以其鮮明的主 題、典型的形象、幽默風趣的造型、簡潔而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生活,深受青少年的喜愛。基于學生的興趣、需要與能力的考慮,本課主要用卡通藝術形式來表 現學生自己的生活,描繪“我的故事”。
三. 學生分析
本課學習的對象是初中一年級(七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是從小看著卡通動畫片長大的,他們特別喜歡卡通故事,喜歡卡通形象,也喜歡畫卡通形象,所以本節課很受學生歡迎。
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通過卡通畫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卡通畫的主要特點,幫助學生提高觀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對文化、歷史和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欣賞、思考、討論、練習、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增添學生的幽默和智慧,激發學生尋找生活的神奇與樂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協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卡通畫的特點
2.教學難點:突破學科本位,建立學科間彼此聯系,實行跨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
六. 教具與學具
1.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卡通范畫等
2.學具:學生搜集和查找的資料、卡通形象,素描紙、水彩筆、鉛筆、橡皮等。
七. 教學過程
(一) 講故事
1. 教師活動
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我們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有趣的事情發生,在你的身邊有一些有趣的事嗎?請講給同學聽。(板書課題——我的故事)
2.學生活動:
學生到講臺前講故事(教師應提前布置,故事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說的,或是歷史故事、科幻故事均可。)
2. 設計意圖
安排學生講故事,可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為學生畫“我的故事”做鋪墊。
(二) 看卡通談卡通
教師活動(以下省略)
師問:除了用語言敘述故事外,還可以用什么手段來表現故事情節呢?
學生活動(以下省略)
生答:文字、影視、繪畫等手段
師問:如果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你最喜歡用什么形式來畫呢?生答:卡通形式
師問:什么是卡通呢?(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查資料)
生答:卡通一詞是英語“cartoon”的音譯。在英語中,“animated cartoon”意為“活動的連環漫畫”,動態畫面為卡通片,靜態畫面為卡通畫。
師問:大家喜歡卡通片或卡通畫嗎?你最喜歡的卡通形象是誰?并說出理由。
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及理由(如孫悟空、哪吒、花仙子、獅子王、黑貓警長等,教師可以適當引導,進行德育教育)
師生:共同欣賞卡通片〈大鬧天宮〉和〈米老鼠和唐老鴨〉。
師問:(看完之后)大家為什么這么喜歡卡通片?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卡通畫的特點:1.造型夸張變形。2色彩鮮艷。3.語言簡潔、生動、幽默。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中外著名的卡通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師生談卡通,引導學生對卡通畫的思考,并對卡通片或卡通畫有了初步了解。
(三) 畫卡通
師問:大家喜歡畫卡通形象嗎?你畫過哪些卡通形象?(生答)你用過卡通的形式畫我們生活中的形象,我們生活中的故事嗎?(生答),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卡通畫的特殊表現技法
1特殊符號
學生欣賞帶有特殊符號的卡通畫圖片,分組討論卡通畫常用的符號,聲音:放射狀短線;速度:短橫線;奇怪:折線;發怒:冒火。
教師總結:引用一些特殊的符號,使表現更簡潔、生動。
2人物表情
學生上臺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如傷心而哭、開懷大笑、惱羞成怒、驚訝萬分)
學生欣賞帶各種表情的卡通形象。
教師總結:夸張變形是卡通畫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法。
3人物服裝
欣賞卡通畫,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裝特點。
教師總結:服裝是卡通畫中人物身份的標志。
教師示范:
教師示范畫一個卡通形象,學生直觀感受繪制步驟
學生嘗試畫卡通:設計“我的故事”中主要的卡通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現,畫出草圖,并且附有簡短的文字說明,為下節創作做準備。
(四) 評卡通
學生作業完成,,請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評價,也可學生互評,之后教師總結。
七年級美術我的故事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從 初中一年級下期第四課開始,學生開始接觸到人物畫,捉到人物畫,學生并不陌生,他們在小學時兒童畫曾多次接觸,到了五六年級,又學習過人物結構和一般的比 例關系,具有一定的正確性認識和經驗.但這種認識往往還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還不成熟,幾乎還帶有強烈的兒童畫的痕跡.本課將就人的面部特征進行初步研 究,并通過人物頭像的寫生訓練,使學生在了解整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人物面部形象、結構和表情有所接觸,掌握分析、比較的觀察和描繪方法,形成較為完善, 成熟的人物畫。本課教材主要通過傳統的“八格圖”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學生介紹人物面部的基本規律,包括頭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變化等.按大綱要 求,本教學內容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講授課,第二課時為技法練習課.但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人物畫的畫法,在第一課時我也安排了人物畫的寫生練習,但不是 對真人的寫生訓練,而是面對照片進行練習,這一方面降低了寫生的難度(對象可以保持不動),另一方面更利于對人物頭像畫的步驟進行更直觀的講解.這將為下一課時的真人頭像寫生打下基礎。
2、教學目地
①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臉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關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規律.②初步掌握人物頭像的觀察方法和描繪方法。
3、教學重點
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4、教學難點
①培養學生觀察和表現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頭像的相關知識。
②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5、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二、授課部分
<引入新課部分>在上課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斷。目地:讓學生在休息之余觀看影片,并對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發生興趣,為后面的引入新課埋下伏筆。
