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美術圖案花的設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色彩及色調給人的感受。
讓學生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的欣賞美術作品,能夠分析美術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的彼此聯系,實行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并把所學色彩知識大膽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教法選擇 :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并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描繪不同季節的文學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課本等。
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分兩課時,每課時 45 分鐘。第一課時:啟發、引導與體驗相結合,通過跨學科的探究性學習、欣賞,側重對色彩的心理效應的介紹。使學生認識色彩、了解色彩與表現自我的關系。第二課時:活動課,運用不同的色彩、富有個性的筆觸來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教學設計 ( 第一課時 )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一、組織教學
投影儀分別打出冷暖色調布置的房間圖片,同時播放冬天刮風、下雨的聲音。 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 (1) 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天氣里,外面刮著風,下著雨。你出外歸來,先后走進這兩間房,分別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 分鐘 )
讓學生回答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互動。
提問: (2) 兩間房間為什么給人的感覺會不同 ? (2 分鐘 )學生回答,老師暫不總結。
老師:這個問題,正是我們這節課要重點學習的課題。讓我們共同來探討。制造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二、導入新課
展示課題: 《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應》
1 .展示兩組色彩卡片,與學生共同分析。
a 紅、橙、黃
b 藍、綠、紫
提問:這些顏色分別會讓我們聯想起什么 ? 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 ?
(2 分鐘 )
2 .展示課本 11 頁風景圖片。
提問:同一風景,畫面色調不同,給人感覺相同嗎 ? 0 分鐘 ) 師生共同小結: “不同的色彩給人的感覺不同。”色彩的這一特性常被運用到藝術作品中,用它來營造氣氛和傳達情感。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回答、分析使學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強烈的感情性。六個基本色相 ( 紅、橙、黃、綠、藍、紫 ) 的心理效應是色彩感情性表現的重要基礎。
舉例:欣賞課本 12 頁農民畫《猴子吹號》。
提問:這幅畫在色彩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 (3 分鐘 )
小結:在我國傳統觀念中,紅色往往與吉祥、好運 ( 紅運 ) 、喜慶相連。紅色便成為一種節日、慶祝活動中的常用色。這幅畫以紅、黃色為主配以紅、黃色的對比色藍、綠色,畫面色彩飽和強烈,營造出了一種“普天同慶”的喜慶氣氛。 (3 分鐘 )