點 擊圖標,打開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現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電影明星的圖片,然后向學生提問,認不認識屏幕上的這些人,答案肯定是認識,并能說出他們的名 字。讓大家回憶上課前看的影片,讓同學們講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時,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回來了課堂,這時提出問題:既然大家都認識這些人,或者說能記住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來加以判斷的呢?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同學們會得出答案:是通過人的樣子及人的臉來判斷的。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大家:人的臉是一 個人的標志。所以在我們進行人物繪畫時,往往就得從人物頭像開始。要畫好人像,首先要對人臉的一些基本知識有所了解,所以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與 我們人臉有關的知識。
<講授新課部分>點擊“開始”,進入課件首頁。首頁分四個部分:臉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變化、作業演示,它們分別鏈接到不同的章節。
一、 臉型特征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樣子的人,這些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臉有一樣,我們要認識一張臉,首先得從他的臉的輪廓開始,既人物的臉型。
點 擊“臉型特征”,進入《臉型特征》,屏幕上出現了一張由若干人物頭像組成的圖片。這圖片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下面這個問題:這么 多的臉,他們的臉型有沒有規律呢?點擊圖片,出現“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講解。點擊“八格”,出現“田國目用,由甲申風”。用鼠標指向“田、國、目”三 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用鼠標指向“由、甲、申”三 個字,請學生觀察這三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 然后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用鼠標指向“用、風”兩個字,請學生觀察這兩個字從形狀上講有什么特點?然后 分別點擊三個漢字,出現相對應的臉型,結合漢字,再分析不同臉型的特征。完成臉型特征的講解后,為了讓學生加深鞏固,再在學生中選出一部分臉型比較明顯的 同學站起來,讓其他同學判斷他們的臉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這八種不同臉型的特征,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老師要針對大家回答的情況,加以進一 步和分析)
二、 五官位置
(過 濾)提問:掌握了人物的臉型以后,我們的人物畫就邁出了第一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像在畫面中已經畫了一個臉的輪廓了,哪么接下來又該畫什么了呢?(學 生一起回答:五官)。點擊“五官位置”,進入頁面,出現一個人頭像。要畫五官,首先得確定出它們不同的位置,這個很重要。引入傳統的“三停五眼”。1、三停就是把我們的臉從上到下分成三份,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請大家看圖:①鼠標進入發際區域,出現“發際”二宇,點擊,鼠標進入眉弓區域,出現“眉弓”二宇,點擊,出現“上停”;②鼠標進入鼻底區域,出現“鼻底”二字,點擊,出現“中停”;③鼠標進入下頦區域,出現“下頦”二字,點擊,出現“下停”;(講此節內容時,還應適當的結合自己的面部進行講解)注意: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回答)基本上在臉的中間部位. (在確定五官位置時,這點非常重要)2、五眼
就是我們的臉(正面)寬 為五個眼睛長。點擊鼠標,出現幾條線,把臉橫向分成五份。同時有兩只轉動的眼睛,可以移動到每一份中,大家會發現,這五份的寬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 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觀的讓學生看到五眼的關系)“三停五眼”古代畫家根據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歸納出來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這一標準,則成 為其明顯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準繩。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年齡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顯得越緊湊。(過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時也是有感情的,而人們的感情往往都是寫在臉上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說的這個意思,那么這種寫在臉上的感情,我們)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樂等豐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們要講的豐富的表情,人們把感情寫在臉上,今天,我們就把表情寫在紙上。(點擊“下一節”)出現標題“豐富的表情”,同時在屏幕上出現一面磚墻,在墻上畫有三種具有不同的表情簡筆人像畫,還有一個小丑。(三)豐富的表情今天這里也來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丑,他已經捺不住了,就忙著在墻上畫了起來,我們看他畫的是什么?哦,原來他畫了三個人像,還不一樣呢?(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幅不同的人像畫,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一起回答)表情;(提問)再請同學們觀察他們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現的呢?(回答)通過五官的不同來表現的,主要通過眼、眉,嘴的不同形態來表現的。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變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來,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樣把人物的喜、怒、衰、樂畫出來的呢?有什么絕招嗎?我們來問問他?點擊鼠標,出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畫人怒;垂眼落嘴眉皺掉。”這就是畫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念一念,在念的時候,希望大學能記住這幾句口決。 (與同學們一起念)。當然,今天我們講的只是一點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法,畫出簡單的人物表情,但這又是其它表現方法的基礎,其它的表現方法都是在這樣的方法基礎之上展開的。(過渡)我們講了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學的手也開始癢了,也想在你的紙上畫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樣畫,大家的心里可能還沒有底,哪么我們的人物畫該怎樣畫呢?(點擊“下一節”)(四)步驟演示屏幕出現一張白紙.請同學們把紙拿出來,今天畫什么呢?今天我專程為大家請來了一位模特,大家請看: (點擊鼠標)出現一女子,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畫的模特。哪么我們該怎樣來畫呢?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對象,在觀察的時候就要運用到我們今天講的這些知識,主要從人物的臉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變化,例如:我們觀察這位模特,(提問)這位模特的臉型是屬于什么臉?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別的?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回答)她 的臉型是屬于“甲”字型臉,中停要寬一點,表情是在微笑。步驟演示,分別點擊每一步的按鈕,出現每一步的步驟演示圖。在這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基礎水 平,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如果學生基礎較差,就一步一步的講,邊講邊畫,二是如果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先講步驟,再播放演示過程,讓他們能自主的觀察對 象,表現對象。
<小結>講評學生完成的作業,同時根據作業情況復習鞏固講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